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回京受審

我環視一週,低聲對史君毅道:“史將軍是否願意幫在下一個忙。”

“史某敬重大夫是我大越好男兒,若有何吩咐,末將粉身碎骨,水火不辭!”

我突然想起當日奪取陽關,史君毅也是以此言明志,莫非天意捉弄,真要和他永別於此?我把密旨塞入史君毅手裡,道:“還請史將軍照顧她們周全,送她們安然回京。”史君毅接過聖旨,沉聲道:“史某定不負大夫相托之意。”

我微微放了心,冷場片刻,抄家的軍官帶着人馬回到城下,對邱濤悄悄說了兩句。我沒在意他說什麼,也懶得去管邱濤是何反應,只是順從地讓人擡了我入囚車。

囚車有兩種,一種是人犯站着,露出一個頭在外面。另一種是人犯跪着,同樣頂上有個洞,把頭卡在外面。如此設計,自然都是爲了防止人犯逃跑。好在他們想得周到,知道我怎麼也跑不掉,也就沒有硬讓我把頭卡在外面。

不過邱濤還是讓人給我上了枷鎖。兩手銬在前面,只能相握,連招手都做不到。十多斤重的枷木幾乎壓斷了我的肩膀,我也懶得去和衆人一一道別了。

我看看大路,只有些許平民偷眼相探,章儀和芸兒並沒有出來。雖然心中不忍,但思索再三還是對邱濤道:“邱大人,咱們這就走吧。”

“轉給他家裡。”邱濤沒有理我,把聖旨交給了孫士謙。

瘦馬打了個響鼻,吃力地拉動囚車。車輪壓過碎石路的尖叫在夜空中傳出老遠。我閉着眼睛靠在柵欄上,似乎見到了章儀當日持劍相逼,也似乎聽到了芸兒當日在夜風中唱着:“大河滔滔,江水泱泱,縱是九曲東流,亦道不清可憐哀腸……”

芸兒儀妹,恐怕今生再無緣陪你們聞長空鶴唳,還好剎那芳華卻已經賞過了……我不爭氣地又流下兩道濁淚。一晃一晃間,囚車已經穿過漆黑的城門大洞,往南走去。

車馬走了一夜,待天明時分才停下休息。邱濤騎在馬上,走到囚車前,道:“昨夜還真嚇出我一身冷汗,上次部裡一別,有五年多了吧。”我不知道邱濤此言的用意,即便在兵部碰到,我和他也就是點頭而過。當日大家都是五品銜,我又很快出徵高濟,不曾聚過,談何“一別”?

“你爲何不反?”邱濤突然問我。

我咧嘴苦笑,道:“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哪裡敢說‘反’字?”

“聽說你有測字之能?給本官測上一測,如何?”

我猜他是在賺我口實,好編織罪名,道:“大人吉人天相,不測便可知前途似錦。草民重罪之人,恐怕測了不祥。”

“哼。”邱濤從鼻孔裡回了一句,夾馬往前去了。

到了午時,大隊人馬才又再走。一個兵役把個凍得生硬的饅頭塞到我嘴裡,差點硌掉了我的門牙。我剛用口水化開,才咬了一口,囚車被路上的石頭一顛,饅頭掉在了車板上。

突遭驚變,我也沒什麼胃口,掉了便隨它去吧。不過一直到了晚上,他們也都沒再給我飯食。我也可笑,居然自高身家沒有問他們討,餓着肚子過了一夜。

第二天天微微亮時,我再次被顛醒,發現開始下雪了。瑞雪兆豐年,若是此時我不是身在囚車,一定會歡欣鼓舞,甚至放學生們一天的假。給文人說起來,受了大冤六月都會下雪,不過就我目前的狀況而言,也可能是老天爺落井下石。

天色入暮,他們紮營開帳,篝火上的肉食香氣勾得我直吞口水。

“這位軍爺,能否……給口飯吃?”我腆着臉,找了個看似忠厚的兵役,問道。

“你那兒不是還有麼?吃完了再給!”他一指車板上的凍饅頭,走了。

我只好嚥了咽口水,忍住餓,靠在柵欄上打瞌睡。不管怎麼樣,總比在黑獄強多了,至少他們不會讓我餓死。

天色未亮,我被寒露凍醒,傳來一陣腸鳴。就着篝火,我看到那個饅頭還卡在柵欄根上沒晃掉。四周瞄了一圈,就連守夜的兵士也都迷迷糊糊打着盹。我慢慢往饅頭那挪了過去,卻因爲帶着枷板無法把饅頭揀起來!

