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僞木牛流馬

劉備對魏延是真的擔心,拉着魏延又是苦口婆心,又是諄諄教導的但問題就在於,魏延不是小孩子了。

一個人,活了四十多年,脾氣性格早就已經徹底定型了,再怎麼勸說也不可能改變的。

魏延見了劉備,還能保持尊重和恭敬,但出了劉備府邸大門,該咋樣還是咋樣。

不管魏延的脾氣如何吧,魏延領兵作戰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接受軍令後,立刻接手了所部人馬的訓練,開始做突襲陳倉道的準備。

而張溪等人,也開始準備進軍褒斜道,以及派出加急信使通知趙雲,讓趙雲在十月內,擇機出兵,進軍散關。

整個戰略的第一步,就是要儘可能的吸引長安的曹軍主力來到渭水沿岸佈防,因此隴山道和褒斜道的兩路兵馬,肯定要先期出發打出威懾力的。

而魏延的這一路兵馬,受限於陳倉道的狹小,再加上要求快速突進,兵力不能太多,撐死了帶兩萬人左右,所以必須只能是等到曹軍無力支援的情況下,才能發動突擊。

故此,魏延依然要暫時留在漢中督練士卒,而張溪等人,則要陪同劉備,先出褒斜道。

這次出兵褒斜道,跟上次不同了。

可惜,如今的大漢,最主要的事務依然是收復舊山河,至於發展基建,恢復民生的事兒,只能暫時往後先放一放了。

反正張溪是佩服的不得了。

他就提出了一個大概的想法,畫了一張草圖,諸葛亮就兩眼放光的弄過去,然後不停的修修改改,一架獨輪車就這麼誕生了。

好奇嘛,就想看看諸葛亮造的木牛流馬,到底是個啥玩意兒。

諸葛亮和張溪,前段時間就在忙着這個糧草轉運的事情。

而這個獨輪車,也讓諸葛亮非常的滿意。

而諸葛亮呢,其實他也一直在琢磨這個問題。

雙輪板車一旦損壞的話,修起來還是比較麻煩的,而且也大,比較佔地方,萬一壞在棧道上,還挺影響後面的糧草運輸的。

但獨輪車這個東西,多少還有點技術含量的。

雙輪板車雖然單人也能推動,但還是比較適合平坦的道路,一旦遇到山路或者道路泥濘的情況,雙輪板車就必須使用畜力運輸。

畢竟,獨輪車是單人運輸工具,而人的力量,終究不能跟牲畜相比的,找不到合適的力矩,反而是事半功倍的事兒。

但這次,褒斜道口有陳到的一萬兩千人的守備部隊,完全可以先接收囤積糧草,然後劉備的大軍再出發。

運力這個東西,直接跟牲畜掛鉤的.雍涼還沒有徹底平定,暫時指望不上,而益州又不是什麼產馬之地,諸葛亮費心吧啦的從南中抽調了一批滇馬過來才勉強補上了北伐大軍的糧草運力不足。

這個小機關其實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榫卯結構而已,只是藏的很隱蔽,如果不是諸葛亮跟張溪說明在哪兒,連張溪都找不到。

這兩樣東西,可以一下子把北伐大軍的運糧效率提高五成,如果到了必要的時候,發動全民動員來運糧的話,那至少大漢的軍隊不用再受到糧草補給的限制了。

政治,經濟,文化,音樂,科技,軍事.就沒有諸葛亮不會的。

可南中畢竟離的漢中太遠了,這年頭的運送效率又低,南中的滇馬運到漢中,路上要死掉一批,到了漢中不適應漢中氣候要死掉一批.諸葛亮也心疼,抽調了一次後就再也不敢抽調第二次了。

畢竟,現在距離歷史上木牛流馬的誕生,還有十年的時間,而且如果民間傳說是真的話,那這個木牛流馬也不是諸葛亮發明的,而是他媳婦兒黃月英發明的。

更何況獨輪車的負重能力也不低,只要掌握好平衡,也不是那麼難以操作的。

而更巧妙的是,諸葛亮還在獨輪車的車軸上安置了一個小機關,只要扭動這個機關,就能給獨輪車上一道“鎖”,讓獨輪車根本無法前行這玩意兒應該就是木牛流馬描述中的“舌”了吧?!

雖然比現在的廂車要好的多,但終究也不是太適合現在的作戰環境。

不過獨輪車和雙輪板車的實際使用效果很讓諸葛亮滿意,尤其是獨輪車。

因爲要先打通褒斜道嘛,糧草在前,大軍在後的話,那純粹是給人送糧草補給去的。

但獨輪車這個東西,不僅適合山路行走,而且單人可用的話,可以在節省畜力的同時,更多的運輸糧食。

但光有名字也不行啊,到底該怎麼做,諸葛亮依然沒有什麼頭緒的樣子。

諸葛亮不僅治政優秀,軍事出衆,他還是一個全才。

諸葛亮這個人,真的,人們往往只記得他的治政和軍事才能,甚至千百年來一直在爭論,諸葛亮的軍事能力到底強不強,卻很少有人能從全面去評價一下他。

一來,試試實際效果如何,二來.張溪把這玩意兒拿出來的時間太倉促了,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大量打造,以現在的軍中工匠的效率,能打造出五千架車輛,已經是相當不容易了。

