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絕望的差距

公元206年秋季,李明率領五萬大軍,浩浩蕩蕩朝着函谷關方向殺了過去。

期間在雒陽停留,看着慢慢恢復元氣的雒陽,百姓們已經開始認可大楚的統治,心裡自然無比的欣慰。與此同時,大量的物資,開始從夷州、交州、徐州和揚州,甚至倭島和濟州島,陸續朝着全國範圍運輸過去。

要致富先修路,李明光明正大的把這個標語打了出去。鼓勵地方世家和商家合股修路,十到十五年內走這條路的百姓,要象徵性繳納1枚銅錢作爲過路費。重點還是放在商隊和馬車上面,收費略貴一些,主要也是用來維護路面。

饒是如此,大量鋼筋水泥的投入,使得地面非常的堅固,唯一的問題是防滑線的刻制需要浪費大量人工,不過這年頭的人工,還真的一點都不值錢。

可想而知,十多家合股的世家,派出三千多個家丁什麼的,每天哪怕雕刻十條線,再把間距拉長一些,一條路基本不需要多久就能完全刻上防滑線,關鍵除了一日兩餐幾乎沒有任何成本,沒有比這更划算的買賣了。

真正最大的開支,是監督需要的巡邏人員的開銷。總有人說是不走這條路,結果走一半又偷偷走這條路,拼的就是沒人發現他們。是以晚上,都要有人來回巡邏這條路,確保每一分錢都不浪費。

後來官府出面,對違法者處以一百倍的罰款,另外公開遊街示衆一圈。反正這年頭也沒什麼人道主義,對百姓尊嚴踐踏成本太低。不過大部分的百姓,都認爲違法亂紀者,嚴厲處罰還是有好處的,後續還鬧出‘治安嚴打’這種鬧劇,不過後方治安的穩定,對前線的將士們來說卻是件好事。

道路修建起來,參與修路的世家自然是賺大了。李明也有了可以直達前線的官道,不僅僅是水泥混凝土馬路,鐵路也修建了十幾條,依靠幾匹馬拉動,沿途更換馬匹休息。如此整個大楚更是四通八達,南北之間的聯繫更加緊密,物資的運輸也變得更加方便。

最終,以番禺、豫章、山陰、壽春、彭城、北海、宛、陳留、濮陽、鄴城和薊等十一個地方爲基礎,交通情況迅速發展。到了秋季李明出征前,從壽春前往番禺,只需要兩天時間;從壽春前往薊縣,也不過三天上下。換做以前,少於七八天都未必能夠抵達。

鐵路也推動了物流的運輸,大量的物資通過鐵路南來北往的運輸。大量的武器裝備,還有糧草日用品,甚至是藥物,都陸續運輸到徵南軍團和徵北軍團中。

糧食品種改革,使得糧食產量進一步提高;大規模化養殖基地,也使得各種肉類根本不缺;同時還有草藥培植基地,這裡不斷在改良草藥的品種,優化藥物的藥效;更有醫學院,每年都有大量的軍醫進入軍中,外科手術,還有藥物調理、鍼灸等技術在不斷研究。

地盤越大,李明可以控制的資源也就越多。國家提倡,大環境好,再加上世家也開始在傳統的農耕,開始走向科研型農業經濟,甚至是經商或者工業技術研究的道路。李明對專利的保護非常看重,侵權者很容易就被斬首,最嚴重被夷三族,是以世家們也就放心去研究技術,並以手裡的技術,獲取利潤。

如今他有足夠的能力,能夠全力發動戰爭,這場戰爭贏面很大。只需要在函谷關與朝廷的軍隊對峙大概十多天的時間,那麼大局可定,幷州和巴郡,必然落入他的手裡。

這是影衛考量過大漢的具體情況,然後經過郭嘉等人深入分析之後,得出的結論。

大漢是窮兵黷武,只是依靠絲路,還有原本的底蘊進行發展。再加上漢帝劉廷到底是古代人,思想沒有那麼先進,就算派遣間諜,不斷去收集大楚的政策。這些玩意最終在劉廷看來,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玩意。

最後諸葛亮和司馬懿聯合起來,才破譯了李明的完整執政理念。整個理念幾乎是從他擔任會稽郡守開始,所有的政策串聯起來,才明白過來。饒是如此,兩人也只能承認,他們最多是明白現階段,到目前爲止所有的理念,但後續應該如何發展,他們拿不定主意。

說到底,就是見識和累積知識的程度不足,爲了追上李明的理念,都非常吃力。想要超越,諸葛亮覺得,自己得繼續寒窗苦讀幾年,甚至要多找一些大楚那邊的書籍看看,纔有可能徹底吃透。司馬懿那邊,也差不多是這個意思。

大量的徵兵,最終導致大漢的底蘊越來越薄弱。到了現在,稅收更是進一步縮水,劉廷目前可以做的,便是集中優勢兵力,針對某點進行突破,留給他的時間,大概只有十多天的時間,過了十天,全軍即將面臨缺糧的窘態。

