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經濟作物

第379章 經濟作物

送走了自己的弟子和關銀屏後,張溪總算是了卻了一樁心事。

但還有很多其他重要的事情,需要張溪這個庲降都督去做。

南中這地方,礦產分佈還是豐富的,但那是世家大族需要去考慮的事情,礦產可不能當飯吃。

正常的百姓需要考慮的,還是日常生活,吃喝拉撒。

其中吃最重要。

說白了,就是需要有足夠讓百姓能夠生存的糧食。

而這點,南中這個區域,其實並不滿足條件的。

南中這地方,包括了後世的雲南大部,貴州西部,四川西南部山區,以及廣西的一小部分。

這幾個地方,除了建寧郡,也就是後世昆明那塊平原地區,基本就沒有多少可耕地面積。

這裡面既有南中地形因素,也有開發不成熟的因素.很多可耕種的平原因爲受限於開發度和人力,目前依然是處於一片荒蕪或者沼澤田地的狀態。

而南中這地方的種植物,即使在後世,也不過三種。

產量最大的是小麥,其次是玉米,最後是稻穀。

而這個時代,小麥雖然有種植,但麥飯不好吃,誰也不會多種,玉米這個東西還在南美洲躺着呢,只有產量不算太高的稻米,是這個時代南中百姓種植的主流。

按照張溪的記憶中,南中的農業分佈好像就是這樣的。

所以啊,張溪琢磨來,琢磨去,覺得好像還是得把饅頭和麪條給弄出來。

當初在新野弄的那個,頂多算嚐個鮮,但現在,爲了讓南中百姓能夠過上不缺糧食的日子,不僅要鼓勵南中百姓大面積種植小麥,同時還得把一整套的磨面工具和食物給整出來。

所以,張溪打算盜版諸葛亮的饅頭,以及麪條。

其實難度真的不大。

當初在新野,張溪要搞出一個石磨來都挺困難,但現在,這就是一個構思和一句話吩咐的事兒.地位和權利不同了,能做的事情也就不同了。

而且南中這地方,尤其是牂牁郡,絕對不缺石頭,也不缺石匠。

有了石磨,張溪甚至開始琢磨起,是不是可以把後世雲南的傳統美食,過橋米線給整出來。

但也就是想想,只要想到米線的成分和做法,張溪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沒有玉米麪,你根本做不出米線來。

再一個,這年頭哪有這麼多油給你搞過橋米線?!

說到油啊南中有油,但那是桐油。

雖然在軍事上有很大的作用,但並不能用來吃。

而食用油耕地都不夠用呢,誰沒事兒種大豆啊,豆油自然也就少之又少了。

所以啊,張溪就很好奇,後世著名的雲南米線,到底是什麼時候誕生的別的不說,那麼多的油,從哪兒搞來的?!

純靠蓄養牛馬的動物脂肪麼?!

張溪非常不解,一直到他在四月下旬的時候,在味縣城外,看到了漫山遍野黃橙橙的油菜花。

真的,張溪都傻眼了,原來這些山坡上長着的,不是什麼灌木雜草,而是滿山遍野的油菜花?!

好吧,張溪總算是知道了,雲南米線的油從哪兒來的了。

真不怪張溪,張溪上輩子就不是農村人,油菜花不開花的時候,打死張溪都認不出來,這玩意兒是油菜。

而且張溪實在搞不懂,這些油菜花就這麼長着,也沒人來管理一下.你們南中人是真的不缺食用油麼?!

張溪趕緊找來了味縣的縣令來詢問,得知這些長在山上無人問津的野花,在南中這個地方,叫蕓薹,還有一個很美麗的傳說。

傳說有個叫阿魯的夷人小夥,非常的勤勞善良,每天上山砍柴的時候都會路過一條河流,河邊總有一個美麗的浣紗女在浣紗。

阿魯這個小夥子很純情,每次路過都只敢偷偷看兩眼,也不敢上前跟人家女孩子說話。

可有天,阿魯路過河邊的時候,卻正好發現,浣紗女不慎掉進了河裡。

阿魯二話不說,跳下去救人,把女孩子救了上來。

女孩子很感激阿魯,就想嫁給他,但阿魯因爲家裡窮,害怕女孩跟着自己受苦,因此拒絕了。

浣紗女很感動,告訴阿魯自己是天上的仙女,偷偷下凡來,因爲阿魯勤勞善良,所以愛上了阿魯,希望跟阿魯成爲夫妻。

但阿魯覺得既然是天上的仙女,自己一個窮小子就更加配不上了,所以勸說仙女回到天上去。

仙女回到了天上,給阿魯帶來了天上的神物蕓薹作爲禮物報答,而阿魯把蕓薹種到了地裡,隔年長大後,開出了黃色的花朵。

這就是油菜花的傳說,這個傳說證明了.特麼不要臉的偷衣賊董永,出來捱打!!!