雙輪板車還好一點,有這個時代的大車和廂車作爲參考,張溪弄起來倒沒有什麼難度,就是儘量減輕載具重量,增加載重量,令雙輪板車能人畜力通用而已。

因此,其實諸葛亮也在思考,有沒有其他的辦法,可以提高運力的。

這些東西,張溪可能不太懂,但沒關係,諸葛亮懂,而且是真的懂。

所以,張溪只好把雙輪板車和獨輪車給弄出來了。

再加上如今越巂郡的水泥用途慢慢的在被人發現和使用,如果不是因爲要北伐的話,諸葛亮真想沉下心來,先把益州的這些山林道路好好的修一遍。

但這裡面,依然有諸葛亮的很大一部分的功勞。

諸葛亮安心之下,直接先打造了兩千架雙輪板車和三千架獨輪車,往褒斜道口運糧。

這種全才,在中國三千多年有史可考的歷史上,根本找不出第二個人來也不知道天天黑諸葛亮的人,這底氣到底哪裡來的。

現在的大漢生存狀態,要比歷史上好的多,尤其是打下雍涼,又掌握着褒斜道口之後。

雖然運糧依然艱難,不管是雍涼還是益州,大多以山路爲主,糧草運送非常的不方便。

現在的情況擺在這兒,馬上就是第二次北伐了,張溪等得起諸葛亮去研究木牛流馬,劉備可等不起。

上次北伐出兵褒斜道,那是大軍先行,糧草在後。

關於木牛流馬的概念,其實諸葛亮也思考過,只不過這個東西,在諸葛亮的腦子裡還是一個純概念,連個名字都沒有張溪一提這事兒,頓時這個概念就有了名字了。

但獨輪車這東西,只要稍微懂點木工活的人都能修,而且不佔地方,往邊上挪挪就能讓出道路來,不影響其他獨輪車通過。

因此,基於這麼難行的山路運輸,張溪到底還是跟諸葛亮詢問起,關於木牛流馬的問題。

路暫時修不了,那麼提高運力似乎是現在唯一可以做到的辦法。

當諸葛亮拉着張溪一起討論,該用什麼樣的方式增加運力的時候,張溪就知道,自己大概是看不到所謂的木牛流馬了。

張溪上輩子不是北方人,對這些北方通用交通工具僅限於知道,並不是熟知。

如何保證載具平衡的同時,還要儘可能的增加載重量,軸心輪安排在哪個位置才能最大力度的減輕使用者的負擔。

但現在的大漢,並沒有歷史上的那種緊迫感,糧草囤積的速度和效率雖然都不高,但只要有時間,總能準備妥當。

不到十天的功夫,諸葛亮已經往褒斜道口運輸了近兩萬人征戰一個月的糧草了。

先期有這些糧草儲備就已經夠了,等到大軍抵達褒斜道口後,以現在的運糧效率,後續再接着運糧也來得及。

故此,諸葛亮上書給劉備,告知後勤準備情況,而劉備一看萬事具備了,那也別浪費時間了。

都在漢中呆了一個月了,再不出發的話,天知道中原那邊東吳是不是還在繼續保持攻勢.要是錯過了這個時機,可就浪費了一次好機會了。

章武二年,十月十一日,劉備在漢中祭告天地,正式起駕北伐,兵臨褒斜道口!

第924章 人才問題第1098章 河心州之戰第822章 折中一下第920章 曹叡的用意第224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479章 看不慣第374章 滇馬第1056章 水戰(四)第1014章 寇封來援第900章 季漢的盤算第204章 名分第415章 抄襲狗的計策第1242章 應對第1066章 倒黴蛋張承第820章 騎兵對決第80章 水戰第31章 商討第977章 試探與使者第987章 議定第407章 詐第87章 失敗的夜襲第1106章 失敗的影響第307章 江東的決定第548章 眉縣之戰第1153章 撤軍第813章 撤軍第146章 回府第625章 遇事不決就突陣第586章 險計第881章 關羽的異常第1130章 變策第1047章 南征第822章 折中一下第560章 魏延的分析第473章 退兵第121章 勸降文聘第840章 潰逃第221章 直百錢第890章 朱然掛帥第134章 江陵決戰(一)第237章 巴東郡保衛戰(一)第828章 潼關失守第195章 張溪告狀第854章 潼關之戰(九)第61章 想對大家說的一些話第763章 東吳的想法第187章 治病第391章 調人第746章 救援天水郡第272章 應對第930章 黃河水軍第102章 長阪坡之戰(一)第928章 授徒第95章 議戰第1161章 三年後(二)第1186章 河內變化第622章 謀士和武將第922章 江陵水軍第1031章 大漢南軍第364章 消息泄露第427章 人情交換第753章 餿主意第653章 進兵策略第829章 上火的曹叡第763章 東吳的想法第175章 從長計議第263章 忙碌第341章 強攻江陵第176章 誤解第793章 掃清威脅第238章 巴東郡保衛戰(二)第259章 閒談江東諸將第417章 出城作戰第614章 亂戰第675章 江州密議第924章 人才問題第1086章 搶攻第340章 陸遜攻宜都第500章 各州情報第100章 接應第95章 議戰第1057章 調兵遣將第514章 魏延的執念第81章 衝陣第806章 八陣圖第52章 軍中嬉戲第639章 關羽觀陣第490章 預算制度第240章 合肥之戰第967章 潁川的處置第8章 年底酒宴第658章 投誠第807章 夜戰第1210章 劉放的打算第664章 槐裡之戰第829章 上火的曹叡第980章 張昭的態度第1031章 大漢南軍第810章 勸降第846章 潼關之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