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章 萬死孤城未肯降

不管何長纓手下的那些徵兵官,是實話還是怎麼忽悠,到了這個時候,山海關團已經擁有2800餘兵力。

而徐邦道這些天跟着抗倭軍學習,連哄帶騙,也把隊伍擴充到1300餘人。

這些天,何長纓的命令就是士兵在修築工事的同時,唱軍歌,宣軍紀福利待遇,讀書,講道理。

書自然是《吶喊》這本書,道理也自然是這本書引申出來的道理。

對於何長纓這種做法,賈起勝還好意的委婉提醒,兵在精不在多。

不過何長纓卻不這麼看。

圍城戰對士兵和底層軍官的要求遠不像野戰那麼高,說簡單點只要堵死城門,城牆不***於重兵包圍裡面的人,別說穿上軍裝的新兵,就是普通的男女百姓,都敢拿槍上城牆。

就如那場漸漸湮沒在兩百五十年光陰裡的‘江陰八十一日’,在清軍督戰下的二十四萬大明降軍,攜二百多門大炮圍困江陰城。

一共戰死了七萬五千餘人,耗費了八十一天,才攻陷了這座算不上雄城的江南城池。

而他們的對手,就是普普通通的江陰百姓,甚至在城池陷落之後,還在巷戰不已。

逼得清兵放火焚燒江陰城,用火攻擊,才敗了城內堅持巷戰的大明百姓。

而所有的老百姓,均是慷慨赴死,都以先死爲幸,沒有一人順從暴清。

這場戰爭,城內城外英勇陣亡了十七萬兩千華夏英烈,爲中華歷史飽滿的撰寫了濃郁,熱血,激昂,而慘烈的一筆。

“露胔白骨滿疆場,萬死孤城未肯降。寄予路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雖然經過了暴清整整兩百五十年的刻意閥割,這些拖着豬尾巴的大漢百姓失去了太多的熱血,被打斷了脊樑,趴在地上當八旗的豬狗牛馬。

可是何長纓相信,既然身體裡面流着炎黃的血液,不敢奢求他們拖着豬尾巴能像江陰的先烈們那麼樣決絕,站在城牆上瞄準放槍的膽子總該有吧?

假如沒有,那麼在何長纓的字典裡,只有三個字。

殺無赦!

爲了這支隊伍,爲了這場讓何長纓極爲鬱悶的守城戰,除了唐仁廉許諾的子彈和糧食,何長纓還從津門兵站調撥了大量的糧食和醫用藥品物資。

他還命令部隊用凍土城磚,完全封死了北翼門各城門,只留一個南門。

而且在南門內,何長纓也進行了改造,門內兩邊壘砌上凍土,只留一道一米六的走道。

總之,何長纓也知道,這場守城仗,非常的難打,搞不好就是凶多吉少。

爲此,他把正在羅榮光北乙炮臺軍火庫邊,抗倭軍剛建不久的家屬大瓦房裡面,挖地道的三個‘專業人才’傳了過來。

按照何長纓的要求,這三個從直隸大牢裡‘請’出來的盜墓大師,將在兩排士兵的協助下,在西羅,北翼城,悄悄的挖出兩條城內通往城外的地道,作爲抗倭軍最後的保命手段。

這兩條地道,在出城以後,只是再朝前延伸三十來米的距離,在出口時,又分叉成左右兩個地道出口。

何長纓率領一千七百名抗倭軍獨守北翼城,徐邦道和劉明陽總計一千九百軍力,守西羅城。

而對於獨立營,何長纓考慮再三,還是把他們放了出去。

他需要一支遊離在外的‘活子’,來應變將來各種未測的情形。

在何長纓的內心深處,其實有一句話沒有說出來。

山海必破!

一切只是時間的問題。

然而,他願意冒一次險,做一些犧牲,希望通過自己的堅守,給大清這個腐朽的帝國爭取一些調兵遣將的時間。

“我是聖人嗎,這麼高尚?”

望着清晨的朝陽,何長纓忍不住自問,然後堅決的搖了搖頭。

他只是不願津門,燕京失陷,不願那些無辜的百姓們家破人亡,流離失所。

“打倒終究還是要打倒的,你們不倒,我中華如何崛起?不過我會堂堂正正的用我中華大義,來推翻你們,而不像你們這麼噁心,用東洋來算計北洋;結果現在好了,北洋基本垮了,你大清也夠玄乎。”

“唉——”

何長纓滿臉苦笑的長嘆一口氣:“可是真不好守啊!說不定我的命都要交代在這裡,還談什麼未來呢?然而不守不行啊,這中華大地,畢竟是我們的家園!”

站在北翼城城牆上面,何長纓長吁短嘆,鬱悶不已。

當天中午,志銳率領一千熱河練兵抵達京師,面見光緒。

光緒隨即給他招募二十營‘銳武軍’的諭旨,並把之前押解送京的3000支毛瑟快槍,交給志銳。

同天正午,提督董福祥率領十八營甘軍馬部8000兵力,一路千里風塵,抵達燕京城外,進京面聖。

看到董福祥率領大軍前來,記得火燎的光緒,心裡稍微一鬆,高興的親見董福祥,說了很多鼓勵話。

聽得年紀奔六的董福祥感恩戴德的滿臉眼淚,大呼萬歲,表示定會以死報效,肝腦塗地!

