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6章 洛陽隱患

張溪把自己的想法和擔憂,一股腦的全都倒給了諸葛亮,並且希望諸葛亮能給出一些指示或者判斷,幫助他更好的守住荊州。

但.諸葛亮其實也沒什麼好辦法。

畢竟,張溪手裡好歹還有十萬兵力可以用來調度,他諸葛亮要面對的情況,可比張溪要糟的多。

秦朗帶着三萬幷州郡兵駐紮在河東郡,河內郡有司馬師,司馬昭兩兄弟從洛陽退守過河的一萬五千原洛陽郡兵,加起來就已經有四萬五千人了,隨時擴軍到五萬人,根本不是問題。

而漢軍在孟津渡方面的守衛,只有一萬四千水陸聯軍,由黃權爲主將,向寵爲副將守衛。

雖然說有黃河天險,但水軍只有四千,如果曹魏方面要強行渡河攻擊的話,就靠四千水軍大概率是攔不住太多魏軍的,最後還得靠一萬陸軍在孟津渡廝殺防守兵力對比超過了三比一啊。

除此之外,在虎狼關方面,司馬懿得到了夏侯霸領軍來援後,兵力也恢復到了三萬人左右,如果再加上從兗州抽調出來的郡兵支援虎牢關的話,司馬懿麾下的軍卒大概率能翻一番,達到六萬人以上。

兩方兵力加起來,已經超過了十萬,如果曹叡再從其他地方抽調河北郡兵來援的話,曹魏就已經有足夠的能力,反攻洛陽了。

而大漢在司隸地區,整個河南郡和弘農郡加起來,守軍只有四萬五千人,對諸葛亮來說唯一的好消息是,這四萬五千人中,有三萬人,是大漢最精銳的部隊。

兩萬留守洛陽的大漢北軍和一萬無當飛軍。

王平在跟隨張溪南下,發現江陵戰事已經停止後,就再次北上,回到洛陽,重新統領無當飛軍,駐守在潁川郡和河南郡的邊界處。

一方面,防止潁川郡的魏軍北上,另一方面,距離洛陽也不遠,隨時可以馳援洛陽守衛。

倒不是諸葛亮不想把無當飛軍留在洛陽城內,實在是.有點不好說。

無當飛軍雖然戰績卓著,戰力強悍,但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都是南中夷人出身,少部分是巴郡賨人出身,不管從哪個角度講,在這個時代的主流觀念裡,他們都是異族軍隊。

而洛陽這個地方,世家大族林立不說,就是洛陽百姓,對異族也不是太瞧得起沒辦法,兩漢時代對異族的戰績,讓大漢百姓在面對異族的時候,就是有一種天生的優越感。

順帶一提,諸葛亮爲了拉攏洛陽世家大族,沒事兒給人找聯姻對象,但王平的兒子王訓,從來沒有世家表示過有興趣詩書傳家之女,豈能嫁與不知禮儀的蠻人?!

在這種情況下,無當飛軍駐紮在洛陽城內,明顯是自討沒趣。

洛陽世家和百姓可以看不起無當飛軍,但諸葛亮不行啊,這支部隊,是他將來守衛洛陽的中堅力量,誰都可以把無當飛軍當異族看,但諸葛亮不行。

因此,爲了避免引發不必要的麻煩,諸葛亮只能把無當飛軍派往外地駐紮,避免跟洛陽城內的世家大族和百姓們直接接觸。

就這樣,刨去駐紮在潁川邊界的一萬無當飛軍,駐紮在鞏縣防備虎牢關司馬懿的一萬大漢北軍,整個洛陽城,現在就只剩下一萬大漢北軍,和一萬臨時招募,操練都不到一年的洛陽郡兵了。

