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章 託孤

劉備的託孤,其實真沒啥刀光劍影,也沒有安排什麼刀斧手,那純粹是心贓的人以己度人,不以爲恥還反以爲榮。

歷史上的劉備,就是相信諸葛亮,那句“君可自取”,不說是十成吧,至少有九成,是真心實意的。

沒辦法啊,那個時候的季漢政權,經歷夷陵一戰之後,精銳盡喪,國庫空虛,荊州丟失又等於是砍掉了大漢一半的身子能活下來,都算是奇蹟中的奇蹟了。

因此啊,那時候的曹丕和孫權,都認爲季漢政權已經沒有威脅了,放着自生自滅既可,根本沒有必要動手。

也是在那個時候,曹丕連着發動了三次南征孫權的戰役,孫權也把目光放在了北面曹魏的威脅上,誰也沒在意一個已經快死的人,能折騰出什麼浪花來。

劉備在這種情況下,說出“君可自取”的話,真不是在試探諸葛亮,他只是不想一手辛苦創建下來的基業,就這麼葬送在自己和自己兒子手裡。

這種格局,一般人是真的沒有的,尤其是往後越來越注重“朕即天下”的那些皇帝們,實在無法理解劉備的這種格局。

但在這個時代,做出同樣選擇的人也不是沒有。

比如孫策託孤張昭,就說過跟劉備類似的話——“若仲謀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復不克捷,緩步西歸,亦無所慮。”

難道孫策託孤張昭的時候,也在家裡埋伏了刀斧手?!

因此啊.扯遠了,水了幾百字。

這個時空,大漢都已經打到關中了,季漢政權遠不到岌岌可危,隨時可能覆滅的狀態,因此劉備也就沒有必要,非要跟諸葛亮扯犢子說什麼“君可自取”了。

這次劉備的託孤,全程是在三位託孤重臣都在場的情況下進行的。

對張飛,劉備追述了三人桃園結義之情,絮絮叨叨的說了很多,而張飛則是一邊痛哭流涕,一邊認真的聽着。

張飛哭到最後,劉備又是心酸,又是無奈。

輕聲召喚,將張飛叫到榻前,劉備硬撐着自己沉重的身體起身,親手撫着張飛的臉頰,幫他擦乾淚水,說道,“你啊,都快六十的人了,怎還跟幼童一般.生老病死,人之常情,何須悲傷?!”

不說還好,一說,張飛哭的更大聲了,也不說話,伏在劉備的榻前,嚎啕大哭。

劉備一臉寵溺的看着張飛,以手撫張飛頭,輕拍兩下,說道,“三弟,昔日我們三兄弟桃園之誓,爲兄恐怕是要違約了。沒奈何,爲兄實在身體不濟,要先走一步,你且休要悲傷,也轉告二弟,不可作踐自身,且保重身體,繼承爲兄之志,興復漢室.希望下次,咱們兄弟重新聚首,兩位賢弟能給爲兄帶來大漢復興的好消息。”

張飛也不擡頭,就這麼低頭伏於劉備榻前,一邊哭着,一邊一會兒搖頭,一會兒點頭的,雙手緊緊抓住劉備的胳膊,就是不願意起身。

劉備一看張飛這架勢,也是苦笑一聲,忍下了眼眶裡的淚水,看向了諸葛亮。

“朕自得丞相,幸成帝業.何期智識淺陋,未能與丞相一同實現夙願。今天不假年,死在旦夕矣。嗣子孱弱,不得不以大事相托,望丞相不負朕之所託。”

諸葛亮趕緊伏地,聲帶哭腔的說道,“願陛下善保龍體,以副下天之望!”

這話說的,劉備都笑了。

“丞相何時也學人說這等無謂之語?!”劉備對着諸葛亮說道,“你我君臣相知,丞相豈不知朕如今之念?!生老病死,自然之理,朕豈懼哉?!所放心不下者,唯有大漢復興朕無能,不能實現此等夙願,以後,一切就交託給丞相了!”