隨即,光緒下旨甘軍東進,駐防津京交界處的薊州,謹守燕京門戶。

董福祥領旨謝恩以後,卻並不是立即離京,率軍直奔薊州;而是去了頤和園,參拜了在園子裡養老的慈禧老佛爺。

光緒隨後就得到了這個消息,他臉色陰沉的坐在龍椅上,沉默許久。

這個老不死的老妖婆,真是處處制肘,都老的將入土了,還是一點不服輸!

1月2號,提督程文炳,風塵僕僕的率領一營馬隊抵達京師,在他後面兩百里左右,還有十九營的皖軍步馬,正在奔波趕路。

看到程文炳這一萬精兵趕到,光緒纔是勉強的放了些心,隨即命令程文炳駐防通州東南邊的張家灣,京師的水上命脈京杭大運河邊。

至此,整個直隸的津門,燕京,山海關三地,不算那些廢物八旗禁軍,城防營,已經集中了四萬練軍。

而且全國各地還有近五十營,兩萬餘練軍,正在匆忙北上的途中。

如果各路援軍順利按時進入直隸,加上津門,燕京正在徵募的新軍,不算八旗禁軍。、

只是津京山海三地,大清就集中近九萬大軍。

雖不敢說反攻,守住津京,總不是太大的問題。

現在大清最缺的就是時間,至於這個時間能不能贏得,關鍵就要看山海。

而山海關諸軍的目光,卻都盯在關外三城。

東羅,西羅,北翼城。

當頭的北翼城,則更是重中之重。

北翼城,

何長纓!

“何愛卿果是國朝棟樑,忠耿無雙,絕世猛將!”

這是光緒滿臉激動的聖評。

“看來能寫出《少年中國說》之人,心中自有塊壘;杏蓀,何長纓有什麼要求,就儘量滿足他吧,只有他守住了北翼城,才能保住山海無恙。”

這是劉坤一聽到以後,沉默很久,一聲嘆息的回答。

第一百零七章 隔水相望第二百三十四章 大東溝五第二百八十三章 依克唐阿第一百一十三章 跨過鴨綠江第五百三十七章 慈禧也曾年輕過第四百九十三章 將爲兵膽,爲何而戰第七百二十四章 擊殺西京丸二第六百六十四章 訓練不夠殺戮塑造第五十七章 戰地記者的邀請第二百八十二章 九連城,江畔第七百零四章 津門旅一第一百五十四章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第三百六十二章 像龔照璵這樣的老實人第七百四十八章 國戰就是一國之戰第五百五十七章 六國論衡第一百四十九章 舍人關頂的遙望第五章 死神擦肩而過第一百四十六章 高射炮打蒼蠅第七百九十五章 旅順戰役一第七百三十七章 兵不厭詐和言而背信第二百五十章 回津第五百三十五章 寂靜關外冷第五百三十三章 驚變四第五百三十六章 鳥獸盡,走狗烹第五百九十八章 戰雞冠一第六百六十九章 薊州,津門,旅順第六十九章 何爺純爺們,鐵血真漢子第七百零三章 大沽口海戰七第三百一十五章 鴨綠江畔的迷霧一第五百九十章 看人第七百二十九章 圖未窮,匕微現第七百三十四章 脊樑和精神第五百六十二章 換防第六百二十七章 炮擊二第五百四十三章 攻陷安東第一百一十五章 屋檐下的夜雨第八十五章 沙子迷了俏眼第四百三十九章 登陸點第一百零六章 你知道我明白第六百二十六章 炮擊第三百九十二章 好大雪一第七百二十五章 東營一第一百一十一章 野津道貫的遙望第二百七十一章 總兵府第六百九十九章 大沽口海戰三第四十一章 國朝養士250年第五百一十五章 主動進攻第七百七十二章 天高任鳥飛第七百二十八章 燕京郊二第五百二十四章 交換第一百一十五章 屋檐下的夜雨第一百八十五章 平壤戰役二第五百零一章 螳螂黃雀第二百七十八章 鳳凰城第三百四十三章 山縣和長纓,先手後手第七百零七章 津門旅四第七百四十一章 分憂和權宜第三百八十四章 棄守大連灣第十七章 茶水餿了第六百三十四章 亂戰一第五百八十一章 風往西吹第六百七十二章 大戰前的小追逐第七百零五章 津門旅二第四百零三章 大連灣海防戰六第五百三十九章 只有死守第二百四十七章 南關嶺防禦戰第六百一十四章 潰亂第二百三十七章 留取丹心照汗青第三百一十八章 鴨綠江畔的迷霧二第五百二十三章 陽光明媚,遼南大地第四百一十九章 爆破第二百六十六章 入內宅第二百八十三章 依克唐阿第四百五十八章 炮擊南關嶺第三百三十七章 汪有文第二百七十三章 何長纓,你去死第五百六十三章 紙糊的城牆(求訂閱)第一百三十一章 借兵第三百五十四章 焚城第七章 窮途第六十三章 法蘭西武官馬瑟爾第四百一十章 撤離第二百二十三章 西洋女護士的夢境第一百零一章 不去平壤,我不甘心第七百七十二章 天高任鳥飛第二百六十二章 不能守第四百零六章 大連灣海防戰九第三百四十五章 請令第七百八十九章 榮成灣第六百二十四章 砣磯水道一第六百二十八章 大雪,唐山,九門口第三百五十三章 浪頭鎮第三十七章 當了總理再當縣長第五百零五章 反攻奉天二第六百一十四章 潰亂第三百三十九章 戰虎山一第一百二十章 拜託了,宗主國第七百一十一章 李鴻章,觀柯不語第三百五十九章 我們在遼東第六百一十五章 落日,殘陽如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