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5章 石苞的心思

公安城,最終是被東吳軍攻下了。

可朱然一點都高興不起來!!!

與其說公安城是被東吳軍攻破的,倒不如說,是漢軍主動棄守的。

圍攻公安城的第十六天,公安城北的方向,再次出現了漢軍的援兵。

有了之前宜都郡援軍的前車之鑑後,這次朱然的反應並不慢,直接派出了全端,帶領五千人的部隊前往公安城北的方向攔截,阻止這批援軍入城。

但問題是,朱然的反應不慢,龐統的反應更快啊.早在接到陳到即將來援的消息後,龐統立刻派姜維領兵兩千在北門外埋伏,只要東吳軍去攔截陳到的援軍,姜維就從身後殺出,配合陳到前後夾擊。

朱然吃了一個虧,要不是全端的能力還算不錯,而漢軍兵力也不夠的話,這次出去攔截的五千東吳士卒,能回來一半都算不易。

就這樣,朱然只能眼睜睜的看着公安城再次有了援軍。

但,好在這次公安城的援軍,也只有五千人左右,兵力不算太多,並不能對戰場局勢產生太大的影響。

朱然還是佔據兵力優勢,並且能掌握進攻的主動權。

就這樣,又是進攻了兩日後漢軍就突然撤退了。

是的,沒有任何徵兆的,突然撤離看公安城,往公安城西北方的方向突圍而去。

不管是這個突圍時機還是突圍方向,朱然都完全沒有料到。

論突圍時機.漢軍剛剛接到援兵不過兩日,現在城內的守軍充足,士氣也得到了提升,這種時候正是堅守死戰的時刻,怎麼就突然的退兵了?!

而突圍方向.朱然都已經主動放開了港口方向的防線,你們不從東北方向的港口撤退,反而從西北方向撤軍,既要突破守軍的攔截,又要繞那麼一個大圈子,從上游過江退回宜都郡,再回到江陵去.費這個勁幹什麼?!

但不管怎麼說吧,如今的朱然,到底是坐在了公安城內,同時命令大軍就地休整。

只要休整完畢,隨時可以過江,進軍江陵。

就.不知道爲什麼,朱然總有一種空虛感。

這場仗,算自己贏了麼?!

從結果來看,自己攻下了公安城,應該算是贏了吧能在戰場上戰勝名傳天下的鳳雛先生,怎麼着也算是一件值得吹噓一下的事情。

但問題是,整個戰役過程中,朱然雖然掌握着進攻的主動權,但卻從來沒有對漢軍造成重大的打擊,有着足夠的兵力優勢,在漢軍主動棄守公安前,卻始終看不到破城的希望。

再加上漢軍撤退的時機和方向完全出乎朱然的預料,導致漢軍突圍的時候朱然根本來不及做出調整應對,讓漢軍沒有多少損失的就撤了出去。

這一萬餘漢軍,如果從宜都郡繞道再撤回江陵去,對接下來進攻江陵的作戰,又憑添了不少的變數.自己真的算贏了麼?!

朱然在公安城內糾結了一宿,第二天,終於是調整好了心態,重新領兵出發,過江,往江陵進軍。

勝敗的問題,戰後再去考慮吧,現在,還是想想怎麼打江陵來的重要。

不僅要打的漂亮,而且要給漢軍制造足夠大的壓力,這樣,纔有可能逼迫還停留在南陽郡的荊州軍全軍回援。

能做到這點,朱然才能自信的拍胸脯對外宣揚,自己贏了鳳雛先生!!!

但.很難,真的很難。

當朱然領兵過江,進入江陵的範圍後,斥候回報的消息,就讓朱然知道,自己恐怕很難達成這個目標了。

斥候回報,兩天前,有一萬漢軍進入了江陵城,如今江陵城的守軍,並不是只有五千人,而是一萬五千人。

理論上講,朱然現在還有四萬兩千士卒,算上一些慢慢恢復的輕傷員的話,勉強可以算是有三倍於敵的兵力,還是佔據優勢的。

但.這是江陵城!!!

