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想對大家說的一些話

第61章 想對大家說的一些話

很感謝大家一直以來的支持,正因爲有了大家的支持,這本書終於要上架了。

很突然的接到了責編大人的通知,說我這本書再不上架就會錯過很多機會。

說實話,我也很懵逼。

看過我以前作品的人應該知道,我寫書基本是個人興趣,因爲腦子裡有些話不安分,所以寫出來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所以之前的作品完全是免費的,從不簽約。

這是我第一本簽約的書,很多規矩都不懂,很多事情也不瞭解,所以現在這麼突然的上架,我自己心裡都有點忐忑,怕大家罵我不提前說一聲。

上架是好事兒,但對我來說還是頭一遭.我也不知道上架後會變成什麼樣,不知道會不會撲街掉。

嗯.大概率會吧。

嘛,算了,都是自己做的選擇,我認了。

接下來要跟大家說一下關於這本書的事兒。

很感謝大家的收藏,推薦票和月票,這是我最想說的。

以前寫書我不簽約,所以這些對我都無所謂,但這本書不同,我幾乎是每天都盯着這些東西。

雖然我到現在都沒搞清楚這些東西到底是做什麼用的,但看着這些東西增長,就感覺到自己寫的東西受到了別人的認可。

很有成就感。

順帶一提,各位寫的評論,我每條都有看,不管好的還是嘛,也沒啥壞評論。

大家還是對我挺好的,都沒有罵我的,就是有反對意見也基本都是言之有物的,算互相討論的範疇。

這點挺開心的。

但是呢,裡面有幾個事兒吧,我還是想說一下。

首先,是關於這本書的背景設定方面的。

這本書,我選擇的是架空歷史一個夾雜着演義線和歷史線的世界。

關於這一點,有位書友的評論很到位,就是我所想的那樣。

歷史線太扁平了,往往只有那麼幾個字就結束了一場重要的戰役,寫的太乾燥。演義線大家都熟悉,寫的人也太多了,寫不出新意來,不管寫怎麼改變,你都能在其他作者那邊找到痕跡。

所以我就想着,如果有一個夾雜着演義線和歷史線的世界,讓你覺得既熟悉又陌生,好像有先知先覺的本事,但又好像總會有些區別說不定也是一種思路。

但劇情不管如何發展,人物性格方面,我始終是儘量按照史實線來描述的其實我也不喜歡看那種把歷史留名的名臣虎將當白癡的小說。

歷史書很大,大到可以裝下上下五千年。

歷史書又很小,小到容不下一個普通人的名字。

能在歷史留名的,哪怕是作爲奸臣佞臣,他都有自己的本事,也有自己的腦子.呃,司馬衷這類的除外,他們是天生佔據高位,雖然也有腦子,但真不多。

說完背景設定,來說說主角的問題。

主角呢,不是一個英雄。

以前看小說啊,總說什麼主角多了一千多年知識,然後主角就吊打了古代各路英雄豪傑先不說這些英雄豪傑是不是白癡的問題,我一直在想,你腦子裡真的裝的下一千多年的知識麼?!

現代社會確實信息大爆炸了,但很多信息都是流於表面的,伱知道一件事物可以這麼做,但不查百度,幾個人能知道他到底應該怎麼做?!

雖然說在小說裡尋找真實感的人腦子有坑吧,但我儘量還是想寫的真實一點。

主角不是完人,他有自己的缺陷,沒法指望一個現代社會的靈魂可以很快的接受亂世這種人命如草芥的時代,有些膽小,有些遲疑,也有些不符合這個時代價值觀的善良和懦弱,都是無可厚非。

主角的性格問題,我後期會慢慢的調整,請大家耐心一點。

最後,再說一下節奏的問題。

我承認,前期節奏上是很慢。

我原本的想法,是在前期先做好一些鋪墊,讓大家知道這個世界並不是單純的歷史線或演義線,很多事情雖然結果相同,但過程完全不一樣.但沒想到寫嗨了,說多了,用於劇情推動的情節就顯得少了,節奏有些拖沓。