我估算了一下枷板的寬度,即便躺倒用嘴也叼不到……

“想吃麼?”突然伸過一隻手,撿起了饅頭。

他揹着篝火看不清面孔,我卻從聲音裡聽到了一絲稚嫩。尚未來得及開口道謝,饅頭已經朝我飛來,凍得如同石頭一樣的饅頭砸在我的額頭,一陣疼痛,轉而有些發麻,一股熱呼呼的粘液淌了下來,糊住了我的右眼。

“讓你賣國!讓你賣國!”少年從地上撿起了真的石頭,一枚枚朝我打來。我咬着牙,躬身躲避,還好夜色幫忙,大半的石頭都被柵欄彈開了。

他驚醒了幾個睡得不深的兵士,當即有人上來來開他。

“六子,別鬧了。這種狗就是拉到柴市口凌遲的貨,你現在把他打死倒白白便宜了他。”

石雨總算停了,我卻被幾枚打中了頭,痛得流淚卻無法用手撫摸。

天下都道我是賣國賊……

天亮之後,有人給我倒了一碗稀飯,雖然裡面只有一些野菜,我還是吃得津津有味,並且爲灑在外面的飯菜感覺可惜。

車隊又開始走了,這次是往東。

我猜邱濤不敢在遼東大肆招搖,想繞道避開燕州、山海州等地。

車隊行了兩日,我每天都能喝上一碗熱湯倒也不至於餓死。只不過天寒地凍,身上單薄的囚衣卻是怎麼也擋不住的。

我知道自己已經寒邪入體,整個人時而如同火燒,時而如墜冰窟,嘴脣乾得像是要裂開一樣,即便舌頭上也沒有一絲口水,想舔也舔不成。

“拿牀毯子給他,再加一碗飯。”邱濤來看過我一次,吩咐手下。

日落月升,看着那些兵士圍着火堆吃着烤肉還有酒喝,我升起一股恨意,恨不得當下撞死在這裡,讓邱濤吃不了兜着走,即便害不死他也讓他升遷無望。不過細細一想,犯不着拿自己的身體和這種人慪氣,蜷縮了身子不讓毯子滑落。

出了遼東路後兩日,我碰上了貴人。

一隊大越兵馬從我們旁邊穿過,邱濤怕惹麻煩,讓人停靠路邊。我擡頭看到軍旗上繡着個“韓”字,正思索着那是哪位將軍,那邊已經有兵士嚷道:“那囚車裡是什麼人?”

邱濤知道我在軍中的根基,含糊答道:“等閒一個小賊。”

那兵士回頭說了兩句,車裡的人似乎又吩咐了什麼。

“一個小賊值得這麼遮遮掩掩的麼?”那兵士按着刀走了過來,邱濤看看他們人多,不敢硬攔,已經讓那人看到了我。

“這……是明大夫麼?”那兵士面露驚疑之色。

我頓時欣慰許多,虛弱地點了點頭。

“將軍!是明大夫!”那兵士喊着往回奔去。

前面已經走過去的兵士聽到喊聲也圍了過來,車上走下一個將軍,虎虎生威,卻只有一條手臂。

不是韓廣紅是誰?

我喉頭一哽,用盡全身力氣喊道:“韓將軍!”

“明先生!”韓廣紅快步上來,一隻大手握住柵欄。

我頓時有了力氣,往柵欄那裡挪去。

韓廣紅握住了我的手,聲音居然有些哽咽,道:“先生怎麼落得如此田地?”

