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休戰與封賞

第355章 休戰與封賞

曹操來見老朋友,得了兩句評語,開心的跟個孩子似的,免不了又多喝了幾杯。

最後回去的時候,曹操是被曹仁攙扶着回到軍營中的。

關羽和張溪一陣無語.這個曹操,是不是心太大了,居然這種聚會也敢喝多了?!

曹操這是拿捏準了關羽的脾氣性格,知道這種光明正大的聚會,關羽是不會弄下作手段的。

再加上曹操確實得到了兩句難得的評價,解開了心裡的一些心結,心情高興之下,多喝了幾杯而已。

曹操回營後,張溪和關羽也都回城休息了。

但到了隔天,曹軍的進攻又開始了。

這確實有點出乎張溪和關羽的預料。

本來吧,張溪和關羽看到昨天曹操都喝成了那個德行了,還以爲曹操大概率會選擇撤兵,沒想到今天依然還是攻城了。

但好在兩位守將雖然預判曹操會撤兵,但並沒有真的讓士卒們放鬆警惕,所以今天曹軍的進攻,依然無功而返。

而曹操呢,這時候確實已經醒酒了,並且在曹仁的護衛下,來到前線,觀察攻城的進度。

看了一整天的攻城後,曹操也終於明白了曹仁的難處。

當年縱橫河北的霹靂車,在樊城城下就跟個小弟弟一樣,不是被人砸毀,就是在被人砸毀的路上。

敵軍的投石車,雖然曹操離的遠了些,看不清具體結構,但可以看的出來,並不是採用人力來操控的。

人力操控做不到這麼長時間保持射程和精度。

因此,在沒搞清楚敵軍的投石車構造原理前,繼續貿然進攻,也不過是憑白增加自身傷亡而已。

看了一整天的攻城後,曹操回營,召開了軍議。

軍議結束後,曹操本人先行,返回了宛城。

而剩下的曹仁,張遼,臧霸三將,依然在樊城外跟張溪和關羽對峙,只不過沒有再次發動攻城了。

這樣的對峙情況,大概持續了又半個月。

到了三月初的時候,身在樊城的關羽和張溪,接到了後方襄陽城的戰報——劉備派遣寇封引兵一萬,進攻上庸,而以上庸爲主的東三郡,在申家兄弟的帶頭下,全部選擇獻城投降。

劉備立刻命寇封總督東三郡兵事,隨時注意救援襄陽。

而於此同時,樊城外的曹仁開始慢慢的撤軍。

東三郡一打通,就意味着漢中可以沿着漢水順流而下,支援襄陽,漢中到襄陽一線的戰場就算是聯通了起來,襄陽不再會面臨兵員匱乏的情況了。

這時候的曹仁繼續在樊城跟關羽,張溪對峙,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

更何況,曹操早就下令給曹仁,讓曹仁擇機退兵。

因此,曹仁依命行事,緩緩撤軍到宛城後,留下張遼並三萬士卒鎮守宛城,曹仁則孤身前往許都,配合在許都的司馬懿一起鎮守許都,這三個人,主要防備關羽軍從襄樊北上就可以了。

