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故人西來

第591章 故人西來

入夜,獨孤明匆匆來見大哥獨孤烈。

“大哥,情況有點不妙,阿鄴託付我找的火藥,我的人進了內庫,竟然沒有發現,阿鄴說的《寶冊》也只找到半卷。”

獨孤烈眉頭一皺道:“肯定是被人拿走了,否則寶冊不會只有半卷,誰的可能性最大?”

“那隻能是袁思藝,只有他有權提走內庫的物資,應該是今天上午的事情。”

獨孤烈想了想道:“先把那半卷《寶冊》搞出來,再繼續調查火藥的事情。”

獨孤明憂心忡忡道:“我就擔心袁思藝把它賣給安祿山了,劉駱谷還在長安,不知躲在哪裡?”

獨孤烈笑着安慰兄弟道:“我們只要盡力了,如果實在拿不到,也沒有辦法,這玩意從未聽說,估計就是一個引火之物,不要太把它當回事。”

獨孤明點了點頭,“我也跟了飛龍幾年,確實從未聽過火藥這個名字,《寶冊》我倒知道,都是大唐最先進的各種技術,總之,麻煩大哥給阿鄴說一聲,我會盡力幫他找到火藥!”

兩天後,李鄴帶着二十名手下抵達了武亭川,在河邊,衆人點燃了柴堆,柴堆熊熊燃燒,將飛龍的屍體徹底吞沒了,這一次,飛龍徹底告別了大唐。

大火燒了整整兩個時辰,天快亮時,只剩下了一堆白灰,士兵將將骨灰和柴灰推進了武亭川內,骨灰沉入了河底,飛龍魂歸故土的最後心願,總算是替他了結了。

這時,一陣急促的馬蹄聲從遠處傳來,李鄴的兩名手下立刻迎上去查看,不多時,他們把兩名獨孤家的武士領了上來,爲首武士抱拳道:“啓稟姑爺,卑職奉老爺之令前來送信!”

他一個黃綾包裹遞給李鄴,信就在包裹內。

李鄴打開包裹,裡面是一隻錦軸,上面寫着《寶冊》上卷,但沒有下卷。

李鄴又拆開信細看,是獨孤烈寫給他的,《寶冊》下卷和火藥晚了一步,已經被人拿走,袁思藝的可能性最大,應該是給了安祿山,已經無法追溯,只能對他說聲抱歉。

李鄴無奈地嘆了口氣,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飛龍把火藥和《寶冊》之事告訴過安祿山,還特地送了一桶火藥給安祿山,作爲身經百戰的軍事統帥,安祿山怎麼可能不知道火藥的威力,雖然剛開始只能用到火藥的燃燒威力,但對於沒有火油的燕軍而言,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了。

至於火藥的推進作用和爆炸作用,那要演化兩三百年後纔會慢慢出現。

李鄴手中有拔汗那的火油,他原本不想造火藥,但如果安祿山開始造了,他也必須開始着手。

“請轉告你家老爺,多謝了!”

李鄴將卷軸放進馬袋,翻身上馬,帶着手下向子午谷方向疾奔而去。

歷史雖然在很多地方細節有所不同,但最終結果卻大同小異。

五天後發生了震驚朝廷的大事,高仙芝參與榮王李琬的造反,被解除一切職務押回長安,但他在華陰縣服毒自盡。

至於高仙芝是被迫服毒自盡,還是主動服毒自殺,已經無法考證,朝廷給他下了一個畏罪自盡的結論。

家產被沒收,高仙芝的妻子兒女也被髮配嶺南。

李隆基隨即任命在長安養病的哥舒翰爲三軍主帥,又下令調回六萬隴右軍,同時在長安募兵十萬,準備和安祿山大軍決戰。

時間一轉眼到了七月,新招募的四萬江漢新軍結束了第一階段的訓練。

此時,李鄴的江漢軍已達七萬人之衆。

這天上午,第二批從碎葉過來的軍隊和官員抵達了襄陽。

軍隊共有三千人,包括守俱戰提的一千士兵和拔汗那的兩千士兵,同時又帶來了一萬五千桶火油,由一萬頭駱駝運載。 碎葉的文官也來了不少,包括李鄴的幕僚陳煥、楊韶華、仇玄,還有倉曹參軍喬彬和碎葉女縣尉王成華。

最出乎李鄴意料的是王昌齡也回來了。

他們是從漢中過來,李鄴拿下饒風關後,一行人沒有被阻擋爲難,很順利地抵達襄陽。

這些官員的到來着實讓李鄴歡喜,他身邊就缺乏信得過的文官,結果心想事成。

李鄴在襄陽最有名的江夏酒樓宴請了從河中歸來的一幫官員,算是爲他們接風洗塵。

李鄴端起酒盞笑問王昌齡,“我一直以爲王縣令會終老碎葉,沒想到還是回到故鄉了。”

王昌齡苦笑道:“我是想留在碎葉養老了,但別人不允許啊!我只好辭官灰溜溜又回來了。”

李鄴一怔,“誰不允許?”

“還會有誰,接任使君的新都督謝縉唄!”

