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遠迎

韓不申突然失聲痛哭,道:“事何至此,雖欲死而不得矣!”

車上一片沉默,大家都在等待韓不申緩解情緒。韓不申的哭聲甚至驚動了旁邊的車,呂伯、曹叔、芒申、須伯岸,乃至啓封令、尉等人都向這邊望過來,不知道什麼大事會讓一個大男兒痛哭失聲。在車下步行的武卒和諸唐氏則一言不發,視若無睹,面無表情地繼續走着。

稍過片刻,韓不申哭聲稍得控制,車右先生道:“君其無憂。魏公子仁義聞於天下,敝家主雖鄙陋,亦有智名。君得二人,何事不成,何憂不解。”

韓不申哽咽道:“其事幹系甚大,若王子亦難預也。華陽雖貴,不過應承;卑微如臣者,直螻蟻耳。”

車右先生道:“事雖大,魏公子得無任之,敝家主亦得謀之。君其安之。韓魏一家,豈能相棄!君其無憂。”

韓不申道:“暮春之時,陳筮公密至鄭國,言韓居天下之中,而爲大國所爭。秦出中國,諸侯叩函谷,楚入武關,韓無不首當其衝。是韓疲矣。爲韓之計,諸侯往來,而爲東道,其力爲省,其利爲著。王稱之善。陳公遂爲王奔走諸侯間。時值秋收,秦入中國,韓乃密以糧秣備東道,秦人乃得直趨啓封。韓遂爲後應,以軍市爲名,暗給糧秣之屬。不意竟爲諸公所難。韓乃小國,開罪強秦,必也治臣之罪,以塞秦口,以安秦心。是吾族與華陽皆無幸矣!奈何,奈何!”

張輒換了個輕鬆的話題,問道:“尊家出於相國?”

韓不申道:“韓相正是家兄。……君何以得知?”

張輒道:“非尊貴之家,焉得與聞陳公之事。公子勿憂,事雖至此,必有挽回之道。陳公周旋諸侯,必也至魏。”

韓不申道:“陳公奔走之勢,雖家父亦無與聞。但陳公與王決之。”

張輒問道:“尉氏有曾季者,亦陳公門下乎?”

韓不申道:“陳公單車而至鄭國,其門下無所知也。”

張輒問道:“其御者、車右何在?”

韓不申道:“從未謀面,亦不知其何在。惟陳公所出,皆此車也。當居於府中。”

張輒道:“方今之勢,首在陳公爲韓耶,爲秦耶?今者,陳公一入韓,秦即入中國,而韓爲東道。倉促之間,韓何能爲,必也開罪諸晉,亦不如秦意。陳公寧爲秦謀乎,抑爲韓謀乎?”

韓不申道:“君言是也。昔張儀言必利楚,實利秦也。陳筮抑其類哉。王爲陳筮所誤,而華陽遂承此必敗之事,皆入陳氏算中。”張輒給出一個方向,韓不申本能地向着有利於自己的方向聯想過去,情緒也有些憤憤然,彷彿華陽尉真的受了什麼委屈。

張輒道:“以君之明,既察陳氏之謀,必也洞悉其心。陳氏所爲,包藏禍心,願君詳言之。”

韓不申有了方向,在求生的潛意識下,添油加醋,把陳筮在韓國的活動合盤托出,甚至一些細節都活靈活現。郭先生坐在車上,一動不動,彷彿泥塑;車右先生自感大開眼界,驚詫於韓不申不過短短一頓飯的功夫,心態就從對抗轉變成了依賴。自己心中暗暗提高警惕。

在張輒適當的誘導下,韓不申滔滔不絕,時不時還會動些情緒;講述的內容也不限於陳筮的活動,韓國朝政的一些隱秘也時有涉及。張輒小心的應答着,誘導着韓不申變換講述的角度,同時避開敏感話題,以免起疑心。韓不申好像遇到知音一般,說了個酣暢淋漓,不覺心情大好,剛纔的沮喪消失不見。

三乘牛車在黑暗中前行,路上只有韓不申的話語聲,聲音不高,稍遠點就無法聽清。但周圍的人分明清楚韓不申在講述什麼重要的事,都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自己的口,聽憑時斷時續的聲音在耳邊飄蕩。直到前面出現一堆火光。

三乘牛車停下來,最前面的張輒跳下車,和平地行走的鄭安平一起走過去察看。只見火光下端立一位翩翩公子,身後之人舉着火把。見有人過來,早已有人迎了上來,問道:“可是啓封令、尉駕到?”

