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尉氏

張輒哈哈一笑,道:“兄如欲知,何不出劍相認!”

曾季雙手一合,短劍又出現在手中。藉着微弱的晨曦,張輒看出其劍長約尺餘,烏黑少光,比一般青銅劍似要更厚重些,竟是一柄鐵劍。張輒道:“曾兄莫非燕人?”

曾季冷冷一笑,道:“鐵劍必出於燕乎?曾不聞韓劍陸斷牛馬,水截鵠雁哉!”

張輒道:“曾兄雖韓人,而劍絕非韓劍。”

曾季道:“某非韓人,劍爲韓劍。”

張輒道:“曾兄說笑了。”言未畢,劍已至。張輒早有防備,見曾季轉過步來,已經提早側邁一步,劍的寒意從面旁劃過。曾季一劍刺空,急收劍時,發現張輒已經到了身前,雙手壓在了自己的肘上,令自己完全發不出力來。感覺到對方沒有惡意,曾季也不再閃避,只在當地立住,相持片刻,手一鬆,劍落在地上。張輒則後撤一步,鬆開曾季。

車輪的轆轆聲已經臨近。兩人互望一眼,張輒再退一步,曾季閃電般將地上的劍收起。兩人整理了一下衣服,並肩走出館驛大門。

第一批車自南而來,有車約二十餘乘,百來號人。領隊的是一名中年人,氣宇軒昂,卻是布衣。曾季連忙上前道:“見過尉老。”

回頭指着張輒道:“黃人張公子,欲往啓封,孤身不便,請結伴而行,不敢擅專,請尉老定奪。”又對張輒道:“尉氏家老,此行主司者也。”

張輒忙躬身道:“小子何幸,得見尉老。欲結伴而行,絕不敢賁事,萬乞接納!”

尉氏家老打量了張輒一番,道:“黃在東,何公子從西而來?”

張輒道:“遊食四方,居無定所,欲往啓封訪友。”

尉氏家老道:“公子士人,所遊者必王公官宦之家。啓封,商阜也,公子何往?”

張輒道:“辱沒斯文,不足與外人道也。”

尉氏家老道:“聞魏公子信陵君引魏軍於左近,公子豈有聞與?”

看見得尉氏家老一招緊逼一招,張輒感到難以招架。他快速地盤算了一下,道:“聞有軍至,卻不知是信陵君所領。——聽聞是秦人過此。”

尉氏家老嗤笑一聲,道:“公子游於何地耶?曾不知魏公子軍?”

張輒道:“某從鄭國至,實不知魏軍。”

尉氏家老道:“這卻難怪了。公子行色匆忙,視魏軍如無物,欲遊食何處?依老者之言,不如歸去,依薄田家產,猶可續命;遊食於王侯,適斷送也。”

聽到這明顯的譏諷,張輒頓時面紅耳赤,遂乘勢做出一副羞惱之態,道:“士可殺而不可辱。小子但求同往啓封,何尉老欺之甚也!”

尉氏家老道:“汝知啓封有秦人,尚欲往乎?”

張輒拿出一副窮酸勁,道:“雖千萬人,吾往矣!”

尉氏家老被張輒的這副樣子逗得笑出聲來:“切,見義而忘身!恐但忘身,義麼?似難見矣!”

張輒忿忿然,道:“尉老再三辱沒,小子告退!”

尉氏家老見張輒轉身要走,在身後悠悠道:“此即難耐,何況啓封乎?”

張輒聞言,順勢回過頭來,深深下拜道:“小子無狀,請尉老教訓。”

尉氏家老很不屑地看了看張輒,道:“遊食諸侯,寧勿售以天下之勢。大軍在側,而公子不知,況乎天下之勢乎!”

張輒再次面紅耳赤,只得再拜道:“尉老教訓得是。”

尉氏家老道:“啓封陷於秦人。秦,虎狼也。公子此去深入虎穴,然外無膽色,內無錦繡,胸無懷抱,欲何往也?”

張輒不意自己一招出錯,被眼前這名家老褒貶得一無是處,卻還無力還手,只得將計就計,索性扮出一副落拓的寒酸士子樣,伏拜於塵,道:“小子無狀,願隨尉老左右,早晚就教。”

尉氏家老見張輒伏小,點頭道:“免了。此行往啓封,吾等行中,尚少先生。公子游食諸侯,必能文書。就請公子任之,行間餱糧,就從公中支應。”

張輒見這位尉老連禮也不還,知其非士子,也不計較,就從地上爬起來,口中應喏着,拱手站在尉老身後。曾季在一旁看着這一切,見張輒受辱如此,竟面不改色,一路演飾到位,心中倒泛起一股惺惺相惜之情。

尉氏家老收服了張輒,又轉向曾季,道:“若非汝面,怎肯收用!”