“說來話長,說來話長啊……”我感懷頗深,千言萬語涌上心頭。當年西域琺樓城裡,韓廣紅身受重傷還不忘保護我,後來軍帳痛醉看他舞刀,換字結交……

“卑職聽說先生授了遼東經略相公,怎麼又……”

“唉,不提也罷。可名此行兇多吉少,大限將至能再見叔友一面也是你我間的緣分。”眼睛被風一吹,落下兩滴濁淚來。

“先生怎能如此悲觀……明先生到底犯了什麼王法!”韓廣紅後面半句幾乎吼着喝問邱濤。

邱濤眼見勢變,也慌了,支支吾吾說了些自己也是奉命辦事之類的廢話。

“明先生是統領千軍萬馬的人物,即便落了平陽也輪不到你們這些豬狗欺負!”韓廣紅說着,返身取了那柄五尺多長的斬馬刀。

邱濤嚇得勒馬迴避,顫聲道:“你、你要反了不成!”

韓廣紅沒有理他,一刀砍斷了囚車外面的枷鎖,打開籠門,又卸了枷板,叫了兩個兵士擡我上車。

我看他臉上的那道疤紅得嚇人,拉住他的手,道:“可名重罪之身,將軍這是何苦?”

“先生,這一路上強人盜匪不少,卑職也是爲這位大人考量,保護好先生。否則先生若是被強人劫了,他也討不了好。若是強人一不做二不休,連這些豬狗統統殺個乾淨,這大路通天,也沒人看見!”韓廣紅冷聲盯着邱濤。

邱濤自然不會聽不出韓廣紅的威脅之意,沒有作聲。

車裡,韓廣紅置了酒菜,又多鋪了兩牀墊被。我幾乎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終於還能喘口氣。沒怎麼說話敘舊韓廣紅便退了出去,讓我好好休息。我從下午足足睡到第二天天明,雖然還是有些頭暈體虛,不過死是死不掉了。

“先生好些了嗎?”韓廣紅端着湯藥進來,遞到我手上。

我喝了湯藥,丹田中一股暖氣,道:“多謝韓將軍了。”

“先生莫要客氣,當年也是賴先生提拔才升到衛尉。”韓廣紅一笑。

我看韓廣紅的排場似乎不是衛尉能有的,道:“叔友何時升的校尉?”

韓廣紅登時紅了臉,道:“說來還真不好意思。打高濟時,立了些雞毛蒜皮的小功,就調入李將軍帳下,統領建安營。”

“恭喜叔友啊。”我笑道。

“先生莫要取笑了,高濟一戰,我部只是牽制防禦,哪像先生統領大軍橫掃南北。開始我們還有些不服氣,後來一過臨津江才知道先生打得狠。當時真的是打出先生旗號便有人投降不戰……李將軍當時嘆口氣說:‘老夫打三十年仗,還沒明子陽三年之功’。”

我黯然一笑,道:“往事如煙,倒是多謝李將軍謬讚了。”

“先生……”韓廣紅拍了拍我的手,一時無言。

路過旗縣的時候,韓廣紅給我找了個好地方,仔仔細細洗了身子,換了套衣服,人也精神不少。我當時看着自己失了血色的皮膚,輕輕摸着那些傷痕,心中針扎一般地痛。

肩膀上手腕上的皮肉都爛了,即便結痂也一輩子消退不了。韓廣紅臉上的傷疤也破了相,可那是他的戰功,我這又算什麼?

半月後,大道上人越來越多,往來的公家車馬也不少。邱濤不再擔心韓廣紅來硬的,漸漸放肆起來。

“就要入京了,若是明可名不在囚車裡,恐怕韓將軍也難做人!”邱濤大聲道。

我沒聽到韓廣紅怎麼說,想必是氣得不成。

“韓將軍,沒多少路了,囚車也顛不壞我。”我掀開車簾,對韓廣紅道。

韓廣紅讓人在囚車下墊了厚厚的稻草,逼着邱濤換了副輕號枷板,面帶愧色的送我上囚車。

其實,我已經很感激韓廣紅了。人能夠不落井下石已經算是不錯的了,能夠仗義相救更是難能可貴。這一路上受到了韓廣紅的照顧,舒舒服服已經到了京師門口,我不知道該怎麼謝他。

