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章 王師大戰倭豬

3號下午,當關外三城的硝煙尚未散盡的時候,唐仁廉,周馥,白濟的報捷電奏,就已經分別送達直隸總督衙門,通州對倭督辦軍務處。

消息隨即傳遍津門,京師的大街小巷。

整整忐忑了數日的大清百姓,聽到這個大好消息,無不大喜過望,滿街喧譁慶賀。

當年英法聯軍進中國,從咸豐爺六年,斷斷續續的一直打到了咸豐爺十年,直到西洋鬼子陷了大沽口,佔了津門,然後攻陷京師,燒了圓明園。

一路燒殺擄掠,無惡不作!

二十四年前的久遠記憶,雖然現在的年輕叼毛孩子都沒有什麼記憶,可當年屈從於黃毛鬼子刺刀下的大清老人們,有哪一個不是深深銘記於心。

現在大戰又起,倭夷兵居然打到了山海關,聽着從遼東那裡傳過來的倭夷的兇殘,怎麼能不讓人心顫?

一時間,津門,京師,唐山,各地城內百姓,無不惶然,都忙着收拾屋裡值錢的家拾,準備隨時到鄉下親戚家避兵禍。

然而在這個時候,山海關突然就傳來了捷報,咱大清勝了!

頓時,所有的酒樓,茶館,戲園子,都人滿爲患,紛紛攘攘的談說着今日的山海大戰。

而茶館裡的說書先生,也立即應景的按着茶客們的建議,換成《山海關王師大戰倭豬寇》。

無奈這些說書先生只知道王師勝了倭夷兵,至於如何勝的,如何排兵佈陣,卻是一點都不知道。

於是各個茶館裡的說書先生們,依着自己平日的擅長,各顯神通,說的是天花亂墜,口生蓮花。

“——酋首山口素臣慌了手腳,又變作一隻金錢花斑的大豹,要傷餓虎。何軍門見了,迎着風,把頭一幌,又變作一隻金眼狻猊,聲如霹靂,鐵額銅頭,復轉身要食大豹。酋首山口着了急,又變作一個人熊,放開腳,就來擒那狻猊。——”

這是平日裡主說神仙怪志的說書先生們,在引用孫行者大戰牛魔王的那一段。

“老賊山口素臣逼住虎臣,哦——,逼住何軍門,舉棍打來,何軍門趁勢搶將進來,奪了一根棍子,打將過去,把那扳着的山口素臣一棍子打殘。——”

這是平日裡主要說俠義武將的說書先生們,引用呼家傳裡面的打鬥。

“好!”

衆茶客們每每聽到緊要妙處,均是紛紛大聲喝彩,雖然也明白這些先生們講得很不靠譜,不過大夥兒都一點都不在乎。

咱大清不是贏了麼。

聽書不就是爲了一個爽!

圖着一個痛快?

這個時候,在紫禁城的養心殿內,也是一片喜色。

“朕真沒料到,紅衣大炮居然能有如此威力;‘彈丸過處,裂爲萬千利丸,方圓十米處,寸草不生,倭兵皆倒,不是立死,就是滿身彈坑,鬼哭狼嚎。’哈哈,痛快,痛快!”

光緒看着唐仁廉,白濟,劉坤一的捷報,高興的臉冒紅光,多日以來壓在頭頂的陰雲,似乎頓時一掃而空。

“皇上,由此可見不是咱們的大炮不犀利,而在使用的人;西洋克虜伯大炮,有些人把它們吹噓到天上去,結果怎樣?朝鮮,遼東,用的可都是西洋大炮,結果一敗塗地,一尊克虜伯大炮的銀子,都能造出是十幾尊紅衣大炮!”

一邊的翰林院侍讀學士文廷式,帶着一絲撩撥的語氣,陰險的說道:“爲什麼能跟洋人關係好?我要是洋人,天天送大把的銀子,當然關係好。”

翁同龢讚許的悄悄看了自己這個弟子一眼,翁門六子裡面,他最喜歡的就是文廷式的衝勁兒和善解人意。

——能把好兄弟的女人給白睡了,自己的好兄弟還沒有一點芥蒂,依然感激信任,這也是一個平常人做不到的大本事。

“皇上,平日臣掌戶部,並不是刻意處處刁難制肘,而是朝廷花費天量銀兩購買的西洋兵器,今兒在山海關就證明了咱大清的火炮並不比洋人的差一丁點兒。”

翁同龢說得一臉的委屈,似乎他往日真的是全無私心,一心爲國似的。

“朕明白;那個老東西!”

一提到李鴻章,光緒就是火冒三丈,恨不得現在就把他投入刑部大牢,好好的審一審這些年買西洋的軍艦,大炮,貪了朝廷多少的銀子!

更可恨的是,他貪的銀子買的東西,朝廷這二十年來,耗費數億兩白銀,苦心建立的軍隊,水師。

都成了淮人發家致富的門路。

軍隊,水師整個糜亂,不堪一擊!

前幾天因爲老妖婆干政,自己不得不昧心召理李鴻章進京,這個老頭居然以生病爲由拒絕。

那好,你就在津門老老實實的養到死!

光緒的心裡,發出一聲冷笑。

“可惜山海關現今只存十五門紅衣大炮,不然百炮齊放,遮天蔽日,就是來十萬倭夷兵,也定然讓他們灰飛煙滅!”

