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開山

第273章 開山

現在的荊州,可不是歷史上的那個荊州。

歷史上公安守將是士仁,江陵守將是糜芳這倆但凡有一個能堅守等待關羽回軍,呂蒙都打不下荊州,關羽也走不了麥城。

可現在的荊州,公安守將是文聘,江陵守將不出意外應該是張溪自己,再加上荊南還有徐庶在策應,真的別說呂蒙,就是周瑜親來,這個南郡也不好啃。

呂蒙嘛,能力是真的有的,但真要說比周瑜還厲害,張溪也不相信。

徐庶這麼一番寬慰,倒是讓張溪安心不少。

之後,徐庶迴轉武陵,繼續鎮守武陵,並且想辦法分化鎮壓武陵蠻族。

關羽則是密令文聘加強戒備,表面繼續不動聲色,同時向孫權寫信致哀,同時表達了雙方同盟的情誼。

而很快孫權也回信了過來,感謝關羽的好意,隨着孫權的信一同來的,還有一份新任巴丘都督呂蒙的信件。

信件中,呂蒙表達了對關羽的欽佩,並且表示自己也是從軍中底層摸爬滾打出身,幸得主公賞識,這纔出鎮一方,每每有如履薄冰之感,同時又表達了對關羽鎮守一方的成績表達了肯定和羨慕,表示要以關羽爲榜樣,爲主公孫權效死力。

呂蒙這封信,看似不卑不亢,但實際上處處撓到了關羽的心頭好。

二爺就吃這一套。

看到呂蒙說自己是軍中出身,平日裡被人看不起,關羽就想到了自己早年跟隨劉備,也經常被一些世家大族們看不起,虎牢關那會兒,還差點被袁紹給轟出大營去。

看到呂蒙表達了對主公孫權的忠心和感激之情,關羽又想起了自己和大哥劉備之間的感情,這麼多年如果不是大哥的信重,他關羽哪裡可能鎮守一方。

看到呂蒙表達要以自己爲榜樣,關羽更是開心的不得了。

連對方的將軍都認可了自己的成績,成了自己的“小迷弟”,哪裡還有比這個更加讓人驕傲的事兒?!

這封信,讓二爺非常的開心,但也讓張溪對呂蒙的警惕,提高了一層。

這個呂蒙,果然是擅長攻心的人,一封信就讓關羽開心成這樣,張溪真的能理解,爲什麼歷史上這位能誘降郝普,士仁,糜芳,兵不血刃的襲取荊州了。

雖然經過了徐庶的開導,張溪已經想開了很多,但對於呂蒙這個人,張溪依然沒有輕敵的意思,專門叮囑費禕,加強對呂蒙的情報蒐集,以及加強注意陸口方向的兵力調動,並且把優先級提到最高。

再然後.嗯,只能這樣了,畢竟雙方沒正式翻臉呢。

過了正月之後,時間來到二月份,又到了安排春耕的時節了。

去年的秋收以後,張溪就要求各郡縣的官吏,監督百姓把禾杆焚燒處理,冬天又下了好幾場雪,理論上來說,應該不至於會再次鬧蝗災。

不過張溪依然不敢大意,還是把郡中掾史派到地方,繼續監督地方深耕,防備蝗災。

同時,張溪還特意給呂蒙寫了一封信,讓他好好管好長沙等地,別又給南郡招災.這事兒其實不用張溪說明,呂蒙早就派人打聽過去年張溪的一些防治飛蝗的措施,在長沙桂陽兩郡給推廣了。

去年的蝗災,長沙郡的損失是最大的,到現在爲止還要建業方面提供糧草來維持軍隊和百姓生活。

而江東的世家大族們,也不會在這個事情上跟呂蒙對着幹,畢竟已經賠了一年的錢糧收入了,他們也不想再賠第二次。

倒是呂蒙還專門給張溪寫了一封回信,這次跟關羽那一套不一樣,呂蒙是感謝了張溪的提醒,同時希望張溪看在百姓生存不易的面上,虛心的向張溪請教治理地方的經驗。

這要是換個人,可能就會覺得呂蒙這個人不僅謙虛好學,而且時刻把百姓放在第一位.但張溪是誰啊,堂堂穿越者,還能不知道你呂蒙打的是什麼主意?!

