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9章 中計

爲了以防萬一,司馬懿還是留下了辛毗鎮守洛陽,並且給辛毗留下了五千士卒守衛。

其次,爲了防止大谷關的張溪趁機極限一換一,在後路被斷的情況下強攻洛陽,司馬懿又把自己的麾蓋交給了自己的部將王林,讓他領兵兩千,虛張聲勢的往大谷關方向進發,做出進攻姿態,牽制張溪。

然後,司馬懿帶着一萬八千士卒,領兵出城後,快速向伊闕關方向進發,爭取一戰而克之。

只有到了伊闕關,司馬懿纔會知道,自己的想法到底是對的還是不對的.萬一不對的話,再撤回洛陽據守,還來得及。

原本需要至少五六天的行軍路程,在司馬懿的催促之下,只用了四天左右的時間,司馬懿就領兵來到了伊闕關。

而此時的伊闕關,還有蜀兵守衛,城樓上旌旗密佈,時不時的有守軍來回巡邏.但總有一股詭異的氣氛在裡面。

按照常理來說,司馬懿都已經領兵兵臨城下了,守關的蜀賊不應該緊急動員,隨時準備一戰麼?!

怎麼這麼鎮定的還在巡邏的?!

司馬懿心神一動,決定不紮營,直接發動進攻。

而隨着魏軍的前鋒攻擊到關牆前百步的距離,開始往城樓上射箭,以此來壓制蜀賊守軍的時候.城樓上的蜀賊,卻是一鬨而散了。

沒多久的功夫,伊闕關城門大開,出來了一羣類似當地豪強士紳的人,“簞食壺漿以迎王師”了。

事後司馬懿才知道,那些在城樓上巡邏的蜀賊,不過是諸葛亮在臨走前安排的最後一批蜀賊士卒,兵力甚至不到五百人。

這些人就是用來虛張聲勢,並且看住伊闕關內的士紳豪強們,不讓他們泄露蜀賊行蹤的。

而諸葛亮,早就在三天前,撤軍,往南去了。

司馬懿一聽這話,頓時眼睛都亮了。

真的,司馬懿一開始很擔心,即使自己猜對了諸葛亮的應對策略,但諸葛亮撤兵過早的話,他也不一定能追的上.如果諸葛亮在上次自己出兵去伊闕關的時候就撤兵,這一來一回的,起碼有十天的時間了,都夠諸葛亮撤軍到魯陽了。

可現在看來,諸葛亮也是剛剛撤軍,而且才撤軍不到三天,恐怕連河南郡的範圍都沒有走出去呢。

自己還有一戰而破敵的機會。

一想到這裡,司馬懿頓時也不在伊闕關久留,在稍微安撫了一下伊闕關的豪族士紳之後,司馬懿上午進的城,下午就再次領兵出城,往南方大道的方向追了過去。

務必要追到諸葛亮,一舉擊破這支兩萬餘撤退的蜀賊,然後再轉頭圍困張溪所部,一舉破滅蜀賊的北伐夢想。

現在的司馬懿,已經沒有功夫去考慮什麼直覺不直覺的了,就他能看到的情況,能判斷出來的形勢,都顯示自己現在優勢很大。

司馬懿一路領兵追趕,又追了三天,一直追到了距離樑縣還有不到三十里的地方司馬懿接到前方斥候的回報,說是看到了蜀賊的撤退大軍,就在東南方向不到十里之處。

十里的距離,對大軍來說,已經是非常近的距離了,基本上可以算作是在戰場範圍之內了。

這種情況下,司馬懿需要做的就只有一件事——加快行軍速度,儘快從後翼對蜀賊進行攻擊。

都已經距敵十里了,司馬懿相信,這時候的諸葛亮肯定已經知道了身後的追兵情況,因此,司馬懿不能給諸葛亮調整部署,安排斷後軍隊的機會,一定要在第一時間發動進攻,攪亂蜀賊的撤退陣型。

只有這樣,才能在最快的時間內切斷蜀賊的指揮聯繫,從而收穫一場大勝。

理論上講,司馬懿的應對沒有任何問題,是最正確不過的戰場應對.但前提是,他的敵人,真的是在無備撤退的過程中。

而實際上,當司馬懿催動自己的前軍主動發起進攻,但卻遭到了蜀賊後翼軍隊強有力的阻截時,司馬懿就意識到情況不對了。

在戰場交戰不到一刻鐘的時間,司馬懿發現自己的側翼突然出現了一支五千人的隊伍,領頭將領的將旗上打着大大的“趙”字時,司馬懿只有一個念頭。

不好,吾中計矣!!!

