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喬彬要官

第592章 喬彬要官

ωwш●ttκan●co

李鄴確實有足夠的位子安置他的手下,他對地方官有推薦權,對江漢軍的文武官員有直接任命權,爲了牢牢控制江漢軍,李鄴最終決定,把這些萬里迢迢來投奔自己的舊部全部任命爲江漢節度府官員。

原來的節度府副長史李博改任房州刺史,陳煥出任副長史,成爲長史李泌的副手。

王昌齡則出任司馬,仇玄出任判官,楊韶華出任錄事參軍。

女侍衛王成華出任第十三軍鷹揚郎將,第十三軍是一支很特殊的軍隊,全部都是女兵,也就是娘子軍,唐朝有娘子軍很正常,要不然娘子關怎麼來的?

第十三軍剛剛組建,約有一千人,目前還在訓練,她們任務比較多,暫時負責襄陽城的治安巡邏,

還有一名特殊的官員,就是喬彬,喬彬一直出任河中軍的倉曹參軍。

李鄴考慮再三,決定還是讓他繼續出任江漢軍倉曹參軍兼轉運使。

但喬彬多少有點情緒,他其實是想出任襄陽縣丞,這是李鄴最初答應給他官職,但李鄴又改變了主意。

次日一早,喬彬找到了李鄴,正好李鄴要出門。

“走吧!跟我出去走走,如果你還堅持,我就成全你。”

喬彬也滿二十歲了,但他還沒有成家,也長高了不少,身材中等,留了一個小鬍子,頗有一點小掌櫃的感覺。

喬彬雖然年紀不大,但非常精明能幹,能力很強,把碎葉的各類物資處理得井井有條,他是唯一一個謝縉不肯放的人,但喬彬還是以回家探親爲理由走了。

“你父親要來嗎?”李鄴笑問道。

喬彬點點頭,“他們已經在路上了,估計這幾天就會過來。”

“這段時間逃難來的百姓太多了,尤其是河南道和都畿道,剛開始安祿山還假惺惺約束軍紀,想對天下實施王道,從上個月開始,燕軍本相暴露,到處燒殺劫掠,河北更是到處屠城,簡直是人間地獄,數以百萬計的百姓南逃,江南、江淮、江漢,這三片地方是難民南逃的重中之重。”

“使君打算在哪裡安置他們呢?”喬彬沉吟一下問道。

李鄴微微一笑,“襄州、荊州、郢州和復州,主要是這四州,土地很多,人口稀少,安置幾百萬人一點問題沒有。”

喬彬嘆口氣,“幾百萬人,糧食物資哪裡夠啊!”

“說對了,問題就在這裡,難民不是一下子來,所以我們要有長遠計劃,不能第一批難民吃得撐爆肚子,後面難民卻沒得吃,還得拆東牆補西牆,千方百計從各地搞糧食。”

喬彬笑道:“做這件事的人,豈不頭痛得要爆掉?”

李鄴淡淡道:“這就是轉運使的事情!”

喬彬愕然,“不對吧!這最多是山南東道轉移使的事情,我是要出任江漢軍轉運使。”

“其實是一回事,山南東道觀察使司和江漢節度使司是兩塊牌子,但他們是同一班人馬,所以山南東道轉運使司和江漢軍轉移司也都是同一班人,伱明白了嗎?”

喬彬眨眨小眼睛,“使君其實是任命我爲山南東道轉運使?”

李鄴搖搖頭,“山南東道轉運使是我,但我下面沒有人,所有的事情都是由江漢軍轉運司的人來做,你出任江漢軍轉運使,不光做軍隊物資錢糧調運,還同時還做山南東道的事情,主要就是官府錢糧撥付和難民物資調運。”

“軍政不分,會不會變得很混亂?” 李鄴輕輕嘆息一聲,“實際在錢糧物資上已經沒有軍政之分,都實行軍管了。”

他們來到了漢江邊,李鄴用馬鞭指着江面上多如牛毛的貨船道:“看見沒有,碼頭上和江面上貨船有數千艘之多,原本都屬於各州各縣的官船,比較混亂,現在全部被徵用,歸江漢軍轉運使司統一管理,不僅包括船隻,還有所有的倉庫、駱駝和運輸大車等等,都被軍方接管,我給所有州的刺史和縣令都講過了,現在是非常時期,等平定了安祿山之亂,再重新迴歸正常。”

喬彬苦笑道:“使君這樣一說,我感覺事情太多,千頭萬緒,根本就管不過來。”

李鄴淡淡笑道:“那是你想得太多了,各種錢糧調撥的指令來自司馬,司馬就相當於戶部,你是太府寺,只要管好倉庫的錢糧物資,管好船和駱駝就行了。”

李鄴來到了碼頭,停住戰馬對喬彬道:“我要去鄧州了,我給你三天時間考慮,你到底想做倉曹兼轉運使,還是做襄陽縣丞?”