臧霸則領着剩下的徐州兵回防徐州,防備江東跨江偷襲,同時策應淮南地區的防守。

就這樣,從漢中到襄樊的兩場大戰,終於暫時停歇了下來。

雙方都無力發動下一輪的攻勢。

漢中方面,劉備軍是拖垮了曹軍的後勤補給,並不是劉備在正面擊潰了曹操,因此漢中一戰,是屬於殺敵一萬,自損八千的戰鬥,尤其在糧草後勤方面,更是如此。

因此,結束對峙後,劉備也沒有餘力再往關中或者涼州發展。

劉備除了分兵給讓寇封進攻東三郡外,剩下最重要的部署,就是任命漢中太守的人選。

這個任命,出乎了大部分人的意料,但唯獨沒有出乎張溪的預料——魏延,這個在入川時纔剛剛嶄露頭角的將軍,一路升官,最後接任了漢中太守的職位。

魏老匹夫終究是做到了這個位置,成爲了劉備集團的又一方面軍統帥。

再然後,劉備又在漢中祭告天地,由羣臣勸諫,上表朝廷,正式進位爲漢中王。

其實某種程度上來說,劉備和曹操,都到了一種身不由己的時候。

即使你不想當王,有些時候也必須當.更何況,這倆也未必內心真的不樂意。

而且劉備起碼比起曹操有法理正統性,畢竟劉備姓劉啊,還是正兒八經的漢室後裔,他稱王,可沒有破壞劉邦立下的“非劉不王”的傳統。

再者說了,曹操都稱王了,他劉備要是不稱王,豈不是在名義上要比曹操矮一輩?!

所以,必須稱王。

另外呢,也是有實際的需要的劉備總不能一直頂着一個左將軍的帽子,開府治事吧?!

現在的劉備,地盤大了,人才多了,立功受賞的人也多了.總不能一直原創官職糊弄事兒吧?!

這樣大家都會不滿意的。

大家跟你劉備打天下,爲的無非就是兩件事,一個名,一個爵。

現在爵這個東西呢,是沒啥指望的,畢竟得天子親封,劉備這個漢中王的爵位,那也是得象徵性的向許都遞奏章呢。

當然,朝廷同不同意是一回事兒,但這個流程你得有。

但名不同啊,名這個東西,是可以稍微爭取一下的。

劉備如果只是一個左將軍,那麼他能分封的輔官佐官就那麼多,就算劉備再兼任一個益州牧,現在能瓜分的職位,基本都已經被瓜分完了。

劉備因爲立身之本是“匡扶漢室”,所以劉備又必須要遵守漢朝的官職法度,不能隨意突破,這就造成了一個比較麻煩的問題。

大家立了功勞,卻沒有晉升空間,只能拿點賞賜湊合一下。

這個肯定不行的,連劉備都知道這麼做是不行的。

所以啊,劉備必須把自己的位置往上挪一挪,騰出足夠的空間來,好給大家封官許願。

那既然要擡,就索性擡的高一點.漢室宗親嘛,又割據一方勢力,稱個王,不過分吧?!

就這樣,在衆臣的推舉下,劉備走了一下上表的流程,然後就繼位漢中王了。

當了漢中王的第一件事,就是給大家升官許願。

首先要封的就是四方將軍。

東漢的官制啊,四方將軍是僅次於大將軍,驃騎將軍,衛將軍之下的重號將軍,而且是常設將軍銜。

什麼四徵,四鎮,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講,都算是雜號將軍,屬於臨時性的將軍銜。

今天西邊有叛亂了,那就任命一個徵西將軍去平叛,回朝後這個稱呼就會被撤銷這纔是東漢常規的將軍制度。

當然,三國時期,尤其是曹操把四徵將軍常態化後,四徵,四鎮將軍就變成比四方將軍還要高的常設將軍銜。

但現在,劉備這個漢中王還是堅守東漢官制的,漢中王以下,最重要的將軍銜,就是四方將軍。

還是跟歷史上一樣,劉備封了關羽爲前將軍,黃忠爲後將軍,馬超爲左將軍,張飛爲右將軍。

順帶一提,四方將軍中,只有黃忠沒有假節的權利,其他三人,都有假節的權利。

其實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黃忠在定軍山上陣斬夏侯淵,對漢中之戰的幫助實在是太大了,基本可以說是劉備奪取漢中的最大功臣,因此在官職上,黃忠必須在四方將軍中佔據一席之地。

但黃忠的資歷,實在是沒法跟另外三位比。

關羽,張飛,都是劉備的元從,還是劉備的結義兄弟,本身更是戰功赫赫,劉備放心的很。

馬超雖然劉備不放心,但人家投靠過來的時候就是爵位和官職最高的,祖上又是名門,伏波將軍馬援之後,社會地位高,給個假節也說得過去。

反正就在眼皮子底下,這個假節不假節的,意義不大。

因此啊,當張飛,關羽,馬超這三個人中間,突兀的擠進來一個黃忠,怎麼看都讓人覺得彆扭。

別人不說,關羽就覺得非常的彆扭。

尤其吧,關羽怎麼看,都覺得這個黃忠的入選,充滿了黑幕的味道。

張飛和自己不用說,劉備自己人,不管是功勞和資歷都夠了。

馬超是劉備以下爵祿最高的人,就當是大哥要用來收買人心,吸引他人來投吧。

但這個黃忠.怎麼看着都有點照顧荊州派出身的味道在裡面啊。

別是大哥爲了照顧荊州派的利益,強行擡高黃忠,把黃忠給擡上來的吧?!

