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晉鄙困窘

張輒仔細想了想陳四和張祿的表現,道:“非得其實,但揣度耳。二公本意隱伏女閭中,以待秦人自退。張祿告之秦人有持久之相,非旦夕可退也。今有外援可恃,邂逅遲疑,外援斷絕,事必不成,而二公難測也。二公遂出。臣所見張祿之功也。”

郭先生補充道:“車氏得武卒暗助,實陳四之功也。陳四年幼,出入街坊,自在得體;凡所託事,無不竭力,以至於成。細事所成,陳四之功也。”

仲嶽先生道:“陳四乃武卒也,何車氏得用之?”

張輒道:“車氏自言,乃大梁門衛侯嬴薦之。”

信陵君大驚道:“大梁門衛?侯嬴?……並無耳聞。”

張輒道:“事起倉促,言多不詳,聽亦不真,或不是大梁門,抑他門衛亦未可知。即侯嬴,亦只知其音,不知其實。”

信陵君道:“大梁城外城十二門,內城四門,各設一衛謹出入,兼任迎送職微而任重。雖爲門衛,亦不過十六人也,不難訪得之。”

張輒道:“不獨陳四,即二公在女閭,亦侯嬴告知。”

信陵君道:“何侯嬴知之多也!——張祿亦侯嬴薦之乎?”

張輒道:“非也。車氏言,張祿,其舊友也。時運不濟,命中多舛……車氏似未薦張祿於芒氏。臣欲探其所由,僅言‘一言難盡’。其中似有隱情。”

信陵君道:“何隱情之多也,何時能盡?”

仲嶽先生道:“如無戰禍,此區區之事,何勞君上掛懷。”

信陵君道:“不意門衛中竟有如此人物,全賴先生辛勞,細訪清楚!”仲嶽先生敬喏而退。

張輒道:“車氏雖奇,交通芒氏亦不可缺也。”

郭先生道:“以臣之見,芒氏總司大梁,必不有失。而無賴吾軍之助也。何者?秦人據啓封,大梁旦日可下,而王乃從容拜將,授斧鉞,掌節符,雍容起坐,豈知危哉!”

信陵君道:“何芒氏自在如此?”

郭先生道:“芒氏引兵出,而兵折鋒摧;君上代領殘軍,芒氏則歸國拜將;秦人居大梁之郊,望大梁而不攻,開設軍市,授敵以隙。如此種種,芒氏得無自在?”

信陵君道:“先生何意?無忌不明。”

郭先生道:“君上提一旅之師,虎據城外;秦人虎狼也,眈於城郊。二虎臥於側,國人夜不能寐。君上欲安之,不以何爲?”

信陵君道:“必也二虎交爭,而得其利。”

郭先生道:“然也。此大梁尉所以出也。惟大梁尉一出大梁,即生貴恙,身心俱疲,難當此任。而君上非惟不驅虎與鬥,反伏虎於側,芒氏何堪?”

帳中之人聞言皆不再說話。此言雖十分露骨,但卻是每人心中深深的忌諱,從不敢宣之於口。郭先生一時道出,衆人立時好像全都泄了氣。張輒有氣無力地問道:“芒氏不宜交通乎?”

信陵君決然道:“大梁,宗廟存焉,斷不容有失;大魏子民,亦不容輕送。欲破秦軍,必交通芒氏。知我罪我,其在天乎。”

仲嶽先生聞言道:“君上既願捨己爲國,臣等當助之。車氏,芒氏之智囊也。今有奇行,必有奇謀。曉之以理,事可諧也。”

信陵君道:“當以何言動之?”

張輒道:“行間車氏曾言,王有段子幹,欲託於芒氏,於疆場立軍功,芒氏苦無策。”

信陵君疑惑道:“段子幹,此何人也,王何幸之?”

張輒道:“車氏諮之於韓不申,似意韓人也;不申則言,蓋魏舊臣段幹氏之後。善鍛,王欲命其司武庫也,故欲歸其軍功。”

信陵君道:“如魏舊族,行於魏王,王必用之,何勞軍功。韓人自薦,王不欲客之,則以軍功塞衆,可矣!”