諸葛亮頓時也忍不住了,伏於地上,哽咽着說道,“臣,必不負陛下所託,唯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劉備微微皺眉,對諸葛亮那句“死而後已”多少有些不滿.老子是要掛了,但你纔多大,沒事兒叨叨什麼“死而後已”?!

但.權當是丞相心情太過於悲傷了吧。

繼續轉頭,劉備看向了張溪。

張溪這時候眼圈也是紅的。

張溪跟劉備的關係雖然沒有張飛,諸葛亮那麼鐵,但十幾年的相處下來,你要說一點感情都沒有,那也是假的。

而且有一說一,劉備對張溪,是真的器重,也是真的敢用.這份知遇之恩,已經不簡單的是打工仔對老闆的感情了。

再加上上輩子的感情濾鏡,如今劉備要死了,張溪說不傷心,那根本不可能。

唯一還能讓張溪有所欣慰的地方在於——劉備是在長安城內託孤的,而不是在白帝城,這多少也算讓劉備不至於太遺憾。

劉備可不知道張溪在想什麼,同樣對着張溪說道,“新野得遇元長,乃朕一生幸事。十餘年來,元長助朕得益州,佔荊襄,北伐賊寇,一舉而下關中元長,朕虧待你了!”

張溪本來眼睛紅紅的,鼻子酸酸的,但劉備這話一說,張溪都有點傻了。

“陛下.陛下何出此言?!”張溪傻傻的問道。

劉備卻是笑笑,解釋道,“昔日在荊州,元長尚未婚配,有人向朕進言,可將小女嫁與元長.朕當時猶豫了,豈不是虧待於元長?!”

張溪眨巴眨巴眼睛,一臉懵逼。

萬沒想到,大漢天子託孤之際,居然說出這等舊事這多少有點不着調啊。

再說了,這話要是傳到我家媳婦耳朵裡.您老是沒啥事兒,我可就不好說了。

張溪那個傻眼,看的劉備頓時哈哈大笑,而這一笑,直接笑的現場託孤的悲慼氛圍都減弱了不少。

張溪依然是一副傻樣,不知道該作何應對,但隨即,劉備突然的一陣咳嗽,打斷了自己的哈哈大笑。

張溪見狀,趕緊說道,“陛下還請保重龍體爲要。”

實在不知道說什麼,只能說這句萬金油了.現在張溪有點明白,爲啥剛剛諸葛亮會說同樣類似的話了。

實在是沒啥好說的,但又不能不說,可不就只能說萬金油話嘛。

劉備頓時又有點想笑,但咳嗽阻止了他這麼做好不容易一陣咳嗽停歇,劉備稍微恢復了一下心緒,重新積累出一些力氣,這才說道,“元長怎的也跟丞相學.算了,適才戲言爾,元長不必當真。”

張溪可不敢再接茬了,只能是伏於地上,一言不發。

劉備稍微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朕確實虧待於元長了。以元長曆年南征北戰之功,定鼎社稷之謀,如今官不過前將軍,兵部尚書,確實有些委屈了。朕自登基以來,少有封賞爵祿之事,數年間,只有黃漢升,法孝直因功得封關內侯,翼德由新城亭侯轉封西鄉侯今朕封元長爲博陸侯,以彰元長之功,亦望元長勿負朕之所望。”

劉備話音一落,張溪還在懵逼中,諸葛亮就已經驚訝的擡頭了。

博陸侯?!

