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攻擊和防守

第65章 攻擊和防守

李典搞不清楚張飛軍中的“妖法”是什麼,按照道理,這個時候李典就應該先穩定軍心,想辦法搞清楚對方的“妖法”是什麼,想出應對方案後再進攻。

理智上的想法是應該這樣,但現在李典現在最缺的,就是時間。

前方火起了有一段時間了,喊殺聲他這邊都能聽到了,這種情況下他李典再慢悠悠的試探敵人進攻套路的話.將來就算夏侯惇逃出來了,回去後也沒他李典好果子吃。

畢竟那是夏侯惇,曹操的親信愛將,不容有失。

因此,李典根本沒辦法可想,只能先讓第一陣敗退的士卒前往後營充當預備隊,同時整理好陣型和編制。

而李典自己呢,重新組織了兩千人,而且這次自己親自上陣指揮,勢必要看個究竟。

然後李典就看明白了,不是什麼妖法,就是一支支燒着了箭桿的箭矢而已。

而且李典還發現,這些箭矢雖然都着火了,但燃燒的時間並不長,基本上把箭桿燒完了,那麼火也就滅了。

這麼一來,李典就知道該怎麼防了,就當普通箭矢這麼防就可以了。

可李典是看明白了,不代表他手下的士卒也看明白了。

有些膽大的,聽話的,還知道該怎麼怎麼防守,但有些膽小的,就算明知道是箭,可看到這一團團的火撞過來,該亂還是得亂。

軍隊素質良莠不齊的問題,不僅劉備軍有,曹操軍也好不到哪兒去。

更別說這次李典帶的就是普通曹軍士卒,而張飛那邊好歹也是經過一年多訓練的精兵,兩廂一比較,曹軍這邊亂的更加要命。

進攻和防守這事兒,永遠是進攻方要吃虧一點,而進攻方連進攻陣型都展不開,士卒對戰又沒有完全的兵力優勢.反正李典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只能暫停第二次進攻,然後重新組織陣型,補充士卒,進行第三次進攻。

而這第三次進攻,可就真的要命了。

因爲李典拼命了。

李典以自己的親兵部曲作爲主幹,輔以前兩次進攻中表現還行的一些士卒,再次湊了兩千人,依然由他親自指揮,率軍攻擊張飛的隊伍。

沒辦法,李典現在雖然時間不夠,但他的優勢就是人多。

一次不行就兩次,兩次不行就三次,長時間保持持續衝擊,李典就不信打不開缺口。

這次,火箭的“威力”頓時減少了不少。

連續兩次沒能造成實質性的殺傷,僅僅是看着嚇人曹軍也不是笨蛋啊,不能傷人的東西就算看着嚇人,那也沒用。

不再因爲未知而恐懼的曹軍輕易的就突破了火箭的封鎖,行進到了張飛軍陣前。

接下來就是硬碰硬的較量了。

鴛鴦陣的威力依然一如既往,曹軍雖然衝擊數次,但都沒有能夠攻破張飛軍中的第一道防線。

但同樣的,張飛軍中士卒也開始出現了傷亡。

上次曹仁是用五百士卒試探,進攻八百名張飛軍士卒。

可這次李典直接壓上了兩千人,對陣的依然是八百名張飛軍士卒。

剩下的一百五十人寇封所屬小校,在張溪的建議下,留作預備隊了。

寇封看着眼前膠着的戰鬥,心裡急的要死,恨不得現在就帶着自己的士卒衝上去殺敵。

但張飛沒說話,張溪板着一張臉,他寇封誰也忍不住,也知道軍令如山,所以只能在張飛和張溪身邊原地轉圈圈。

隨着戰場戰鬥漸漸膠着,尤其是張飛軍中的傷亡慢慢變大,寇封忍不住了。

“將軍,讓小將出馬吧此時正是兩軍膠着之際,封願率本部兵馬殺出,直取曹軍主帥,必可一戰而勝!”

寇封相當激動的請戰。

可張飛只是瞄了他一眼,理都沒理他。

小傢伙勇氣可嘉,可這個戰場洞察力還差的遠呢.這會兒軍陣未亂的時候去衝擊李典本陣,那就是送死。

張溪好歹是寇封的兄長嘛,雖然不像張飛這樣看的清楚,但他也覺得這時候不是衝陣的好時機。

叫過寇封,跟這小子解釋道,“公仲,你看,那李典身邊尚有上百士卒,身後更是有數千人拱衛,雖然身後士卒士氣低落吧,但人家也不需要跟你接陣,只需要一人射出一支弓箭,這幾千支弓箭齊射,你這是去衝陣,還是去找死?!”