邱濤押着我到了大理寺,交給當值的郎官簽押。那值星官批了張字條,上寫道:“都察院暫監。”邱濤一拱手又押着我的囚車前往都察院。

從大理寺到都察院幾乎是從城南走到城北,一路上也沒怎麼張揚,卻還是有無數人圍觀。萬幸大部分都不知道我是誰,犯了什麼罪,卻還是有人湊熱鬧朝我扔了點爛菜葉。

邱濤自然是不會幫我喝止那些人的。

“就是他嗎?”都察院的值星官比大理寺的和藹許多,不過不是對我。他打量我就像是在打量一件物事一般。

“一切都好,就是他的腿怎麼了?”那人問邱濤。

“他本就是個殘廢。”邱濤淡淡道。

值星官應了一聲,對左右差役道:“秤了體重送酉字九號監。”

當下有差役除下我的枷板,用大秤秤了我的體重,隨口一報,拖着我往酉字走去。

我從未來過都察院,只知道都察院是監管違制官員的部閣。原來都察院也有監舍,還這麼大。

酉字九號監是一間大監,裡面四散坐着三五個人,都不說話。我被差役扔了進去,差點砸到一個。

那個差點被我砸到的罪官年紀倒不大,也就四十開外。見我久久不能站起來,好心扶了我一把,讓我靠着牆坐下。我輕輕道了聲謝,他也沒理我,又回到剛纔的地方,盤腿坐着閉目養神。

倒是離我四塊磚遠的一箇中年人,冷聲哼了一記,陰陽怪氣道:“這種地方,還講禮嗎?”

其實我也不知道他是說“禮”還是“理”,不過心中掛念着家裡的兩位嬌妻,也沒心思和他搭話,也就閉口不語了。

“喂,你是文官?”他又問我。

我擡頭看了他一眼,點了點頭。

“外官?”

我還是點了點頭。

“哪的?”

“遼東。”我懶懶答道。

他突然笑了,笑了很久,方道:“你在遼東都能給人查出來違制,也真他媽的白混了。我可不同啊,我是天子腳下撫了逆鱗。真他媽的,滿大街都是違制的車馬,就他媽的偏偏查上老子的了!”

他吐出嘴裡的稻草,朝我挪了兩步,又問道:“你年紀也不小了,我怎麼沒見過你?哪一科出身的?”

我搖了搖頭,沒理他。

那人又咬着我問了些廢話,我索性也閉起眼睛,不理他。

一直到吃飯我都沒說一句話,他也覺得無趣,訕訕走了。那個扶我的,見我腿腳不便,幫我拿了飯菜。

老實說,都察院的飯菜比天牢那邊的強多了,他們甚至還在菜裡放鹽。據我所知,天牢裡的飯菜除了沙子沒其他的佐料。

那個嘮叨的在我進去三個時辰後被傳走了,不知怎的,牢裡氣氛似乎輕鬆許多。那個幫我那飯菜的走到我身邊坐下,道:“還好你沒和他多說什麼。”

我感謝他的幫忙,態度自然也謙恭一些,問道:“有什麼不妥嗎?”

“你不知道,他是都察院的人,專門假冒罪官,套人口實。進到這裡的人,多少有個一憎二怨的,一疏忽,禍從口出,原本清清白白的也給人套了罪名。”他又替我把碗筷放在了外面。

我道了謝,又道:“唉,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你是明可名吧?”那人突然問我。

我吃了一驚,極少在朝堂上露面,他居然認識我。

“兄臺是……”

“嘿,果然是你。我剛纔見你腿腳不便,心裡就在說:可別是明可名。還真是你!你倒是變得多了,沒幾年功夫連頭髮都白了。”他低頭自顧自說着。

“您是……”

“你大概不記得了,我們以前在山南見過。”他朝我笑笑。

我想了又想,還是想不起來見過此人。男子過了三十,容貌總是不會大變了,可我確實對他沒有一點印象。

“我以前是御使臺的,莫言凡。”他平淡道。

似乎是個很熟的名字,我還是一臉迷茫。

“你的確忘記了,當年在山南行宮。我參你結黨營私,被廷責風聞奏事,想起來了嗎?”

