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章 收尾

諸葛亮前面說了那些狠話,確實是有通過黃權,敲打益州世家的意思。

沒辦法,這幫益州世家們又臭又硬,還個個滑不溜丟的,即使是諸葛亮,也對這幫老狐狸沒有什麼太好的辦法。

這次在成都呆了小半年的時間,諸葛亮掌握着假節的權利,總攝朝中政務,手裡還有益州世家們參與黃元謀反的一些證據,但依然被這羣益州世家們不要臉的給推卸出去了。

只要你沒有足夠的直接證據證明世家參與到黃元謀反案例,那麼這些世家一個個的喊冤喊的比敲鑼打鼓還響。

倒不是諸葛亮真的拿這羣世家們沒辦法,主要是諸葛亮的目的也只是要敲打一下這些世家,並不是要真的把這些世家們趕盡殺絕。

再加上這次黃元叛亂,坐鎮成都的劉禪收網收的實在太快,也讓諸葛亮有些措手不及,很多安排還沒來得及展開,黃元叛亂就被撲滅了,很多證據只是指向世家,並沒有實際實錘。

唯一有實錘證據證明參與了黃元叛亂的蜀中張家,在這種關鍵時刻,直接丟出了一個家中嫡子,抗下了所有責任,硬生生的來了一出斷尾求生。

沒辦法啊,諸葛亮是講究法制的人,他雖然執法嚴苛了一些,但終究還是依法而行,不能因爲一個人犯錯就直接殺人全家。

因此吧,諸葛亮在儘量的敲打了一圈益州各大世家,採用分化之計,說動了益州王氏重新出山入仕後,這事兒,也就只能這樣了。

本來諸葛亮還在後悔,錯過了一個不錯的機會,沒能徹底分化這些蜀中世家們,以後只能再找機會慢慢來了.誰知道機會這麼快的就出現了。

左馮翊要遷民搞軍屯,突然多出了很多的無主土地。

而黃權又非常配合的提出,允許益州世家北上,以丁口換取大漢開放部分關中土地出售。

諸葛亮頓時明白,機會又來了。

讓黃權配合張溪去處理遷民屯田的事兒,確實是諸葛亮給益州世家的一顆甜棗,但這顆甜棗,可不是那麼好吃的。

吃到的人,和沒吃到的人,肯定會出現一些齷齪分歧。

這就是諸葛亮需要的機會。

但在黃權看來,讓他這個益州出身的人,來協助張溪處理左馮翊軍屯的事兒,本身就是諸葛亮給益州世家做出的讓步.至少可以把那幫荊州土鱉,儘可能的派出在關中置地的名單之外。

雖然黃權只是一個副手,主要負責這個事情的人是張溪.但張溪是雍州刺史啊,他事情那麼多,怎麼可能一直盯着軍屯的事兒不放呢?!

再加上黃權本身的地位也不低,即使不如張溪,但也相差不大.名義上是黃權輔助張溪來處理軍屯的事兒,但最後做決定的,還不是自己?!

對益州世家來說,在朝中影響力有限,在地方上因爲魚鱗圖冊的制度,無法大規模的隱匿丁口,兼併土地,又因爲紙張和雕版印刷術的普及,文化方面的影響力也在逐漸減弱再不尋求出路,恐怕以後的日子會越來越難過。

人荊州派和東州派好歹還能從朝政中攫取利益呢,就他們益州人倒黴如今好不容易有了一個口子打開了,這還不死命往裡鑽啊。

而黃權有了這個權利,一方面可以趁機擴大巴郡黃氏的影響力,另一方面,也足夠黃權向那些益州大世家們交代了。

至於一些中小世家.關他黃權什麼事兒,有本事你們也學學黃元唄,看到時候哪個益州大世家會選擇幫你。

再說了,真當諸葛亮之前對自己說的那些硬話,是爲了給甜棗的時候鋪墊麼?!