至於最後剩下的五千人.那原本就不是大漢的軍隊,是曹魏那邊投降過來的整編軍隊,而且也不在洛陽駐紮,而是在弘農郡駐紮。

率領這幫人的將軍,還是張溪的老熟人——原本的曹魏弘農郡太守,潼關守將,王昶。

當初諸葛亮領軍攻克洛陽,司馬懿退守虎牢關,司馬師,司馬昭過河退守河內郡後,諸葛亮在安定洛陽後,立刻傳檄司隸各處,有願出降者,既往不咎。

而當時在潼關的王昶,自然也接到了這份檄文。

洛陽失守,王昶寄希望的反攻就不可能存在了,他孤軍退守潼關,是肯定等不來大魏的援軍了。

這種時候,就算王昶想要爲大魏盡忠,麾下士卒都不一定願意。

接受檄文所說,投降大漢,算是主動歸順,大家性命無憂不說,他王昶依然還能受到大漢優待。

拒絕檄文,那麼面對的,可能就是大漢的大軍圍剿。

要是普通時期,依仗潼關城防,手頭四千人左右的部隊,倒也不是不能守.可問題是,現在潼關已經四面是敵,後援斷絕,兵無戰心了。

這怎麼可能守得住。

因此,經過再三衡量之後,王昶最終決定,接受檄文,主動向弘農郡的漢軍投降。

而諸葛亮一聽說潼關守將王昶投降,立刻派人請王昶到洛陽,親自接見。

一方面,王昶是整個司隸地區,投降大漢的最高級官員楊炳雖然是四世三公的楊氏家主,但他在曹魏的官職就是個參議郎,跟王昶這個弘農太守比起來,政治意義差的太多。

另一方面,諸葛亮還是很看重王昶的能力的。

當初張溪當雍州刺史的時候,沒少跟王昶打交道,諸葛亮自然也沒少聽張溪提起過這個王昶。

再加上當初潼關之戰的時候,諸葛亮雖然是最後到的前線,但之前的作戰過程,不管是張溪還是魏延,趙雲,都跟諸葛亮仔細描述過。 可以這麼說,如果不是王昶在關鍵時刻屢次替曹真擦屁股,力挽狂瀾,他曹真哪有機會帶兵撤入關內去!!!

