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戰線領域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務

統一戰線領域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務

孫寶林

我國政黨執政的基本結構是典型的合作型政黨結構,即除了中國共產黨執政以外,還有八個民主黨派作爲參政黨與中國共產黨合作。這種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的政黨制度,是在我國長期的革命和建設的社會實踐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與我國的國情實際相符合的。這種有中國特色的多黨合作性政黨結構,一方面確立了中國共產黨作爲執政黨的領導核心地位,對我國進行全面領導,另一方面又充分發揮和調動了其他民主黨派的參政議政的作用,創建了一種政黨之間的新型合作關係。鄧小平同志對這種新型關係作了通俗的詮釋,他說:“我們國家也是多黨,但是,中國的其他黨,是在承認共產黨領導這個前提下面,服務於社會主義事業的。”在第十九次全國統戰工作會議上,江澤民同志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基本特徵概括爲:“共產黨領導、多黨派合作,共產黨執政、多黨派參政”。這一概括有三個要義:一是共產黨在多黨合作中處於領導和執政地位,這是多黨合作的前提和政治基礎,也是區別於前蘇、東一黨制和西方多黨制的根本特點;二是各民主黨派是同共產黨致力於社會主義事業的親密友黨,是參政黨,而不是在野黨和反對黨:三是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的關係是團結合作。在這三個要義中中國共產黨在多黨合作中處於執政和領導地位是關鍵,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決定多黨合作的成敗。

正確認識和準確把握我們黨在統一戰線領域的職能與要求,既是提高執政黨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的需要,也是提高參政黨參政能力和參政水平的需要;既是推進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建設的需要,也是發揮民主黨派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作用的需要;質言之,只有從理論上弄清楚統一戰線領域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務,才能夠在領導統一戰線的工作實踐中提高我們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

總攬全局的能力。黨的十六大提出“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執政理念,這種執政理念所設定的領導格局是:黨對關係到國計民生的重大事務提出路線、方針和政策,並通過法律的程序將其變爲國家意志,在社會運行中起“中樞神經”的作用。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關於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中,在要求提高政治方面的執政能力中特別強調了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能力建設問題。並且在要求提高經濟方面的能力時,將黨的領導的要求概括爲26個字,即“把握方向,提出戰略,謀劃大局,制定政策,推進立法,營造良好環境”。這些要求都包含了充分發揮作爲人民當家作主平臺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作爲愛國統一戰線組織的人民政治協作用的思想,爲了將我們黨的這種執政理念和執政要求在統一戰線上得到更好的貫徹和落實,今年3月中共中央頒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非常明確地闡明瞭中國共產黨對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領導的內涵,提出了加強黨的領導的各項要求,特別強調要善於通過廣泛深入的協商討論,使黨的主張成爲各民主黨派的共識;要充分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照顧同盟者的利益,切實爲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履行職能、發揮作用創造條件。這些要求,尤其是通過廣泛深入的“協商討論”,使黨的主張成爲各民主黨派的共識這一條,寓領導與協商之中充分體現了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執政理念,實踐證明,“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執政理念是符合新時期市場經濟發育和社會多元化發展的要求的,並取得可喜的社會效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在制度設計上既保持了領導的一元性,又體現了結構上的多元性,即共產黨領導、多黨派合作,共產黨執政、民族黨派參政。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八個民主黨派作爲參政黨廣泛聯繫社會的各個階層和羣體。在中國共產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格局下,人民政協應該毫無置疑地成爲我們黨協調的重要的一方。人民政協的主題是——團結和民主,其職能是——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人民政協的主題和職能決定了它在我國的政治生活中不僅是政治協商的平臺和統一戰線的平臺,而且還是擴大政治參與的重要渠道、調整政治關係的獨特紐帶和整合政治意識的有效途徑。這種獨特的地位與作用派生出人民政協的包容性、智囊性和制約監督功能。總之,統一戰線是我們黨在革命時期會聚民衆、克敵制勝的法寶,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調控利益、協調各方的有效手段。將統一戰線用政治協商會議的組織形式加以制度化,有利於充分發揮統一戰線在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中獨特的政治整和作用。