諸葛亮那意思就是告訴蜀中的世家們,你們要是聽話,支持大漢,那麼甜棗還是會有的.這次是關中土地,下次說不定就是中原土地了。

但如果蜀中世家還是跟以前一樣,沒事兒要搞點幺蛾子出來的話.那就真的是在貽誤自身了。

反正諸葛亮已經有了東州派和荊州派的支持,這兩派的人,可巴不得益州世家們倒大黴呢。

到此爲止,諸葛亮順利的說服了三派的代表人物,給出了這些人心裡滿意的條件,復設丞相一事,從利益上來說,已經沒有任何問題了。

但.在長遠的發展上,還是有些問題的。

“孔明之才,孔明之德,出任丞相,我等自無異議。”法正突然的說道,“只是,此事只可爲個例,卻不可爲永例。”

“誠如孝直所言!”龐統也趕緊跟着接茬,說道,“國之制度,不可朝令夕改。若爲應對一時之困,復設丞相,尚在情理之中,然此不可爲常無伊尹、霍光之德,而掌伊尹、霍光之權,不過是第二個曹賊而已。”

黃權聞聽,沒有說話,但是一個勁的點頭,也表明了自己的立場。

諸葛亮看的,心裡直嘆氣。

特麼你們要是從一開始就說這個話,那今天的私宴,你們三個人也都有份。

偏偏是在自身利益得到滿足後,你們纔想起來這事兒對大漢的壞處.也不知道說什麼好了。

沒辦法,這就是這時代的世家子弟的通病。

世家之內,不乏那些爲國爲民的人,有些人的品德,忠誠,也是不容置疑的.但可惜,這些都要排在“家”的後面。

這年代,一向都是“先家後國”,很少有人能做到“先國後家”的。

雖然內心感嘆,但諸葛亮還是得認真回答這個問題。

“孝直,士元之言,我亦知之。”諸葛亮微微一笑,說道,“國家法度,當唯嚴謹,元長所提三省六部制,本就爲分權以制權臣,恩出於上者,方得長治久安。”

“既如此,孔明有何高見?!”法正奇怪的問道。

諸葛亮繼續說道,“此事,我亦有些想法,想與諸公相議。陛下所爲者,不過嗣君年幼,缺乏治國經驗,故此復設丞相,令亮輔之以度難關.陛下本無久設丞相之意,亮亦無貪圖權位之心。只需在興復漢室後,亮辭去丞相一職,令嗣君不再設丞相,恢復三省六部職能便可!!”

對於這點,在場諸人倒是不奇怪,諸葛亮的人品大家還是信得過的,他敢這麼說,大家也都相信。

但.

“倉促以成事,事成則廢,來回往復,於朝政何益?!”張溪忍不住的反問道。

那意思吧,你諸葛亮不貪戀權位,我們相信,但在你輔助天子期間,一人總攝朝中事務,驟然撤銷丞相,整個行政系統推到重來,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啊。

張溪其實一直以來,對復設丞相一事的最大反對點,就是這個。

要知道,這個時代的丞相,是擁有開府治事的權利的,而劉備既然選擇讓諸葛亮出任丞相,還託付以後事,那肯定會給諸葛亮這個權利。

開府治事,就是獨立於朝廷之外,組建一套屬於丞相府的管理班底,跟朝廷的行政體系形成內外朝。

比如曹操,當年就是用了這個權利,組建了屬於自己的班底,最後逐漸替代了真正的大漢朝廷,掌握了朝中實權。

在當時的大漢朝廷裡,魏王府的官員,不一定全是朝廷的官員,但朝廷的官員,一定在魏王府多領一份薪水.這纔有了後來曹丕篡漢自立的底氣。

而歷史上的諸葛亮,也沒有免俗,他雖然是一片公心,但也是同樣做到了“宮中府中,俱爲一體”,朝廷和丞相府的職能,近乎融爲一體了。

是,大家相信,你諸葛亮不會是曹操,一顆忠心日月可鑑.但如果你開府治事的話,兩套行政班底肯定會存在權利重疊,交叉纏繞的情況。

你諸葛亮說的是輕鬆,到了興復漢室的時候你就辭職.你是一走了事,可朝中羣臣和你府中的那些管理官吏,卻很有可能因職責不明,互相推諉攻擊,對朝政又有什麼好處呢?!

