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9章 談崩

雖然吧,周瑜有時候也會對孫權的一些做法頗有微詞,對孫權的節操也有點殘念.但,孫權到底是自己的主君,也是大吳至尊。

周瑜挑撥離間,陰陽怪氣的時候,好歹也誇劉禪是“大度之人”,哪有像張溪這樣,上來直接就說什麼“背信棄義”,“反覆無常”的?!

那不是陰陽怪氣,那是直接開罵了好吧!!!

有人當你面這麼罵你的主君,在這個講究“主憂臣辱,主辱臣死”的年代,周瑜怎麼可能不怒,怎麼可能還跟你和和氣氣的說話?!

拍案而起已經是很剋制的結果了,沒拔劍都算是周瑜有涵養的表現。

周瑜拍案而起,張溪也沒慣着經歷了十幾年戰場廝殺的張溪,還能被伱周公瑾的一番做派嚇到?!

“公瑾以爲,我話中有何不妥?!”張溪不緊不慢的說道,“江夏之事暫且不提,零陵,武陵郡之事亦可不講偷襲公安,威逼江陵,圍攻襄陽,樁樁件件,可是守信諾之主所爲?!”

這話一出吧,周瑜的氣勢一時間停滯了一下,然後吧,慢慢開始消散了起來。

沒辦法啊,這事兒確實是東吳乾的不地道,而且,豁出去的,還是他周瑜的信譽。

你要說周瑜對此一點不滿都沒有,那也不可能的。

但,這種場合,該辯解還是要辯解的。

“此非我主之錯也!”周瑜一邊慢慢坐下,一邊按照早就想好的說辭,解釋道,“此前密約,貴主以江夏之地換取我東吳進兵汝南,我方已然做到,取之合情合理。零陵,武陵之事,乃是貴方先行撤兵,導致兩郡蠻夷無人約束,橫行不法,兩郡百姓被逼無奈,只能向我東吳求援,百姓甘願獻土自保爾,非我東吳無故犯境。公安之事.公安在先秦時便隸屬武陵郡,武陵既然已經歸附我東吳,我等自要遣官治之,乃是貴方守將驅逐我東吳官吏,擅啓兵事爾。至於襄陽之事.乃是我東吳憂心潁川魏賊犯境,故而出兵佈防,不想引起文仲業誤會.此亦非我主所願也!”

張溪聽完了周瑜的一套說辭,人都有點傻了人還能不要臉到這個地步的?!

然後就是一陣氣笑,反問周瑜,道,“公瑾此言自己信否?!”

直接把周瑜給問的,閉口不言了。

確實,這套說辭吧,太過不要臉了一些,就這麼傳揚出去的話,也就是糊弄一下什麼都不懂的百姓,但凡有點腦子的人,都不會信這一套。

尤其是用這套來應付蜀漢方面的詰問,多少有點侮辱對方智商的意思。

這套遮羞布一樣的說辭,至少在張溪面前,是沒用的。

所以,周瑜思來想去,只能把心一橫,直白的說道,“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大爭之世,不進則退。”

在這個時代,放到眼前的肉不吃,那纔是真的缺心眼呢。

更何況,就東吳的戰略想法,一般人可能看不明白,但張溪不可能不懂.所以張溪一開始就說了,江夏,武陵,零陵三郡的事情,他其實都不想追究。

因爲那是明擺着的事情,東吳不拿這三郡纔是怪事。

所以張溪一開始的重點,就是公安.這地方,能不丟就儘量不要丟。

“公瑾此言,倒是實在只是不合情理!!!”張溪點點頭,繼續說道,“江夏之事,早有密約在先,武陵,零陵二郡之事,且不追究.然公安自古便隸屬南郡治下,何來先秦時隸屬武陵之說?!”

欺負我讀書少是吧?!

“此先秦古籍所載.元長不知,亦不足怪!”周瑜有些含糊的說道。

張溪一聽周瑜這話,明顯是打算耍賴了.當下也不客氣了,直奔主題的說道。

“今日宴請公瑾,溪只想問一事.公瑾可還願意遵守密約,歸還我零陵,武陵二郡,退兵公安?!”張溪瞪眼,一本正經的說道。

從這裡開始,就是公事了,也是今天張溪最大的目的。

對於張溪這一本正經的做派,周瑜也是微微正坐,然後回覆道,“此非臣子所宜言也。”

我去,這混蛋人設塌了嘿,周瑜塌房了嘿!!!

周瑜這麼雅量高致的人物,居然說出這種推脫責任的話來.你特麼是東吳的上大將軍,在東吳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存在,有什麼話是你不能說的?!

張溪的火氣頓時就上來了。

“公瑾此言差矣!”張溪沒好氣的說道,“當初密約,乃是公瑾出面作保,我等才願做主交換.而今書信尚在,公瑾便出此妄言,豈不是令天下恥笑?!”

再逼逼,我們可就把你的書信公之於衆了啊,到時候你周公瑾大半輩子積攢下的名聲,可就毀於一旦了啊!!!

這話多少有點戳到周瑜軟肋了.這年頭的名將名士們,有幾個是真的不在意自己的名聲的。

所以,周瑜猶豫了一下,還是開口說道,“元長何必如此咄咄逼人難道就不怕我大吳轉而與曹魏合作,共圖蜀漢麼?!”

你要真敢那麼做,那兩家就徹底撕破臉皮了,到時候把我們君臣逼得沒辦法,那就只能去跟曹魏談談合作的可能性了。 這對你們蜀漢可沒有什麼實際的好處。

周瑜這也是反過來威脅張溪。

結果張溪只是笑笑,說道,“先不說魏賊如今困守中原,投鼠忌器,未必有威脅大漢之能.只說吳主如此反覆無常,怕是魏賊亦不敢輕信吳主,與吳主結盟吧?!”

