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江州密議

蜀中世家現在有點麻爪。

因爲之前半合作半對抗的對待劉備集團,導致如今遇到利益可能受損的時刻,連個在劉備面前說上話的人都沒有。

這幫人實在是沒轍了,甚至把心思動到了柳隱的頭上。

比如張氏族長張參就藉故問過柳氏族長柳伸,是不是可以通過柳隱的途徑,跟張溪搭上話。

好像是聽說柳隱如今在張溪手下頗受重用,而柳隱之前還有在陳到手下工作的經歷.這倆但凡有一個能幫他們遞話,他們就有理由,可以發動蜀中輿論,逼迫劉備不敢輕易遷都了。

但有一說一,這屬於是想瞎了心了。

先不說柳隱有沒有這麼大的面子,就算有陳到是劉備親衛出身,張溪是潁川人,他們倆憑什麼爲了你們益州世家的利益搖旗吶喊?!

因此,張參的話,直接遭到了柳伸的一個白眼.合着坑的不是你家兒子是吧?!

眼看着這麼下去,一時半會兒也不是個事兒,李禹略作思考,咳嗽了一聲,說道,“爲今之事,我等恐需與那些人合作,方能勸阻天子,早日迴歸成都了。”

其實吧,李禹這個老狐狸,其實早就想好了,這事兒到底應該怎麼破局。

現在加深跟劉備集團的合作,讓族中之地出仕劉備集團,已經是來不及了這事兒可以亡羊補牢,以後再做,但現實的問題,還是要解決。

既要能在劉備面前說上話,又要能阻止劉備遷都長安.除了跟那些人合作外,沒有第二個辦法。

而那些人其實說的就是東州人。

只是,益州派和東州派之間的恩怨情仇,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了,這甚至得追溯到劉焉掌控益州的時代,是幾十年的恩怨了。

早年東州人沒少搶益州人的利益,而益州人也沒少殺東州人.兩方一向是不太合拍的。

也就是這些年,隨着劉備入主益州,帶來了荊州派,東州派和益州派的關係才稍微有所緩和沒辦法,不緩和是鬥不過那幫外來的荊州派的。

但即使如此,東州派和益州派,就從來沒有真正聯合過。

但這次,李禹的提議,是益州派要借東州派的權利通道,謀求益州本土派的利益.人家能幹?!

“李老此言何解?!”

又是張參,一面迷惑的看着李禹,問道。

李禹聞言微微皺眉,下意識的看了眼張參,心裡卻琢磨着以後是不是要想辦法疏遠給成都張氏的關係了,就這眼光和腦子,張氏離敗落也不遠了吧?!

但表面上,李禹還是笑呵呵的,對張參做出瞭解釋,“我等困擾之事,那些人也未必不困擾.那些人雖是外來,家小卻都在蜀地,天子久不回朝,那些人又豈能坐視?!”

李禹這麼一說,張參這才恍然大悟。

李禹的話其實很好理解,其他的世家家主,只要李禹開口提個醒,其實都反應過來了,需要解釋的人,就是張參一個而已。

東州派這幫人,雖然是在三四十年前逃入益州的,但這幾十年的時間裡,他們已經在蜀地紮根發展了否則的話,益州本土派幹嘛非要針對東州派,還不是因爲他們進入益州後,會分薄原本屬於益州本土派的利益嘛。

可現在呢,如果劉備真的要遷都長安,那麼東州派的利益一樣也會受損,而且損失的程度,可能比益州本土派還要大。

益州本土派到底是地方豪強,在益州生存發展了上百年,甚至兩三百年了,他們的底子厚,還經得起折騰,可東州派他們在益州紮根,也就是這幾十年的事兒,他們經不起這樣的變遷和動盪的。

因此,別的地方先不說,在反對遷都這件事情上,東州派和益州本土派的利益,其實是一致的。

益州本土派在民間的影響力很大,但在朝中說不上話,而東州派在朝中的分量不小,但在民間的影響力一般.兩邊合作的話,就是荊州派,也不見得會正面對抗,說不定還真的能勸說劉備改變主意。