朝廷之事,真不能因人設事,必須要遵循制度,不能朝令夕改。

諸葛亮點點頭,認可了張溪的反問,但同樣也說道,“朝政運轉,自有規律,三省六部乃是正理,亮縱然成爲丞相,總攝朝政,亦不會奪三生六部之權,有司還需各行其職,不得懈怠。至於嗣君,來日亮也會上奏天子,請天子爲嗣君擇良師益友,以天子英明,嗣君聰慧,亮以爲,無需太久,亮便可還政於嗣君,如此,復設丞相,不過數年臨制而已,當不會耽誤朝政運轉。”

這些話裡面,諸葛亮透漏了兩個意思。

一個,是他即使當了丞相,也不會跟慣例的那樣開府治事,另外搭建一套屬於自己的行政班底,而是沿用三省六部制,只是在這個三省六部上面,多了一個丞相而已。

Wшw● Tтkā n● ¢O

根本不存在什麼丞相府,只有一個丞相。

另一個,諸葛亮會建議劉備,提前給劉禪安排好教導政務的老師和組建率屬於劉禪自己的班底,等到將來自己退下來的時候,劉禪能有足夠的人手可以頂上去,接管整個朝政體系。

這番話,可以說是大公無私到了極點。

甚至於,最後諸葛亮還專門找到了趙雲和張溪,對趙雲和張溪做出承諾。

“朝政統劃,亮自擔之,軍中諸事,還需諸位將軍盡心用命。朝堂之上,亮可決戰與不戰,疆場之上,驅除賊寇,開疆拓土,還需仰仗各位將軍。”

簡而言之一句話,我可以決策,但絕不碰兵權。

第1137章 司馬懿的後手第717章 缺乏經驗第683章 影響第738章 青儲第150章 蘄春第379章 經濟作物第861章 潼關之戰(十六)第1156章 開始撤軍第1107章 調整應對第875章 司馬昭的誤判第828章 潼關失守第347章 漢中反應第608章 攻心第1211章 六伐結束第656章 槐裡圍城第1227章 對外用兵第709章 異動第1016章 意外的變數第1013章 交鋒第1177章 決斷第872章 緊急求援第782章 敗退第628章 曹丕的無奈第1203章 代郡危急第1149章 三線戰事第775章 漢軍軍議第392章 魏王曹丕第969章 佔便宜的東吳第1068章 朱然突圍第604章 收尾第454章 關羽的調整第314章 騎兵突襲第774章 王朗用計第1113章 失算第443章 守城第四天第747章 叛亂始末第796章 曹休的處境第417章 出城作戰第63章 火箭第264章 再見面第1148章 司馬懿的困境第105章 長阪坡之戰 (四)第1008章 全朱矛盾第166章 暴露第380章 南中規劃第413章 冀縣城內第857章 潼關之戰(十二)第1013章 交鋒第1044章 議罪錢第623章 進攻和撤退第917章 談判條件第435章 石亭之戰第532章 張溪的應對第467章 涼州人選第643章 名將隕落第570章 曹真的難處第487章 佔便宜第1183章 司馬出山第776章 詭異的魏軍動向第199章 營中瑣事第1182章 曹爽在猶豫第977章 試探與使者第952章 洛陽應對第1170章 魏延的疑問第213章 “謹慎”第849章 潼關之戰(四)第897章 英雄落幕第237章 巴東郡保衛戰(一)第51章 亂世人心第673章 天人庇佑第199章 營中瑣事第1096章 兵臨許昌第281章 漢中之戰序曲第245章 百年大計第938章 求戰第115章 察覺第82章 蒙衝第387章 北方有變第1084章 司馬懿和曹爽第499章 關中變化第675章 江州密議第93章 投石機第118章 苦肉計第39章 訪友第1087章 應對第101章 漢津口之戰第371章 孟獲的反應第457章 換將第534章 陳倉道第497章 一夜築城第862章 尾聲第1246章 大殺四方的文鴦第915章 增援第1130章 變策第1156章 開始撤軍第564章 錯失機會第1037章 曹叡的選擇第1198章 河內崩局第801章 發現端倪第1198章 河內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