一句話,孫權的名聲已經臭了,就是你們主動找上門去,曹叡但凡不傻都得考慮一下,跟你們合作能不能撈到好處。

畢竟,誰也不想跟一個沒事兒就喜歡背刺隊友的傢伙當盟友的。

周瑜也是對此有些無言以對,只能勉強辯解道,“爲君者,自當以國事爲重,我主作爲,皆爲大吳江山社稷.他人之論,何以爲憂!”

這就是典型的在嘴硬了。

人與人之間,都不能動不動就爾虞我詐,反覆無常呢,何況國與國之間.人無信尚且不立,國一旦無信,那可是要出大亂子的事兒。

不管從什麼角度出發,孫權乾的事兒,都不能說是完全站在江山社稷角度出發的,只能說是隻顧眼前,不顧以後。

張溪都不想搭理這個拼命給自家主君找補的周瑜,總感覺這傢伙老了以後吧,真的跟年輕時候有點不太一樣了當年那個敢帶兵奔喪的周公瑾,大概是再也找不回來了。

不過也不是不能理解,畢竟,人到半百,身處高位有些許變化,都算合情合理。

就是張溪自己,這些年不也一樣變了很多嘛。

但話說到這份上,今天的會面,是註定不會有任何成果了。

繼續談下去,周瑜還會不停的給孫權找理由,試圖讓東吳用卑鄙手段吞下去的戰果合法化,想讓他們就這麼吐出來,是不可能的人。

而周瑜之前囉嗦了那麼多,無非就是向張溪表態:雖然他也知道這樣做很不要臉,但爲了東吳的利益考慮,他周瑜不得不當一次小人了。

在這裡談判,是不會有什麼結果的。

就像周瑜之前說的那句話一樣——非臣子所宜言也。

那句話翻譯一下,其實就是咱們說了都不算,真想要通過談判解決事端的話,那蜀漢就應該派出使者,親自去建業找孫權談纔是。

當臣子的,在事情沒有真正解決之前,只有一個選擇。

周瑜要保境安民,守住好不容易打下來的領土。

張溪要整軍備武,爭取奪回被搶去的土地和子民。

因此這次單刀會,不歡而散。

回到江陵後,張溪一面向長安和成都都發出了書信,告知這次初步接觸下來東吳方面的態度,另一面,張溪直接下令石苞開始整軍備戰,操練水軍,在時機合適的時候,出兵過江,進攻公安。

談判桌上的成果大小,有時候就是跟戰場上的勝負,有着直接的關係。

也不一定是要強攻公安,但很顯然,如今的隔江對峙,並不能給東吳以足夠的壓力,所以周瑜纔會在單刀會上那個態度。

現在,就是張溪給周瑜上壓力的時候了。

而近乎於此同時,回到夏口的周瑜,在第一時間給孫權彙報完情況後,立刻下令給陸口屯兵的朱然,讓他立刻整理水軍,加強沿江巡視,一旦發現蜀賊有過江的跡象,不要有任何顧慮,主動發起進攻,爭取一戰而滅江陵水軍。

要麼不打,要打的話,就不要留下任何隱患。

別看在單刀會上,周瑜似乎一直被張溪壓制着氣勢,但到了戰場上,誰勝誰敗,還未可知呢!!!

第264章 再見面第1075章 又是聯姻第1145章 夾擊虎牢關第187章 治病第1165章 平策第846章 潼關之戰(一)第999章 水戰決勝第1001章 亂局第377章 戰後處置第194章 示範區第992章 兩路進兵第931章 勸說第297章 不合第42章 編練鴛鴦陣第1116章 伏擊第586章 險計第339章 陸遜之計第1016章 意外的變數第1101章 勸降第579章 調整第1121章 各有準備第335章 徐庶在行動第1090章 諸葛連弩二號機第1229章 荊州世家的難處第1032章 繞道偷襲第175章 從長計議第394章 矛盾第1039章 周瑜亡故第1072章 丁口第722章 東吳有變第802章 援兵第282章 變化第173章 人才第80章 水戰第492章 巡視漢中第539章 追擊夏侯楙第264章 再見面第1048章 戰備第66章 戰後動態第1003章 江陵保衛戰開端第1043章 升官第916章 摩擦結束第784章 調整第190章 江東內事第3章 招賢館的目的第73章 調令第122章 夏口軍議第172章 兄弟見面第191章 長沙赴任第1195章 撤軍方案第143章 龐統第1121章 各有準備第942章 守關第5章 上任第725章 開春第669章 宛城戰事(二)第983章 洛陽的威脅第1025章 變數第108章 過江第785章 諸葛亮的應對第162章 賣馬第868章 選擇第1171章 一請司馬懿第825章 議定出兵第229章 結束對峙第256章 鍊鐵第207章 好事連連第684章 各自打算第931章 勸說第532章 張溪的應對第211章 豪賭第1216章 兗州攻防戰第512章 關羽的戰術第13章 吹牛第1168章 曹爽掌權第855章 潼關之戰(十)第434章 江東二連擊第729章 空城計第658章 投誠第1037章 曹叡的選擇第885章 徐庶斷策第316章 溜邊將軍第978章 初聞遷都第958章 試探第321章 石苞第793章 掃清威脅第217章 取名第61章 想對大家說的一些話第562章 撤退和追擊第527章 老友聚會第466章 再次僵持第735章 決議第1072章 丁口第446章 街亭混戰(一)第78章 開始練兵第601章 柳隱的壓力第476章 劉備稱帝第326章 關興第543章 無當飛軍對曹魏禁軍第811章 前後夾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