王昌齡嘆口氣道:“他調我去鹹海縣,我不願去,就提出辭職,他不准我辭職,提出兩個條件,要麼去鹹海,要麼離開碎葉回中原,我只能選擇後者。”

旁邊陳煥道:“這位謝都督很不厚道,甚至很陰毒,他已經下令從鹹海縣撤軍,放棄了鹹海縣,然後再讓王公去鹹海縣,如果王公去了,那邊一個唐軍都沒有,甚至連一個翻譯都沒有,他只能灰溜溜再回來,這樣,放棄鹹海縣的大帽子就蓋在王縣令的頭上了。”

李鄴大怒,“誰讓他放棄鹹海縣?”

“聽說是相國張均的建議,說使君好高騖遠,不切實際,佔領一座毫無作用的城池,只會白白增加河中都督府的負擔。”

“腐儒誤國!”

氣得李鄴大罵,這可是可薩汗國以條約方式承認鹹海以西歸屬於大唐,最關鍵就是鹹海縣的支撐,失去了鹹海縣,條約就沒有意義了。

張均這個蠢貨什麼都不懂,或許不是他不懂,這個狗賊就是故意針對自己,將來一定要收拾這個狗賊!

還有謝縉,他應該知道鹹海縣的重要性,可他竟然也放棄了,這麼幾年,自己居然沒看透他。

“現在鹹海縣歸誰了?”李鄴又問道。

“歸康國吧!康國早就想要那塊地方了,縣丞老康就是康國人,我們一走,康國自然會接手。”

李鄴點點頭,歸康國還好,將來還能拿回來,就怕被可薩汗國收回去,那就意味着戰爭了。

“現在河中都督府還能管粟特各國和吐火羅各國嗎?”

陳煥搖了搖頭,“謝縉是文官,不像都督有開拓精神,他非常保守,撤銷粟特聯絡司、從俱戰提和俱密撤軍,放棄了粟特各國和吐火羅各國,現在河中都督府只管轄熱海、碎葉河谷和伊麗河谷三地,連夷播海也放棄了,我們勸他募兵他也不肯,使君的心血都被他毀了,簡直讓人絕望。”

李鄴着實無奈,他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讓文官戍邊,簡直就是一場災難,現在他也沒有辦法,只能暫時忘掉河中之事,他舉杯笑道:“好吧!我們暫時不用管碎葉了,我現在是山南東道觀察使兼江漢節度使,我有足夠的好位子安置大家,來!爲大家的到來,我們幹了此杯。”

衆人大喜,一起舉杯,“乾杯!”

(本章完)

第481章 突聞警訊第929章 調虎離山第869章 一念之間第1119章 八仙過海第579章 短兵相接第729章 三娘之憂第983章 西遷隴右第511章 小女玉沙第238章 戰爭來臨第954章 遲到抉擇第266章 侵佔事件第1100章 錯失良機第759章 梁州論政第1122章 塞翁失馬第213章 戍堡鏖戰第1093章 雲州計劃第87章 妖孽之孫第562章 致命刺殺第517章 血脈相連第1148章 各懷心思第108章 猛將之道第1096章 攜美視察第975章 兩祠合併第170章 誤打誤撞第420章 官復原職第168章 千里追殺(三)第1227章 除夕守歲第137章 初爲隊正第977章 等級制度第661章 笑談八卦第1105章 一網打盡第809章 引蛇出洞第406章 大食使者第435章 返回京城第974章 再議太子第400章 戰略目標第345章 緩和一步第444章 時間緊迫第674章 火攻藍田第973章 結個親家第893章 兩個條件第744章 出祁山道第1150章 驕兵之計第294章 知情泄秘第236章 峽谷遇劫第1158章 韋公之策第613章 意外發現第491章 破城之策第210章 會寧遇警第892章 談判變故第210章 會寧遇警第203章 月夜捕狼第125章 告密者誰第463章 岩漿沸騰第746章 辛氏名將第796章 釜底抽薪第588章 重玄之變(下)第964章 盜賊事件第442章 夜間行動第1225章 順藤摸瓜第113章 比武較箭(上)第509章 血戰勃律(下)第462章 聞危知險第747章 首戰部署第111章 雪中送炭第342章 獅子開口第699章 南城決戰(三)第872章 澠池大戰(上)第296章 貴妃消息第13章 等級制度第49章 林家藥鋪第896章 蕭關警告第924章 爲利而來第257章 暗度陳倉第954章 遲到抉擇第828章 引民入隴第939章 寶應元年第1245章 爆裂震懾第517章 血脈相連第832章 再見故人第120章 封官加爵第921章 清君之側第199章 再遇佳人第609章 金風玉露第177章 證據紕漏第521章 初探橋陵第209章 收尾之信第311章 范陽猛將第716章 案情惡化第817章 奇襲大斗第831章 無意插柳第326章 賞金獵人第545章 密潛長安第128章 內亂之根第205章 天子宣召第428章 裴家之諾第362章 河中新軍第1075章 國丈張立第128章 內亂之根第1028章 發現蹊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