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1章 過江

張溪現在則在蒙衝旗艦上,得意的看着這一幕。

有一說一,今天這場仗打到現在,張溪是有些出乎意料之外的滿意的。

張溪確實不懂水戰,這個張溪也是承認的,所以對於水戰中如何戰勝東吳水軍,張溪是一點把握都沒有。

但,張溪這個人吧,他腦洞大啊。

雖然不懂水戰,但他看過的水戰,也不是一兩次了。

當年張溪的臨陣初戰,就是在鄂縣對陣周瑜率領的江東水軍,也是在那一戰中,張溪看到了黃祖在三江口附近建立的防禦體系有多牛逼,架在山頭上的牀弩攻擊力有多強。

當年黃祖憑藉一己之力,阻擋孫堅,孫策,孫權三代人對江夏的覬覦,真不是靠世家吹牛吹出來的。

之後,張溪跟隨關羽北上,在襄樊之戰的時候,面對大水圍城的情況,張溪又突發奇想的把配重型投石車搬到了船上用來攻城,而且效果還真的挺不錯的,硬生生嚇得曹仁和滿寵划船逃跑,攻下了樊城。

現在,張溪把這兩件事結合一下,琢磨着把配重式投石車固定在蒙衝戰艦上,用來充當炮臺,而其他的走軻充當保護炮臺的路障,是不是也能行?!

其實吧,張溪也不知道這麼做行不行,畢竟之前根本沒人這麼打過水戰,張溪只能是在自己的腦子裡再三演繹模擬可問題是,就靠腦補的方式決定水軍的新式作戰方式,多少是有些兒戲,不把水軍士卒的性命當回事了。

張溪還不至於這麼的腦殘。

因此,張溪出於謹慎起見,把自己的想法寫成書信,還專門繪製了圖形,給在宜城駐紮的文聘寄過去,請教荊州水軍名將文聘的意見。

而文聘在認真看過了張溪的書信和圖形後,他的回覆也有些模棱兩可也許可行。

不好說文聘到底是真的覺得可行,還是單純的給張溪面子.但至少沒有直接提出反對意見。

水軍老將都覺得這麼做也許能行了,那張溪就想着,要不先試一下吧。

就這樣,張溪就下令,把兩艘蒙衝戰艦進行改裝,拆除了戰艦的上部結構,一前一後各固定了一臺配重式投石機。

這次出水寨作戰,其實張溪真沒想直接就這麼發動進攻,他只是想找個地方試試,這麼做能不能起到自己希望的作用.可是在架不住東吳水軍的反應太迅速,也太激烈了。

張溪這邊纔剛剛率領水軍出水寨,在江面上擺好作戰陣型,還沒來得及派出測試用的船隻呢,東吳水軍就已經過來了。

沒辦法,敵軍都打上門來了,張溪總不能現在撤走吧再說了,實戰不是最好的測試條件嘛。

當然,張溪也沒想着就這麼跟東吳硬拼,他琢磨着吧,要是看着實在不行,就領軍撤回水寨,依託水寨繼續防禦就是了。

然後吧,事情的發展,簡直順利到張溪自己都沒有料到。

很顯然,東吳軍也從來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水戰戰法,一時間也有些不知道怎麼應對,給了張溪對陣型進行微調,然後先發制人的時間。

緊接着,東吳水軍先鋒的應對又出現了錯誤,完美的契合了張溪對敵軍進攻方式的期望,張溪立刻下令全軍聚攏防守,同時讓蒙衝戰艦上的投石車往東吳水軍的中後部位攻擊,阻擋敵軍增援。