喬彬搖搖頭,“不用三天了,我現在就答覆,我做倉曹兼轉運使,至少我不用看別人的臉色,而是別人看我的臉色。”

李鄴哈哈一笑,拍拍他胳膊道:“以後你家裡各地特產吃不完的,要記着分點給我!”

喬彬撓撓頭,“使君說笑了!”

李鄴又注視他目光,語重心長道:“特產可以收,但賄賂的錢不能碰,你想將來當宰相,就要牢牢記住我這句話。”

喬彬默默點頭,“我記住了!”

李鄴帶着手下渡過了漢水,繼續北上,前往鄧州州治穰縣。

沿途上遇到了龐大的船隊,運送着南下的難民和他們的物品,船上坐滿了男女老少,還有他們攜帶的各種行李,都是五百石的船隻,一艘船坐十幾人,三四戶人左右,由一名船伕撐杆。

有的難民是趕着大車而來,稍微好一點,但很多難民都是拖家帶口徒步走來,這就需要官府提供運輸工具。

主要就是船隻,鄧州河流衆多,最主要的河流當然是漢水,而漢水有好幾條支流,像流經穰縣的湍水和流經南陽縣的淯水,兩條河流在新野南部匯合後流入漢水。

所以山南東道便在穰縣和南陽縣各設了一座很大的難民營,所有的難民在這兩座大營內稍微休息、調養、治療疾病,並登記後,然後便坐船南下了,去分配他們的各個州縣,然後由當地官府接收安置,

到目前爲止,兩座大營的難民已達五十萬之衆,李鄴知道,這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次著名大遷徙。

第一次是晉人渡江,北方漢人大量南遷,第二次便是安史之亂,河北、中原百姓大量南遷,從此南方經濟超過了北方,第三次是北宋末期南遷,這是最大規模的一次,人數遠遠超過西晉南渡和安史之亂。

至於明朝末年南遷和抗戰南遷,這些規模都不大,最後都陸續回去了。

天寶年間,大唐人口接近五千萬,後來安史之亂,北方千里赤野,十室九空,逃到南方去的百姓達上千萬之多,主要是逃亡江南,但荊襄也是重點,至少要逃來一兩百萬人,所以安置難民一直會成爲荊襄官府的重中之重。

當然,北方也會帶來大量勞動力和先進技術,同時充填荊襄的人口,使荊襄的經濟會得到一個飛躍發展,有弊也有利,只要準備充分,安置得好,那麼就會是利大於弊。

這天上午,李鄴帶領數百名騎兵抵達了穰縣難民營。

(本章完)

第1090章 三名官員第899章 兄弟翻臉第985章 剷除對手第378章 心有不甘第1168章 內衛之憂第60章 坊門意外第418章 果斷出兵第138章 刺頭尉遲第409章 奪取堅城第382章 新年朝會第64章 出線之戰(中)第395章 人約黃昏(三)第1094章 三位英才第11章 樂極生悲第142章 獵和被獵(上)第368章 尋寶行動第561章 棄權談判第400章 戰略目標第824章 酒樓定策第1186章 凶神之死第1062章 天子消息第1221章 一級戒備第497章 借君之首第969章 釜底抽薪第893章 兩個條件第336章 朝會之爭(四)第118章 勇闖敵穴第187章 收買人心第543章 反遭清算第6章 競爭上崗第271章 推卸責任第962章 再談交易第864章 貪者必潰第1199章 緊急事態第350章 暴力阻止第1240章 改換策略第1256章 橋頭初戰第386章 惱羞成怒第381章 巧取豪奪第208章 救贖之道(下)第950章 智取劍門(上)第335章 朝會之爭(三)第791章 苦口勸諫第817章 奇襲大斗第666章 嚴莊之子第283章 怛城決戰(四)第629章 加官進爵第112章 初顯身手第955章 面臨城下第99章 改變策略第432章 不速之人第452章 原來是他第233章 護蜜聖僧第388章 謀士高人第1020章 抵達洛陽第701章 南城決戰(五)第984章 乾元重寶第641章 巡視漢陽(下)第895章 延州事件第900章 辭去相位第1143章 懦夫有用第1247章 清河崔氏第803章 不留隱患第1009章 關鍵突破第1168章 內衛之憂第96章 難以翻盤第175章 尋釁滋事第758章 得罪小人第1149章 改弦易撤第955章 面臨城下第416章 非職之責第41章 搬家計劃第872章 澠池大戰(上)第1237章 李岱辭相第39章 冷月先生第838章 上書反對第1044章 不戰屈人第189章 連環出劍第1182章 黃雀在後第484章 趕往河西第94章 押寶祖父第1213章 商人消息第707章 逐步撤退第929章 調虎離山第946章 提前卡位第441章 遞交辭呈第1167章 絕對實力第1066章 覓藥吊命第501章 喜獲新宅第867章 以牙還牙第1212章 奪取太原第906章 奪取鄯州第1201章 返回京城第835章 酒樓遭辱第1134章 大鐘問世第857章 喜得麟兒第122章 飛龍遺物(上)第687章 黑雲壓城第157章 奇兵行動(上)第906章 奪取鄯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