後來諸葛亮主政長安期間,對潼關方面,也曾經發起過一系列的試探性進攻,但最終都被王昶一一化解掉了因此,諸葛亮對王昶的能力,有着非常深刻的認識。

現在王昶投降了,不管是政治意義,還是從人才儲備角度考慮,諸葛亮都必須親自見一次王昶。

而經過兩人的交談,諸葛亮更加肯定了王昶的能力,還讓他擔任弘農太守一職,並且帶着自己原本所部的兵馬,駐紮在弘農郡。

這麼做,諸葛亮固然有政治上的考量,但對於王昶這個人吧諸葛亮多少還是有點不太放心。

王昶降是降了,但王昶到底是迫於局勢,不得不降,這點,王昶在跟諸葛亮的見面中,也主動提起了。

如果有的選,王昶當然希望是能回到大魏去的,畢竟他的老家在太原,家人都在大魏的地盤內。

但現在沒得選,所以他王昶只能投降大漢,但王昶也希望,自己能留守地方,或者繼續讓他守潼關,也是可以的。

話裡話外,王昶都是在告訴諸葛亮,他不是真心降漢,只是不得不降而已爲此,諸葛亮只能是讓他留守弘農,鎮守地方,不敢把他往前線調派。

畢竟是王昶是弘農太守嘛。

在當時,諸葛亮這麼做可能不是什麼大問題,但隨着局勢的變化,諸葛亮現在想起來,還是覺得有些不妥。

隨着秦朗帶兵進入河東郡,跟河東郡只有一條黃河之隔的弘農郡必然受到威脅。

黃權的水軍再牛,他也不可能控制住一整條黃河所有的渡口,更別說黃權水軍現在總共就剩下七千人,三千在蒲阪津佈防,四千在孟津渡佈防。

因此,弘農郡,是有可能遭到河東郡的跨河攻擊的,而此時弘農郡的駐守將軍如果還是魏國降將的話.風險有點大。

諸葛亮是很欣賞王昶的能力,但對王昶現在的心態還是拿捏不準,所以他也在考慮,是不是要派出其他人,取代王昶駐守弘農郡。

對於這一點,張溪倒是給了諸葛亮一個建議。

弘農郡現在只有五千人防守,本來兵力就不足,因此派去援軍是必然的。

至於更換主將,張溪倒覺得大可不必。

一來,容易傷了降漢魏人的心,覺得大漢是在過河拆橋。

二來,張溪覺得,以王昶的人品性格,他既然選擇了降漢,應該不會再輕易的降而復叛了。

你讓王昶現在領兵去對陣他曾經的袍澤兄弟,王昶也許會心有不忍,但如果是魏軍主動跨河攻擊弘農,以王昶的性格來說,他就算再不願,也會肩負起守土的責任。

王昶這點品德還是有的。

因此,張溪建議諸葛亮,往弘農派出援軍既可,沒必要再多派將軍過去。

再說了,你諸葛亮也沒有足夠獨當一面的將軍可以派遣啊。

一旦洛陽面臨大戰,鄧艾要在一線阻擋司馬懿進軍,黃權要負責守住黃河渡口,都走不開,而你諸葛亮身邊,總得留下幾個大將驅使吧。

而現在留在洛陽的將軍中,張飛的狀態,顯然是不可能再次上陣了,那麼就剩下魏延,王平二人可以獨當一面,張翼和胡奮都還欠缺那麼點意思.再分一個人去防備弘農,諸葛亮手頭的領兵將軍就更少了。

還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吧。

有了張溪的這番話作保,再加上諸葛亮也確實面臨將軍不夠用的困境只能採納張溪的意見,往弘農派出援軍。

大漢北軍和無當飛軍這樣的大漢主力軍隊是不能派出去的,這是守衛洛陽的主力。

而且這兩支軍隊派出去,交給王昶指揮,估計王昶一介降將,也指揮不動這些人。

因此,諸葛亮派出的,只能是新招募的一萬洛陽郡兵。

但這麼一來,洛陽城內,就只剩下一萬大漢北軍駐守了,兵力嚴重不足。

爲此,諸葛亮打算跟張溪商量一下,讓徐庶帶領南陽郡兵,來洛陽協防。

這個就.

第561章 虛虛實實第825章 議定出兵第309章 江東在行動第952章 洛陽應對第1006章 開戰第582章 各方變化第318章 白衣渡江第940章 大變故第529章 五丈原對陣第1104章 鬱悶的曹肇第864章 亂戰第1007章 襄陽情勢第743章 人事第630章 勸關羽第1151章 撤軍計劃第381章 對外第1152章 調兵第122章 夏口軍議第263章 忙碌第996章 試探第896章 戛然而止第853章 潼關之戰(八)第612章 撤退辦法第821章 主帥對決第679章 黃元叛亂第500章 各州情報第894章 撤離第1095章 五伐中原第904章 劉禪的應對第670章 休戰退兵第1200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一)第1220章 東征準備(一)第1249章 攪局者(二)第944章 撤軍準備第83章 議策第862章 尾聲第976章 巴丘水戰(二)第953章 司馬懿的心態第1083章 登門造訪第1056章 水戰(四)第370章 圍攻味縣第465章 張溪和魏延第1178章 追擊和破城第632章 關羽的傷勢第243章 爭議第394章 矛盾第1154章 鏖戰第220章 入城安民第890章 朱然掛帥第891章 應對與變故第161章 出門在外皆不易第982章 魏吳結盟第1099章 失守第919章 大婚第1155章 方案第595章 凌晨突襲第258章 朴刀和苗刀第591章 大昌集第570章 曹真的難處第836章 包圍網內的苦戰第901章 戰後處置第1071章 重整第465章 張溪和魏延第652章 雪橇第254章 冠禮第435章 石亭之戰第664章 槐裡之戰第639章 關羽觀陣第45章 初成第384章 巡視地方第27章 論將第745章 平叛策第499章 關中變化第262章 應災準備第216章 時間線變動第1086章 搶攻第1204章 猶豫第743章 人事第385章 牂牁郡的發財道路第464章 總動員令第99章 棄新野第386章 水泥第1063章 局勢明朗第733章 內政外交第220章 入城安民第225章 處置第615章 王雙的奮起第24章 注水版兵書第777章 來者可是第511章 曹丕的謀劃第165章 朋友第1122章 局勢有變第1041章 劉協的難題第795章 涼州軍團入關第949章 孫權的固執第864章 亂戰第296章 臨陣變故第721章 不是辦法的辦法第194章 示範區第1092章 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