論臨陣應變,別說留略,就是朱然都不一定能比張溪更快。

雖然張溪的應變套路,還是陸上作戰的那一套,但問題是,在現在的情況下,意外的管用。

當然,最有利的條件還是天氣水文條件——張溪軍佔據着上游有利條件,又正好趕上了長江秋汛的尾巴,水流速度不低,風浪卻不是很大。

水流速度嚴重拖累了東吳軍的進攻速度他們本來就是逆流而上進攻的,難度不亞於陸戰上的爬坡作戰。

而風浪不是很大,又能保證水戰弓矢和配重式投石車的射擊精度,起碼不至於偏離的太遠,可以精準有效的打擊東吳軍的中後連接部,割裂東吳軍前鋒和後軍之間的聯繫。

這麼多有利條件,全讓張溪給趕上了,運氣是真的好到不行。

就這樣,一個明明不懂水戰的指揮官,愣是在水戰中,壓制了號稱天下第一的東吳水軍。

更要命的是,面對這樣的套路,不僅僅是留略,就是朱然,苦思冥想之下,一時間也想不出什麼好辦法出來。

如果在戰事一開始就由朱然來指揮作戰的話,他大概會選擇冒着巨石的威脅,集中優勢兵力攻擊一點,撕開蜀軍戰船的保護,直接殺向那兩艘蒙衝戰艦。

只要解決了那兩艘蒙衝戰船的威脅,剩下的蜀軍水軍就沒有什麼大威脅了。

但問題是,朱然想是那麼想,但真那麼做的話,其實也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 逆流而上,進攻速度如何保證?!

集中兵力突襲,如果中途被敵軍的石塊阻斷了後路,後繼無力的話怎麼辦?!

即使靠近了敵軍的蒙衝戰船,以蒙衝戰艦上的兵力配置,如果無法順利奪船或者無法擊毀,又該怎麼辦?!

只能說,朱然的做法,是他現在能想到的唯一正解,但能不能真的解開現在的局面,朱然也沒有足夠的把握。

但總比現在這個被動挨打的局面強。

現在就算朱然想要破局,也已經沒有辦法了。

前面是自家人在奮戰,根本攻不進去,頭頂上方不時的飛來石塊,不僅射程極遠,而且精度高的嚇人,根本不像是普通的投石機投出來的石塊。

即使現在選派精銳船隊重點突擊,也已經沒有了作戰條件了。

因此,朱然唯一能做的,就是冒着石塊的威脅儘量靠前,用箭矢壓制江陵水軍的追擊,接應留略的水軍撤出戰場。

暫時退兵吧!!!

當斷就斷,不能猶豫.就這樣,一場水戰只持續了不到一個時辰的時間,就在東吳軍的有序撤軍下,結束了。

而張溪呢,也沒有下令追擊。

雖然仗着水文條件的優勢,江陵水軍如果真的追擊的話,東吳水軍也不可能那麼安全的撤回陸口去.可問題是,張溪的水軍兵少,再加上蒙衝戰艦也出現了一些意外,爲了保證戰力,張溪也不得不收兵回營。

把配重式投石車安裝在蒙衝戰艦上的措施,雖然收穫了奇效,但問題依然也不少。

首先是石頭的問題一顆五六十斤重的石塊可不小,水面作戰又不像陸地作戰那樣,石頭往地上一丟就行了的,只能是存積在船艙內,開戰前預留一部分在甲板上而已。

但問題是,這玩意兒搬起來是真的費勁,當甲板的石頭投擲完畢後,再想從船艙被搬出來,可就只能用人力了嚴重影響了後續的射擊速度。

嗯,得想辦法給船上裝個水井打水一樣的車軲轆才行,起碼不用讓士卒搬着石頭爬船艙裡的樓梯,萬一失手一下,說不好還得造成非戰鬥性減員。

其次,一前一後配置了兩臺配重式投石機,在拋射的時候一定要同時拋射,否則的話,船身會出現前後起伏,導致船身不穩。

一開始的時候還好,船艙內裝滿了石塊,很沉,能壓得住,但當船艙內的石塊消耗超過一半後,船身的前後晃動就開始明顯了起來,這嚴重影響了配重式投石車的射擊精度甚至有幾次,差點砸到自家走軻的陣營裡。

