第188章 兩府較量

陳四見侯嬴說得如此鄭重,又仔細回憶了一番,然後開言道:“守、尉居東,吾等居西爲三列。吾在最末,正在戶下。”

侯嬴道:“此非籌謀之會也,蓋賓主相談耳。”然後略一擡手,示意陳四繼續往下說。

陳四從剛纔的經驗中,知道侯嬴喜愛的方式是從頭到尾詳細地說出每一個細節,就從頭說道:“入座後,賓主相酬三巡。守公言,得樑尉公子傳令,武卒數千入駐囿中,以芒大子總督其軍。惟大子未至,不知舉措,願先生教我。”說到這兒,陳四停了停,看向侯嬴,見侯嬴一副全神貫注的樣子,心裡有了底,繼續往下說道:“少將軍似不知其情,遂舉車先生總其事。先生遂離席言,將軍之策,親督一軍守城,大子自督一軍於外。樑尉公子出身將門,乃親率武卒數千爲先拒,大子以民軍佐之。大子與大梁尉同日出城,今則未至,不知其駐於何處。少將軍言,其與兄隨大梁尉同舟出城,中道相辭而赴營中。”

聽到這裡,侯嬴道:“大梁尉出城,實在其事。惟其僞爲商賈,施鼠兩端,非丈夫所爲也。”

陳四道:“父何出此言?”

侯嬴道:“大梁尉與車先生同計,籍商賈之名,以糧舟出城,以避人耳目。車先生本陰往啓封,假商賈之名,分也。大梁尉實奉王命領軍,實應雷霆萬鈞,風雨圍繞,以振人心,以新耳目,乃亦似商賈之名,乘一扁舟曲折而往。人未至而威已滅,何以嘗敵?芒大子總督城外,雖名偏師,其實帥也。亦假商賈而籍扁舟,自隳威風,何以戰勝。況前鋒已至,而主將不在,此不戰已敗矣。”

陳四惶然道:“魏此戰必敗?”

侯嬴道:“九敗一勝矣。其機者,其在信陵君乎!——此非汝所能知也,但言其餘可也。”

衆人只得壓下心頭的好奇,等待陳四繼續往下說。陳四道:“芒少將軍言大子出陣甚決絕,故囿守慮大子或有不測。……然先生斷言,有虎先生隨衛左右,大子必無恙也。”

衆人忍不住問道:“虎先生何人,能當此譽?”

陳四赧道:“先生但言虎先生智勇雙全,其實不知。”

侯嬴道:“虎先生亦車先生之儕也。車先生陰柔機變,虎先生奮勇剛猛,各擅其長,皆芒府肱股也。”

一人道:“車先生陰出啓封,虎先生隨衛大子,將軍左右無人乎?”

侯嬴道:“芒府門客雖不及信陵君,亦有數十,雖不及車、虎二氏,亦其人傑也。四兄適言簫先生,亦膽大心細之徒也。至若如汝之輩,車載斗量矣!”最後一句話引起大家的鬨笑。待笑聲稍歇,陳四道:“囿守於此,揮退車先生,而請信陵君門下靳先生教。”

座下有人又問:“靳先生何人?”

侯嬴喝道:“咄!信陵君門下,孰能妄下評騭!但出公子門下,其能可知矣!”示意陳四不要理睬,陳四道:“君上聞樑尉公子年少出陣,心甚不安,遂遣靳、曹二先生於公子座前效力。樑尉家老謝道:‘敝公子年雖少,死國,幸也!’靳先生道,本其輔佐樑尉公子,以行大子之令。今大子未至,軍無主將,公子意欲何爲?樑尉公子忿然言,吾軍行伍不整,輜重不備,軍械不齊。必也整頓齊備,方能殺敵立功。靳先生遂道,何不往投信陵君,既整軍伍,又得侍其父!”聽到這裡,座下衆人一起鬨然,道:“實兩全其美也,何靳先生能出此良策!”

侯嬴冷着臉,望着一臉激動的年輕人,道:“昧也,汝孺子!”