張溪這話說的,氣的張飛真想翻白眼。

當弟弟的戰場經驗不足也就算了,當哥哥的這位,還是軍中二把手,居然也這麼沒有常識。

伱也不看看你自己手下的軍隊,一千人裡有幾個弓箭手?!

即使不講究精確度,把只要能開弓的全算上,加一起都不到兩百人好吧。

這李典要是軍中真的有三四千的弓箭手,哪還需要跟我們肉搏,直接射箭都能射死我們了好吧。

這年代的弓箭手是要培養的,並不是隨便一個人都能開弓當弓手的,因此即使在曹軍中,弓箭手的比例也不是很高,更別說幾千弓箭手了。

李典率領的這萬餘人馬裡,有一千專職弓手就已經是精銳部隊配置了,這年代更多的,還是靠着肉體搏殺來分出戰場勝負。

但不管怎麼說,這事兒等下了戰場再教育也可以,至少先把那個暴躁的小傢伙給安撫下去了。

張飛依然冷靜仔細的觀察着場上的情況,發現己方雖然出現了傷亡,但整體的戰鬥力還保持的不錯。

倒是李典那邊,已經有點進攻乏力了。

李典也沒辦法,兩千人的攻擊軍隊並不是成建制的,而是臨時拼湊出來的,他本來指揮的就不順手。

再加上對面跟一個刺蝟一樣,猛攻兩次不下,反倒是自己這邊損失慘重,兩千人已經陣亡了兩百多人,受傷三百多人了。

這個年月的軍隊,傷亡超過三成的話,肯定會出現潰敗現象的,而現在麼李典也有點指揮不動那些不是直屬於他的部隊了。

李典唯一能做的,就是指揮自己的部曲親兵,看看能不能在對方身上突破一個口子。

只要突破一個口子,自己就指揮剩下的人衝上去當炮灰,給自己的部曲爭取時間只要等接應出困在山道里的夏侯惇,這些剩下的士卒死光了也無所謂。

張飛也看出了這一點,索性陣型一變,變的更加收縮,重點防守進攻最狠的那一部分李典親兵部曲,讓李典根本無從下嘴。

李典氣的牙癢癢,偏偏又拿張飛沒辦法。

而到了這個時候,張飛終於有心情笑了。

“元長,你且在此看住寇小子,不是想殺敵麼,跟老夫來!”

張飛說完,也不管張溪是啥反應,親自翻身上馬,帶着喜滋滋的寇封一起.轉身殺向了山道方向。

張溪一看這黑廝的殺敵方向,就知道這貨是去截殺夏侯惇了。

也不得不佩服一下這個黑廝,居然敢只帶一百五十人就去截殺,不知道那是夏侯惇求生的軍隊麼,跟自己面前這些只是接應的部隊不同,人家那是真的會跟你拼命的。

張溪倒是有心勸,但仔細想想,這事兒沒法勸。

都是殺敵,寇封那一百五十人憑啥要享受優待,自己眼前的這八百人,不也跟兩千人硬抗了半個時辰了麼。

張溪現在要做的,就是遵循張飛留下的方案,保持陣型的防守強度和注意力,千萬不能讓李典真的突破過去接應。

而李典呢現在李典是真的麻了,也沒法冷靜了。

這要是救不出夏侯惇,那他李典還有什麼面目去見主公吶。

李典不再顧忌什麼傷亡了,手一揮,讓剛剛退下來的士卒和剩下的士卒全軍壓上,不管如何,一定要想辦法打開一道口子。

而張溪這邊頓時壓力超大。

主要是張溪沒有什麼臨陣經驗,被曹軍那股子黑壓壓齊上的陣勢給嚇到了,一下子不知道該怎麼辦。

但好在自己訓練的士卒還算不錯,依然在硬生生的頂着,給了張溪冷靜下來思考的時間。

仔細觀察了曹軍的陣型之後,張溪發現,現在的曹軍,只是靠着人多勢衆的優勢壓上來,進攻的效率反而沒有之前那麼有效,只要注意觀察防守陣線上有沒有薄弱點,及時調整就可以了。

雖然李典一下子又壓上了四五千人,加上原本在進攻的曹軍,已經有六七千人圍着張溪指揮的這六七百人了。

看上去很嚇人,十比一的進攻防守比例,好像無論如何也守不住的樣子。

但是博望這個地形,實在是太讓張溪這個防守方佔便宜了。

博望的這些個山中道都很窄,即使加上可以用兵作戰的山間緩坡,滿打滿算能正面接觸到劉備軍防守士卒的的曹軍士卒,撐死了也就是一兩千人,剩下的那五六千曹軍士卒也就是在後面吆喝幾聲,壯壯聲勢而已。