第三,不是張溪不想追,而是沒法追.你總不能就靠着走軻去追擊吧,萬一被人家中途伏擊了一把,僅靠走軻的作戰能力,沒有蒙衝戰艦的協助,恐怕就出不來了。

可問題是,蒙衝戰艦已經被張溪拆了當成移動炮臺了,船身上層的箭臺之類的進攻設施全讓張溪給拆了,換句話說,蒙衝戰艦已經不具備常規作戰能力了。

這還追個屁啊。

也是受到了時間所影響,否則的話,張溪這套戰法最好的解決方案,就是額外造出一個更加合適的平臺,用來安放配重式投石車.但張溪現在是沒有這個時間的,只能是等以後改進了。

再一個,造這麼一個平臺的話,其實耗費也不低的說.能臨時用就用吧。

反正,張溪的目的也不是要在水戰中跟東吳一決勝負,只不過是爲了保證過江進攻公安的糧道而已。

現在,這個目的從初步作戰的結果來看,已經達到了。

那.還等什麼?!

隔天,張溪就讓早已做好準備的石苞領軍出發,過江進攻公安。

而這次,張溪讓石苞帶了足足三萬人過江。

真的,這麼巨大的兵力優勢,如果石苞都拿不下一個公安的話,那.新的江陵郡太守,還是換個人來噹噹好了。

而很顯然,石苞也有這樣的壓力感和動力帶兵過江之後,直奔公安城的方向而去。

第976章 巴丘水戰(二)第730章 領兵人選第550章 毌丘儉的決斷第355章 休戰與封賞第302章 于禁第1042章 遷都之議第347章 漢中反應第615章 王雙的奮起第250章 地域之爭第592章 變小心的馮習第1208章 投降?!第555章 東線戰事第366章 作戰準備第671章 戰事停歇第515章 僞木牛流馬第1170章 魏延的疑問第821章 主帥對決第867章 定性第715章 救災第517章 曹真的直覺第726章 曹魏反應第172章 兄弟見面第1176章 郭淮的盤算第118章 苦肉計第158章 送犁第613章 進攻第869章 訓子第317章 武陵蠻動亂第114章 船上議論第493章 密議北伐第132章 攻取荊南第109章 江東輿論第15章 兄長第1054章 水戰(二)第345章 周瑜出馬第240章 合肥之戰第530章 郭淮的後手第1165章 平策第855章 潼關之戰(十)第1054章 水戰(二)第216章 時間線變動第1017章 借兵反攻第714章 雪災第1141章 濮陽失守第91章 準備退路第639章 關羽觀陣第606章 回軍第1217章 東吳內政第624章 好消息和壞消息第76章 鄧艾去留第1020章 兜圈子第516章 長安的應對第29章 徐庶與張溪第1103章 調整部署第1117章 孟達的決心第100章 接應第737章 爭(二)第1012章 誘敵第937章 弘農楊氏第834章 追擊第49章 大勝第359章 嘈雜的軍議第1182章 曹爽在猶豫第1032章 繞道偷襲第1119章 成功阻敵第991章 東吳的想法第935章 互換第558章 魏延的奇計第94章 援兵到來第1165章 平策第1121章 各有準備第29章 徐庶與張溪第1044章 議罪錢第1110章 東吳的小心思第461章 孟達對曹真第133章 親事第730章 領兵人選第396章 子午谷奇謀第1202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三)第305章 收取襄陽第1018章 陸凱第381章 對外第28章 兵法第544章 小鎮用兵第857章 潼關之戰(十二)第694章 復設丞相第376章 花鬘在行動第50章 八卦黃月英第897章 英雄落幕第145章 文聘歸心第966章 洛陽戰事(三)第440章 略陽遭遇戰第1253章 拖時間第886章 龐統訓姜維(一)第517章 曹真的直覺第207章 好事連連第913章 戰略微調第387章 北方有變第604章 收尾第874章 杜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