這是打算到處說好話的降低大家對他的戒心,然後好方便最後背刺那一下吧。

畢竟這貨歷史上就是這麼幹的。

很多人都只看到了呂蒙背刺的那一下,都忽略了這貨從幾年前開始就不停的用間,收買人心,收買不了的人就拼命投其所好的降低警惕攻取荊州呂蒙可能只用了不到三個月,但準備的時間,這貨可是花了好幾年的。

這信,張溪連丟角落都覺得不保險,直接燒了了事。

但張溪這麼幹,最多也就是提醒自己不能放鬆警惕,但其他人,張溪總不能天天的跟着提醒說呂蒙不安好心吧。

最近可是連習珍都問張溪,是不是以前跟呂蒙有什麼仇怨,怎麼感覺張溪是在故意針對呂蒙你看,連張溪的輔官都這麼想了,可想而知呂蒙這些攻心計的效果有多大。

張溪說多了反而沒人聽,索性暫時不說,默默的做好準備就是了。

到了三月底,春耕徹底結束,張溪就開始視察軍營,巡視軍中戰備情況。

結果讓張溪很滿意,軍中沒有任何懈怠.畢竟這是關羽在抓的事兒,只是關羽的目的並不是防備呂蒙,而是心心念唸的想要北上進攻襄陽。

嘛.算了,到時候再說吧。

暫時沒有辦法的張溪,暫且放下這事兒,繼續處理政務。

三月份春耕結束後,張溪最大的政務,大概就是發動徭役,讓百姓幫忙修築江陵城牆了。

而這事兒,根本不需要張溪出馬,習珍都能處理的穩穩當當的。

日常公務,也有鄧艾和趙累幫忙處理,倒是也輕輕鬆鬆。

因此,張溪答應了司馬徽的邀請,出席了嶽麓書院的開山儀式。

簡單來說,就是司馬徽邀請了荊州,汝南,洛陽,江東等地的大儒們,前來嶽麓書院小住上個把月的,一起探討學問。

因爲司馬徽的面子大啊,來的大儒都是各地頂尖的大儒,比如在洛陽閒置的原荊州大儒宋忠,江東被孫權流放的虞翻,汝南鄭玄的弟子宋均等人。

連身在蜀地的許靖,也專門從成都趕來參加這次聚會。

許靖到來,一方面是他在成都閒着沒事兒幹,另一方面也是代表一下劉備對轄下出現這麼一個書院的重視。

而隨着許靖一起到來的,還有一大批蜀地大儒們的著作,準備放到嶽麓書院的藏書閣內保存。

當然,很多都不是各大世家的傳家之書,只是蜀地大儒們根據自己的理解,新寫的一些東西,本來就是用來博取名聲的玩意兒。

而許靖帶了這麼多的書過來,自然也引發了其他各地名士們對蜀地大儒文章著作的質疑。

以前是因爲交通不便,書籍攜帶不利等因素,大家不見面,誰也不知道你到底在家關起門來寫了些什麼。

現在好了,蜀地的大儒們有了紙張,這東西比竹簡要方便的多,承載信息量也大,可不就是使勁的寫,萬一大家覺得有道理,那不是白得的名聲麼。

所以嘛,蜀地的大儒們寫了不少的文章著作,以前只是自己內心琢磨一下的東西,現在也都紛紛寫了下來,然後託許靖給帶到荊州來,顯擺一下。

其他地方的大儒一開始沒當回事,但看着許靖帶來了三大車的著作,還都是紙質的,好奇之下都翻閱了一下.然後就開罵了。

這寫的都是什麼亂七八糟的。

能來參加司馬徽舉辦的文會的,有幾個不是當世大儒,誰對先賢典籍沒有自己的理解.憑啥伱說的就是對的?!

