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長安的應對

劉備二次北伐,號稱大軍十萬,上將數十員,兵出褒斜道,進犯關中。

消息傳到長安,曹真愁眉不展。

倒不是被這個消息嚇到了。

劉備要二次北伐的事情,曹真這邊早就有所防備了.畢竟劉備可不是孫十萬,皇帝御駕親征,動靜肯定小不了,哪有跟孫十萬似的,招呼不打一聲就直接偷襲的。

哪怕是歷史上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上了出師表之後,諸葛亮也沒有立刻出兵,而是屯兵漢中了一段時間,這段時間,足夠曹魏的細作把出師表的內容傳遞到魏國了。

其實歷史上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曹魏是知情的,只不過沒往心裡去而已。

就當時蜀漢那個狀態,夷陵兵敗不過五年而已,劉備在夷陵還把好不容易攢的家底都給丟光了,曹魏上下根本不相信諸葛亮能在短短五年內,不僅收拾好國內的殘局,還能訓練出一支數萬人的精兵出來。

所以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真的是好機會啊可惜諸葛亮用錯了馬謖,導致全盤皆輸。

可現在不一樣。

散關這地方,地勢險要,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孫禮帶領五千人駐守,只要不是遇到太過懸殊的兵力差,應該不是問題。

曹仁能力出衆,經驗豐富,兵多將廣,可以採用禦敵於外的策略,跟劉備在雍州和隴山大打出手可曹真覺得,自己現在似乎沒有這個條件了。

其實也不能算是豬隊友,只是雙方的想法不太一樣。

但.五六萬的士卒應該是有的,在加上雍涼方面湊個五六萬出來也不是不可能自己全部兵力也不過是五萬人,還要分駐在各個緊要隘口,兵力確實不足。

可現在曹真也有自己的困難。

但現在情況完全不同了,雍州北部數郡都不在自己手裡,劉備一旦出兵,隨時可以進入關中平原關中平原就這麼大點地方,還怎麼閃轉騰挪啊。

當初曹操領兵攻下邳和鄴城的時候,都是佔據絕對優勢,而且城內守軍軍心士氣都不高的情況下,都硬生生的打了一年才攻克劉備哪有這麼多的時間和糧草來應對啊。

曹真是基於關中平原的實際情況做出的判斷,而曹丕不僅要考慮到長安的實際情況,也要考慮到政治影響。

也不用多,派三千人看住子午穀道口就可以了。

不管劉備是不是會把褒斜道當成主攻方向,褒斜道都不能不防.立刻派出一萬禁軍精銳,前往協防五丈原。

但即使如此,滿寵還是建議以防萬一,給孫禮再派五千人過去,湊個一萬人防守如果劉備要出隴山道攻擊散關,沒有十萬兵力,根本別想攻下來。

可既然要阻擋劉備進入關中,就得對劉備的出兵方向,做出一個明確的判斷,否則一旦判斷失誤,就有可能連回收防守都做不到。

這個都不用動用來援的禁軍,曹真派出了自己的族弟,也是曹仁之子曹泰領軍把守子午穀道口。

很顯然,劉備根本不可能在雍州北部聚集起十萬大軍,光後勤壓力都能壓垮劉備。

這次北伐,是劉備親自領軍,季漢的家底還在呢,一羣名將們雖然都老了,但終究還能領軍出征。

但這個時候,曹真的豬隊友曹丕上線了。

子午道口非常的狹窄,地勢也非常的險惡,根本不適合大軍展開作戰。

因此,滿寵建議曹真,加強對五丈原地區的駐軍和防守,不要讓蜀軍有足夠的時間和兵力突破五丈原一線的防禦。

一個應對不好,劉備就會逼近長安,兵臨城下了。