侯嬴的斥責頓時讓周圍冷了場,良久,一人竊竊道:“何以言也?”

侯嬴道:“樑尉公子本芒將軍賬下,由芒大子節制。靳先生以虛乘之,以利誘之,欲奪其軍,而歸信陵君。雖計高一籌,卻非袍綈同愾之道也。”

陳四道:“非也。樑尉家言,將軍令其出城,卻不點兵,令其自募,皆散不在伍,無有輜重,但有器械隨身,旗幟不備,鐘鼓不齊。非重加整頓不能爲戰。囿中小邑,焉得整軍。故從信陵君,亦良策也,非爲私也。”

侯嬴一巴掌拍到陳四的頭上,道:“孺子亦有見地矣!所謂公私,非在善惡,在應勢利導,使上下和睦。如靳先生者,可謂善爲主謀也。”

陳四道:“車先生亦言,樑尉公子現爲將軍帳下,不得將軍令,焉得他往。”

侯嬴道:“雖合其理,未得其便,雖當必不能爲。”

陳四道:“然也。囿守道,此其戰時,城外民軍數萬,皆自備餱糧。公子武卒數千,無一日之糧,實非囿中所能支應。先生定要入城請將軍令而後行,樑尉公子忿然曰:‘昔窘迫之時,多遣使而報將軍,將軍無一言。何先生一入,將令必出!昔奉將令歸大子節制,而大子安在?’兩下相峙,言語不合。囿中守道,樑尉公子歸信陵君,兩得其便,有利國家,焉得斤斤以將令爲言。芒府無奈,只得應喏。”

侯嬴道:“此不出意外也。靳先生爲信陵君謀,必不欲芒府預其間,何反留簫先生於營中耶?”

陳四道:“依席間所議,芒、車、簫三先生以一乘入大梁,餘五乘歸樑尉軍營。是吾必不留囿中,定歸大梁。衆長老無奈,只得留簫先生而歸餘。”

聽了陳四這番話,侯嬴開懷大笑,道:“不意孺子能爲若此也!”

衆人還是一臉不解,問道:“四兄不顧軍機,強要歸國,不亦愚乎!何父相贊哉?”

侯嬴道:“四兄可爲汝解惑。”

陳四謙道:“小子何能,直心偶然爲之,實不知其妙竅也。”

侯嬴意味深長地看了他一眼,解釋道:“汝等以爲芒府與公子府所爭者何?”

一人回答道:“樑尉府數千武卒。惟此武卒缺糧少將,無能爲也。”

侯嬴道:“所言不虛。數千武卒,二府所爭也;其所藉者,惟在糧秣、軍械、良將也。此三者,芒府何有哉?況樑尉公子者,大梁尉獨子也。樑尉公子往依大梁尉,人之情也。於情於理,樑尉公子及所部武卒必歸信陵君,而芒氏不能遏抑也。而簫先生一往,芒府即於武卒中得一提環,旦夕整頓齊備,芒氏得上下其手也。四兄之策,誠高遠矣!”

座中一人不滿道:“如此,四兄助芒府乎,助君上歟?”

侯嬴道:“明助芒府,暗助公子。何以言之?芒府、公子兩不相能,而聯絡不絕,互爲依恃,上利社稷,下利庶民,中得王心,實魏家宗廟之幸也。若無簫先生居中調理,武卒一歸公子,芒府再無憑恃,必多方設防,百策應對,秦反在其次也。”

一人不滿道:“父言何其不明。兄弟相爭,外人得利,此人所共知也。豈有將軍與信陵君爭,反有其利乎?”

侯嬴道:“兄弟不和,賴父母嫂媳周旋其間,方能共居於檐下。如父母不親,嫂媳亦仇,兄弟其可共生乎?簫先生正身負二家和合之任,故四兄所爲甚當矣。”

見衆人還是一臉茫然,侯嬴道:“四兄其自言之,爲何留簫間於囿中?”