張輒道:“姑無論段子何來,今王欲歸其功,而芒氏無策,以此說車氏,可乎?”

嶽、郭二人立即來了興趣,齊道:“可矣。”

信陵君道:“何人願往說之?”

仲嶽先生道:“臣願往說之。但言君上願親引勁旅,直赴啓封,而以此功歸段子。惟願芒氏少助軍糧,略爲接應耳。車氏如應喏,必能就芒氏,而協和於我也。”

信陵君道:“全賴先生之言。”

仲嶽先生道:“君上既決,願告於晉大夫和大梁尉。”

張輒出帳望了望天色,回來道:“天已放曉,吾等且整裝而待升帳。”

幾位先生相互看了看,皆風塵滿面,冠歪袍斜,髮髻蓬鬆,雙眼滿布血絲,俱皆撫掌道:“何軍容至此乎!”衆人一齊大笑起來。

各自重新整理了衣冠,相互謔笑幾句,帳外就傳來了鼓聲。

信陵君派出軍使去請晉鄙,一名門客去請大梁尉。

晉鄙一路十分辛苦。他是這支軍隊實際上的最高指揮官,但必須時時刻刻把魏公子頂在前面;魏公子似乎有些提防他,不願意與他就近安營,這又使他的工作複雜了許多;更爲可怕的是,這位公子哥在一班門客的攛掇下,老有出人意料的新主意,他必須把這些主意付諸實施,還必須保持局勢的穩定,不能讓這些胡鬧擾亂了軍營。前兩天,這位公子哥發神經,讓大軍在無險可守,無城可據的荒涼原野停留了長達五天。他不得不爲此多派出了許多路斥候,更遠更密集地打探各方情報。在遣散了部分老弱,縮減了軍隊人數後,昨天公子哥終於同意出發,向秦人進軍了,這讓晉鄙長出了一口氣——不然,這種時刻提心吊膽的日子不知何時是頭,向敵軍進發,其實也意味着再困難也有了結束的一天。

晉鄙十分小心地將信陵君控制於小邑的五千精銳擋在自己和長城之間;自己則以前鋒的名義,靠前指揮,將所有部隊都佈署在這支小部隊周圍十餘里範圍內,一面拱衛信陵君,絕不讓他出一點危險,一面還不能讓信陵君看出來,以免傷了他的自尊。

鼓聲響起時,晉鄙已經穿戴整齊,立於帳前,看着營中軍士們整隊。不多久,信陵君派出的軍使到了,請晉大夫和簫先生同往議事。晉鄙暗自腹誹,但依然將營事交給偏裨,自己和簫間一起乘車前往信陵君營帳。

十來裡的距離,乘車很快就到。信陵君的營門外已經開始列陣,一羣門客擠在營門前監督。見車乘過來,急忙迎上來,一人接過轡帶,把車牽到營後,一人引着晉、簫二人往大帳而去,邊走邊說:“君上候大夫久矣!啓封令、尉爲芒將軍門下車先生援出,已至營中;芒將軍總大梁城守,恰可互援。固願大夫與車先生議定,便好行事。大梁尉雖抱病,亦與。”

聽到啓封令、尉和車右先生的名字,晉鄙心中大震:這些人分別來自不同勢力,在朝堂上有協調這些勢都十分困難,何況是在營中;而且信陵君怎麼能把這些分屬不同陣營的人招集到一處的呢?臉上還是保持着神色不動。

快到帳口時,門客又小聲地道了句:“韓人不申亦在營中。”這句比前面那句還要讓人震驚。還未等晉鄙有所反應,門客已經在帳口外高聲唱道:“晉大夫鄙至!”晉鄙立刻收斂起自己的心情,拱手於帳外;姿勢剛剛擺定,信陵君就已經出現在帳口,拱手道:“無忌謹候大夫、簫先生。”

晉鄙回道:“臣無狀,勞公子久候,死罪死罪!”簫間跟在後面敬禮,卻不說話。

信陵君道:“緊急軍情與大夫議,願勿禮。”