十年前的江陵一戰,讓天下都認知到了這座堅城的威力.當初王基在兵力一比五的劣勢下,依然堅守江陵城大半個月,等來了荊州軍回援。

區區一比三都不到的兵力對比,要想給江陵這座堅城製造壓力,實在是太難了。

更別說,江陵除了這一萬五千的守城兵力外,還有一支萬餘人的公安守軍部隊在回撤過程中,現在雖然還沒到,但最多也就是兩三天,一定會回到江陵城附近的。

爲了防止這支部隊回援到江陵城內,朱然必定會在江陵城的西側設立防線阻擋這等於是再次分薄了朱然的攻城兵力。

撐死也就是二比一的兵力優勢了。

兵法有云:倍則分之有此可見,在攻城戰中,兩倍的兵力優勢,其實只能算是勢均力敵而已,根本不佔便宜,更別說要打的江陵城向荊州軍求援了。

朱然是真的沒啥信心,但事已至此,他只能硬着頭皮,對江陵城發動了進攻。

至於勸降石苞當江陵城守軍從五千人變成一萬五千人的時候,傻子都知道那個石苞是不可能投降的,甚至當援軍抵達江陵城後,江陵城守將還是不是石苞,都不好說了!!!

朱然不想去觸這個黴頭,還是實打實的靠軍卒作戰來的穩妥。

這讓石苞挺失望的,真的。

本來石苞還打算利用一下這個所謂的勸降,給自己撈點戰功好處呢.現在看來,東吳軍的主帥也不傻,不給自己這個機會。

其實打從東吳私下派人來跟自己接觸,許以厚利要讓自己投降的時候,石苞就開始琢磨着,怎麼用這一招來坑一把東吳了。

什麼?!東吳給的好處.特麼那叫什麼好處!!!

一個虛職的所謂車騎將軍能跟一個實權的太守相比?!

石苞既不是二十出頭的天真小夥子,也不是五六十歲就惦記着養老的文官名士他現在是三十多歲,正式需要掌握實權,建功立業的時候。

實權對石苞的吸引力,可比虛名要大得多。

孫權如果直接給個一郡甚至是州刺史的實權職位,那石苞說不定還會心動一下.車騎將軍算個溜。

再一個,久在荊州的石苞,不僅非常清楚自己的名聲在外面是個什麼樣,也知道東吳那幫土鱉到底是有多麼的排外。

真要貪圖一時虛名投降了荊州,到了東吳的地界,石苞受到自己名聲所累,再加上東吳本地世家的排擠,根本不可能再有掌握實權的機會。

再說了,你東吳的武將體系,本身就跟大漢體質不同。

在大漢車騎將軍算是排名前三的實權將軍,僅次於大將軍的職位,可你東吳那邊,大將軍都有好幾個,頭上還有一個上大將軍壓着,一個車騎將軍,恐怕也就是個名頭好聽而已。

石苞到底是歷史上跟鄧艾齊名的人物,他的智商沒問題,看的也很透徹,知道自己投降東吳的話,別說名利,任何實惠都享受不到。

至於所謂的宗室女.石苞好色歸好色,他也是有追求的,不是他親自看的上眼的美女,他能憑藉一個所謂的宗室名頭,就起莫須有的色心?!

太小看人吧!