而此時的諸葛亮,正坐在自己的車架上,微笑的看着眼前這一幕,頗有些感慨.真不容易啊,終於引的這個老狐狸上當了。

真正中計的瞬間,可能就是那麼的簡單,一方撤,一方追,然後伏兵一出,事情搞定收工但在中計之前的那一系列安排,纔是真正關鍵的地方。

能引的這個老狐狸中計,諸葛亮也是費了相當多的心力,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但現在看來,一切都是值得的。

順帶一提,司馬懿“老狐狸”的外號,是張溪給取的,諸葛亮其實很不喜歡張溪這種動不動就給人取外號的毛病,畢竟自己的那個外號,實在稱不上多麼的雅緻諸葛魚頭?!哪有臥龍先生聽起來有氣勢。

以前是“受害者”,諸葛亮當然不樂意,但這次,諸葛亮還真的覺得,張溪取的這個外號,還真的對.司馬懿真就跟個老狐狸一樣,要引他上當,實在是太難了。 但好在,現在這個老狐狸終究是中計了,剩下的,就看能不能徹底留下這頭狐狸,一舉而克洛陽了。

真不好再拖時間下去了,再拖下去的話,雖然在荊州那邊也有準備,可東吳方面這次領軍的核心人物,畢竟是那個周瑜也不能太大意了。

在這樣的思慮之下,諸葛亮一揮手,剩下的全軍壓上,爭取儘快的結束這場戰鬥。

一萬五千人正面牽制,五千人進攻側翼,領兵的還是老將軍趙雲.看你司馬懿往哪兒跑!!!

此時的魏軍,已經陷入了一陣慌亂之中,而此時的司馬懿,卻依然還在努力調整着自己的陣型。

這種時候,是最能體現出一軍主帥含金量的時刻。

前鋒?!

已經陷的太深了,根本撤不出來,只能放棄。

側翼的五千蜀軍,司馬懿一咬牙,從自己的中軍分出五千士卒,去側翼抵擋。

不求退敵,只求阻擋住一時。

然後司馬懿下令自己的中軍向自己靠攏,以自己爲箭頭撤!!!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繼續硬拼下去,只會被蜀賊慢慢的包圍上來,側翼被擊破後,自己的中軍也免不了的會受到直接的威脅。

到了那個時候,就是想撤,也會面臨蜀賊的追殺。

倒不如趁着現在蜀賊還沒有完全包夾上來,側翼的蜀賊還沒有擊破自己派出去的攔截部隊,趕緊撤。

能撤出去多少是多少。

司馬懿這麼果斷的斷尾求生,真就是讓諸葛亮和趙雲全都措手不及.這也太不要臉了點吧?!

是的,現在的戰局,雖然是魏軍中了伏兵之計,前軍慌亂,側翼有敵軍來襲,沒有防備但問題是,現在雙方兵力相當啊。

司馬懿並不是沒有通過調整,用中軍攔截側翼趙雲所部,集中兵力衝破諸葛亮包圍圈的可能。

只要能衝出包圍圈,那麼司馬懿不僅能逃出生天,甚至可能進行一波反殺,反向進攻諸葛亮所部。

兩萬對一萬八千的兵力比,怎麼看也不至於一交戰就直接壯士斷腕吧?!

諸葛亮都已經做好了司馬懿強攻自己中軍的準備,並且提前準備好了應對策略但你這個開戰之初就主動跑路的應對,諸葛亮是真的沒想到啊。

可司馬懿不是那麼想的啊。

是,兩萬對一萬八千,自己還是有一戰的希望的。

但問題是,諸葛亮費心巴力的設計了這麼多,就爲了把自己引誘到這裡,然後設伏圍攻自己,怎麼可能只有這麼一點後手?!