曹真思來想去,一方面趕緊向洛陽的曹丕求援,另一方面則在猶豫,到底是領兵節節抵抗,還是收縮兵力集中佈防長安周圍。

有一說一,曹真的這個計劃,其實是諸葛亮和劉備最頭疼的應對。

好在曹丕派來了滿寵,這位也是能文能武,老於軍陣的人了,有滿寵幫着參謀一下,曹真好歹心裡有點底氣。

所以曹真真的不是頭疼劉備要北伐的事兒,而是在頭疼,劉備到底從那一路進入關中。

其次,隴山道方面,雖然也可能成爲劉備的主攻方向,但出了隴山道還有一道散關,曹真也早早的派出孫禮領兵五千人駐守散關。

可如今,曹丕人在洛陽,帶來的精銳中軍也只有五萬人特麼上次曹仁有十萬中央精銳幫忙都打成那樣了,自己手頭就這麼點人,天知道能不能扛的住。

在沒有丟失雍州北部前,不管劉備從哪條道出祁山,曹真都有足夠的戰略空間去閃轉騰挪,哪怕第一時間應對錯誤,曹真仗着曹魏深厚的底蘊以及兵力優勢,完全有時間可以做出調整,不會讓劉備威脅到長安。

而滿寵在花時間瞭解了彙集到長安的蜀軍情報後,倒也給出了建議。

這不是需要鬥智鬥勇的地方,一旦來人還是一個可以輕鬆建功立業的地方,曹真派曹泰去,多少也有點照顧曹家人的意思。

首先要重兵防備的地方,肯定是褒斜道。

從謹慎小心的態度來看,曹真覺得自己兵力不足,戰略空間不夠,需要佈防的區域太大,禦敵於外的策略已經不合時宜了。

再一個,曹丕這次御駕親征,先在中原東部被東吳悶頭一棍,打的是眼冒金星,這要是再讓劉備輕易進入關中.這個皇帝位置,還有什麼底氣坐下去?!

因此,曹丕在接到了曹真的求援信之後,立刻派出了三萬中軍精銳趕赴長安。

因此,曹真打算改變策略,收縮防守線,只要求守住長安既可。

只要看住子午道口,哪怕劉備來的軍隊再多,也突破不了子午道。

曹真在聽完了滿寵的解釋,只是嘆了一口氣。

如果曹真真的收縮兵力固防長安,讓曹丕把機動的中央禁軍投入到左馮翊和宛城去佈防的話,季漢這次準備不足的北伐,搞不好還得無功而返。

曹丕雖然幹着豬隊友的事兒,但到底不是豬腦子,知道曹真也不容易,所以纔會讓滿寵代表自己親臨長安,跟曹真解釋一下自己這麼決策的原因,希望曹真能堅定決心,把劉備阻擋在關中之外。

同時伴隨着這三萬中軍精銳一起到長安的,還有滿寵,以及一封曹丕的詔書。

這點,只要不是腦子糊塗的人都能看得出來,曹真對此也相當的認可。

而且說實話,如果他曹真不是姓曹的話,曹丕能管你怎麼想纔怪呢。

你能說啥?!

皇帝親自下詔,怕你不能理解還專門派了使臣給你解釋.伱還能抗旨不成?!

攻城啊,還是攻打長安這樣的堅固大城,兵力優勢也不過是二比一很難打的。

不僅有現成的通道,還能囤積糧草,彙集士兵,這麼好的優勢不利用,那劉備還北伐個屁啊。

要是這麼輕易的就讓劉備在關中進進出出,損兵折將先不說,這個關中的人心,天知道會變成什麼樣子。

曹丕的詔書是給曹真的,告訴曹真,必須盡一切代價,阻止劉備進入關中。

劉備出兵十萬,上將數十員這種誇張話術,曹真是不會信的祁山諸道都不好走,要是能一次性通過這麼多大軍,劉備早就兵臨長安了。

從漢中進入關中的通道,就這麼幾條,曹真必須不出任何差錯的應對,否則再跟上次那樣,讓上庸的孟達和寇封領兵闖入關中平原,那可就真的麻煩了。

上次劉備北伐,怎麼說曹丕也是鎮守長安的,最重要的是,曹丕還帶來了十萬曹魏精銳中軍,兵力上曹魏是絕對佔優的。

而滿寵,除了帶兵來支援外,也是曹丕派來給曹真解釋原因,同時參贊軍機的。

第三,子午道。

上次北伐又讓劉備佔據了隴山道,輕鬆收割了雍涼二州現在劉備再來,誰敢大意?!

