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9章 實力爲王

第959章 實力爲王

李鄴兵分三路,北面是白孝德埋伏在五里外的樹林背後,衛伯玉打着他的旗號,率領兩萬軍在東北方向緩緩而行,迷惑敵軍,正好遇到企圖偷襲梓潼縣的五千敵軍,並將他們包圍。

後軍的箭雨只射出一輪,河隴騎兵便奔殺而至,五千弓兵轉身倉惶後撤,但騎兵速度更快,河隴軍騎兵如狂風暴雨般地衝進弓兵羣中。

席萬里大吼一聲,揮舞大刀劈殺了攔路的一名敵將,人頭飛出一丈遠,戰馬拖着無頭屍體驚恐而逃。

“跟我殺!”

席萬里率領數千人殺進了弓兵羣中,他的大刀左右翻飛,死屍在他刀鋒上翻滾,河隴軍騎兵在弓兵羣中展開了血腥的殺戮。

這是一場毫不對稱的單邊殺戮,弓兵沒有了步兵和騎兵的保護,就儼如羊羣沒有了牧人和獵犬的護衛,只能任由狼羣肆意撕咬,騎兵包圍殺戮,不管弓兵的哀嚎求饒,也絕不留情,殺得弓兵失魂喪膽,哭喊着四散奔逃,

後軍主將倪文忠見弓軍無法撤出,他也不管大車了,急得連聲大吼,“刀盾兵接應上去!”

一萬後軍也都是新兵,五千弓兵已經崩潰,五千刀盾兵也同樣士氣低迷,他們雖然進行過夜間作戰訓練,可從沒有和騎兵實戰訓練過,河隴騎兵的戰馬狂奔使他們頭腦一陣陣眩暈,身形反應速度和力量都難以承受高強度的對抗。

尤其弓軍的慘遭殺戮使他們早已膽戰心驚,但在將領們的催促下,迫使他們不得不硬着頭皮迎戰,迎接他們的,將是近四千餘騎兵的無情殺戮。

慘烈的戰鬥在中軍尤甚,李璘勉強將大軍聚集完成。

從南面殺來的李鄴五萬主力已經殺上來了,兩萬騎兵一左一右,直撲敵軍兩翼。

大軍混戰中,猛將荔非元禮揮動大鐵槍,勇猛無比,他戰馬神駿,兩臂有千斤之力,一根大鐵槍舞得神出鬼沒,擋他者死,攔他者亡,所向披靡,殺得敵軍橫屍遍野,鮮血染紅了原野。

這時,李璘軍中的號角聲再次響起,一萬長矛步兵從側面迎擊而來,李璘集結的這幾萬軍隊是他的精銳主力,雖然遭遇河隴軍伏擊而一片混亂,但他們並沒有棄甲而逃,而是迅速集結,以最快的速度列陣。

李璘之所以敢夜間偷襲河隴軍,也是因爲他的軍隊經歷了長期的夜戰訓練,經驗比較豐富。

北面,李璘的五千騎兵和一萬長矛步兵的兩次阻攔終於發揮了作用,騎兵和一萬長矛步兵拼死抵擋,他們給李璘的步兵贏得了寶貴的時間,減輕了李璘軍隊遭遇腹背受敵的巨大壓力。

南面,河隴軍四萬主力分爲四軍,前軍一萬人由段秀實率領,中軍一萬人由李鄴本人率領,還有右翼一萬騎兵由荔非元禮率領,左翼一萬騎兵由余長陽率領。

從軍隊人數對比,兩支軍隊處於均勢,都是七萬餘人。

但從軍隊實力上對比,李鄴的軍隊卻遠遠佔上風,他是五萬騎兵,而對方只有五千騎兵,其餘全部都是步兵。

但河隴軍也有很大的弱點,那就是這次李鄴帶來的並不是精銳主力,精銳主力都留守隴右,防止朝廷趁機攻打隴右。

他帶來的軍隊絕大部分都是去年招募的新兵,基本上都是第一次參加實戰,戰鬥力要遠遠遜於河隴老兵,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如果李鄴帶來的是精銳之軍,早就將李璘軍隊殺得七零八落了。

好在主帥李鄴部署有方,河隴軍以逸待勞,有充足準備,而李璘軍則是倉促應戰,陣型部署混亂,發揮不出最佳的戰鬥力,儘管李璘主力軍頑強應戰,但始終處於被動局面。

李鄴本人並沒有投入戰鬥,他是主帥,他要從全局指揮,他若參戰,整個河隴軍將失去靈魂,只能各自爲陣,而無法配合聯繫,他由三千騎兵護衛,在東面指揮大軍作戰。 這時,李鄴得到外圍斥候稟報,發現敵軍主帥東北側的護衛軍隊很薄弱,這是李璘軍後背出現的一個漏洞。

李鄴當即令道:“命令餘長陽的左翼騎兵從東北方向攻擊敵軍主帥!”

命令傳達給了餘長陽,月光下,餘長陽率領五千騎兵迂迴繞過了敵軍步兵的阻礙,殺向李璘親衛軍的東北側,這裡應該有五千軍隊護衛,但荔非元禮的右翼騎兵和段秀實的前軍衝擊太狠,李璘軍隊全部壓上去了,後背就出現了一個巨大的防禦漏洞。

突然殺來的河隴軍騎兵使李璘的親衛隊一陣大亂,他們難以抵擋河隴軍騎兵的猛烈衝擊,親兵郎將急得大喊:“王爺,快向西撤退!”

