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7章 離間計

張溪這話說的吧,諸葛亮和龐統都有些無法相信了。

這個司馬懿,真有那麼厲害麼?!

不說王基和徐庶的能力如何連關羽都得在局部優勢的作用下,才能攻破司馬懿鎮守的宛城?!

有點吹過了吧?!

那可是關羽!!!

雖然傲,人緣也不太好,但在曹魏那邊,老一輩的名將們沒有人不認可他的能力的,而關羽本身,也跟這些曹魏老一輩的名將們打過交道,誰也不敢說自己能穩勝關羽。

這司馬懿要有這個能力,當初在曹操帳下的時候,怎麼只是一個文吏,一點名聲都沒聽說過?!

別是元長從哪裡道聽途說得來了一些謠言,當成了重要情報吧。

但轉念一想,好像也不太對。

張溪這個人吧,別的不說,看人的眼光,那是出了奇的準。

這不是諸葛亮和龐統那麼認爲,現在幾乎可以說是舉世公認的,能被張溪看重的人,必然有才之人。

從最早的霍峻,張嶷,李球,到最近的柳隱,可以說大漢一半的中生代將領,都有張溪提拔重用之恩。

雖然一直到現在,諸葛亮都沒搞明白,張溪看人爲什麼這麼準,但只要是張溪認爲一個人能力很強,那就很少會有說錯的時候。

唯一的疑問是——爲什麼司馬懿明明有能力,卻在曹操時期,名聲不顯?!

曹操雖然是漢賊吧,但他看人,用人的能力還是很強的,不然也不可能聚攏這麼多的人才,最終橫掃中原,官渡擊敗袁紹,佔據大半天下。

難道曹操還能眼拙,沒看出司馬懿是一個大才?!

這個疑問,張溪給出了答案——司馬懿自己作的唄。

誰讓他非要顯擺自己清高,曹操徵辟他出山都敢裝病的老曹能慣他這個毛病?!

再加上曹操對司馬懿的評價真不算多高,認爲這個人“虎視狼顧”,擔心他不可控制,因此一直在猜忌壓制他,他能有個毛的機會展現自己的才華啊。

也就是曹丕覺得自己跟司馬懿私交很好,也能控制住他,因此才選擇重用他。

聽完張溪的這些情報,真的,諸葛亮真的很想詢問一下張溪,這些近乎絕密的情報,張溪到底是怎麼搞到的。

連曹操對司馬懿的評價,曹丕對司馬懿的態度都能打聽到?!

但.當年在新野,劉備對此選擇的態度是不問,相信張溪的品行和忠心,如今這麼多年過去了,諸葛亮就算想再問,也已經不能問出口了。

反正張溪的這些情報也很少出錯也就當年入川的時候,對張任的判斷出現了失誤,其他基本都挺準的。

既然如此的話這個司馬懿,還真的是個麻煩,荊州軍團沒有一個出色的統帥帶領的話,還真的不一定打的下宛城。

爲此,諸葛亮開始在自家陣營裡來回劃拉,看看哪些人可以去荊州,代替病弱的關羽,統帥荊州軍團。

這個人選可不容易選,必須是有足夠的領軍能力,擅長謀略機變,同時還要在軍中有足夠的威望。

這麼多要求加在一起,諸葛亮發現,除了張溪,張飛,趙雲三人外,根本沒有其他人可以勝任了。

哪怕是自己親自去荊州都不行。

別看諸葛亮這次領軍平定了羌人叛亂,但實際上來說,他的領兵經驗真的不多,在軍中的威望遠不及張飛,張溪,趙雲三人,更別說取代大將軍關羽,指揮荊州軍團了。

但問題是,張飛,張溪,趙雲三人,各有職責,是不能輕易離開自己所在的區域的。

張飛是車騎將軍,他去荊州代替關羽指揮荊州軍團不是不可以,以他的官職,在軍中的威望,以及他和關羽的關係,率領荊州軍團倒是沒有誰敢說不服。

雖然在智謀機變上稍微有些短板,但在徐庶和王基的輔佐下,倒也勉強能行。

但問題是,如今張飛坐鎮成都,拱衛天子安全他如果去了荊州,只要曹魏的細作不是傻子,都會知道大漢將會在荊州方面有大動作。

否則能有什麼任務,是可以讓張飛放棄拱衛天子,跑去荊州呆着的?!