目前,我們黨在總攬全局方面當務之急的重要任務是,如何幫助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儘快地建立起與我們黨的執政理念和執政規範相匹配的參政理念和參政規範。這是統一戰線領域對我們黨執政能力建設

的特殊要求。

政治引導的能力。所謂政治引導的能力,是執政黨發現、聚集和引導一切社會力量來實現本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和國家發展目標的政治素質和政治技能。政黨本身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組織,是組織起來的政治集團。組建政黨有雙重要義:首先是主導政治建設,其次是對社會力量予以政治引導。因此,在政治上制定規則,並引導一切社會力量按照其規則實現本黨的最終政治目標,既是政黨的黨性,也是政黨的使命。一個政黨能否“把黨內黨外、國內國外的一切積極的因素,直接的、間接的積極因素,全部調動起來”引導到本黨既定的政治軌道上來,是衡量和考察其執政能力強弱以及執政水平高低的重要標準和尺度。一個執政黨要想把一切社會積極因素都調動起來,必須建立健全三個機制:一是社會參與機制;二是社會議政機制;三是社會制衡機制。所謂社會參與機制,是指通過社會參與來解決人民權利實現問題。我們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是我國社會參與機制的一個重要方面。各民主黨派的參政形式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民主黨派的代表參加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協組織,其中一部分人擔任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協領導職務的形式參與國家政治生活。二是民主黨派成員擔任各級人民政府及司法機關的領導職務,參與國家事物管理。所謂社會議政機制,是指人民有權利和義務對國家的政治行爲發表見解。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和國家的許多重大決策都事先徵求並採納了各民主黨派的意見。除制度性的會議協商外,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還可就國家大政方針和現代化建設中的重大問題,向中共中央提出的政策性建議,以及採取民主協商會、高層次小範圍談心活動、雙月座談會、由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約請中共領導人交談會等形式。中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和政府也都採取了這些形式,與各民主黨派省級負責人進行協商。各民主黨派則暢所欲言,提出許多寶貴意見。所謂社會監督機制,是指人民羣衆、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對執政黨和政府中的缺點和錯誤、對工作人員的工作作風提出意見等。在我國各民主黨派是反映人民羣衆意見、發揮監督作用的一條重要渠道。充分發揮和加強民主黨派的監督作用,對於加強和改善我們黨的領導,具有重要意義。

我們黨在政治引導方面所面臨的重要任務是:民主黨派的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如何才能做到體制明確、機制合理、組織保證和制度落實,我們黨要提出可操作性的實施意見。尤其是民主監督問題,這是民主黨派在其參政職能中最爲薄弱的環節,就目前而言,在總體上還缺乏有效的舉措、合理的規範和科學的程序予以保證。使得我國政黨制度設計的長處和優勢尚未得到充分的發揮。

人才保障的能力。所謂人才保障能力,是指我們黨所應具有的建立科學、民主、合法的領導幹部選聘制度和組織管理機制,保障國家政權的性質與本黨政治價值取向相統一的政治素質和政治技能。按照科學、民主、合法的程序選派不同層次政治精英到國家的各級領導崗位,是現今世界民主國家通用做法。從領導人才方面確保國家政權的性質與執政黨的政治價值目標相統一、與民意相一致、與世界文明大潮相符合。就一般意義而言,這是執政黨必須肩負着這一關鍵性的歷史重任,這是執政黨的本質和特殊歷史地位所決定的。關於我們黨在統一戰線上的執政能力建設,體現在領導人才保障問題上,在制度設計上應該具有這樣幾方面的機制:一是各級民主黨派領導班子的構成,是各個民主黨派提出後選人名單,在與同級黨委協商後確定後選人名單,然後再放到民主黨派會議上選舉產生,保證各民主黨派領導班子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制度爲主要特徵的政治素質,體現中國工程師共產黨的意志和主張。二是各級民主黨派成員到相應的各級人大、政協、政府各部門以及法院、檢察院擔任領導職務的人選由民主黨派推薦,經同級中共黨委考覈後確定,保證他們能夠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切實貫徹中國共產黨的主張和意圖。三是各級民主黨派機關中的共產黨員,他們所組成的基層黨組織歸中共統戰部直屬機關黨委直接領導,發揮這些黨員同志的先鋒模範作用。