真不是水字數起碼不是主觀故意的水字數。

這個我會盡量更改,後面會加快一些劇情,能不嗶嗶儘量不嗶嗶。

至於大家說的一些細節上不符合史實的問題,這些我都承認,有些確實是我考證不嚴,但有些嘛.是我寫書拖沓的緣故,放的太后了,讓大家吐糟了。

最後的最後,關於鴛鴦陣的事兒,我有點忍不住的想說兩句。

戚繼光調任薊鎮總兵後,面對蒙古人的作戰特點,他是對鴛鴦陣進行了改良,增加了火器配備,使用了大量的火槍和虎尊炮,增加了改良版的武剛車,也就是偏廂車。

他並沒有徹底拋棄鴛鴦陣,鴛鴦陣也不是不適合北方作戰。

狼筅兵和長牌兵,長槍兵還是得到了保留的,多兵種聯合作戰的思路並沒有變,跟戚少保在南方作戰還是在北方作戰無關。

前幾年吧,韓國人拍了一部紀錄片類型的電視劇《壬辰倭亂》,說的是萬曆三大徵裡朝鮮戰爭的事兒。

韓國人嘛,大家都知道是什麼德行,所以這部劇對明朝軍隊的描述就很糾結,基本就是忙着跟朝鮮人勾心鬥角啥的,軍事戰績基本一帶而過。

但唯獨火器和鴛鴦陣,這部劇用了正面鏡頭來描述了,專門講述了鴛鴦陣的作戰方式和火器的作用,而那個時候,戚家軍已經移鎮薊遼,戚繼光都已經死了四年了,戚家軍的領兵者是吳惟忠。

所以鴛鴦陣還是在北方保留下來的,只是根據了北方的作戰特點,戚繼光又進行了改變,不是說到了北方戚繼光就不用鴛鴦陣了。

如果是吐槽說張溪的鴛鴦陣因爲火器配比的問題,會導致鴛鴦陣戰鬥力弱,可能不是曹軍的騎兵,甚至虎豹騎的對手,這個呢我承認,確實寫的有點神了.但鴛鴦陣本身沒有問題的。

好了,大概就這些吧,再次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真心感謝。

本人雖然寫書也有些年頭了,但文筆確實不咋樣,就是一個業餘愛好者的水平,這我是承認的。寫東西呢,大部分都是爲了自我滿足的水平,這點我也認可。

謝謝大家包容着看我寫的東西,也希望大家在上架以後也多多支持我,你們的支持,就是我寫下去的動力。

不管是成就感還是孔方兄。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一言以蔽之——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

謝謝。

(本章完)

第368章 分兵第1019章 石苞的無奈第301章 收降第1052章 南征序幕第635章 鼓舞軍心第1176章 郭淮的盤算第265章 蝗災第405章 冀縣密議第1096章 兵臨許昌第872章 緊急求援第629章 情勢翻轉第281章 漢中之戰序曲第647章 退避三舍第91章 準備退路第1161章 三年後(二)第115章 察覺第433章 巧遇第937章 弘農楊氏第391章 調人第1192章 中計了第427章 人情交換第1076章 事關國本?第894章 撤離第546章 糾纏第1015章 朱桓立功第600章 包抄後路第980章 張昭的態度第958章 試探第996章 試探第262章 應災準備第673章 天人庇佑第383章 分配第432章 偷襲汝南第1022章 洛陽邀戰第747章 叛亂始末第290章 戰報第416章 騎虎難下第613章 進攻第474章 魏諷謀反案第928章 授徒第479章 看不慣第43章 輸了第1219章 孫權的疑心第954章 不對勁第606章 回軍第68章 試探第766章 人選第683章 影響第961章 鄴城的決斷第1255章 一統天下第227章 和談第405章 冀縣密議第259章 閒談江東諸將第915章 增援第1243章 三大變故第803章 三方應對第1181章 河東戰事明朗第675章 江州密議第61章 想對大家說的一些話第739章 私宴第1098章 河心州之戰第304章 攻破樊城第908章 請帖第254章 冠禮第470章 關羽的決斷第1034章 功虧一簣第854章 潼關之戰(九)第361章 和談條件第552章 兩套應對第520章 張溪定計第116章 草船借箭第183章 秋收第764章 周瑜的計謀第794章 左馮翊防守戰第579章 調整第863章 突圍第727章 補救措施第767章 安撫第1233章 孫權的壓力第1231章 魏亡第607章 眉縣攻防戰第1083章 登門造訪第788章 襄陽北伐第930章 黃河水軍第499章 關中變化第196章 潘濬的心思第682章 奇葩取士第976章 巴丘水戰(二)第220章 入城安民第448章 混戰過後第109章 江東輿論第748章 對內整治第121章 勸降文聘第225章 處置第832章 曹休出兵第429章 搶時間第586章 險計第680章 成都應對第1243章 三大變故第677章 內部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