關羽一想到這個可能,他的心裡就開始彆扭,而這一別扭嗯,還沒正式開始彆扭呢,就讓張溪給掰開了,揉碎了,一點一點的把劉備這麼做的原因,分析給關羽聽。

人家黃忠可是憑真本事擠進這份名單的,斬殺夏侯淵對劉備佔據漢中,可是有着至關重要地位的,更是爲後面漢中之戰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可以說,沒有黃忠陣斬夏侯淵,就不存在劉備的這個漢中王。

關羽聽完後,也不得不承認,黃忠確實有入選的理由。

而且,一個七旬老漢,居然玩陣斬,斬的還是夏侯淵這樣的名將.關羽冷靜下來想想,確實挺不可思議的。

就算夏侯淵是自己找死,但沒點武力值,一般人給你機會,你也是做不到的。

黃忠欠缺的不過還是資歷,並不是能力.關羽不爽尸位素餐的人,但並不代表關羽對誰都不服氣。

就是一點.

“此番,卻是委屈了子龍賢弟!”關羽私下裡,跟張溪感嘆道。

張溪一聽這話才明白,合着二爺這是在替趙雲鳴不平吶!

(本章完)

第454章 關羽的調整第902章 折中第960章 洛陽攻城第1076章 事關國本?第339章 陸遜之計第1155章 方案第1012章 誘敵第263章 忙碌第1127章 魏延的計劃第570章 曹真的難處第751章 前因後果第491章 漢中預度部第1187章 兩線失敗第602章 大昌集搏殺第992章 兩路進兵第799章 陸遜的心態第301章 收降第628章 曹丕的無奈第126章 絕北道第23章 反對第834章 追擊第412章 郭淮的反應第920章 曹叡的用意第572章 破寨第572章 破寨第37章 一顧茅廬第655章 背鍋俠滿寵第646章 議事(三)第364章 消息泄露第1064章 羅縣攻防戰第706章 拖第495章 柳隱第1046章 東征南征第291章 失敗的誘敵第790章 司馬懿的應對第888章 巡江第631章 單挑第160章 孫尚香的奇妙冒險第888章 巡江第940章 大變故第791章 防禦體系第1154章 鏖戰第903章 調任和妥協第572章 破寨第170章 再次離家出走第354章 曹操第1172章 河東世家第1174章 佯攻朝歌第329章 厚臉皮的呂蒙第315章 退敵第1220章 東征準備(一)第20章 被搶了第837章 歪打正着第732章 戰事漸息第982章 魏吳結盟第500章 各州情報第825章 議定出兵第1254章 兵臨城下第811章 前後夾擊第752章 收留第682章 奇葩取士第891章 應對與變故第181章 成婚第427章 人情交換第785章 諸葛亮的應對第733章 內政外交第498章 原因第875章 司馬昭的誤判第1092章 共議第255章 鄧艾的親事第446章 街亭混戰(一)第871章 滲透戰第542章 分兵救援第252章 書院的作用第243章 爭議第238章 巴東郡保衛戰(二)第948章 各地局勢第666章 敗退第341章 強攻江陵第675章 江州密議第70章 江夏太守第858章 潼關之戰(十三)第440章 略陽遭遇戰第88章 被圍第101章 漢津口之戰第564章 錯失機會第281章 漢中之戰序曲第1058章 過江第1205章 司馬懿的謀劃第1041章 劉協的難題第918章 商議四伐第756章 三伐議定第349章 樊城保衛戰(二)第1217章 東吳內政第987章 議定第1008章 全朱矛盾第858章 潼關之戰(十三)第1051章 戰略第674章 世家之議第340章 陸遜攻宜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