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變起肘腋

張輒道:“秦之節符,汝識之乎?”

尉氏家老答:“臣不識秦文。”

張輒道:“吾得節符歸汝,汝收之如寶。不識秦文,何知其符爲何?”

尉氏家老道:“雖不識秦文,殆其節符不虛,故藏之。”

張輒道:“汝知秦節符?”

尉氏家老道:“尉氏雖業家,亦行商賈,諸國節符,豈能不知!”

張輒道:“罷罷罷。且言汝何以知陳筮。”

尉氏家老道:“臣實不知陳筮者何人,惟韓相家史來告,有陳筮者云云,意頗爲重,故知之。”

張輒道:“盍詳言相府史所言。”

尉氏家老又想了片刻,道:“那日……”

張輒打斷道:“何日?”

尉氏家老又想了片刻,道:“當是交夏?……不也,寒食方盡……,然也,然也,正上巳日,韓相府來訪,家主即時返回……。上巳日!”

張輒道:“上巳趕到,所言何事?”

尉氏家老道:“此非臣所知也。”

張輒道:“汝爲家老,焉得不知?”

尉氏家老道:“家主剛愎自用,豈家老爲!”

張輒道:“雖知之不詳,寧無一二可言?”

尉氏家老道:“那日似言夏禘之事……尉氏助祭。家主似有難色,而韓相史言,有陳筮新至韓庭,家主遂從其徵。”

張輒見尉氏家老吞吞吐吐,只得道:“天色已晚,尉老孤身難回,吾等同行,就便送歸。”

尉氏家老道:“豈敢勞動,臣自返。”

張輒恐嚇道:“汝親見曾氏落荒而去……若無人相隨,尉老寧獨抗之乎?”

尉氏家老聞言果然顏色變更,不知所以。張輒道:“吾不謀爾財,不害爾命,惟願得其實,何慮也?曾氏事敗,寧勿滅口!”

尉氏家老道:“敢問公子何人?”

張輒道:“吾魏人也,實魏公子信陵君門下。陳筮之事,干係重大,必也得其實。”

尉氏家老道:“陳筮何人也,豈臣微賤所能知者。”

張輒道:“汝曾道陳筮田氏,陳軫之族也,焉能不知。”

尉氏家老自批其頰,道:“多言多語,誤大事矣!”

張輒忽然道:“曾兄不必隱藏,願現身!”

尉氏家老再次渾身一抖,見張輒身後草叢一動,曾季緩緩站起,平靜道:“公子何以知吾在此!”

張輒道:“飄雨不終朝,疾走必不遠矣!”

曾季道:“公子問尉老,蓋餌也。”

張輒道:“尉老忠義,無一語及曾兄;曾兄義士,必不能棄尉老而去。”

曾季道:“吾今知公子乃信陵君門下,不敢不奉命。”

張輒道:“吾今知曾兄乃陳氏若田氏。”

曾季道:“公子聞一知十,吾不及也。”

張輒道:“曾兄何遠乎,寧勿坐而言之。”

曾季道:“道不同不相與謀,不敢坐也。”

張輒道:“何道之不同也?”

曾季道:“吾爲秦,汝爲魏,秦魏,敵國也,此道之不同也。”

張輒道:“士立於天下,當言義之所在,又何魏秦爲?”

曾季道:“此言可耳,可以議之。”邊說邊走過來,直走到張輒身後停下,道:“公子知吾袖中有劍……”

張輒道:“吾亦知兄胸中道義,故願坐待也。”

一柄劍烏黑的鐵劍倒插入張輒膝前的草地上,身後的曾季卻彷彿一動未動,一直警惕地盯着他的郭先生和車右先生不覺動容,做勢要站起,但又無可奈何地回到原處。尉氏家老擡頭看着曾季,微微搖頭。

曾季道:“落魄四方,身無長物,願以劍相質,送尉老歸鄉。”

張輒沉吟片刻,站起,扶起尉氏家老,又拾起鐵劍,雙手奉上,道:“二兄忠義,張輒不如。輒也福薄,未得與二兄周旋。願二兄前路如錦,扶搖萬里。”郭先生與車右先生也起身,立在張輒身後。

曾季也有些動容,拱手道:“受人之託,忠人之事。劍卻暫寄,某去便回。”

張輒道:“山高路遙,恐相會無期。”

曾季哈哈一笑,道:“信陵君何人,直往大梁訪之,豈得無期。”

張輒道:“如此,輒灑掃相待。”

曾季與尉氏家老轉身而去,張輒等三人躬身相送。待二人走遠,張輒道:“吾等亦當趕路。”

車右先生道:“張先生何其忠義若此哉!”