身爲翁門六子之首的汪鳴鑾,剛從廣東學政的位置調進京擔任吏部右侍郎,看師父師弟在皇上面前的隨性,忍不住滿心的羨慕,跳出來刷存在感。

“嗯,”

光緒讚許的對跪在下面的汪鳴鑾點點頭,如此有見地,不枉自己把他調進京。

“傳諭兵部,立即調就近各處城池紅衣炮去山海關殺倭;把今日的捷報也傳給東交民巷,讓那些洋人們知道,我大清火炮的犀利!”

“皇上聖明。”

在一片馬匹聲中,光緒如飲美酒,陶醉不已。

1月4號,在朝廷洋溢的嘉獎聲裡,山海關各部在見識了紅衣大炮的威力以後,都開始了尋炮運動。

永平府(秦皇島),昌黎縣,撫寧縣,盧龍縣,——

那些擺放在城頭百年未動的老古董,都成爲各軍的搶手貨,被吊下城牆,運往山海關。

而對於何長纓善意的提醒,除了徐邦道聽進去了,也把城牆的兩尊4000斤的紅衣大炮卸下城樓,其餘的將領,包括連順都當成了耳旁風。

昨天的戰鬥,紅衣大炮的威力,那可是有目共睹的,三城殺傷的倭夷兵至少有一半是紅衣大炮的功勞。

倭夷的火炮既然能打得那麼準,昨兒爲什麼不放,難不成捨不得轟你何將軍?

距離越遠,準頭越差,這是基本的道理。

倭夷的大炮都遠擱着六七裡,這麼遠別說轟炸到城牆上的一門火炮,就是擺在這裡的山海關城,估計炮彈能轟住,都是瞎貓撞死老鼠的碰運氣。

你何將軍還不是怕人搶了你的風頭?

真是想忽悠鬼呢!

第四章 李鴻章第七百零七章 津門旅四第五百一十一章 寄希望於日軍的耿直第四百四十八章 何長纓的選擇第一百七十五章 西田治六的直覺第七十九章 這一輩子,不想白活的第六百四十五章 決戰山海五第四十四章 你必死無疑第一百三十八章 洞仙嶺伏擊戰二第四百三十四章 白蓮花第一百七十九章 發兵平壤第七章 窮途第四十七章 扶了一把第六百八十二章 一條線上第一百四十九章 舍人關頂的遙望第六百四十六章 圍殲第3旅團一第四百五十三章 明犯強漢者第三百二十章 信鴿第六百五十八章 華夏之痛威海港三第六百五十七章 華夏之痛威海港二第五百八十九章 九門口一第五百一十九章 愚蠢的三段射第六百六十四章 訓練不夠殺戮塑造第六百七十一章 北塘炮臺第四百章 大連灣海防戰三第六百二十三章 三城整編第一百四十一章 洞仙嶺阻擊戰五第七百四十七章 羊得有利角第六百零五章 東風拂面如刀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戰前夕二第七百三十九章 海軍易幟一第二十九章 誰落花流水第七百二十九章 圖未窮,匕微現第五百三十八章 旅順帶來的變數第七百四十六章 二十三年的遺憾第三百五十三章 浪頭鎮第七百一十七章 津門旅的白刃戰三第五百九十四章 九門口長城五第二百九十二章 鹽州第六十章 女賊第二百四十八章 津門雷霆二第七十章 站直了,別趴下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戰前夕第二百三十一章 大東溝二第二百八十二章 九連城,江畔第六百三十章 鏖戰第六百八十七章 通州城東第四百六十九章 山海關防區一第七百零九章 慈禧對東洋的‘嚴懲’第六百四十六章 圍殲第3旅團一第五十五章 詩以明志第六百零二章 河谷伏擊一第三百零七章 鴨綠江畔的首站二第二百六十八章 天作之合第二百八十八章 匪窩第四百五十三章 明犯強漢者第五百二十一章 突破第五百三十七章 慈禧也曾年輕過第二百八十二章 九連城,江畔第四百一十二章 中伏第三章 生死不渝,一生不改第二十章 失而復得第三百七十二章 清晨有霧第五百八十九章 九門口一第六百七十二章 大戰前的小追逐第三百四十章 戰虎山二第二十四章 少年中國說第三百四十章 戰虎山二第五百六十八章 炮火臨城一第五百二十八章 老夫還年輕第三百八十章 破城第六百零八章 破關戰三第二百九十六章 防區既定第二百二十四章 沈兆合第四百五十五章 一日失遼陽第六百七十七章 第11旅團第四百一十三章 雪月追蕭何第五百二十八章 老夫還年輕第七百九十八章 爭奪南關嶺第二百七十二章 想不想當我女婿第四十章 燭火,吶喊第五百四十四章 唱黑臉第一百九十一章 平壤戰役八第一百六十章 心情理解,方式不對第二百七十五章 君子溫潤如玉第四百七十九章 首戰山海第九十七章 大采買第三百二十一章 速來第一百一十三章 跨過鴨綠江第七百八十九章 榮成灣第六百四十三章 決戰山海三第三百七十五章 對持肖家溝第三百九十二章 好大雪一第三百二十九章 數字密碼第四百一十二章 中伏第二十七章 今日長纓在手何時手縛長龍第四百零三章 大連灣海防戰六第四百四十一章 光緒和睦仁的眼光錯位第五百五十一章 萊因哈德的悲劇二第三百三十章 兄弟們,一路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