我們黨在人才保障方面所面臨的主要任務是:要用“大人才”觀念選拔任用民主黨派和無黨派幹部。黨內有人才,黨外也有人才,都是中華民族的人才;黨內有幹部,黨外也有幹部,都是黨管的幹部。所以對民主黨派幹部和無黨派幹部的培養和使用必須提上各級黨委的議事日程,對民主黨派和無黨派幹部的實職安排,要像使用少數民族幹部和婦女幹部那樣有量化的比例規定,並在此基礎上儘快使之制度化和規範化。

利益調控的能力。所謂利益調的能力,是指執政黨所應具有的將社會構成的各個階級、各個階層、各個團體、具體利益述求從根本上統一到本黨的基本價值取向上來的本領和技能。在一般意義上講執政黨應該是全民利益和國家利益的合

法代表,要在維護本黨和保證本階級利益的基礎上,調控好其他社會階級、階層、團體的利益訴求。一要用法律維護和保證不同人羣的合法利益;二是要實現不同人羣利益的基本平衡,將分配不均控制在民衆心理所能接受的程度,做到社會基本公正。新世紀新階段我們黨的統一戰線已經發展成爲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的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是各自所聯繫的一部分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擁護社會主義愛國者的政治聯盟。所謂社會主義勞動者,包括各行業的科學家、教師、醫生、工程師、記者、演員、律師、文學藝術工作者、公務員等。這部分人在民主黨派成員中佔有很大的比例,有的屬於無黨派人士,具有廣泛的社會基礎,代表着一部分人的利益。所謂社會主義建設者,是指“在社會變革中出現的民營科技企業的創業人員和技術人員、受聘於外資企業的管理技術人員、個體戶、私人企業主、中介組織的從業人員、自由職業人員等社會階層”。這部分人在民主黨派中也佔有相當大的比例,有的屬於無黨派人士,代表着一部分人的利益。我們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對他們這些“爲祖國富強貢獻力量的社會各階層人們都要團結,對他們的創業精神都要鼓勵,對他們的合法權益都要保護,對他們中的優秀分子都要表彰,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全國人大十屆二次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明確把這一部分人羣作爲“社會主義建設者”列爲我們黨統戰的對象。所謂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這部分人在一般意義上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熱愛祖國;但這部分人不一定具有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在生活上他們也不一定是自食其力的勞動者,有的是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前的工商業者,有的是靠繼承遺產、接受贈予、存款取息等非勞動收入爲生的人。這些人在民主黨派成員中所佔比例不大,其餘部分屬於無黨派人士,也代表着一部分基本羣衆。從民主黨派派和無黨派成員的分佈不難看出其特點:一是主要集中在知識界,腦力勞動者爲主。二是比較分散,具有突出的廣泛性和代表性。除此之外,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與完善,我國社會利益格局日益呈現出多元化,不斷有新興的社會階層和組織產生,他們有着自己羣體內部共同的利益訴求,容易形成利益羣體和利益表達機制甚至利益聯盟。不難看出,新世紀新階段統一戰線的利益調控工作,任務是繁難性而艱鉅的。

新世紀新階段,我們黨在利益調控方面所面臨的重要任務是:必須隨着社會利益支配重心的轉移與利益分配格局的重組,必須要有組織化和機制化解決利益調控問題的新思維、新路徑和新舉措。

開創工作新局面的能力。所謂開創工作新局面的能力,是指執政黨在控制和行使公共權力過程中根據對象的變化及時調整方針政策爲新工作提供正確導向與支持的能力。這種能力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與時俱進地建立和健全基本的社會政治制度;二是不斷適應時代發展要求,對國家政權的體制構成和機制運行進行調適和完善,保證政治體制與機制運行的合理化、規範化和有效性,這是當前許多國家執政黨開創工作新局面的主要舉措。同時,執政黨爲開創工作的新局面,還經常運用手中所掌握的政治權利制定和實施有利於本黨的方針和政策,以求長期保持自身的執政地位。

