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政治文明與黨在新時期的愛國統一戰線

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政治文明與黨在新時期的愛國統一戰線

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在生產資料公有制爲主體,以共產黨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爲其本質特徵的政治制度,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主要途徑和重要動力,也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根本保證。而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則是以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爲其核心和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政治意識、政治制度和政治行爲的總和。更具體地說,是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共產黨領導廣大人民,按照憲法和法律的程序建立起來的人民民主專制的制度、機制、範式、規則以及相關的政治關係和政治行爲,是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下發展起來的社會政治意識。

黨領導的統一戰線,始終是黨的工作全局中的一個極爲重要的方面,是爲黨的總路線和總政策服務的,是我們黨的一個法寶。在黨的領導下,經過人民民主統一戰線,我們用革命的武裝反對反革命的武裝,實現了民族的獨立和人民的解放,建立了新中國。在社會主義歷史條件下,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鞏固和發展了工人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爲基礎的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的聯盟,它的實質,就是爲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實現全國各民族、各黨派、各階層、各方面人民最廣泛的團結”,從而爲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客觀地說,黨的統一戰線的理論、方針、政策,是馬克思主義政治戰略思想和策略原則的重要組成部分。黨在新時期特別是新世紀的統一戰線理論和實踐,豐富和發展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及其政治文明的寶庫,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的寶貴財富。因此,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與黨在新時期的統一戰線之間存在着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繫。

首先,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及其政治文明與黨的統一戰線都是建立在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之上的政治上層建築,其指導思想都是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

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其理論指導的;其奮鬥目標,都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其領導核心都是偉大、光榮、正確的中國共產黨。

其次,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及其政治文明,就其本質和特徵上,強調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辯證統一,新時期統一戰線則強調,堅持黨對統一戰線的領導,是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的根本保證。同時,團結和民主既是統一戰線的主題,又是新時期愛國統一戰線的一面鮮豔的旗幟,因此二者之間有其共通性。

最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要求廣大人民羣衆在最大程度上發揮其政治積極性,使之更有效地參與國家政治生活,體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要求爲了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人民有更充分的機會表達自己的意見,暢所欲言,使一切有利於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意見和建議儘可能地發揮最大作用;要求在改革、發展、穩定的過程中,最大限度地保護人民的正當權益,使絕大多數人都能精神愉快、心情舒暢,進而創造出民主團結、生動活潑、安定合諧的政治局面。

黨在新時期的統一戰線,通過社會主義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建設,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通過大團結、大聯合的宗旨,使統一戰線各方面人士參加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共同行使國家權利,充分體現人民當家作主和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各民主黨派、各族各界代表積極履行參政議政和民主監督的職能,使之成爲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一條重要渠道,這既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特點,也是我們的政治優勢。

新時期黨的統一戰線的根本任務是爭取人心、凝聚力量,通過創造一種寬鬆穩定、團結合諧的政治環境。使海內外中華兒女爲實現中國的現代化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共同奮鬥。

由此可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與新時期黨的統一戰線是相互聯繫、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爲新時期黨的統一戰線的鞏固和

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空間,黨在新時期統一戰線的鞏固與發展又有力地推動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及政治文明的建設和發展,二者共同統一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

誠然,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與黨在新時期的統一戰線在政治學上畢竟屬於不同的範疇,二者之間也存在差異,它們之間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分野主要表現爲:

第一,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及其政治文明就其制度設計、構建和安排而言,更多地體現爲由國體的性質決定的根本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要求。它所涉及的領域不僅包括在黨的領導下,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民主制度,而且還涵蓋了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等一系列涉及全局的重大問題。它所要解決的是大多數人的意願及其民主訴求的表達,是社會主義民主的廣泛性、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集中體現,而新時期黨的統一戰線,就其制度建設上,更主要的是要堅持和完善與我國的國體和政體相適應的基本政治制度(即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它在民主程序上所要表現出的更多的是決策前的民主協商,是社會主義民主的另外一種形式。

第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從黨的基本路線的要求上,它既是一種過程,更是一個目標,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目的性(或目標性)十分明顯。而黨在新時期的統一戰線,就其基本要求而言,更主要的體現爲高舉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旗幟,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化消極因素爲積極因素,爲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服務。因此,它更多地強調其過程性,更多地表現出政治戰略、策略的特徵,其過程性(或功能性)的特點更爲突出。

第三,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及其政治文明建設的參與主體是黨領導的全國各族人民,而新時期愛國統一戰線則是在黨的領導下,海內外中化兒女的共同參與、其代表性和包容性更爲寬泛等等。

(本章完)