過往之事慢慢浮現在我腦海中,我似乎有了印象,的確有過這麼回事。

“嘿,當年我被你們御史參劾得頭也不敢擡,怕是連兄臺的臉都沒見過。”我苦笑道。

莫言凡也笑了:“我可記得你當日將朱子卯罵得吐血啊。”

“那是他本就心脈有損,怨不得我。莫兄怎麼也進來了?不是說言官不入罪嗎?”我依稀記得太祖有過這道政令,不準殺文官,不準罪言官,怕的就是大越出現暴君,專斷獨行。

“是呀。”他嘆了口氣,“當日從山南迴京之後,我便放了外任,是廣南路巡風使。老實說,的確是個肥缺,暗裡的那些油水,呵呵,可說是撈得盆滿鉢滿的。而且巡風使回京之後,聖上都會親自接見三日,聽取民風。在我們御使臺,做過幾路巡風使之後,便有望入臺閣了……唉,當年多風光啊,怎麼就會一時鬼迷心竅?”

我見莫言凡聲聲嘆息,心中好奇,問道:“莫兄到底是踏錯了哪一步呢?”

“我討了三個老婆,又娶了九個妾,被小人暗中捅了一刀,說我是有心攀比大內的三宮九院。聖上早就看我不慣,先賜了個寶文閣的閒職,然後把我打到這裡來了……”

“不過是多娶了幾個妻妾……莫兄也想開點吧。”我不知道勸他什麼,只好這麼說。

“想開點?我早就想開嘍!在牢裡的這幾年,我什麼事沒想開啊,呵……當年也存了點黃白之物,聖上也是仁主,囚了我卻沒有抄家。也沒多久了,再過個三年我也該能出去,若是碰上大赦天下恐怕還能早些。”

我看他只盯着天花板,也跟着發起呆來。

其實若是發呆也不全是,因爲我還在想芸兒和章儀兩人。她們日後如何生活?史君毅應該能照顧她們周全吧。

在牢裡休息了兩天,和大家也慢慢熟絡了。照規矩犯人之間事不準聊天說話的,不過那些獄卒也懶得理我們,我們便壓低着聲音消磨時光。

他們也好奇爲何我不過三十已經比五十歲還滄桑,我笑着說是生得老了,不過這樣也好,等到了五十歲便不會更老。至於黑獄裡的事,實在不堪回首,我也不願再提。

又過了兩天,我們還沒起牀時便來了兩個獄卒,說是要提審我。被驚醒難友們無言地替我祝福,這是我從他們的眼神裡看出來的。

兩人架着我走了,我的雙腿無力地拖在地上,磨得生痛。

“到了堂上,該說什麼就說什麼,免得皮肉受苦。”一個獄卒低聲對我道。

我沒有回答。

到了堂上,獄卒讓我跪倒在地上,兩旁差役喊了堂威,座上主審是都察院監正韓子通。韓子通一拍驚堂木,喝問道:“堂下所跪何人?”

“罪官前遼東經略相公明可名。”我低頭道。

“明可名,你可知罪?”

“在下只知堂上欲加之罪,別無他過。”我硬着頭皮道。

韓子通身邊一人,我也認識,是御史中丞餘之寧。他也拍了驚堂木,喝道:“強詞狡辯!若是你本身無罪,誰會欲加之罪害你?莫非你不知道無風不起浪?”

“呵呵,”我冷聲一笑,“姑且不說餘大人風聞入罪,僅說這風,恐怕就是空穴而來的吧。”

韓子通右側的一名老臣,當日我在朝堂上也見過,不過沒有說過話,應該就是大理寺卿了。他倒沒有拍驚堂木,只是朗聲道:“明可名,有人告你諸多罪項,本已是十惡不赦之屬。今聖天子英明神武,恩加海內,澤披萬物,特許你當堂辯解,其實也是給你個悔過之機。若是你執迷不悟冥頑不靈死不悔改,寒了聖天子的心不說,便是生你養你的尊堂大人也連帶辱沒了……”

“咳咳,”韓子通打斷了老人的長篇大論,“明可名,既然你死不認罪,本官就一一列屬出來,看你如何狡辯!其一,按兵不動,見死不救,以至左金吾大將軍陳裕身陷敵陣,捨身成仁,你,知罪否!”

我心頭微微一顫,道:“這陳年舊事莫非也要拿來這裡說嗎?我尚記得聖旨中隻字未提高濟事。”

“明可名,這就是你的不是了。”大理寺的那個老臣悠悠道:“聖旨中的斥責只是聖天子一時之氣,並非依法告訴,我等三部乃是依國法追究你的罪過,此二者不能混爲一談,你可明白了?”