如今自己看到的,是諸葛亮所部的兩萬人,側翼暫時只有趙雲所部的五千人.可你能確定,伏兵就這麼多了麼?!

萬一在大谷關的張溪其實也是在虛張聲勢,他本人已經領兵到了這附近呢?!

趙雲的五千人,司馬懿還能阻擋一下,可要是張溪帶着一萬人加入到戰場,徹底切斷自己的後路.死都不知道是怎麼死的。

好吧,就算退一步講,張溪沒有領兵過來,但諸葛亮趕在這個地方設伏,那就代表着諸葛亮已經提前做好了準備,佔據着天時地利的優勢。

而司馬懿所能掌握的,就只有一個人和.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自家軍卒真稱不上“人和”。

自從開戰以來,魏軍就一直在不停的撤退,不停的丟地,雖然安全退守了長安,士氣一直不算太高。

再加上司馬懿本身的固守策略,同樣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軍中士氣。

這次主動出擊,司馬懿倒是成功的調動起了士卒的積極性,提升了一些士氣,但問題是,這一次出擊就直接陷入到了對方的陷阱之中.繼續這麼打下去,自家士卒的士氣只會越打越低。

自家士卒根本不利於久戰,硬打,不過是白送人頭,那司馬懿幹嘛還要跟蜀賊硬拼。

如果不趁着還能撤出一部分軍隊的時候,趕緊撤軍回洛陽,把這一萬八千士卒包括自己全部栽在這個距離樑縣不到三十里的地方.那洛陽就丟定了。

最短的時間內,司馬懿做出了自己認爲最正確的決策.壯士斷腕,回防洛陽。

第18章 家有新人第473章 退兵第230章 情勢變化第987章 議定第337章 北方戰場第810章 勸降第374章 滇馬第12章 秘方第158章 送犁第637章 日薄西山第518章 二將第1068章 朱然突圍第1207章 退路第279章 江東密議第1110章 東吳的小心思第106章 退守夏口第6章 這個世界不太對勁第1029章 誰比誰更爛第116章 草船借箭第416章 騎虎難下第809章 蔣琬用兵第378章 倒黴的小姑娘第159章 聯姻第961章 鄴城的決斷第554章 南陽僵持第593章 艱難行軍中的張郃第549章 毌丘儉的計策第715章 救災第922章 江陵水軍第618章 突然出現的王平第750章 兵敗如山倒第635章 鼓舞軍心第103章 長阪坡之戰(二)第925章 誤會第642章 兩員老將第838章 試探性進攻第442章 守城第一天第415章 抄襲狗的計策第209章 山間小道第1219章 孫權的疑心第1052章 南征序幕第331章 燒營第474章 魏諷謀反案第223章 人事任命第590章 還有一條路?!第461章 孟達對曹真第453章 上邽對峙第591章 大昌集第93章 投石機第71章 博弈第611章 戰術之爭第116章 草船借箭第924章 人才問題第362章 張溪的平南策第477章 改制第81章 衝陣第240章 合肥之戰第817章 關中亂戰第1028章 桃園重聚第323章 燒燬糧草第851章 潼關之戰(六)第356章 五虎將第683章 影響第123章 聯軍第1166章 戰略制定第808章 添油第829章 上火的曹叡第718章 救星到了第767章 安撫第235章 清查土地第1029章 誰比誰更爛第1220章 東征準備(一)第494章 違令第789章 領兵出征第100章 接應第137章 中箭第968章 遷都第260章 赴約文會第534章 陳倉道第832章 曹休出兵第307章 江東的決定第366章 作戰準備第283章 進攻準備第1062章 醴陵對峙第830章 曹叡的魄力第255章 鄧艾的親事第235章 清查土地第427章 人情交換第1123章 撤軍第340章 陸遜攻宜都第119章 船艙密謀第579章 調整第36章 單福薦諸葛第297章 不合第1178章 追擊和破城第181章 成婚第271章 周瑜的想法第300章 水淹七軍第793章 掃清威脅第504章 眉縣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