李璘心中一陣哀鳴,他知道只要自己一撤,他的士兵就崩潰了,可是不撤又不行,河隴軍騎兵已經殺到了七十步外,箭如密雨向他們射來。

這時,他的首席謀士薛鏐一聲慘叫,一支流矢射中了他的左胸,薛鏐落馬慘死,李璘驚得眼睛都瞪圓了,大吼令道:“保護好其他軍師。”

河隴軍騎兵已經殺到五十步外,萬分危急,李臺卿驚恐大喊道:“王爺,保住性命要緊,快撤!”

李璘心中痛苦萬分,他看了看東方天際,已經翻起了魚肚白,天色已微明,他的軍隊已經堅持到快天亮了,可最終還是敵不過河隴軍。

李璘咬牙大喊一聲,“撤!”

李璘的軍隊迅速向西南方敗退了,經過半夜的鏖戰,李鄴的軍隊終於取得了這場決定性戰役的勝利,他當即下令軍隊追擊。

河隴軍一路追殺,殺得李璘軍死屍遍地,跪地投降者不計其數,李璘率領數千殘兵逃回成都。

李鄴並沒有立刻南下追殺李璘,而是派出大量斥候監視李璘軍隊的動作,李璘的主力被殲滅,實際上已經宣告李璘的滅亡,他現在不過在苟延殘喘。

這一戰光戰俘就俘獲了五萬七千餘人,一萬餘人被斬殺,河隴軍也陣亡了四千餘人。

第三天,李鄴得到了消息,李璘帶着殘軍放棄成都,乘坐三百艘大船沿着岷江南下了。

李鄴當即命令白孝德率領兩萬騎兵繼續沿途追趕,他把降軍留給衛伯玉處理,自己則率五萬大軍向成都挺進,三天後,李鄴率領大軍抵達了成都。

益州刺史崔圓帶着數十名官員在城外迎接李鄴到來。

崔圓並不認爲自己的投降,他是太上皇任命的益州刺史,他本人也是太上皇的人,不屬於李璘的劍南節度府。

而且天子的聖旨也只是認定李璘有罪,並沒有罪及其他人,更重要是,巴蜀各州一直都是大唐的疆域,從未獨立,就像河隴也屬於大唐的疆域一樣。

不過崔圓和巴蜀各地的官員都面對一個嚴峻的選擇,到底是效忠齊王李鄴,還是效忠朝廷?

這關係到他們能否繼續留任,還是被李鄴直接罷免,畢竟他們對面的是李鄴的軍隊,而不是朝廷的軍隊。

第1016章 李泌原則第500章 元慶提醒第139章 緊急出發第1132章 科舉取士(下)第147章 危機難解第940章 巡視河西(上)第169章 千里追殺(四)第765章 將計就計第1187章 合縱抗唐第1069章 權宦入相第1223章 除夕納妾第813章 驅逐出境第587章 重玄之變(上)第324章 隊友姓豬第474章 冤家路窄(上)第387章 惡人先手第1238章 韋相勸諫第182章 真假兩難第368章 尋寶行動第490章 天地不仁第204章 出線一戰第233章 護蜜聖僧第278章 峽谷血戰(上)第721章 神秘來客第1091章 視察流求(上)第254章 金山阿靈第277章 背後藏刀第304章 被迫接受第852章 保存實力第611章 終獲接納第1223章 除夕納妾第1094章 三位英才第803章 不留隱患第625章 集思廣益第1168章 內衛之憂第1250章 釜底抽薪第1087章 貴妃是她第963章 漫天要價第1129章 進展彙報第887章 父親面子第425章 兵臨鹹海第1265章 兩個弱點第452章 原來是他第1240章 改換策略第271章 推卸責任第589章 驗明正身第1251章 狼羣戰術第346章 抵達郃陽第635章 清羽師妹第614章 危機再來第972章 壽宴趣事第1227章 除夕守歲第203章 月夜捕狼第1190章 江南沈氏(下)第1029章 四大承諾第924章 爲利而來第1196章 視察泉州第240章 哈里發石第21章 睚眥必報第808章 商人泄密第43章 不合常理第569章 長安兌錢第1253章 河間巷戰第285章 了結心願第319章 隱患難除第774章 激戰金城(下)第872章 澠池大戰(上)第1249章 戰略陷阱第756章 降唐反唐第917章 使者到來第1057章 再回安西第83章 神龍惡黨第836章 兄弟鬩牆第465章 節度述職(下)第395章 人約黃昏(三)第768章 被迫出兵第892章 談判變故第838章 上書反對第863章 知微見著第516章 秘製胡藥第344章 故技重施第1130章 科舉取士(上)第695章 千里之眼第125章 告密者誰第491章 破城之策第330章 輿論譁然第1131章 科舉取士(中)第64章 出線之戰(中)第1009章 關鍵突破第763章 相州兵敗第1146章 情報欺騙第698章 南城決戰(二)第270章 黑夜偷襲第1129章 進展彙報第861章 難民座談第40章 短期協議第301章 說服王家第1230章 交釋兵權第809章 引蛇出洞第839章 東宮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