文無第一這句話,放在現在的嶽麓書院,簡直是太合適不過了。

蜀地大儒身居偏地,果然這個文化水平就是不行,居然還敢讓人帶到荊州之地來現眼,還敢放進藏書閣必須批駁回去。

這幫大儒們一個個的來勁了,讓許靖先住下,他們也暫時不走了,挨個的翻閱蜀地大儒的著作,看到不像話的就是一陣罵,看到有道理但不同意的也專門寫文批駁,反正現在紙張便宜,隨便寫,寫完了還要許靖回頭再帶回去。

張溪來參加所謂的開山典禮,見到的就是這麼一羣義憤填膺的老頭子,以及一個忙前忙後,一臉無奈的年輕人。

沒辦法,全場的大儒們,就沒有低於四十歲的,只有這麼一個端茶倒水的傢伙,看着跟張溪差不多大的樣子。

再加上這幫大儒們慷慨激昂說的玩意兒,張溪十句裡面聽不懂兩句,實在無聊之下,就跟這位差不多年紀的年輕人,攀談了起來。

然後吧,張溪覺得跟這人挺投緣的,就順帶問起了他的來歷。

年輕人說自己早年遊學汝南的時候,在汝南拜了宋均爲師,這次是跟隨宋均老師來荊州見見世面的他姓王,名基,字伯輿。

嗯,叫王基啊嗯?!王基?!!!

東萊王基?!

(本章完)

第211章 豪賭第897章 英雄落幕第525章 散關戰事第63章 火箭第40章 運氣極好的曹操第284章 三路出擊第91章 準備退路第48章 鴛鴦陣初戰第1146章 王凌的想法第697章 私宴第484章 劉備的反應第1042章 遷都之議第820章 騎兵對決第69章 江夏變故第84章 沉船截江第463章 曹仁退兵第72章 軍械第1106章 失敗的影響第457章 換將第570章 曹真的難處第332章 江陵城的鏖戰第1109章 棄守的代價第405章 冀縣密議第680章 成都應對第537章 諸葛虔的想法第1198章 河內崩局第936章 蒲阪津之戰第838章 試探性進攻第959章 中計第386章 水泥第268章 魯肅病重第1080章 世家變化第796章 曹休的處境第24章 注水版兵書第839章 戰略改動第212章 投石車第847章 潼關之戰(二)第260章 赴約文會第460章 曹丕的魄力第127章 謀取荊南四郡第996章 試探第1018章 陸凱第586章 險計第1035章 攪混水第153章 清查土地第579章 調整第1135章 接應第485章 搞事兒的孫權第1112章 甄城第731章 雍州戰事第742章 歲月第757章 離間計第418章 疲兵計第201章 拖延時間第1112章 甄城第934章 誘敵第1065章 姜維東進第920章 曹叡的用意第801章 發現端倪第727章 補救措施第158章 送犁第1088章 遭遇顛倒第130章 攻城(一)第813章 撤軍第722章 東吳有變第33章 體能訓練第605章 下一階段第1216章 兗州攻防戰第556章 諸葛誕第109章 江東輿論第843章 郭淮撤軍第525章 散關戰事第648章 遷民入關第1068章 朱然突圍第675章 江州密議第163章 確定身份第841章 甩鍋第601章 柳隱的壓力第601章 柳隱的壓力第469章 南陽戰局第823章 重泉縣內第1136章 出賣第12章 秘方第1043章 升官第1158章 背鍋第513章 關羽的想法第683章 影響第1085章 曹叡的決策第268章 魯肅病重第977章 試探與使者第609章 到來第803章 三方應對第1210章 劉放的打算第562章 撤退和追擊第1164章 北伐理由第293章 于禁的決策第955章 下下之策第788章 襄陽北伐第408章 姜維獻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