曾季心中暗笑,臉上卻擺出一副感恩戴德的樣子,道:“多得尉老賞面!”

尉氏家老道:“汝之兄弟得食於公中,也只得提攜汝食於公中——庸價並不稍少。……罷罷罷,無需多禮,但有着力處,盡力上前。”

曾季道:“敢不從尉老之命!”

張輒以目視曾季,曾季也回視張輒,兩人心照不宣,均感到十分奇妙:就在剛纔,兩人還似乎勢不兩立,轉眼之間,竟生出心心相印的感覺。

一衆人等在尉氏家老的指揮下,把車停好。張輒、曾季忙前忙後,十分殷勤,哄得尉氏家老十分歡心。不多久,兩人就把這百來人的身份摸清楚了:在尉氏家老身邊左右的十餘人,都是這位家老的近屬;其餘約一半爲車伕,一半爲勞力。

尉氏家老對曾季道:“吾所攜至者,皆大力者也,汝可擇其優者而爲護衛。”

曾季不動聲色地把尉氏家老拉到一邊,悄聲道:“但吾一人足矣,何用多哉!”

尉氏家老道:“十人庸價!”

曾季笑道:“尉氏蓋五十人價。”

尉氏家老道:“十五人。”見曾季尤爲未足,道:“再加三人——汝二人食在公中矣。”

曾季敬禮道:“喏!”

看來館驛在當地還是頗有威儀。衆人忙畢,四散休息,竟無一人進入館驛——儘管館驛大門洞開,而且很明顯,張輒和曾季是從裡面出來的。

館驛四周並無房舍,門前被碾壓得十分結實,自然形成一片廣場;周圍雜草叢生,間着幾株高矮不一的樹。天已放亮,似還要等人,這批人依親疏自然形成一個個小羣,散開四坐。張輒一邊暗暗觀察,一邊挨近尉氏家老道:“敢請家老指教,近來世勢若何,小子修習一二。”

第342章 三牲入城第85章 軍市第95章 郭子仲謹第54章 賣王第286章 陳公之說第338章 祭壇第169章 誘供第257章 議論天下第9章 有刺客第105章 夜談第197章 車右求計第1章 鄭安平第31章 陷城(二)第18章 城外的女人第122章 豕三第13章 芒家父子第291章 密書戰報第60章 餱糧第145章 曾季第184章 再入大梁第5章 夜行第293章 韓援第180章 軍使歸國第226章 信陵君歸城第85章 軍市第8章 管城第102章 酒酬之間第162章 離啓封第309章 啓封再會第362章 管邑初成第123章 豪傑鄉里第193章 將相和第91章 美酒美姬第282章 疑雲第69章 芒氏大子第51章 棄民第161章 啓封米鋪第295章 示警第224章 司莽授機第93章 故地重遊第22章 俠客第288章 頑皮的曾季第77章 聚兵第45章 回朝第283章 陳公來訪第203章 說服韓不申第17章 奸細第138章 席次第14章 定計第64章 布衣第249章 得見中人第322章 管邑之策第247章 魏使第263章 密議第336章 管邑之祭第352章 小四之心第324章 垂手執政第44章 入城第165章 破臉第250章 盤點情報第204章 賺華陽尉第40章 勵士第75章 陳留司士第26章 謀定第68章 城北驛第326章 管邑之怨第78章 帳議第121章 豪強第363章 韓警第253章 大梁通啓封第102章 酒酬之間第357章 管祭第312章 孰爲背盟第26章 謀定第352章 小四之心第245章 入韓第90章 整頓軍務第82章 出城第329章 豕三入驛第359章 篝火晚會第199章 歸華陽第358章 夜聚第174章 華陽四行第218章 謀襲啓封第138章 席次第347章 爲人所陷第335章 四子之變第91章 美酒美姬第200章 以尾搖狗第197章 車右求計第247章 魏使第265章 鄭安平訪鄭第373章 風聞兵興第48章 真心第305章 再遇秦軍第310章 囿中守備第286章 陳公之說第320章 封賞第348章 管仲明第336章 管邑之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