再轉頭,看到張溪那個懵懂的樣子.看來元長並不知道,這個博陸侯,到底意味着什麼啊。

有一說一,這時候的諸葛亮,心裡是有些五味雜陳的。

張溪確實不知道博陸侯的意義,劉備也沒有點穿的意思,一切全靠張溪自己去想,又或者.有人告訴他。

總而言之,劉備也算是完成了自己人生中最後的託孤儀式嗯,還差一點。

劉備對三人交代完了託孤事宜後,讓吳懿帶着劉永,劉理兩人入內覲見。

也不廢話,讓兩個幼子攙扶起還跪在地上的諸葛亮,然後直接讓兩個幼子對着諸葛亮跪下。

這一跪,給諸葛亮唬得,忙不迭的想要攙扶起兩位小王爺。

但劉備阻止了諸葛亮的動作,對着兩個兒子說道,“爾等皆記朕言:朕亡之後,爾兄弟三人,皆以父事丞相,不可怠慢。”

諸葛亮一聽這話,頓時再度跪拜於地,之前心裡的那點五味雜陳的感慨,瞬間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臣雖肝腦塗地,安能報知遇之恩也!”

劉備趕緊再次讓人攙扶起諸葛亮,然後嚴肅的盯着自己的兩個兒子,讓他們正式的對諸葛亮行大禮,坐實關係。

然後,劉備才擡頭,看看張溪,吳懿,以及還趴在自己榻前的張飛,說道,“朕令嗣子以父事丞相。諸卿皆爲見證,託孤之事,亦望諸卿不可怠慢,以負朕望。”

這下子,張溪,諸葛亮,吳懿三人全都跪倒在地,而張飛也是後退半步,跪倒於榻前,齊聲說道,“臣等敢不效犬馬之勞!”

說完這些,劉備揮手,讓衆人退下,自己依舊躺於牀榻。

這之後,劉備的身體狀況開始變得反覆不定,有時候病情好了還能下牀行走,有時候則連續昏睡數日。

一直到章武五年六月初,劉備病重,連續十日昏迷不醒。

最終,於六月十七日,病逝於長安行宮。

第695章 祭祖前後第856章 潼關之戰(十一)第230章 情勢變化第68章 試探第1010章 河洛戰事第262章 應災準備第672章 魏吳和議第1113章 失算第248章 私宴交談第1080章 世家變化第95章 議戰第496章 偷工減料第67章 黃祖異動第254章 冠禮第177章 等待和教學第334章 襄樊議事第573章 急行第1133章 心累的陳泰第131章 攻城(二)第411章 冀縣平定第759章 曹魏議事第426章 姜維的動機第536章 夏侯楙的想法第464章 總動員令第276章 襄樊之戰的真正用意第1002章 退軍與合兵第951章 潁川應對第793章 掃清威脅第35章 酒之事第805章 奇怪的北軍第641章 練將第466章 再次僵持第406章 樑緒在行動第1092章 共議第468章 馬超的神奇操作第573章 急行第460章 曹丕的魄力第1200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一)第132章 攻取荊南第978章 初聞遷都第9章 寇封第491章 漢中預度部第48章 鴛鴦陣初戰第906章 安撫第642章 兩員老將第39章 訪友第701章 劉備病重第927章 收徒第1145章 夾擊虎牢關第1017章 借兵反攻第293章 于禁的決策第737章 爭(二)第875章 司馬昭的誤判第402章 魏延的傷勢第974章 羊衜上任第920章 曹叡的用意第86章 攻城第775章 漢軍軍議第315章 退敵第69章 江夏變故第972章 迴歸江陵第384章 巡視地方第975章 巴丘水戰(一)第980章 張昭的態度第555章 東線戰事第331章 燒營第30章 對比第14章 奸雄,必須是奸雄第879章 各自的選擇第103章 長阪坡之戰(二)第1128章 蔣濟的策略第257章 成本第1207章 退路第639章 關羽觀陣第251章 調人第401章 突襲第1183章 司馬出山第561章 虛虛實實第43章 輸了第647章 退避三舍第81章 衝陣第63章 火箭第618章 突然出現的王平第682章 奇葩取士第1103章 調整部署第384章 巡視地方第23章 反對第970章 御駕親征第1167章 主帥人選第278章 議事第461章 孟達對曹真第1113章 失算第655章 背鍋俠滿寵第241章 合肥之戰的影響第2章 面試第661章 潼關路第687章 蔣琬和陳祗第525章 散關戰事第191章 長沙赴任第1212章 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