畢竟褒斜道口駐紮着陳到的一萬多人呢,從最常規的角度來看,劉備最有可能出兵的地方,肯定是褒斜道。

曹真就算再自大,也不認爲自己的能力已經超過了曹仁,統軍經驗就更沒法比了。

子午道這條路,崎嶇難行,一次能通過的兵力不可能太多,同時糧草運輸也極其困難但它有個好處,那就是離的長安非常的近,出了子午道距離長安不到百里,不過是兩三天的行軍路程。

雖然滿寵和曹真都不覺得劉備會缺心眼到走子午谷進攻長安,但該防的還得防守一下。

至於儻駱道,靠近左馮翊,這地方交給張郃好了。

張郃領兵兩萬駐守左馮翊,防備上庸的孟達和寇封,而從儻駱道一出來,要進攻長安的話,必定會經過左馮翊,就讓張郃順勢看一下就好了。

以張郃的能力,只要不擺爛的話,可沒那麼容易讓劉備突破進來的。

至於最後的陳倉道.曹真很猶豫。

到底要不要讓郭淮領兵去守衛陳倉道,替換夏侯楙

第963章 東吳的進度第652章 雪橇第399章 偷襲計劃第10章 新年第961章 鄴城的決斷第627章 階段性結束第1021章 周瑜的困境第653章 進兵策略第124章 攻城先拔寨第802章 援兵第280章 孫權的決斷第518章 二將第1028章 桃園重聚第96章 周瑜退兵第1028章 桃園重聚第310章 定軍斬夏侯第679章 黃元叛亂第866章 諸葛出征第604章 收尾第321章 石苞第191章 長沙赴任第318章 白衣渡江第495章 柳隱第316章 溜邊將軍第751章 前因後果第456章 反攻第340章 陸遜攻宜都第241章 合肥之戰的影響第255章 鄧艾的親事第401章 突襲第1035章 攪混水第163章 確定身份第1128章 蔣濟的策略第670章 休戰退兵第1137章 司馬懿的後手第87章 失敗的夜襲第905章 同行第21章 新官職,新工作第1070章 和談第821章 主帥對決第576章 截擊第644章 議事(一)第180章 迎親第1125章 主力進軍第642章 兩員老將第659章 持節軍令第1248章 攪局者(一)第877章 城門攻防戰第30章 對比第154章 安置流民第864章 亂戰第821章 主帥對決第1103章 調整部署第563章 圍堵第928章 授徒第838章 試探性進攻第1130章 變策第1024章 臨陣指揮對決第45章 初成第1117章 孟達的決心第167章 攤牌第1028章 桃園重聚第1179章 進兵河東第343章 調整第510章 各路安排第63章 火箭第21章 新官職,新工作第825章 議定出兵第42章 編練鴛鴦陣第555章 東線戰事第683章 影響第917章 談判條件第614章 亂戰第884章 戰後第688章 雍州刺史部第307章 江東的決定第1章 求職第1052章 南征序幕第452章 火攻略陽第18章 家有新人第866章 諸葛出征第537章 諸葛虔的想法第1091章 孟津渡第404章 姜冏和樑緒第950章 諸葛亮的冒險第857章 潼關之戰(十二)第724章 人選第1182章 曹爽在猶豫第876章 偷襲城門第1087章 應對第779章 舌辯結束第33章 體能訓練第939章 相持第1083章 登門造訪第1181章 河東戰事明朗第1237章 解釋和問策第1150章 劉曄的建議第803章 三方應對第55章 拜師第152章 魚鱗圖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