嘛,總之就是這麼一個傳說,而這個傳說中,阿魯最後靠着這個蕓薹擺脫了貧窮,過上了好日子,而具體的方法是——用來喂牛。

是的,這時候的蕓薹,也就是油菜花,雖然有人種,但並不會做太完善的管理,有多少算多少,都是用來喂牛的,據說牛吃了摻雜了蕓薹的草料,會長的非常的壯實。

張溪雖然不知道到底是什麼原理,但張溪覺得,這玩意兒的籽榨出來的油,還能讓人長的非常的壯實。

這山上的油菜花,張溪全要了,第一時間派人統統保護起來。

不管是誰種的,只要開條件,咱庲降都督府全部收了。

事實上,山坡上的油菜花,壓根也沒人在意。

每年喂牛也就這麼點量,百姓可不會爲了這麼點小事去跟官府要錢,而豪族的人也不會爲了這麼點小錢就去得罪庲降都督府。

所以,其實張溪全都收了,也不會有人來認領。

到了五月份,這些油菜花終於成熟結籽了,張溪趕緊派人收了,然後開始試驗,用榨豆油的方式榨菜油。

而偏巧這個時候,諸葛亮到了味縣。

張溪在第一時間見識到了油菜籽超高的出油量,而諸葛亮,也旁觀了這個結果。

因此,諸葛亮到南中的第一件事,還真的不是跟張溪詢問本地世家錯綜複雜的關係問題,也不是跟張溪討論南中地方治安的問題,而是跟張溪討論這個油菜花,它的生長條件,氣候因素,對土地的要求等等。

很顯然,諸葛亮這是看上油菜花了。

廢話,這年頭的油料作物就這麼多,哪怕是張溪在新野搞的豆油,諸葛亮也在成都搞過,但受限於糧食不夠用,大豆的種植面積不廣,一直沒有辦法擴大生產規模。

即使如此,諸葛亮還是下了死規定,每縣的每百畝地中必須要有一部分用來種植大豆,不管是用來榨油還是用來喂牲口,大豆都有用。

現在看到了油菜花,又見識到了油菜花比大豆更高的出油量,這要是不想着推廣一下,那實在是對不起諸葛亮的智商了。

油菜花這個東西吧,倒是不怎麼挑地兒,張溪記得,這玩意兒從南到北都有生長,山崗上,窪溝裡,都能種。

但這玩意兒的種植時間很長,通常是在秋收後種下,來年的五六月收穫,而且對肥料的要求挺高的。

而且這個東西不太適合跟其他作物一起套種,從成熟時間和週期來說,倒是適合跟水稻一起種植,但跟粟米的種植週期有衝突,因此最好是另外選擇種植地比較合適。

諸葛亮一聽山崗上和低窪溝都能種,這就足夠了。

這意味着這個油菜花它不佔用良田啊。

但張溪所說的對肥料要求比較高,這個諸葛亮還得再考慮考慮。

畢竟現在的粟米和稻穀對肥料的要求也不算低,如果油菜花也佔肥的話,那就代表了不能常年種植,否則會損壞土地肥力的。

這是一個利弊都有的東西,但考慮到它的出油量,諸葛亮直接問張溪要了一大批的種子,打算回去好好嘗試一下,說不定在成都也能種出一大批這種東西來。

沒辦法,油這個東西,在這個時代實在是太有用了。

不管是人吃,還是用來做軍事物資。

一說起這個軍事物資呢,張溪又給了諸葛亮一個驚喜。

南中有桐油,不能吃,有毒,但可以用來燒.但南中的桐樹是野蠻生長的,根本不存在管理,如果諸葛亮手頭有不錯的管理型人才的話,那張溪倒是可以嘗試着在南中種植桐樹,生產出來的桐油專門作爲軍事物資,而菜籽油和豆油這些東西,還是留着給人吃比較好。