其他地方的部隊根本不能調動,道路難走,長距離支援一個地方,那麼每天就要有一批糧食在運輸過程中被消耗掉。關鍵是運輸的過程,並不會很快。可以那麼說,如果幷州甚至江州的士卒打算過來支援,那麼只怕糧草最多夠用三天,三天打不贏,也沒必要打了。

就在李明來到雒陽的時候,在大漢皇宮之中。

劉廷聽了司馬懿的話,在大殿上來回踱步:“說真的,朕真的很羨慕李明,大楚爲什麼會越來越富庶?他手裡的錢糧,如今多得根本數不清楚,每年的糧食產量也在不斷提升,肉價甚至普通百姓都能承受。關鍵是物資運輸都那麼快,期間根本消耗不了多少糧食,沒有這個基礎,他也沒辦法多線作戰!”

“那就單點突破!陛下也不需要沮喪,他們把道路修得那麼好,未必就是好事!只要一點突破,那麼我們大軍完全可以長驅直入。他們的道路,反而成爲我們迅速擴大戰果的通道,我們甚至可以就食於敵,到時候一路打下去,我看他們拿什麼阻擋我們!”諸葛亮悠然自得的說道,在他看來情況還沒有那麼糟糕。

真正的關鍵,在於如何做到,單點擊破!只要突破一道口子,一道口子就好!

“朕要御駕親征!”劉廷沉默了三秒鐘,然後堅毅的說道,“反正如果十天後,打不贏對方,大漢也必然會風雨飄搖,甚至有可能被對方一戰而定!既然如此,那麼朕還有什麼好顧慮的!要麼捍衛我大漢江山而死,要麼便是我大漢中興!”

“陛下英明!”在場的四人聞言,都沒想到劉廷居然打算豁出去,不過仔細想想,這未嘗不是最好的結果,放眼大漢,實力最強者,莫過於他。

而劉廷,思路卻是想到申夜最後的叮囑。曹操已經在身毒建立一座城市,那裡是大漢最後的退路,若不然,把興兒(大漢太子)送過去吧?!

第131章 整備與驚喜第149章 去留與新槍第185章 引出而殲之第15章 雙方的伏兵第7章 袁譚的覺悟第82章 李明稱楚王第98章 脫離新手期第176章 衛家的目的第136章 喧囂的秋季第139章 退敵與蛇羹第138章 發奮的肖遙第129章 倭人的認慫第19章 大風破陣槍第89章 開啓衣冠冢第55章 逗逼的猛將第186章 襲擊大成功第9章 王御任鎮北第9章 別和我比壕第92章 驚人的猜測第20章 永別了陛下第21章 呂布也不傻第93章 硬仗與擊潰第133章 袁閥的獠牙第81章 事情的經過第169章 童淵與趙雲第136章 喧囂的秋季第109章 狂熱的銷售第189章 彪悍的登場第66章 最後的勝者第132章 招攬徐公明第22章 九品中正制第52章 某乃黃漢升(下)第87章 接管與挑釁第30章 李明收祖郎第61章 戲志才認主第30章 李明收祖郎第65章 麪包與火光第5章 都不是好人第105章 回還與急報第23章 有故人來訪第46章 信函與情感第137章 會盟於湞陽第125章 槍挑建御雷第6章 全面級戰爭第69章 交鋒與引薦第54章 定點與多點第15章 酣暢戰一場(中)第67章 僥倖殺波才(上)第21章 驅妖的生番第46章 人約黃昏後第7章 真實的江南第130章 農業新理念第145章 黑夜的殺機(上)第121章 背鍋俠許貢(下)第69章 交鋒與引薦第133章 袁紹的邀請第11章 各自的成長(2)第62章 硬抗到最後(下)第42章 控制諸暨縣第3章 李衝從軍記第116章 同人不同命第34章 決戰函谷關第125章 鬼神級管亥第111章 二州牧爭權第81章 諒解與抱怨第93章 另一個可能第118章 水軍的初戰第34章 誰來擔責任第66章 會黃巾力士第177章 暗招與勒索第10章 各自的成長(1)第164章 蘭臺那倩影第178章 槍法與佳人第26章 收復九江郡第49章 射殺與驅民第83章 雨夜的來客第37章 夜襲士卒篇第62章 勝負的關鍵第26章 收復九江郡第115章 賊人的到達第56章 邀請與好處第7章 真實的江南第142章 猛將與任務第127章 雷法與追人第24章 李衝的婚禮(下)第154章 李明被吃了第140章 李家的營生第33章 馴服大山豬第72章 曹操與嘉獎第80章 鄉野有遺才第42章 控制諸暨縣第186章 襲擊大成功第125章 槍挑建御雷第124章 驚天的消息第61章 真無雙亂舞第85章 局勢的變化第159章 匈奴人主力第186章 襲擊大成功第141章 呂布戰妖獸(下)第12章 各自的成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