現今,統一戰線所面臨的時代背景與改革開放初期相比已有很大的不同,特別是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產生了私營企業主等新的社會階層;統一戰線工作範圍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私營企業主等新的社會階層成爲了統一戰線工作的重要對象。我們黨堅持理論上的與時俱進,明確提出私營企業主等新的社會階層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從而加強對這些新的社會階層的團結,調動他們投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積極性,爲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增添力量。

社團組織激增的現狀和不可逆轉的發展態勢,是擺在我們黨面前的嶄新課題。新的社會階層組建的社團和社團中的黨外代表人士成爲了統一戰線工作的重點。我國社團種類繁多、數量巨大,索定這兩個層次的重點,就能夠有效地把一大批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納入到我們的工作範圍,這是開創統一戰線工作新局面的需要。

隨着鄉鎮企業的異軍突起,各種非公有制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不斷上升,非公有制企業將成爲地方經濟的主體和安排下崗工人再就業的主要渠道,一項十分重要有非常緊迫的任務擺在了統一戰線黨組織的面前,即創建黨建工作的新體制,也就是要在總商會、公司了尚聯和行業商會工作機關建立黨的組織,將其作爲在私營企業開展黨的建設的主要平臺和加強黨的統戰工作的主要陣地。

(此文原載於《天津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7年第1期)

(本章完)

