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 小順子家裡缺糧食

潮音寺別院。

李鴻章和女婿張佩綸,大兒子李經方,坐在庭院裡,這裡也有一個荷花池,只是已經是滿池的殘荷。

“今天這一關,何長纓不好過;在皇上看來,就是寧可丟失旅順,也不願失去奉天。”

張佩綸凝眉說道:“就算何長纓推脫海陸危險,可是現在日軍軍艦沒有進入渤海灣,如果他堅持不出軍,很可能成爲千夫所指之人!”

李鴻章手裡拿着那張讓大女兒李菊藕撰寫的《沁園春·雪》,久久無聲。

“昨夜,何長纓說得很明顯,旅順雖然對咱大清是一座廢城,可是一旦被倭夷攻陷,就使得日軍能夠依託旅順這個不凍港爲圓心,隨時可以攻擊威海衛,津門,煙臺,逼迫北洋水師應戰;或者——”

說到這裡,張佩綸就打了一個寒顫:“失去了旅順,倭夷的第二軍的幾萬軍力就解放了出來,很有可能會出兵登陸魯東半島。”

“這樣的話,大清所有的精銳軍隊都困在遼陽,阻擊倭夷的第一軍,魯東到直隸,已經沒有任何能相抗衡的軍隊;這個結果比倭夷進關更加可怕。”

李鴻章望着遠方直隸衙門的方向,沉聲說道:“昨天何長纓說得很明白,他不會從旅順調兵;具體怎麼操作,這次就看他的本事了。”

說到這裡,李鴻章對他的大兒子李經方說道:“你今天就去何長纓的兵營,既然答應了,就不要瞻前顧後的觀望。”

“兒子知道。”

李經方恭敬的回答,心兒就已經飛到了遼南。

在他看來,這次機會竟是如此的難得,因爲除了何長纓,想來再也找不到一個人敢用自己了。

他這個年齡,一想到明年開春就要回肥西,然後當個富家翁,李經方就幾乎要發狂。

幸虧我沒有看錯人。

李經方的心裡,對何長纓充滿了感激。

津門,直隸總督衙門。

當劉坤一聽到何長纓滿口答應出兵山海關,然後直奔遼陽增援,一直不安的心思頓時放了下來。

滿屋都是各種恭維的笑容,只有徐邦道和連順兩人滿臉的無奈。

不過他們也理解何長纓的難處,在大清這地面兒,有很多的道理都是小蔥拌豆腐,可是事情操作起來卻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兒。

如果今天何長纓堅持不出兵,滿朝文武,皇上,還有天下百姓會如何的看待他?

保不住待會兒出門,就由原來的叫好,變成了臭雞蛋襲擊。

更可怕的是,一旦讓皇上覺得何長纓有擁兵自重的嫌疑,就算現在來不及找他的麻煩,等以後戰事平息,他何長纓能安穩罷官,都是祖上積了福氣。

“得,聽天由命吧!”

剛剛也被劉坤一指定去遼陽增援徐邦道和連順,兩人互相對看一眼,然後錯開眼神。

“何將軍果然是爽利之人,你看這兵什麼時候出,出多少適宜?”

既然何長纓同意,劉坤一當然要把一切敲定,以防夜長夢多。

有了這一萬六七千人的軍力,遼陽總能保住無恙吧。

至於旅順,在劉坤一看來,一個沒用的破軍港,丟了就丟了,相比於奉天的重要,簡直都不值一提。

“既然要出,那就越早越好,而且軍力全部過去,少了頂不了什麼用;而且盛軍,援朝軍,拱衛軍,捷勝營,仁字軍到了遼東,配合宋軍門,完全能發動反攻,把倭夷的軍隊趕出遼東。”

何長纓慷慨激昂的說道:“到時候,就算大山岩佔了大連,旅順,也不過是一座孤城;困都能困死他們!”

“好!”

滿廳轟然,在何長纓說得大餡餅上,衆官員無不欣喜異常,似乎爲難他們就幾天的烏雲,頓時煙消雲散。

聽着滿屋的叫好,何長纓心中冷笑,有着旅順這個不凍港,只要讓大山岩佔領了旅順,估計把大清的軍隊拼完,都不一定奪得回來。

在何長纓的歷史上,十年之後日俄戰爭中,日軍爲了奪取沙俄手裡的旅順。

前後動用了超過20萬軍力,打了329天,士兵傷亡11萬人,15艘戰鬥艦艇被擊沉,16艘艦艇嚴重受損,才佔領了旅順。

“然後何將軍,徐將軍,連都統,再一鼓作氣打到漢城;哈哈,讓這些東洋小兒,知曉我大清的威風!”