畢竟荊州派的核心利益是在荊州,這時候荊州還沒有丟失呢,荊州派沒必要跟蜀地世家和東州派去爭,劉備遷都對他們來說,沒有太大的好處也沒有太大的壞處,纔不會拼命反對了。

這樣的話,東州派和益州派一聯合,需要說服的,不過是劉備,諸葛亮等寥寥數人而已,勝算還是很大的。

想明白這些緣由後,張參立刻提出了建議,說道,“今尚書令法孝直就在漢中,我等可遣人前往漢中,密見尚書令,力陳此事,求尚書令代爲奏事,請天子回都。”

張參這話一說,李禹頓時坐不住了。

真的,李禹現在是真的下定了決心,以後離成都張氏的人遠一點.回去他就勸阻李氏四房和張氏聯姻的事兒。

家主都只有這智商了,張氏落寞不過是時間問題。

找誰不好,你找法正?!

是,法正是東州派的代表人物,也身居高位,作爲尚書令,他說的話,劉備肯定要認真對待。

但.你大概是忘了,法正是哪裡人了吧?!

法孝直可是右扶風人!

如今劉備收復長安,還於舊都,他法正巴不得劉備直接遷都長安,他好衣錦還鄉呢。

再一個,你也不想想法正那個脾氣,那個小心眼的勁,他是那種跟你講利益的人麼?!

你今天敢找他去說這個事兒,他明天就敢把你賣給劉備到了那個時候,蜀中世家除了落下一個“威脅君上”的嫌疑,讓劉備反感外,還能有什麼好?!

這人居然還是張氏的家主,看來蜀中張氏是真的要沒落了。

李禹都不想搭理這個腦殘,轉而看向了其他人。

而這時候,柳伸搭話了。

“江州都督李嚴,爲人方正,樂於助人.我等或可與之一談,力促天子回都。”柳伸說道。

李禹聽完,思考了一下,點點頭.柳家到底是不得了,這眼光,難怪能教出柳隱這樣的人才。

東州派三大代表人物,法正,李嚴,孟達,如今也就是法正和李嚴混的最好。

但法正這人吧,性格脾氣不太好,人緣也一般,雖然他確實受劉備看重,但他並不能代表所有東州派的利益。

而孟達這個人呢,早年因爲一些事兒始終讓劉備看不順眼,因此雖然在東州派內部影響力不小,但在朝中的地位一直不高,甚至都不如東郡太守寇封的話語權更大。

想來想去,就只有李嚴,不僅是東州派的話語人物,他還出鎮地方,掌控數郡之地,在朝廷裡,也是一個實權人物。

當然,李嚴這個人,是不是爲人方正,樂於助人,這個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李嚴能跟劉備說上話,而且他本人跟諸葛亮等人的關係也都不錯,這就足夠了。

事情商議到這裡,該有的應對方式也出來了。

三天後,成都李氏的族長李禹,就以嫡孫女聯姻江州都督李嚴長子李豐爲藉口,親赴江州,跟李嚴見面。

目的,就是商議一下兩派聯合,勸說劉備不要輕易遷都的問題。

而李嚴呢李嚴又不是傻子。

作爲東州派的代表人物,他李嚴啥時候跟益州本土派代表的成都李氏有交情了?!

這事兒自己怎麼就不知道了?!

前些年,這成都李氏不可一世的,可沒少欺壓東州派,李嚴也沒少被人排擠和擠兌,否則以他李嚴的才能,會到三十歲還只是一個成都令?!

還聯姻?!

不是來坑我的就算好事兒。

這裡面必有貓膩。

可人家以禮上門求見,商議的還是聯姻這樣的事情,李嚴也不好太不給面子,鬧得太僵對大家都沒好處,因此李嚴也只能是以禮接待。

公開場合,兩人以禮相待,商議子女聯姻大事兒,但私底下,李嚴總算是知道了李禹的來意.爲了阻止劉備遷都而來。

這事兒吧你別說,李嚴心動了。

就像李禹等人分析的那樣,一旦劉備遷都長安,對東州派的利益影響,確實也非常的大。

東州派本來是一個鬆散的概念,從益州以外的地方,遷徙入益州的人,其實都可以歸爲東州派。

這些人裡,可不是所有人都跟法正一樣,想着衣錦還鄉的,有不少人入川時間已經很長了,已經在蜀地生根的東州派,也不想着再折騰了。

再一個,李嚴作爲東州派的代表人物,這些年東州派的勢力卻越來越弱。

倒不是李嚴領導無方,主要是東州派的人主要出身地就兩個地方,一個是雍州三輔,一個是荊州隨着荊州派進入益州,類似費禕這類遷徙入川時間不長的東州派,都已經改換門庭變成荊州派了,而隨着三輔的收回,固然會有些入川時間比較長的原三輔世家不想來回折騰了,但想回歸三輔鄉里,重新發展的,也不是沒有。