同樣的道理放在張溪和趙雲身上,也是一樣的。

兩個人,一個是前將軍兼雍州刺史,一個是衛將軍兼領涼州軍政事,這兩人都是身負重任,輕易不可能離開自己的轄區.突然跑去荊州,必有緣故。

這樣諸葛亮的北伐計劃,就有提前暴露的可能。

而其他一些名聲不顯的將領去荊州,取代關羽的位置,不說荊州軍團上下是不是服氣,就是真的服氣,這些人能是張溪嘴裡說的那個“不輸天下名將”的司馬懿的對手?!

因此,不管怎麼想,尋找一個合適的將領去替代關羽掌控荊州軍團,指揮北伐的想法,是行不通的。

這麼一來的話,只能往怎麼坑掉司馬懿,把司馬懿調任其他地方的方向上,好好的想想了。

這事兒吧,反正在諸葛亮想來,也不是那麼的容易。

根據情報顯示,這個司馬懿,是曹丕臨駕崩前,指定留給曹叡輔政的託孤大臣之一。

其他三個託孤大臣,分別是曹真,夏侯尚,陳羣。

順帶一提,這個人選,跟張溪知道的,稍微有所不同本來曹丕的四大託孤重臣裡,是沒有夏侯尚的,原本的人選應該是曹休。

但這個時空,曹休實在是太讓曹丕失望了,不僅不聽調度,而且事後還鬧跟自己鬧脾氣,託病呆在汝南,就是不願意回洛陽。

這樣的人,曹丕怎麼可能還選擇他爲託孤重臣呢。

就選擇了自己的心腹好基友夏侯尚爲託孤大臣。

不過其實也沒什麼影響了。

曹丕選擇了這四個人爲託孤大臣,其實也未必沒有互相制衡的意思——四個人,兩個是曹魏宗親,兩個是世家代表。

但不管他們怎麼內部制衡吧,對外方面,四大託孤大臣並沒有什麼嫌隙,看上去還是挺和睦的,而且正好兩個在外鎮守,兩個留守洛陽。

想要離間曹魏皇帝和一個託孤大臣之間的關係,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但張溪覺得吧,這事兒未必沒有可能。

就因爲一點——曹叡其實跟曹丕的關係,說不上太好。

這個事兒吧,還真的不需要“動用”張溪的特殊情報網,其實諸葛亮也知道。

當年曹丕廢了甄宓的皇后位,立郭夫人爲皇后的事情,天下傳的是沸沸揚揚的。

真的,都不需要去刻意蒐集情報,那些靠譜的,不靠譜的傳言或者情報,諸葛亮自己這裡都收到了不少。

不管曹丕到底爲什麼殺了甄宓,還讓她“口中塞糠”下葬.曹叡終究是甄宓的親生兒子,而且那年,曹叡已經十幾歲了,完全記得清楚是怎麼一回事。

曹丕父子的關係,自那以後,就一直不太和睦的樣子這些事兒,在洛陽和鄴城都有情報傳遞過來證實,大概率是出不了錯的。

因此,曹叡對他老爹留下來的託孤大臣,到底有幾分好感,還真的說不好。

再一個,曹叡這個人,腦子比他爹要清醒的多,雖然是年少繼位,但是在曹魏太和二年,也就是曹叡繼位第二年,剛剛穩定了朝政的曹叡,就下過一封詔書,斥責了曹魏朝廷中流行的“浮華”現象。

這就是歷史上“浮華案”的起因。

所謂的“浮華”現象,就是指一些人仗着父兄在朝身居高位,本身沒有什麼才能,卻依然能民間世家吹捧,被中正舉薦,推薦到朝廷爲官。

說白了,這就是九品中正制在使用過程中,弊端開始呈現的結果。

歷史上,曹叡從繼位開始,就對這種“浮華”現象很不滿,但礙於他剛剛繼位,威信不立,不敢直接對世家大族動手一直忍到了青龍元年,才藉着董昭上書的機會,掀起“浮華案”,對世家大族下手。