劉坤一的幕僚,嘗問學於王闓運,後師從張之洞的易順鼎,一臉的奮然。

“好,好,我即刻電奏皇上,皇上聽了三位將軍的忠心,一定會非常的高興;”

劉坤一望着盛懷宣說道:“這商船的事情,就由海關道辦理了。”

“卑職今兒就去籌船,保證辦好。”

盛懷宣跪下來應承,心裡對何長纓的敬仰簡直是如黃河氾濫。

在他改投劉坤一門下的時候,還私下幻想着自己將來執掌北洋的可能。

袁世凱在遼陽的表現,簡直就是一塌糊塗,唯一的威脅就是何長纓。

結果自從知道昨晚何長纓悄悄去了李鴻章那裡,盛懷宣激動的心兒都要跳出來了。

無論是何長纓的行蹤,還有李鴻章的那個小小的院子,朝廷有多少雙眼睛盯着,不用他小報告,劉坤一,翁同龢,包括皇上很快就會知道。

在盛懷宣看來,今兒的事兒,十九是不歡而散。

何長纓以後就算再怎麼能耐,也會被皇上打進冷宮。

結果何長纓這個小王八蛋,昨晚進了李鴻章的院子,今天就把屬於李鴻章掌握着的最後一點旅順軍力,賣了個乾乾淨淨。

今兒在這大堂裡,衆人說來說去,卻都是隻字不提,黃仕林,張光前,薑桂題,衛汝成,程允和,他們五人手裡的一萬餘軍力如何安排。

明顯是讓他們和旅順港一起自生自滅。

“關於護航的事兒,就由你們水師營務處和丁汝昌協調了。”

劉坤一把目光轉向羅豐祿。

“卑職遵令。”

羅豐祿也連忙下跪接令。

“好,好,就不耽誤三位將軍回京面聖了。”

劉坤一見目的達到,心裡面十分的滿意,只要守住了遼陽,他這個天下第一督撫的位置,算是坐穩了。

這爬了一輩子,被李鴻章壓了這麼多年,自己總算是熬出頭了。

於是,他高興的站了起來,端茶送客。

不久,一行長長而威武的進京車隊,在滿津門衛百姓的叫好圍觀中,駛出津門,朝着京師而去。

劉坤一,盛懷宣他們所不知道的是,在不久之後,一封電報從大沽兵站私接的電線上,傳向泗水。

然後這封電報又被很快傳到漢城。

而這個時候,漢城電報局,已經完全被日軍掌握。

沈傳,這個日軍潛伏在津門的王牌間諜,終於發出了他的第一封電報。

“營城子的小順子家裡缺糧食,津津娘要給他送吃的。”

第一百五十三章 去朝鮮第五百九十三章 九門口長城四第二百五十章 回津第五十四章 兵點將第五百三十六章 鳥獸盡,走狗烹第五百九十六章 九門口長城七第八十二章 同騎第八章 救美第一百四十七章 舍人關阻擊戰一第四百七十四章 九江河上第五百二十一章 突破第八十二章 同騎第五十四章 兵點將第四百一十七章 十五分鐘的距離第四百二十四章 一個時代,結束了第三百五十四章 焚城第五百九十四章 九門口長城五第四百五十四章 留下一些,改變一些第六百七十五章 驚聞,變局一第七百九十章 消停了第四百零四章 大連灣海防戰七第二百五十二章 民族魂第二百三十九章 變陣第一百八十章 超過幾個師團的何長纓第七十九章 這一輩子,不想白活的第二章 來到甲午年第四百四十三章 水豐失陷二第五百零七章 分配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戰前夕二第四百六十六章 狼羣的屏障二第四百六十六章 狼羣的屏障二第五百二十五章 捅破了這層薄紙第七十六章 津門武備學堂第五百一十五章 主動進攻第六百零八章 破關戰三第四百四十三章 水豐失陷二第二百五十章 回津第六百八十八章 定論第三百六十九章 吞併第五百二十五章 捅破了這層薄紙第七百六十七章 襲殺炮兵陣地一第一百零七章 隔水相望第五十四章 兵點將第一百八十四章 平壤戰役一第五百八十二章 城頭第五百零五章 反攻奉天二第二百零六章第一百九十五章 一句話,定人心第五百二十三章 陽光明媚,遼南大地第六百三十六章 亂戰三第六十八章 誓言第二百一十四章 突襲栽鬆院第二百八十章 旅順,旅順第三百一十一章 林間,說理想第三百五十九章 我們在遼東第六百六十八章 山谷大刀戰二第五百七十三章 戰三城二第四百二十一章 戰前的短暫寧靜第六十七章 中國領土,誰給你的權利第四百八十章 靜默第五百七十八章 祥和喜慶第一百六十四章 潰營第三百五十六章 江畔激戰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倭寇就在那裡,去不去第二百九十九章 盛軍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戰前夕一第四百六十九章 山海關防區一第三百八十三章 不要俘虜第三百八十一章 等待,進攻第一百五十章 未開打,先慮跑第二百四十六章 炮擊第六百九十六章 大沽口五第五百九十六章 九門口長城七第二百七十章 定策第九章 你怎麼沒有死第七章 窮途第五百四十二章 摧枯拉朽大孤山第六百八十九章 接力賽,落幕和起始一第六百七十一章 辭別第三百五十章 甕中之鱉第四百四十三章 水豐失陷二第三百七十一章 普蘭店第三百七十七章 月下求兵第五百一十五章 主動進攻第五百零五章 反攻奉天二第六章 小小的東洋人第二百二十四章 沈兆合第三百一十八章 鴨綠江畔的迷霧二第七百八十二章 何長纓和劉步蟾第五百三十二章 驚變三第五百四十七章 戰盤城第七百四十七章 羊得有利角第七百四十三章 痛快的血戰一場第七百三十五章 分兵第三百八十八章 金州未失第六百三十三章 大清精髓的難得糊塗第二百四十三章 日艦羣的第一個失誤第五百五十三章 或北上,或南下第二百六十二章 不能守第五百九十九章 戰雞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