張輒和鄭安平都認出,火把下立着的正是信陵君。急忙上前禮敬道:“臣張輒/鄭安平奉命赴啓封,現返回交令。”聲音不高,但清晰、成穩,讓數丈之外的信陵君聽得清清楚楚。不得迎上來的武卒回報,信陵君已經趨步上前,拱手當胸,口中道:“張先生辛勞,鄭公子辛勞,無忌接駕!”

武卒知趣地退向兩邊,張輒和鄭安平趨前幾步,躬身施禮,道:“臣等何德,勞君上遠迎,臣心不安!”信陵君急忙上前扶住二人,道:“張先生親赴虎穴,鄭公子往來奔波,直國家干城也。建功立業,此之謂也。啓封令、尉安否?”

張輒道:“非僅令尉也,韓相之子不申亦至矣!”

信陵君聞言大驚道:“韓不申?所爲何來?”

張輒道:“糶糧於啓封,相遇於道,故邀同行。見在車上。”

信陵君道:“引吾往見!”

張輒等引着信陵君趕往牛車處,韓不申、啓封令尉均已下車等待,見信陵君過來,急忙迎上前來見禮。信陵君上前一把抓住韓不申道:“無忌何幸,得不申兄至此!吾事濟矣!”

韓不申一臉尷尬,不知如何答言。幸好旁邊啓封令、尉一迭聲上前請安:“罪臣等奉信陵君安!”

信陵君放下韓不申的手,臉上顯嚴峻之色,道:“將失亭隘,罪同失國。二卿何干犯軍法至此哉!”

啓封令、尉面顯張皇,伏拜於地,道:“臣罪該萬死,惟不敢自專,特於君上帳前請罪。”

信陵君冷臉道:“卿乃王臣,豈孤能罪之。惟孤少年掌兵,所在失措,願二卿佐之。邂逅有功,亦得稍解無妄之患。”

啓封令、尉伏在地上,聽到這大轉彎的話,不知其意,只得應承道:“罪臣豈敢。願效犬馬之勞,以報王與公子於萬一。”

車右先生和郭先生一同過來見禮。信陵君先回郭先生一禮,望向車右先生時,眼中一亮,快然道:“得見車先生,幸何如之。芒卿遣先生至,必有所教我。”車右先生低頭道:“微賤豈敢。”

張輒道:“車先生孤身入啓封援救二公,膽識俱足。隨衛陳四,進退有方,舉措得力。二公得出虎穴,實賴二人之力也。”

信陵君道:“陳四兄何在?”

張輒向躲在車後的陳四一揖,請到前面。陳四哪裡不知道眼前這人是誰,見啓封令、尉皆伏拜於地,也跟在後面跪在地上,口裡道:“賤庶與君上見禮。”

信陵君對陳四深施一禮,道:“陳兄家鄉何處?”

陳四道:“賤庶家戶牖,投大梁謀生,幸得車先生枉顧,追隨左右。”

信陵君對伏在地上的啓封令、尉道:“二卿且隨孤入營。”對車右先生道:“車先生其入營參畫!”又對韓不申道:“弟有難,願兄解之。”

啓封令、尉從地上爬起,信陵君攜着韓不申的手,轉身向火把處走去;車右先生和陳四跟在後面。突然信陵君似想到什麼,回頭道:“郭先生護諸君回營,張先生且留,妥置行列。”