當然,如今纔是太和三年,距離青龍元年還有好幾年的時間呢,曹叡如今也纔剛剛穩定朝政,外部環境也很不好,不可能在這個時候就跟世家翻臉的。

但是,曹丕當年留下的隱患,因爲自己短命最終沒能根除,而曹叡,政治智商一點都不比自己的老爹差,顯然,他在這個時候,就已經開始了自己的佈局。

最後能不能成的事兒,誰也不知道,但當時諸葛亮接到這封情報的時候,可是擔憂了很久。

從這一手,諸葛亮就能看得出來,曹叡也是一個目光長遠的主君,未必比他父親曹丕好對付。

但現在,反過來再看這一手的話,其實也給了諸葛亮一個可以利用的機會。

別的不說,司馬懿,可是河東世家出身,而且吧,他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在曹魏的名聲,真的是一點都不弱。

要知道,如今的司馬師和司馬昭,一個20歲,一個才17歲。

這個年紀,雖然也可以說是到了出仕的年紀了,但在官場來說,也不過是“黃口小兒”級別的人,他們就算真的有大才,憑什麼能得到這麼多人的吹捧?!

在世家大族看來,這不過是互相之間擡轎子,互相吹噓的事情,但在同樣是少年君主的曹叡眼裡,真的能看司馬懿順眼?!

同樣是世家大族出身,同樣是託孤大臣,陳羣的兒子陳泰,爲什麼就沒有你司馬家兩兄弟的名聲高?!

曹叡既然本身就有針對世家大族的想法,只不過礙於形勢不好發作,而司馬懿又是世家出身,並且主掌一地軍政大權.曹叡真的能放心?!

第360章 庲降都督第922章 江陵水軍第401章 突襲第108章 過江第180章 迎親第918章 商議四伐第445章 意料之外的援軍第912章 圍點打援第1081章 情報可靠性第130章 攻城(一)第984章 聯姻第922章 江陵水軍第75章 離去的準備第713章 地獄笑話第576章 截擊第1204章 猶豫第458章 設伏第1125章 主力進軍第762章 反攻關中第1200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一)第596章 正面較量第162章 賣馬第1185章 魏縣第22章 寇封的“喜事”第69章 江夏變故第477章 改制第368章 分兵第686章 公平第76章 鄧艾去留第886章 龐統訓姜維(一)第685章 考題第848章 潼關之戰(三)第853章 潼關之戰(八)第391章 調人第171章 聯姻第1182章 曹爽在猶豫第260章 赴約文會第1151章 撤軍計劃第472章 涼州平定第558章 魏延的奇計第523章 又送女裝第301章 收降第557章 冒險還是保守第562章 撤退和追擊第420章 天時不利第1145章 夾擊虎牢關第698章 坦白第236章 造紙第479章 看不慣第808章 添油第1039章 周瑜亡故第451章 雙方開戰第322章 疑兵計第714章 雪災第542章 分兵救援第633章 張遼的傷勢第388章 戰略衝突第1083章 登門造訪第1196章 識破和突圍第846章 潼關之戰(一)第1221章 東征準備(二)第1046章 東征南征第1056章 水戰(四)第916章 摩擦結束第956章 影響第1098章 河心州之戰第709章 異動第940章 大變故第1228章 練兵第696章 合議第455章 張郃摸魚第679章 黃元叛亂第494章 違令第633章 張遼的傷勢第560章 魏延的分析第253章 嶽麓山的由來第1044章 議罪錢第896章 戛然而止第418章 疲兵計第253章 嶽麓山的由來第776章 詭異的魏軍動向第72章 軍械第964章 洛陽戰事(一)第1137章 司馬懿的後手第788章 襄陽北伐第60章 授徒第866章 諸葛出征第228章 戰與和第443章 守城第四天第101章 漢津口之戰第75章 離去的準備第60章 授徒第266章 江東來使第583章 搶時間第295章 兩軍對陣第202章 各方反應第195章 張溪告狀第812章 擊潰第1154章 鏖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