張輒道:“不及君上之萬一。若君上,曾氏早入囊中矣。”

車右先生道:“何以必其至也?”

張輒道:“不必,但收其心耳。”車右先生想,這樣也可以?看了看郭先生,似乎沒有任何異議,也就不再說話。

對着月色,張輒把玩着手裡的鐵劍,道:“此劍厚重有鋒,藏於袖中,實難也。”說着還真把那柄鐵劍放入袖中,不用說累贅,也不易取出。郭先生接過去比劃了比劃,道:“必也其臂有室,其室或有機括,故得收放自如。”

張輒也用劍貼在自己的手臂上比劃,一邊回憶曾季的動作行爲,一邊嘗試着各種動作,畢竟他與曾季交往最多,還動過手。比劃了一會兒,張輒似乎對曾季的武藝有了些瞭解,就把劍別在腰間。再對郭先生道:“啓封令、尉何以置之?”

郭先生道:“啓封令、尉守城不死,非君上不得救之。”

車右先生道:“敝家主承王恩,主大梁城守,亦欲得啓封之情,願先生思之。”

郭先生道:“芒將軍出將入相,必有妙策守城,先生其言之?”

車右先生道:“家主之策,豈臣敢言。”

郭先生道:“車先生芒府智囊,將軍有計,必諮於先生,焉得辭!君上掌軍於城外,尊府掌兵於城內,正內外合和,表裡相應之時也,先生寧有他顧?”

車右先生道:“敝家主欲得啓封之實情,故遣臣尋二公。臣久在外,不得其實矣。”

張輒道:“芒將軍久在戎行,慣行軍事,必也算無遺策。今車先生援二公返大梁,敢問何以入城?”

車右先生道:“本欲乘米鋪舟行入城。”

張輒道:“秦人未獲啓封令、尉,秦人知否?”

車右先生聞其言一驚,道:“必知也。”

張輒道:“秦人知魏必援之否?”

車右先生道:“亦必知也。”

張輒道:“然則秦既不大搜,亦不嚴查,水陸兩路任吾通行者,何也?置二公於無物乎?”

第57章 樑尉公子第318章 退兵第324章 垂手執政第134章 十里不同俗第50章 防民第152章 賈匏第5章 夜行第295章 示警第277章 再探啓封第161章 啓封米鋪第198章 襲居華陽第115章 評議三策第99章 義士曹包第141章 根基深淺第285章 見陳公第145章 曾季第164章 失散第303章 韓襲第75章 陳留司士第187章 老謀深算第209章 乘其隙第242章 撲空第177章 點軍第364章 戒備第287章 世事難料第231章 戰後覆盤第190章 須賈訪計第131章 麻太公第260章 議連衡第311章 戰耶和耶第98章 敵乎友乎第313章 貪而致敗第232章 逆襲之策第230章 司勝第254章 啓封令、尉第14章 定計第364章 戒備第175章 車氏之奇第49章 庭議第46章 入國第286章 陳公之說第218章 謀襲啓封第202章 倉城第370章 新婚燕爾第258章 陳筮連衡第131章 麻太公第346章 芒府拉攏第343章 祭祀前夜第222章 善後第239章 伯階外室第310章 囿中守備第244章 慰功第25章 仲嶽第373章 風聞兵興第27章 降服第271章 明勸賞罰第37章 點兵第218章 謀襲啓封第117章 緊急軍情第312章 孰爲背盟第295章 示警第297章 會魏齊第319章 請關分例第121章 豪強第181章 囿守宴席第235章 貴公子第181章 囿守宴席第309章 啓封再會第15章 升帳第168章 夜襲第113章 計糧第147章 尉氏第21章 籌謀第314章 芒卯諫連衡第329章 豕三入驛第204章 賺華陽尉第247章 魏使第256章 曾季截道第267章 再入鄭地第180章 軍使歸國第176章 晉鄙困窘第209章 乘其隙第277章 再探啓封第120章 俠士第62章 兵符第237章 圖秦第33章 出城第152章 賈匏第42章 失機第57章 樑尉公子第83章 俠士第73章 樽俎折衝第194章 追蹤第302章 報喪125章 洛陽白氏第7章 圃田第360章 豕三複現第177章 點軍第3章 祭旗出征第33章 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