實際的進攻防守比例也就是在二比一到三比一之間。

而兩者軍隊在貼身肉搏,軍中弓手更不敢隨意放箭了,張溪甚至都不需要擔心這個戰場上哪裡會冒出來個冷箭啥的.安全的很。

再加上張溪的目的並不是要殺退這些曹軍,而是拖時間,拼命的拖時間,只要身後山道中的戰鬥結束,李典就失去了作戰意義。

張溪當下恢復冷靜,按照張飛留下的方略硬頂,只要頂過這陣時間,那麼張溪就算成功了。

這麼黑壓壓的一窩蜂壓上,實際的進攻效率卻反而不如之前,李典當然也看的清楚。

但他真的沒辦法,今天的事情他錯就錯在沒有一開始的時候就阻止夏侯惇追擊。

如果夏侯惇能跑回來,他李典還能有將功折罪的機會,這要是夏侯惇跑不出來,那他李典就算賠光了這一萬多後軍也沒用。

思前想後,李典最終嘆了口氣,下令暫時收兵。

這麼打下去除了付出更多的傷亡外毫無意義,倒不如退下來重新組織一下,做一下最後的嘗試。

張溪一看曹軍退了,也趕緊的開始巡查各校,讓他們趕緊把傷亡士兵運到後方,然後自己安排臨時重新編隊,保證戰鬥力。

張溪也很不安,他也察覺到了,接下來的這一場進攻就是關鍵了。

如果守住了,李典就再也沒有進攻的能力,山道中的夏侯惇就是甕中之鱉。

但如果自己守不住,李典真的可能突入山道,接應走夏侯惇。

雖然說這麼一來,曹軍也不可能再進攻新野了,但張溪可不想丟人。

張飛指揮的時候,李典一點可乘之機都沒有,這要是換成了自己指揮卻讓李典突入進來了嗯,太丟人。

可現在張溪的問題也很明顯。

經過半個多時辰的鏖戰,現在張溪的軍隊也傷亡不小,連陣亡帶受傷無法作戰的士卒已經超過了一百五十人,自己手頭上能實際作戰的士卒,已經不到六百五十人了。

再加上張飛爲了截殺夏侯惇,帶走了寇封所部的一百五十人,張溪現在連個預備隊都沒有。

接下來,張溪也不確定,自己還能頂多久。

(本章完)

第10章 新年第973章 羊衜歸漢第548章 眉縣之戰第1025章 變數第910章 水戰第292章 軍令狀第324章 激將第92章 疲兵之計第695章 祭祖前後第36章 單福薦諸葛第171章 聯姻第320章 呂蒙的決斷第46章 家內瑣事第66章 戰後動態第878章 南門攻防第1031章 大漢南軍第659章 持節軍令第660章 曹真的顧慮第249章 人手不足第289章 關羽的策略第693章 擱置爭議第17章 糜竺第1216章 兗州攻防戰第49章 大勝第45章 初成第1015章 朱桓立功第801章 發現端倪第557章 冒險還是保守第336章 公安城的戰鬥第422章 大雪第24章 注水版兵書第534章 陳倉道第1047章 南征第973章 羊衜歸漢第1027章 一箭第1196章 識破和突圍第378章 倒黴的小姑娘第687章 蔣琬和陳祗第816章 曹叡的決斷第633章 張遼的傷勢第1145章 夾擊虎牢關第320章 呂蒙的決斷第975章 巴丘水戰(一)第737章 爭(二)第1254章 兵臨城下第289章 關羽的策略第308章 呂蒙的計劃第697章 私宴第13章 吹牛第518章 二將第1192章 中計了第576章 截擊第603章 張郃退兵第1200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一)第859章 潼關之戰(十四)第394章 矛盾第1119章 成功阻敵第730章 領兵人選第680章 成都應對第1104章 鬱悶的曹肇第183章 秋收第709章 異動第38章 《隆中對》第360章 庲降都督第298章 許褚奪營第641章 練將第623章 進攻和撤退第737章 爭(二)第293章 于禁的決策第245章 百年大計第557章 冒險還是保守第447章 街亭混戰(二)第451章 雙方開戰第1076章 事關國本?第650章 大雪第239章 巴東郡保衛戰(三)第290章 戰報第1236章 各方顧慮第229章 結束對峙第895章 石苞的心思第725章 開春第11章 鄧艾?!第21章 新官職,新工作第463章 曹仁退兵第279章 江東密議第305章 收取襄陽第208章 雒城第271章 周瑜的想法第358章 戰與和第198章 對峙與密約第733章 內政外交第747章 叛亂始末第1205章 司馬懿的謀劃第915章 增援第196章 潘濬的心思第53章 蹴鞠第439章 張郃的突襲第696章 合議第183章 秋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