諸葛亮一聽這話,立刻開始從夾帶裡找人,很快就找到了兩個人選。

一個叫龔祿,巴西人,離的南中不遠,也算比較熟悉南中的生存環境和氣候條件的。

另一個叫王士,就是建寧郡本地人,現在在成都當功曹。

這兩人能力都不錯,又是本地人出身,讓他們來建寧郡幫忙,交給張溪指揮,專門負責農業和山林的管理,應該沒問題。

聊完這些,諸葛亮才正式的跟張溪說起南中的礦產,以及南中各大世家的事兒。

諸葛亮雖然是過來坐鎮分配的,但畢竟還不算熟悉地方,肯定要先搞清楚這裡面的交情關係,才能真正的下手。

不僅要問張溪,諸葛亮接下來還要見李恢,見孟獲,甚至遠在永昌郡的王伉和呂凱,諸葛亮也打算召見一下。

同時,諸葛亮還帶來了劉備的封賞詔書。

還是跟歷史上一樣,在諸葛亮的建議下,劉備把南中四郡分割爲六郡。

牂牁郡和永昌郡不動,越巂郡和建寧郡都被一分爲二。

越巂郡分爲越巂郡和雲南郡,建寧郡被分爲建寧郡和興古郡。

這麼做的目的,都是爲了分化南中,免得南中再起大規模的叛亂。

緊接着,就是一陣封官賞賜。

永昌郡內堅守的王伉和呂凱,各自升官,王伉由永昌郡郡丞升爲永昌郡太守,而呂凱則調任新成立的雲南郡太守。

李恢被封爲建寧郡太守,同時爲了表達李恢這次平叛的功績,劉備還拜李恢爲安漢將軍。

同時,張溪表奏的馬忠,也由縣令一越而上,成爲牂牁太守,馬謖則被命爲越巂太守,另外一位興古太守則由孟獲來擔任。

張溪自然是庲降都督,漢中王府司馬,同時劉備還特意給張溪拜了一個將軍銜——興漢將軍。

(本章完)

第132章 攻取荊南第865章 戰後第829章 上火的曹叡第238章 巴東郡保衛戰(二)第50章 八卦黃月英第39章 訪友第35章 酒之事第278章 議事第1126章 互相猶豫第174章 又回來了第138章 油江口第2章 面試第257章 成本第1120章 秦朗第353章 故交相見第302章 于禁第619章 誤判第524章 郭淮的狡辯第218章 各種變故第319章 劉璋的選擇第225章 處置第637章 日薄西山第483章 賈詡之計第24章 注水版兵書第753章 餿主意第194章 示範區第1196章 識破和突圍第329章 厚臉皮的呂蒙第114章 船上議論第179章 準備第12章 秘方第46章 家內瑣事第1000章 公安撤軍第1108章 曹叡的困境第315章 退敵第113章 進軍陸口第368章 分兵第1125章 主力進軍第337章 北方戰場第735章 決議第1070章 和談第632章 關羽的傷勢第1226章 對內妥協第840章 潰逃第398章 出兵第954章 不對勁第16章 豆腐的作用第458章 設伏第583章 搶時間第801章 發現端倪第569章 留守的文欽第997章 後手齊出第617章 吳懿突陣第8章 年底酒宴第1144章 不安分的胡奮第465章 張溪和魏延第1098章 河心州之戰第134章 江陵決戰(一)第570章 曹真的難處第549章 毌丘儉的計策第577章 接應第991章 東吳的想法第764章 周瑜的計謀第434章 江東二連擊第84章 沉船截江第511章 曹丕的謀劃第134章 江陵決戰(一)第1000章 公安撤軍第1023章 諸葛八陣圖第210章 山道肉搏戰第686章 公平第1242章 應對第364章 消息泄露第31章 商討第78章 開始練兵第246章 去成都第923章 水軍統帥第1127章 魏延的計劃第1055章 水戰(三)第626章 敗退第244章 王炸組合第1042章 遷都之議第328章 陣前嘴炮第697章 私宴第85章 守城方略第1243章 三大變故第1章 求職第1157章 兗州戰役結束第821章 主帥對決第1052章 南征序幕第645章 議事(二)第993章 真正的目的第633章 張遼的傷勢第387章 北方有變第709章 異動第485章 搞事兒的孫權第732章 戰事漸息第781章 右扶風第464章 總動員令第402章 魏延的傷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