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1章 大泉當千的影響

諸葛亮的想法其實很簡單.既然經濟戰失控的風險那麼大,而張溪也無法保證在進行經濟戰的過程中一直不失控,那就不要去做。

有些事情,結果可能比原本的目的更加讓人承受不起的話,那麼倒不如不做。

張溪對此,是相當的理解的。

中國歷史上,其實並不是沒有信用貨幣的出現,甚至信用貨幣的出現時機很早,但信用貨幣一直沒有得到普及的真正原因,其實就跟現在的情況很相似。

歷史上的聰明人很多,不僅僅是隻有穿越者能懂得經濟戰的道理,但是吧,很多的聰明人,要麼是在實行相關政策後發現局勢不可控,及時止損,要麼,就是跟諸葛亮一樣,能自己想明白在這個時代搞貨幣金融的危險性,寧可不做,也不能放出這頭猛獸。

因此,諸葛亮既然要求張溪中止經濟戰,那張溪也只能是照做。

只是呢,任何事務的發展,都有他的規律性,也有他的發展慣性.經濟戰這個東西,並不是說想中止,他就立刻能中止的。

正好又趕上要準備徵吳,張溪就琢磨着,最後廢物利用一把,利用大泉當千的大額交易效應,坑一把東吳的糧草和軍備。

軍備這東西,張溪當然是不可能交給任何人的,但是糧草這個東西吧,是僅次於漢五銖的硬通貨張溪打算用這些作爲補償,跟荊州世家大族們緩和一下關係。

這也是爲什麼,自從延熙十七年春天以後,朝堂上突然就沒有了彈劾漢吳貿易和走私聲音的真正原因.荊州世家大族們忙着回血撈錢呢,再彈劾什麼貿易和走私,那不是跟自己斷自己的財路麼!!!

荊州世家那邊是痛快了,瘋狂的撈錢中,但東吳那邊,算是徹底的亂套了。

從赤烏五年的正月開始,蜀漢那邊不管是官方還是民間走私渠道,突然就不承認大泉當千的效用,不再接受大泉當千作爲貨幣交易,只接受漢五銖或者是吳五銖的交易這幫不要臉的玩意兒,他們連直百錢都不認了!!!

江東的世家大族們,吃了一個啞巴虧不說,他們還沒處撒火去.本身就是名義上的敵國了,坑你,你能怎麼樣?!

有本事打過來啊!!!

你別說,東吳的世家大族們也不是沒有動過這個腦子,尤其是一些年輕一輩的文臣們,他們是真的想開戰。

但可惜,東吳的高層還沒有集體腦殘,尤其是像孫權,朱然,陸遜,步騭等人,腦子還是很清醒的。

打個屁啊,不知道蜀漢已經下詔要伐吳了麼,這會兒主動出擊,萬一有個好歹,人家就直接兵臨建業了。

還是穩一下,打防守反擊更加實惠。

而且,作爲東吳後期難得的政治家,步騭,顧雍兩人還提醒孫權,現在最要緊要做的事情,不是聽一幫愣頭青的鬼話去打仗,而是要儘快的安穩國內可能出降的物價動盪。

畢竟,當初爲了坑蜀漢,大泉當千幾乎是無節制的在鑄造,因此導致大泉當千在民間的流動,非常的廣泛。

如今蜀漢那邊不認大泉當千了,就只能靠東吳自己來保證大泉當千的價值.要是保證不了的話,那麼大吳的經濟,物價,民生,都會發生極大的影響。

雖然說吧,步騭和顧雍因爲兩宮之爭的事情,兩人是鬧得很不愉快,可這兩人的人品和節操還是很可以的,真正面臨國家大事的時候,還是會冷靜權衡,偶爾彼此合作一下的。

這次大泉當千引發的經濟危機,就是這種級別的政治事件了。

而孫權這邊,在聽完步騭和顧雍的勸言後,頓時火冒三丈——當初不是明詔規定,大泉當千隻用於官方貿易麼,怎麼會流通到民間去的?!

孫權憤怒的發飆,質問.但不管是步騭還是顧雍,這會兒都是相當默契的不說話,任由孫權發泄。

丫還問怎麼流通到民間去的當初你無節制鑄錢的時候,也沒見你問問,官方貿易需要這麼多大泉當千啊!!!

這問題就是在揣着明白當糊塗,孫權做了這麼多年的東吳主君,還問這種腦殘問題,根本就是要藉機發泄而已誰接茬誰倒黴。

其實孫權也確實是在瀉火而已世家大族怎麼可能只吃一頭呢。

在對外貿易中,世家大族用大泉當千收割完蜀漢,回頭肯定還要用大泉當千收割一波百姓啊如果真的都嚴格按照明詔規定,只用於官方貿易,那大泉當千怎麼可能不夠用。

連孫權自己都是這麼幹的,當初他下令增鑄大泉當千的時候還偷樂了好久.現在好了,他除了無能甩鍋狂怒外,還能幹什麼?!

