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9章 妥協達成

第1209章 妥協達成

吃罷午飯,夥計又給衆人送來茶,大家一邊喝茶,一邊聊天。

張立笑問道:“聽說殿下準備納吳興沈家之女爲妾,是真的嗎?”

李鄴笑着點點頭,“江南現在是我們最大的財富來源地,也是大唐人口最集中之地,我這次巡視江南,深感朝廷和江南聯繫還是不夠,爲了籠絡江南士族,聯姻就是最好的辦法,可惜我兒子太小,幫不了我,只好我親自上陣了。”

衆人大笑,裴遵慶笑道:“殿下可不能厚此薄彼,只顧和江南士族聯姻,卻把我們河東士族撇在一邊。”

段秀實也笑道:“還需要穩定安西各國,龜茲公主殿下也要考慮考慮啊!”

“殿下,還有巴蜀士族!”

“殿下,別忘了中原士族!”

“殿下,安撫河北士族也是當務之急!”

李鄴頭大了,連忙舉手道:“以後再說,現在各位不要給我施壓!”

衆人開了一番玩笑,李峴笑問道:“殿下,太原戰事如何?”

李鄴沉吟一下對衆人道:“目前八萬大軍包圍了太原城,攻下城池問題不大,但我不希望爆發巷戰,城內百姓會有滅頂之災,所以我們特地留了東城給他撤退,但田神玉堅決不肯撤退,如果巷戰無法避免,那就只能以壓倒優勢全殲對方,我現在又增兵三萬,調郭子儀去太原坐鎮,務必以最小傷亡拿下太原城。”

喝完茶,衆人便起身返回大明宮了。

休息了半個時辰後,隨着鐘聲敲響,下午的朝務又開始了。

政事堂內,李鄴掛了一幅巨大地圖,他用木杆指着流求島道:“流求島之前我給大家說過,它的重要性這裡就不詳述了,目前流求縣已經建立,就在中部,然後我就考慮在南部沿海再建一座新縣。

不過這座新縣我考慮建一座軍城,駐水軍三千人,家眷就住在縣城內,既然是水軍,那麼這裡也是一座大港,停泊萬石海船,所以選址就要找一處天然良港,目前確實有這樣一座天然良港,大家疑問就來了,爲什麼不建民城,而要建軍城?”

說到這,李鄴微微笑道:“實際上這和安西的軍城並不是一回事,裡面生活的依然是百姓,只不過大部分是隨軍家眷,也會有普通百姓居住在這裡,關鍵是這座城池的功能,它的存在有兩重意義,一是方便我們控制流求島,二是爲了便於我們向南拓展疆域,它其實是一座跳板。”

李鄴的木杆指向南面的大島羣,“這裡是大片羣島,有幾千個島嶼,絕大部分都無人居住,整個島嶼面積至少相當於三個河東道,這片羣島的最北部是一座相當於河東道的大島,裡面有廣袤肥沃的平原,距離要修建的流求南部軍城約六百里,乘坐大海船幾天就到了,早在東吳時期,這裡就被東吳水軍發現了,只是當時東吳沒有能力佔領開發。”

“請問殿下,島上有人嗎?”張立問道。

李鄴搖搖頭,“大部分都沒有人,只有南部的一些島嶼上生活着少量土人,和南洋的土人沒有區別。”

這時,李岱眉頭一皺道:“我就不太理解,開發這些島嶼有什麼意義?我們在嶺南道還有大片土地都沒有開發,甚至還有遼東的土地,殿下上次就說,那邊是熱帶,被森林覆蓋,想必是毒蟲遍地,瘴氣廣佈,我們的漢人百姓能去這種地方生活嗎?”

劉晏也道:“殿下,就算我們強行遷徙幾萬百姓去那裡,但並不會給朝廷帶來什麼利益,反而會成爲朝廷的巨大負擔,朝廷將不斷耗費錢糧去支援,這實際上沒有什麼意義。 我們反對再流求南部建軍城就是這個緣故,如果只是建一座普通縣城,作爲控制流求島的需要,我們都會通過,但殿下說的大島太遙遠了。”

李鄴擺擺手笑道:“各位聽我說完,我並不是想現在就開發那裡,就像李相國所說,那裡都是原始的無人之地,我們現在開發那裡耗費巨大,也沒有意義。

但我的意思是說,先在那邊沿海岸佔一個點,建立官府,那麼整個羣島就是大唐的土地了,可以先建一座貿易海港,我們的商船在那裡補給休養,我們水軍可以隨時出動打擊海盜,這將對我們和南洋的貿易有巨大促進,利益清晰可見!”