我頭皮一陣發麻,嘴硬道:“既然如此,爲何不從西域事開始?反正你們要羅織罪名,豈不是多多益善?”

“明可名!你少嘴硬,西域事你以爲你逃得掉嗎?若不是聖裁不予追究,你早就該被流放三千里了!”餘之寧拍着驚堂木。

“明可名,你休想規避不說,害死友軍之罪,算是冤枉你麼!”韓子通再拍驚堂木。

我跪坐在腳跟上,強作鎮定道:“適才韓大人告我什麼?”

“按兵不動,見死不救!”韓子通強按怒氣,又說了一遍。

“哦,”我應了聲,學着大理寺老臣的語速,緩緩道,“這個恐怕是韓大人錯了。按兵不動……我依聖旨,過了元宵誓師離京,日日行軍,過了綠鴨江。到達高濟境內之後,幾番急行軍,終於搶在倭奴寇犯漢平前組織軍民佈下陷阱。漢平之後,無法聯絡陳將軍,我軍又是匆匆南下,當中休整乃是迫不得已,絕無按兵不動之事。再說見死不救……”

“啪!”餘之寧脾氣最急,喝道:“明可名,你休要故意拖延時辰!”

“餘大人,這如何是拖延時辰?你我皆是斯文人,說話慢條斯理不僅對得起生身父母,也是體聖人教化,沐天子恩德的表象。氣急暴躁,豈是聖人門生所爲?大人,您說是吧?”我朝那大理寺老臣拱手道。

那老臣微笑點頭,對餘之寧道:“德可賢弟少安毋躁,我等奉了太后懿旨細細審來,自然要讓他從容道個清楚,德可賢弟以爲如何?”

德可是餘之寧的字,我可以想見他定是氣得脖子上的青筋暴漲,卻也只好冷哼一聲。

“明可名,你慢慢說清楚。我等自然不會屈打成招,不過也不會對你加以庇護。”老臣對我道。

我聽說是太后要審我,心中疑雲叢生,當下不及細細思索,唱喏又道:“至於見死不救,我實在無言以對,因爲此言差之差矣!我在高濟,自始至終,沒有見過陳將軍的將旗,想救也不知去哪裡救啊。”

“明可名,好狡辯!現在自己也認了是按兵不動吧!若非你故意按兵不動,何以連陳將軍的將旗都不追不上!”韓子通冷聲喝道。

“大人,兵陣之事一日三變,視天時地利人和而變。我怎能爲了不知在何處的陳將軍而輕兵燥進?再者陳將軍跑得快,那也是我自愧不如的。不過當日廷議時,說好了的過了元宵起兵,陳將軍早我數日偷偷發兵,不予知會,我又能奈他如何?過了綠鴨江,陳將軍一不派軍使,二不留口信,三不通音訊,我又能奈他如何?又能奈他如何!”

“陳將軍已經殉國,你現在如此顛倒黑白不怕死後無顏見他麼!”餘之寧喝道。

“餘大人此言差矣。我一心爲國爲君,仰不愧於天,俯不愧於地,黑便是黑,白便是白,如何顛倒了?至於陳將軍,他以我大越五萬子弟性命作兒戲,恐怕他日列祖列宗靈駕之前,是他無顏見我吧!”

“一派胡言!陳將軍、陳將軍、陳將軍……”餘之寧連聲“陳將軍”卻道不下去了,一揮大袖,道:“傳禁衛軍罡牙衛衛尉張捅。”

門口的差役傳了張捅,不一會,一個身着禁衛軍服飾的軍官步入大堂,單膝跪在我身側,行了禮。

“衛尉張捅,你可是於元平元年隨左金吾大將軍陳裕出征的?”

“末將正是。”

“你可還記得當日戰事?”

“末將有生之年不敢忘懷。”

“你可細細道來。”

“是,大人。”那張捅略微一頓,道:“當日末將隨大將軍過了綠鴨江,久等明可名部不來,遂以平倭事急從權,先行發兵入南高濟。其時烏嶺山口已經陷落,春川山口陷落在即,陳將軍命大軍疾行救春川口。我軍攻下春川口之後不久,倭奴援兵大至。陳將軍遂命全軍退出春川口,在山口外伏擊倭奴,大獲全勝。此支倭奴便是日後進犯漢平的,當日已經給我軍殺得殘了,不知明可名後來如何報的倭軍十萬!”