陳四道:“吾但見樑尉公子、囿中守及君上門下,同心一意,定要歸於君上,而芒府門下拒之者甚力。遂思留簫先生居其間,或可轉圜;如小子一人,芒府聯絡委於何人?則城內外交通絕矣!”

侯嬴道:“正爲是理!但得直心,不是他求。”

衆中一人又問道:“奈何內外交通?”

侯贏笑斥道:“愚不可及!內外不交通,何能協力相助!惟以信陵君一人可乎?”

那人把頭一縮,不做聲了。

侯贏把話題又拉回來,問陳四道:“樑尉公子何言?”

陳四想了想,道:“樑尉公子多憤而申斥,而事一決於尉老。”

侯贏道:“尉老亦於席中?”

陳四道:“然也。尉老坐於樑尉公子之下,公子言聽計從,不敢稍悖。”

侯贏道:“囿中守尉早附尉府矣,非獨今日。”

陳四道:“囿中尉沉默寡言,不知其心。”

侯贏道:“若不得其心,囿中守豈敢自專!”

陳四道:“席罷,吾三人馭一乘,直馳大梁。餘三子隨樑尉公子而去,餘五乘盡歸營中矣。”

侯贏道:“樑尉公子得三子之助和車乘之資,必再得囿中之贈。所部當成勁旅,不可複製矣!”

座中一人不滿道:“奈何長信陵君威風,父皆不以爲然。”

侯贏又是一巴掌拍過去,道:“汝孺子何知!軍國之事,豈敢以自喜好爲歸依。今信陵君多遂其志,而芒將軍內外不定,非國家之福也。故以信陵君得志爲慮也。”

那人不服,道:“將軍不得志,此魏之所失;信陵君不得志,此亦魏之所失。奈何魏失之將軍,又必失於信陵君乎?”

侯贏一愣,面色轉爲嚴肅,沉思良久,長跪作揖道:“汝言是也。正當如汝所言。惟將軍豈有所爲哉?”

第122章 豕三第336章 管邑之祭第73章 樽俎折衝第151章 匯合第13章 芒家父子第216章 義來利往第265章 鄭安平訪鄭第245章 入韓第16章 巡哨第7章 圃田第328章 張祿之助第336章 管邑之祭第225章 建議夜襲第212章 欲訪曾季第55章 段子幹第144章 訪老第153章 匏瓠有助第237章 圖秦第126章 傭車第250章 盤點情報第9章 有刺客第72章 節鉞第276章 四公子家第249章 得見中人第255章 苦痛與安慰第296章 代王會盟第142章 刺探第141章 根基深淺第287章 世事難料第42章 失機第227章 司莽論策第374章 兵興滎陽第181章 囿守宴席第285章 見陳公第161章 啓封米鋪第58章 藍田玉第57章 樑尉公子第228章 戰臨第293章 韓援第236章 後軍議事第214章 劍道縱橫第148章 尉氏家老第1章 鄭安平第107章  一身擔之第50章 防民第200章 以尾搖狗第283章 陳公來訪第338章 祭壇第105章 夜談第260章 議連衡第319章 請關分例第313章 貪而致敗第189章 各方動作第347章 爲人所陷第43章 等待第256章 曾季截道第185章 信陵君何人也第169章 誘供第47章 龍陽君第290章 氣候驟變第228章 戰臨第331章 築舍於管第256章 曾季截道第350章 不可富且庶也第40章 勵士第30章 陷城第159章 啓封令尉第161章 啓封米鋪第207章 多方敘事第338章 祭壇第9章 有刺客第50章 防民第235章 貴公子第5章 夜行第32章 陷城(三)第217章 和秦罷兵第181章 囿守宴席第61章 席議第269章 再訪須賈第372章 巴姊第3章 祭旗出征第356章 訪圃田第102章 酒酬之間第45章 回朝第163章 船離啓封第141章 根基深淺第120章 俠士第375章 利害相權第67章 交酒第340章 三牲第361章 車行與驛站第338章 祭壇第230章 司勝第316章 以溫易煮棗第10章 麻三第321章 管令第324章 垂手執政第335章 四子之變第245章 入韓第372章 巴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