衆人低聲議論,監國這個建議倒是讓他們有點動心了,建一座貿易城,以點帶面,大唐就增加了三倍河東道的土地,貿易城可以發展和南洋的貿易,確實利益巨大。

這時,李岱緩緩道:“這樣吧!流求南部城池依舊和北面流求縣一樣,修建一座縣城,當然是有海港的縣城,可以駐紮水軍,但它的定位是民城,而不是軍城。

第二,在南面大島上修建一座南洋貿易城,我認爲可行,只是我們不贊成移民開發腹地,如果殿下能同意這兩點,那麼我們可以再討論撥錢的提案!”

李鄴知道,自己最後還是要適當妥協,其實他也知道,目前大唐人口不足,安史之亂使大唐元氣大傷,人口銳減,需要時間慢慢恢復。

現在就移民到海外搞開發,很不現實,但他只是想佔一個點,有了這個點,那麼整個呂宋羣島就可以歸屬大唐了,等將來大唐人口暴增到一億人後,對外移民就順理成章了,那時有了更先進的技術,開發島嶼也容易很多。

想通了這一點,李鄴便點點頭答應了,“就依李相國的建議,我對提案進行修改!”

修改過的提案在當天下午,便被政事堂全票通過,同意撥付一百萬貫錢給泉州,用於改造萬石海船和修建第二座縣城,內庫和左藏庫各出一半。

當天下午,李鄴任命河南道防禦使郭子儀爲徵東副元帥,前往太原主持攻打太原城的協調指揮,與此同時,李鄴又火速向太原增兵三萬,並向太原派出一百艘三千石的攻城船,經過黃河,沿着汾水駛往太原城。

同時又任命太常卿田神功爲太原安撫使,參與太原的攻城。

官房內,李鄴接見了田神功。

李鄴負手走了幾步,對田神功道:“如果田神玉願意投降,我可以承諾不殺他,封他爲代國公,他可以在長安養老,享盡榮華,而且我還會給他一個門蔭資格,他一個兒子可以在朝廷做官。

這是我能做到的最大讓步,也是我仁至義盡了,如果他還不肯投降,那麼他就只有城破身死的結局。”

田神功躬身道:“請殿下放心,卑職會盡全力勸說田神玉,如果他還是不肯投降,那就是他的命運,但卑職還是會勸說下面將領率軍投降,以最大程度減緩對太原城的破壞。”

李鄴點點頭,“我請田使君去太原城,就是這個目的,盡最大努力減少對太原城的破壞。”

不過船隊最終沒有成行,黃河冰封。

第383章 相親首關第1253章 河間巷戰第1123章 料敵如神第1205章 調虎離山第1243章 擅戰降職第605章 司竹之變(上)第625章 集思廣益第394章 人約黃昏(二)第856章 火油基地第464章 節度述職(上)第569章 長安兌錢第307章 壽宴邀請第694章 巢車初現第532章 又見張平第342章 獅子開口第927章 條件升級第957章 發現真相第860章 意外之喜第37章 入會終試(四)第1187章 合縱抗唐第226章 臨時監軍第522章 密旨之謎第832章 再見故人第943章 疑是阿三第574章 激戰魯陽第1061章 料敵在先第1246章 毒煙箭筒第284章 初步善後第1132章 科舉取士(下)第157章 奇兵行動(上)第723章 鶴頂之紅第615章 大軍壓境第583章 藏身龍武第962章 再談交易第568章 路遇山匪第536章 千金馬骨第1238章 韋相勸諫第594章 新兵選將第1223章 除夕納妾第500章 元慶提醒第844章 皇宮宴請第586章 緊鑼部署第803章 不留隱患第377章 競爭危機第319章 隱患難除第168章 千里追殺(三)第680章 再抵長安第603章 開始站隊第225章 龜茲古城第438章 五大勢力第455章 窩棚之地第1096章 攜美視察第832章 再見故人第626章 夜戰南陽第734章 全力支持第352章 激烈交鋒第371章 三娘探寶第1211章 連環之計第88章 複賽前夕第414章 一響貪歡第1071章 夜過函谷第833章 再遇故人(下)第206章 救贖之道(上)第107章 臨陣磨刀第986章 不忠者亡第1220章 釣魚掌櫃第1116章 張家報道第205章 天子宣召第173章 張掖街頭第401章 重返碎葉第828章 引民入隴第415章 達成協議第561章 棄權談判第1155章 澠池之戰第1124章 夜間設伏第1258章 清倉行動第981章 聯名告狀第554章 搶先下手第136章 最後一場第639章 巡視漢陽(上)第305章 李岱新官第264章 深謀遠慮第1122章 塞翁失馬第1051章 水軍摸底第1182章 黃雀在後第57章 妙手小廚第679章 內應張平第588章 重玄之變(下)第151章 山谷避難第862章 漲價事件第550章 初到襄陽第589章 驗明正身第1263章 發現中計第954章 遲到抉擇第1060章 忽聞匪訊第3章 融合超越第1245章 爆裂震懾第374章 宇文懷德第235章 波斯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