他瞪了我一眼,又繼續道:“後來陳將軍再克春川口,與長古川隆二攻殺七陣,打得他節節敗退。不過那倭將也是倭國名將,不曾有過敗績,到底不是庸將,陳將軍苦無後援,終於被切斷了糧道,以身殉國。”

張捅突然指着我罵道:“就是他!貪了陳將軍的武功不說,還見死不救,曾在清平停軍不進旬月,我禁衛軍倖存之人,人人可以指證!”

“明可名,你還有何話說!”韓子通冷着臉。

“哈,哈哈,哈哈哈。”我乾笑道,“他禁衛軍倖存之人有多少?我元帥府歸國兵士又有多少?他們人人都可以指證我,我的麾下自然也人人可證明我的清白!陳裕本就是一介莽夫,空口兵法,不知用兵,我不齒評他功過,若說高濟戰事,首級自然可說明一切。請問衛尉,貴部斬敵多少?俘虜幾人?”

“陳將軍以仁義行軍,不傷二毛,不囚殘疾,只求破軍,不論殺敵,斬首自然比你這以殺人爲樂的劊子手少些。”

我冷哼一聲:“陳將軍中了倭兵之計,孤軍深入,倒真有臉說只求破軍不論殺敵?”

“你、你……”

那衛尉說着便撲上來打我,兩旁的差役急忙把他拉開,不過我還是被他踢中一腳在肩頭,痛了許久。

第十章 元宵第三十三章 翰林待詔郎第二十五章 兵臨熊慶州第三章 天災第二十六章 城外的敵軍第十三章 李渾第六章 北疆策第九章 受令第二十章 聖上來了陽關第十二章 初到高濟第六章 北疆策第二十六章 城外的敵軍第十五章 西陲的除夕,沒完的故事第十九章 禍福不測第二十八章 十萬火急詔第十四章 推心置腹第九章 三部會審第二十六章 熊慶州攻戰第六章 異人第二十一章 輜重第二十章 聖上來了陽關第十三章 漢平城第二十二章 擒將第六章 異人第二十四章 拔釘春川口第二十八章 十萬火急詔第四十章 回家第二十七章 名將難成第三十五章 面聖第四章 回京慢第八章 對攻第三十章 替人織就嫁衣第十八章 死村第十二章 進退第三十三章 翰林待詔郎第三十章 老兵第二十七章 騎兵!重騎兵!第二十四章 琺樓城之插曲第二十二章 擒將第二章 忍辱負重第十八章 死村第二十三章 琺樓城之歌第十七章 軍威第十一章 清君側第十三章 李渾第二十章 聖上來了陽關第五章 家人第七章 金城第八章 陽關第十章 黃泉路第二十八章 玉龍將軍第三十六章 師說第二十六章 城外的敵軍第十一章 將隕第二十九章 叛出第十六章 平西三策第三章 燕雲經營相公第十一章 往事如血第二章 拜師第二十四章 拔釘春川口第一章 死牢裡的老人第二十章 接敵第二十九章 白雲蔽金閣第四章 回京慢第三章 戰棋戰第二十九章 叛出第二十二章 擒將第三章 戰棋戰第二十六章 城外的敵軍第十九章 軍心第六章 異人第十三章 漢平城第二十四章 琺樓城之插曲第十二章 初到高濟第二十章 聖上來了陽關第十一章 往事如血第六章 出征第二十三章 琺樓城之歌第八章 對攻第二章 忍辱負重第十章 陰差陽錯第二十七章 名將難成第三章 戰棋戰第六章 異人第二十三章 琺樓城之歌第七章 隱兵第三十章 老兵第九章 受令第三章 師父第八章 對攻第十三章 李渾第九章 受令第三十三章 翰林待詔郎第三十五章 面聖第八章 從戎第二十三章 琺樓城之歌第二十五章 兵臨熊慶州第三十七章 朝會第三章 燕雲經營相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