三、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開闢人類文明文明的新途徑論社會轉型期的統一戰線_二、社會整合是轉型期統一戰線發展的現實依據構建可持續發展的社會主義學院教育體系_一從北京民革的發展看參政黨建設_二、努力維繫民革的黨派特色三、75年、78年憲法記錄了黨的統一戰線在新中國建設史上的曲折三、75年、78年憲法記錄了黨的統一戰線在新中國建設史上的曲折從北京民革的發展看參政黨建設_一、始終保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民間組織——統一戰線工作的新領域_二、民間組織是統一戰線工作的新領域一、什麼是“五型”幹部社會公正及其實現途徑_三三、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開闢人類文明文明的新途徑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與新時期愛國統一戰線_一、民主政治、政治文明和統一戰線一、中華民族凝聚力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作用一、提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概念和三個文明協調發展的思想,拓展了馬克思主義文明觀新中國憲法變遷與統一戰線_一、《共同綱領》首次使黨的統一戰線呈現在憲法性文件之中統一戰線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優勢與作用_一、統一戰線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優勢一、提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概念和三個文明協調發展的思想,拓展了馬克思主義文明觀從北京民革的發展看參政黨建設_四、團結共事,努力保持黨內的和諧一、在中共北京市委領導下,北京各民主黨派參政議政工作在首都政治文明建設中不斷進步發揮私營企業主階層的政治參與功能_三、私營企業主階層政治參與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新中國憲法變遷與統一戰線_一、《共同綱領》首次使黨的統一戰線呈現在憲法性文件之中一、“一國兩制”的實施,豐富了我國的憲法理論與實踐發揮私營企業主階層的政治參與功能_一、私營企業主階層政治參與的可行性從北京民革的發展看參政黨建設_二、努力維繫民革的黨派特色從綱領的兼容性看民主黨派的政黨獨立性_二、世界各國政黨綱領發展變化的突出特點二、中共第三代領導集體對鄧小平民主監督思想的運用和發展五、在開放互動中定位,進一步優化社會主義學院發展的外部環境二、統一戰線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大有作爲新時期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的重大發展_一、《意見》體現了鄧小平統一戰線思想政治文明建設與利益表達機制的建全與完善_二一、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面臨的難得機遇構建可持續發展的社會主義學院教育體系_一二、“一國兩制”的實施,使我國形成了兩種法律制度並存的局面四、82年憲法及其修正案昭示着黨的統一戰線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試論憲政與黨內民主_二三、積極創新培訓形式,努力提高培訓質量和效果二、牢牢把握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這一主題,全面加強自身建設政治文明建設與利益表達機制的建全與完善_二三、75年、78年憲法記錄了黨的統一戰線在新中國建設史上的曲折發揮私營企業主階層的政治參與功能_三、私營企業主階層政治參與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二、54年憲法正式確立了黨的統一戰線在新中國歷史上的地位發揮私營企業主階層的政治參與功能_三、私營企業主階層政治參與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一、什麼是“五型”幹部二、牢牢把握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這一主題,全面加強自身建設社會公正及其實現途徑_二二、北京民主黨派在參政議政工作機制上存在的問題及成因分析從綱領的兼容性看民主黨派的政黨獨立性_一、民主黨派綱領發展變化的主要特點新世紀中國政黨制度的發展趨勢_二、多黨合作制度將在迎接新的挑戰中發展完善民主監督思想及其規範與發展_三、高舉鄧小平理論旗幟,進一步加強民主監督的三化建設論社會轉型期的統一戰線_三、社會轉型期統一戰線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時期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的重大發展_二、《意見》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一、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面臨的難得機遇從北京民革的發展看參政黨建設_一、始終保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三、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開闢人類文明文明的新途徑二、借鑑歷史經驗,“反獨促統”,發展和壯大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論社會轉型期的統一戰線_二、社會整合是轉型期統一戰線發展的現實依據從綱領的兼容性看民主黨派的政黨獨立性_一、民主黨派綱領發展變化的主要特點新世紀中國政黨制度的發展趨勢_一、多黨合作制度在新的世紀中將長期存在四、在以教學科研爲中心中定位,進一步發揮社會主義學院的整體功能社會公正及其實現途徑_一社會公正及其實現途徑_三四、“一國兩制”的實施,爲大陸、港、澳、臺提供了相互吸收和借鑑法律文明成果的歷史民主監督思想及其規範與發展_三、高舉鄧小平理論旗幟,進一步加強民主監督的三化建設二、54年憲法正式確立了黨的統一戰線在新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四、82年憲法及其修正案昭示着黨的統一戰線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從北京民革的發展看參政黨建設_三、不斷創新,提高履行職能的水平發揮私營企業主階層的政治參與功能_一、私營企業主階層政治參與的可行性新世紀中國政黨制度的發展趨勢_二、多黨合作制度將在迎接新的挑戰中發展完善二、北京民主黨派在參政議政工作機制上存在的問題及成因分析五、在開放互動中定位,進一步優化社會主義學院發展的外部環境構建可持續發展的社會主義學院教育體系_一第二、實踐“三個代表”需要發揮統一戰線的獨特優勢和巨大威力新時期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的重大發展_一、《意見》體現了鄧小平統一戰線思想第一時期研究狀況的概述和分析民間組織——統一戰線工作的新領域_一、民間組織概念及其基本特徵統一戰線領域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務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政治文明與黨在新時期的愛國統一戰線社會公正及其實現途徑_三北京社會主義學院發展歷程二、54年憲法正式確立了黨的統一戰線在新中國歷史上的地位三、75年、78年憲法記錄了黨的統一戰線在新中國建設史上的曲折社會公正及其實現途徑_一社會公正及其實現途徑_二二、借鑑歷史經驗,“反獨促統”,發展和壯大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社會公正及其實現途徑_二論社會轉型期的統一戰線_一、轉型期的社會分化爲統一戰線的存在和發展奠定了社會基礎政治文明建設與利益表達機制的建全與完善_二二、中共第三代領導集體對鄧小平民主監督思想的運用和發展統一戰線領域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務一、在圍繞大局、服務中心中定位,進一步明確社會主義學院的發展方向第一時期研究狀況的概述和分析二、在以學員爲主體中定位,進一步突出社會主義學院的教學特點政治文明建設與利益表達機制的建全與完善_一二、在以學員爲主體中定位,進一步突出社會主義學院的教學特點二、統一戰線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大有作爲社會公正及其實現途徑_一二、如何做“五型”幹部一、“一國兩制”的實施,豐富了我國的憲法理論與實踐三、發揮統一戰線優勢,再造歷史的輝煌,早日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