昨日從圃田運糧時,夏侯先生帶出了十乘革車,這讓軍中戰車不再捉襟見肘。這次信陵君遠出接應張輒一行,竟然帶出了五乘戰車,每乘配精壯民軍和武卒各十人,以及門客五人步行隨從。一行人隨信陵君到了車前,郭先生將啓封令、尉,車右先生和韓不申各安置一乘。由於韓不申是客,與啓封令、尉爲魏臣不同,由郭先生陪同,其餘各人均由原車隨衛。惟陳四沒有安排,信陵君主動道:“孤欲於此待後隊,陳兄其助乎!”陳四拿眼望向車右先生,車右先生道:“君上有令,何敢辭。陳兄得侍君上,亦何幸哉。”陳四應喏。

四乘戰車出發了,留下一乘給信陵君。爲防意外,隨衛的兵卒依然隨原車回營,只有信陵君的門客跟着信陵君留下,等待後隊到來。張輒分派下去,一名唐氏返回引路,其餘的整頓牛車;武卒則由鄭安平領着,四下巡哨。安排已定,抓個空當,信陵君在門客們的護衛下,把張輒、芒申、曹包、呂氏兄弟聚於一處,交談起來。

信陵君問張輒道:“先生何以得啓封令、尉?又得韓不申?”

張輒道:“君上何以知韓不申?”

信陵君道:“不申乃韓相族人,實韓王遠族。故幼時相識。及長,不聞於諸侯,亦無交也。”

張輒道:“韓不申現佐華陽尉守華陽。華陽尉者,韓王庶子也。”

信陵君道:“何子?”

張輒道:“猶未問及。”

呂伯道:“華陽尉甚肥壯,貪食無行,非長者相也。”

張輒道:“幼時相見,久未謀面,難以知也。要之,華陽尉非英傑也,而韓不申亦不聞於諸侯,其材可知也。華陽,要衝也,奈何以此二人爲守?”

張輒道:“臣多方探聽,聞乃陳筮之謀也。”

第28章 降服(二)第376章 二邑之危第79章 掌兵第326章 管邑之怨第250章 盤點情報第309章 啓封再會第251章 相持之道第104章 夜訪第51章 棄民第51章 棄民第343章 祭祀前夜第154章 博學的家老第366章 寧治第357章 管祭第55章 段子幹第170章 遠迎第255章 苦痛與安慰第308章 救暴鳶第8章 管城第43章 等待第174章 華陽四行第188章 兩府較量第176章 晉鄙困窘第96章 隻言片語第200章 以尾搖狗第149章 羊入虎口第283章 陳公來訪第116章 大夫何行第47章 龍陽君第283章 陳公來訪第219章 夜襲第274章 大梁之狀第200章 以尾搖狗第46章 入國第268章 秦人攻戰第311章 戰耶和耶第329章 豕三入驛第239章 伯階外室第204章 賺華陽尉第23章 大梁門衛第251章 相持之道第116章 大夫何行第307章 北邙點穴第254章 啓封令、尉第368章 五倫之首第91章 美酒美姬第241章 隱蔽出陣第86章 尉府第28章 降服(二)第333章 積竹柲第262章 傷營第55章 段子幹第83章 俠士第192章 信陵君門客第188章 兩府較量第322章 管邑之策第152章 賈匏第265章 鄭安平訪鄭第24章 調兵第328章 張祿之助第376章 二邑之危第148章 尉氏家老第210章 江湖豪傑第154章 博學的家老第54章 賣王第66章 濮陽呂氏第376章 二邑之危第262章 傷營第141章 根基深淺第190章 須賈訪計第96章 隻言片語第188章 兩府較量第238章 議兵第24章 調兵第363章 韓警第97章 月下清談第48章 真心第155章 共其利第76章 敬賢之道第342章 三牲入城第55章 段子幹第99章 義士曹包第341章 中官親至第177章 點軍第69章 芒氏大子第32章 陷城(三)第168章 夜襲第274章 大梁之狀第168章 夜襲第115章 評議三策第61章 席議第265章 鄭安平訪鄭第294章 陰謀第44章 入城第165章 破臉第229章 初戰第226章 信陵君歸城第160章 青樓老丈第158章 女閭第188章 兩府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