一、什麼是“五型”幹部四、進一步加強民主黨派參政議政運行機制建設的具體建議從綱領的兼容性看民主黨派的政黨獨立性_二、世界各國政黨綱領發展變化的突出特點從北京民革的發展看參政黨建設_二、努力維繫民革的黨派特色四、在以教學科研爲中心中定位,進一步發揮社會主義學院的整體功能從北京民革的發展看參政黨建設_一、始終保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一、在中共北京市委領導下,北京各民主黨派參政議政工作在首都政治文明建設中不斷進步三、在提升教學科研能力中定位,進一步落實社會主義學院教師隊伍建設的重點統一戰線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優勢與作用_一、統一戰線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優勢新時期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的重大發展_一、《意見》體現了鄧小平統一戰線思想統一戰線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優勢與作用_一、統一戰線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優勢從北京民革的發展看參政黨建設_三、不斷創新,提高履行職能的水平民主監督思想及其規範與發展_三、高舉鄧小平理論旗幟,進一步加強民主監督的三化建設二、北京民主黨派在參政議政工作機制上存在的問題及成因分析統一戰線領域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務一、深刻認識加強黨外代表人士隊伍素質能力建設的現實必要性和極端重要性健全和完善民主黨派參政議政機制調研報告_三、對民主黨派參政議政運行機制的幾點意見新時期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的重大發展_一、《意見》體現了鄧小平統一戰線思想二、如何做“五型”幹部一、提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概念和三個文明協調發展的思想,拓展了馬克思主義文明觀從綱領的兼容性看民主黨派的政黨獨立性_二、世界各國政黨綱領發展變化的突出特點四、82年憲法及其修正案昭示着黨的統一戰線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與新時期愛國統一戰線_一、民主政治、政治文明和統一戰線二、中共第三代領導集體對鄧小平民主監督思想的運用和發展三、在提升教學科研能力中定位,進一步落實社會主義學院教師隊伍建設的重點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政治文明與黨在新時期的愛國統一戰線三、積極創新培訓形式,努力提高培訓質量和效果第一、統一戰線的健康發展離不開“三個代表”的正確指導三、積極創新培訓形式,努力提高培訓質量和效果一、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與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內在聯繫試論憲政與黨內民主_二三、75年、78年憲法記錄了黨的統一戰線在新中國建設史上的曲折第一時期研究狀況的概述和分析發揮私營企業主階層的政治參與功能_二、私營企業主階層政治參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二、統一戰線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大有作爲四、進一步加強民主黨派參政議政運行機制建設的具體建議一、在圍繞大局、服務中心中定位,進一步明確社會主義學院的發展方向新時期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的重大發展_一、《意見》體現了鄧小平統一戰線思想發揮私營企業主階層的政治參與功能_三、私營企業主階層政治參與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三、在提升教學科研能力中定位,進一步落實社會主義學院教師隊伍建設的重點一、在圍繞大局、服務中心中定位,進一步明確社會主義學院的發展方向從綱領的兼容性看民主黨派的政黨獨立性_二、世界各國政黨綱領發展變化的突出特點一、什麼是“五型”幹部三、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開闢人類文明文明的新途徑從北京民革的發展看參政黨建設_二、努力維繫民革的黨派特色發揮私營企業主階層的政治參與功能_三、私營企業主階層政治參與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民主監督思想及其規範與發展_一、鄧小平的民主監督思想三、全面、辯證地看待當今世界政黨綱領的兼容性特點從北京民革的發展看參政黨建設_四、團結共事,努力保持黨內的和諧新世紀中國政黨制度的發展趨勢_一、多黨合作制度在新的世紀中將長期存在三、全面、辯證地看待當今世界政黨綱領的兼容性特點二、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面臨的嚴峻挑戰四、進一步加強民主黨派參政議政運行機制建設的具體建議三、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開闢人類文明文明的新途徑四、“一國兩制”的實施,爲大陸、港、澳、臺提供了相互吸收和借鑑法律文明成果的歷史三、積極創新培訓形式,努力提高培訓質量和效果實施中華民族凝聚力工程的方式與載體_二、當代中華民族凝聚力的發展趨勢試論憲政與黨內民主_一第二時期研究狀況的概述和分析從北京民革的發展看參政黨建設_二、努力維繫民革的黨派特色二、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面臨的嚴峻挑戰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與新時期愛國統一戰線_一、民主政治、政治文明和統一戰線實施中華民族凝聚力工程的方式與載體_二、當代中華民族凝聚力的發展趨勢三、75年、78年憲法記錄了黨的統一戰線在新中國建設史上的曲折三、發揮統一戰線優勢,再造歷史的輝煌,早日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北京社會主義學院發展歷程三、發揮統一戰線優勢,再造歷史的輝煌,早日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大業論社會轉型期的統一戰線_一、轉型期的社會分化爲統一戰線的存在和發展奠定了社會基礎一、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面臨的難得機遇一、在圍繞大局、服務中心中定位,進一步明確社會主義學院的發展方向一、深刻認識加強黨外代表人士隊伍素質能力建設的現實必要性和極端重要性三、積極創新培訓形式,努力提高培訓質量和效果發揮私營企業主階層的政治參與功能_三、私營企業主階層政治參與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民間組織——統一戰線工作的新領域_二、民間組織是統一戰線工作的新領域三、發揮統一戰線優勢,再造歷史的輝煌,早日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大業一、深刻認識加強黨外代表人士隊伍素質能力建設的現實必要性和極端重要性對加強社區統戰工作的一些思考_一、加強社區統戰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發揮私營企業主階層的政治參與功能_二、私營企業主階層政治參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對加強社區統戰工作的一些思考_二、社區統戰工作的特點和難點統一戰線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優勢與作用_一、統一戰線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優勢二、創立人民民主理論,深化了馬克思主義政治民主的內涵健全和完善民主黨派參政議政機制調研報告_三、對民主黨派參政議政運行機制的幾點意見從北京民革的發展看參政黨建設_三、不斷創新,提高履行職能的水平對加強社區統戰工作的一些思考_三、對加強社區統戰工作的幾點建議社會公正及其實現途徑_一從綱領的兼容性看民主黨派的政黨獨立性_一、民主黨派綱領發展變化的主要特點四、82年憲法及其修正案昭示着黨的統一戰線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一、在中共北京市委領導下,北京各民主黨派參政議政工作在首都政治文明建設中不斷進步新時期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的重大發展_二、《意見》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民主監督思想及其規範與發展_三、高舉鄧小平理論旗幟,進一步加強民主監督的三化建設二、創立人民民主理論,深化了馬克思主義政治民主的內涵健全和完善民主黨派參政議政機制調研報告_三、對民主黨派參政議政運行機制的幾點意見一、在中共北京市委領導下,北京各民主黨派參政議政工作在首都政治文明建設中不斷進步發揮私營企業主階層的政治參與功能_一、私營企業主階層政治參與的可行性統一戰線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優勢與作用_一、統一戰線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優勢三、堅持完善新世紀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一、“一國兩制”的實施,豐富了我國的憲法理論與實踐第一時期研究狀況的概述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