東州派的勢力,必然遭到進一步的削弱。

按理來說,李嚴是南陽人,他其實也可以跟荊州派搭上關係,算作荊州派的一員。

但問題是,李嚴在東州派,算是一衆人羣的利益代表,可他迴歸荊州派的話你李嚴算老幾?!

李嚴這人,是寧爲雞首,不爲牛後的。

但這麼下去,也不是辦法,東州派這幾年的發展很不順利,法正地位雖高,但他基本不管事兒,孟達雖然有能力,但始終被人壓在東三郡,頭上一直有個寇封壓制,一時間也看不到出頭的機會。

再這麼下去,東州派就會變得越來越弱.而沒有了東州派的支持,他李嚴的位置也會變得很尷尬。

因此,李嚴其實也急需外援的支持,而如今李禹送上門來了,李嚴要是不抓住這東州派最後的輝煌機會,那他就不是李嚴了。

李禹在江州呆了三天,到底跟李嚴說了什麼,誰都不知道。

但世人都知道的是,在李禹離開江州後,就傳出了消息——成都李氏和江州都督府即將聯姻,李都督之子李豐,將迎娶成都李氏嫡女爲妻。

第447章 街亭混戰(二)第162章 賣馬第269章 清閒第119章 船艙密謀第86章 攻城第301章 收降第665章 突圍第602章 大昌集搏殺第764章 周瑜的計謀第913章 戰略微調第322章 疑兵計第188章 再次一換三第188章 再次一換三第1042章 遷都之議第258章 朴刀和苗刀第629章 情勢翻轉第819章 曹魏騎兵第198章 對峙與密約第1047章 南征第1154章 鏖戰第576章 截擊第140章 攻克江陵第1066章 倒黴蛋張承第964章 洛陽戰事(一)第168章 解釋第515章 僞木牛流馬第261章 成都議事第67章 黃祖異動第332章 江陵城的鏖戰第253章 嶽麓山的由來第1049章 東吳的反應第101章 漢津口之戰第319章 劉璋的選擇第676章 遷都之議第1173章 東郡渡河第1174章 佯攻朝歌第831章 議策第614章 亂戰第926章 羞愧第1171章 一請司馬懿第1074章 屯田和鑄幣第569章 留守的文欽第527章 老友聚會第1235章 諸葛請辭第123章 聯軍第1174章 佯攻朝歌第496章 偷工減料第99章 棄新野第557章 冒險還是保守第1026章 張飛衝陣第160章 孫尚香的奇妙冒險第407章 詐第541章 好人夏侯楙第827章 魏延詐關第317章 武陵蠻動亂第669章 宛城戰事(二)第213章 “謹慎”第1160章 三年後(一)第457章 換將第227章 和談第639章 關羽觀陣第342章 呂蒙的動搖和堅持第20章 被搶了第168章 解釋第799章 陸遜的心態第104章 長阪坡之戰(三)第670章 休戰退兵第311章 曹操頭疼第1181章 河東戰事明朗第733章 內政外交第303章 修改戰略第750章 兵敗如山倒第1067章 戰長沙第277章 礦營第911章 過江第455章 張郃摸魚第69章 江夏變故第307章 江東的決定第371章 孟獲的反應第232章 鹽第549章 毌丘儉的計策第951章 潁川應對第1087章 應對第121章 勸降文聘第57章 三顧茅廬第236章 造紙第20章 被搶了第331章 燒營第216章 時間線變動第294章 關羽的策略第1165章 平策第840章 潰逃第363章 議策第1162章 三年後(三)第737章 爭(二)第276章 襄樊之戰的真正用意第346章 周瑜接任第951章 潁川應對第1180章 衛氏第380章 南中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