所以啊,石苞其實從一開始,就打着跟東吳鬧哈哈,順帶坑人一筆的念頭。

比如說假意投降,主動出迎,然後讓來援的廖化領軍設伏,先坑掉東吳的一部分先鋒部隊,然後再據城自守現在看來,這種可能性是沒有了。

人朱然根本就沒派人來聯繫自己。

不過也由此可見,東吳軍的主帥,不是無能之輩.石苞也再次提醒自己,不能太過於大意。

對於江陵的城防,其實石苞考慮過很多的。

當初只有五千人守城的時候,石苞是真的不敢冒險,只能是老老實實的加強城防,準備守城器械,準備打比較呆板的死守戰。

那個時候,石苞明知道江對岸的公安被東吳軍圍攻,他都不敢派出部隊去接應或者解圍,就怕東吳來個圍點打援的,自己的軍隊一出城門就遭遇敵軍伏擊。

所以,那個時候的石苞只能是眼睜睜的看着公安被人圍攻,自己一點應變都不敢做。

萬幸,那段時間朱然也不敢大意,對江陵方向只是派出了斥候偵查,不敢在沒有攻下公安的情況下分兵進攻江陵,讓石苞能稍微輕鬆一點。

但是,當石苞得知自己有一萬人的援軍即將抵達後,石苞就開始思考接下來的應對措施。

首先是派人秘密過江,往公安送信,希望公安的守軍不要無謂的浪費兵力,如果真的守不住,可以撤回來。

其後,石苞開始考慮,是不是要趁着東吳軍圍攻公安的時候,自己出兵偷襲陸口。

五年前石苞就是這麼幹的,一舉過江偷襲長沙,讓孫權偷襲江夏郡的計劃落空了,這次這麼做,不過是故技重施而已。

但問題是,五年前的石苞,有着五千水軍在手,而東吳的進攻重點都在江夏郡,水軍也集中在那邊,才讓石苞偷襲得手。

現在,爲了進攻宛城,荊州陸軍基本都抽調到南陽郡去了,荊州水軍也基本被調去襄陽,承擔軍糧調運的工作,江陵城附近,根本沒有足夠的水軍和船隻。

想要在這種情況下,瞞過陸口到公安一線的東吳水軍的查探,進而偷襲陸口,根本不現實。

所以,石苞只能在陸路上想辦法,看看有沒有伏擊東吳軍的機會。

爲此,石苞派出了不少的斥候,甚至有一次留廖化守城,自己親自領兵五千人,在東吳軍進軍江陵的要道上設伏,準備伏擊東吳軍。

但.朱然到底不白給啊。

攻克公安後,過江北上,朱然沒有任何一點驕兵大意的心思,依然是一路小心謹慎,斥候派出去至少十里地,石苞的伏兵還沒發動,就已經被朱然的斥候發現了。

要不是石苞見機的快,發現東吳軍有不正常的調度跡象,說不定這次伏擊,石苞還會被朱然打一個將計就計咧。

最後,實在沒有找到偷襲機會的石苞,不得不帶着五千士卒重新退回江陵城,息了偷襲的心思,專心一致的守衛城池。

反正,現在江陵城有一萬五千士卒據守,再加上從公安退回的士卒,怎麼着也有兩萬人以上了。

你東吳想靠四萬人就攻下兩萬多人據守的堅城江陵除非做夢!!!

第329章 厚臉皮的呂蒙第1242章 應對第183章 秋收第554章 南陽僵持第935章 互換第498章 原因第502章 重想第335章 徐庶在行動第893章 提前準備第581章 切入第544章 小鎮用兵第723章 諸葛回成都第275章 成都來信第480章 孫權的想法第839章 戰略改動第152章 魚鱗圖冊第669章 宛城戰事(二)第645章 議事(二)第423章 鏖戰第981章 搖擺的孫權第901章 戰後處置第1034章 功虧一簣第459章 變故第900章 季漢的盤算第269章 清閒第502章 重想第622章 謀士和武將第159章 聯姻第907章 南下第752章 收留第176章 誤解第84章 沉船截江第262章 應災準備第1000章 公安撤軍第397章 分配任務第14章 奸雄,必須是奸雄第1243章 三大變故第386章 水泥第106章 退守夏口第844章 張飛用計第1086章 搶攻第260章 赴約文會第1130章 變策第783章 拖延時間第447章 街亭混戰(二)第278章 議事第1213章第49章 大勝第1105章 騎兵對決第552章 兩套應對第631章 單挑第446章 街亭混戰(一)第541章 好人夏侯楙第932章 司馬懿的預判第1232章 勸降司馬懿第471章 蘇則的選擇第886章 龐統訓姜維(一)第826章 北伐前哨站第587章 處罰第47章 曹仁第957章 天意第885章 徐庶斷策第251章 調人第925章 誤會第489章 閒着容易出事兒第1047章 南征第1096章 兵臨許昌第779章 舌辯結束第910章 水戰第961章 鄴城的決斷第135章 江陵決戰(二)第189章 置地第220章 入城安民第1章 求職第462章 突破第1039章 周瑜亡故第220章 入城安民第760章 司馬懿的失策第10章 新年第239章 巴東郡保衛戰(三)第642章 兩員老將第90章 聲東擊西第293章 于禁的決策第349章 樊城保衛戰(二)第689章 治理雍州第150章 蘄春第994章 猶豫不決的張溪第391章 調人第1100章 撤軍第889章 孫權的顧慮第1163章 各懷心思第127章 謀取荊南四郡第1044章 議罪錢第502章 重想第306章 形勢再變第616章 王雙的絕技第803章 三方應對第699章 諸葛亮的態度第694章 復設丞相第1156章 開始撤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