晉鄙道聲“喏”,跟在信陵君身後進了大帳。簫間則毫無存在感地進入帳內。帳內佈滿了信陵君的門客,分別站在帳內不同位置,主要負責警戒。正中設一几案,東面都是信陵君的門客,大梁尉則坐在西席首座。信陵君將晉、簫二人讓在西席,大梁尉欲立起讓座,被晉鄙堅決辭讓,道:“微卑之臣,焉敢與貴人爭座!”定在大梁尉肩下坐下。簫間見二人雍容辭讓,不知自己位次如何,一時呆立場中。信陵君道:“孤忝掌大軍,賴諸卿協力,幸未有失。今吾之幕臣忝居東道,願諸卿就西席。”對簫間道:“簫先生雖布衣,總掌營事,位莫尚焉。暫辱居下,幸勿辭!”

簫間可有可無地回道:“微庶豈敢!”

晉鄙見自己與大梁尉的辭讓波及簫間,連忙扶大梁尉就坐,自己在下首坐下,簫間在晉鄙之下就坐。

信陵君回到案前,致敬道:“辛勞諸卿!”

衆人回禮道:“願以力效!”

信陵君道:“承諸卿威德,諸先生竭力,張、郭先生等深入啓封,一探軍情,二者援出啓封令、尉,及芒將軍府車先生,並韓王孫不申等,現在營中。此事頗關軍事,故請諸卿一議。”

晉鄙縱然事先已經得知消息,聽到信陵君親口說出此事,心情還是一陣翻騰,一時竟說不出話來。恰在此時,上首的大梁尉拍膝道:“善哉!公子有此先生相助,何慮大事不成,強秦不滅!”晉鄙等大梁尉說完,這才緩過神來,亦於席間道:“真吾軍之幸也!”

第58章 藍田玉第361章 車行與驛站第5章 夜行第183章 陰險狡詐信陵君第348章 管仲明第340章 三牲第146章 黃人張氏第31章 陷城(二)第251章 相持之道第31章 陷城(二)第357章 管祭第99章 義士曹包第174章 華陽四行第51章 棄民第79章 掌兵第146章 黃人張氏第253章 大梁通啓封第264章 擊公子以動魏王第121章 豪強第320章 封賞第210章 江湖豪傑第96章 隻言片語第164章 失散第333章 積竹柲第117章 緊急軍情第353章 圃田之衆第10章 麻三第56章 計謀第1章 鄭安平第367章 仲嶽親臨第303章 韓襲第108章 故事重溫第69章 芒氏大子第269章 再訪須賈第314章 芒卯諫連衡第69章 芒氏大子第250章 盤點情報第94章 再入小城第272章 信用週轉第109章 啓封籌糧第119章 刺客者何第196章 張祿第369章 賜婚第236章 後軍議事第176章 晉鄙困窘第242章 撲空第42章 失機第93章 故地重遊第79章 掌兵第38章 列陣(一)第272章 信用週轉第243章 伐兵第71章 吹臺第89章 壯行第366章 寧治第84章 侯嬴第163章 船離啓封第78章 帳議第152章 賈匏第202章 倉城第83章 俠士第373章 風聞兵興第219章 夜襲第325章 管邑之衆第245章 入韓第3章 祭旗出征第32章 陷城(三)第290章 氣候驟變第199章 歸華陽第71章 吹臺第285章 見陳公第162章 離啓封第177章 點軍第105章 夜談第78章 帳議第104章 夜訪第308章 救暴鳶第13章 芒家父子第14章 定計第269章 再訪須賈第191章 左右爲難第116章 大夫何行第129章 草舍第207章 多方敘事第263章 密議第192章 信陵君門客第215 歃血爲誓第231章 戰後覆盤第341章 中官親至第17章 奸細第168章 夜襲第96章 隻言片語第368章 五倫之首第74章 將相和第365章 執帚第8章 管城第227章 司莽論策第23章 大梁門衛第227章 司莽論策第60章 餱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