狂怒完,孫權還是得冷靜下來,好好的考慮一下,該如何善後。可這事兒,孫權一個人就算是想破了腦袋也不可能想得出來,他只能是跟心腹重臣一起商議,人多力量大嘛。

當然,主要是孫權一時間也拿不出那麼多的五銖錢來回收大泉當千,維持大泉當千的信用和交易價值,一旦讓這些流通在民間的大泉當千繼續使用,勢必會會牽連到整個東吳的物價和民生。

所以吧,孫權琢磨着,前段時間你們這幫世家大族們,不管是江東世家還是淮泗軍功集團,可沒少藉着所謂的明見走私,利用大泉當千賺錢吧?!

也不要求你們都吐出來,至少拿出一部分來,維持民生和物價穩定,共渡難關呢?!

這纔是孫權找這些重臣商議的重要原因。

但很顯然,明朝那種中央集權制度下,皇帝都幹不成的事兒,你指望孫權能從這幫近乎合夥人的東吳世家大族手裡套出錢來?!

除非兩家翻臉,看誰幹的過誰,否則啊,想都別想。

這次,連步騭和顧雍都統一了戰線,不跟孫權戰一塊兒。

看着一水兒裝聾作啞的“心腹重臣”們,孫權是真的又勞心,又無奈.真的,就差那麼一點,孫權就差點喪失理智,讓呂壹出動去抄家了。

但可惜,孫權到底沒糊塗呢,他知道,有些事情,哪怕他這個大吳至尊,也必須要忍。

因此,孫權主動的開口,下詔厲行節儉,不修宮殿,節衣縮食,然後再拿出自己的小金庫,貼補國庫,穩定物價和民生。

孫權都幹到這個地步了,東吳的羣臣們,多少還是要表示一下的如今的東吳,還不是明末的光景,東吳的忠臣還是有的,哪怕是東吳的世家大族,也知道自己的利益根基所在,因此,還算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只是,這事兒進行了大概一個多月的時間,步騭第一個發現情況不對了。

是的,蜀漢停用東吳大泉當千的影響,確實是在慢慢的消除中,物價也在東吳世家大族的虧本讓利中逐漸穩定市面上流通的大泉當千在逐漸減少,而五銖錢慢慢增多。

這確實是好事兒。

但是,隨着大泉當千的逐漸減少,東吳市面上的糧食供應,卻開始慢慢出現了緊張。

這玩笑,開大了。

東吳地處東南,隨着農耕的不斷髮展,這裡已經逐漸的超越了荊州,成爲天下最大的稻米產區了.東吳居然缺糧了?!

步騭一發現這個苗頭,立刻察覺到了不對勁,趕緊的聯絡了好幾個相熟的世家大族,詢問他們家中存糧幾何?!

這年月,世家大族的存糧,也算是一個機密,畢竟誰也不會願意讓外人知道,自家到底囤積了多少米糧.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

所以吧,步騭真的是費了九牛二五之力,纔打聽到了一個大概,然後步騭立刻面色陰沉的入宮,去找孫權。

隨着大泉當千的影響,東吳世家大族們一邊在想辦法收入足夠的五銖錢,一邊在想辦法脫手手裡的大泉當千,交給朝廷回收.而他們的手段都很一致,大多是用大泉當千收購市面上的餘糧,然後再出售家中屯糧,以五銖錢出售。

這麼來回一倒手,世家大族手裡的大泉當千確實是減少了,五銖錢增多了.但糧食去了哪兒,這些世家大族可不會去過問。

畢竟,如今已經是春末夏初了,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糧價最高.世家大族只要能獲得利益,管他糧食去了哪兒。

反正不管怎麼餓,也餓不死世家大族們。

可問題是,只要稍微用腦子想想,如今東吳因爲大泉當千的影響,市面上流通的五銖錢就那麼多,突然多出來的那麼多五銖錢除了那個能自己鑄造五銖錢的蜀漢,還有誰?!

更要命的是,根據淮南前線的傳來的情報,如今蜀漢已經在兗州聚集了超過二十萬大軍,虎視眈眈。

要是在這個節骨眼上,東吳因爲民間青黃不接引發民亂,又或者是前線堅持太久,導致東吳糧草供應不足.那玩笑可就真的開大了。

第793章 掃清威脅第2章 面試第49章 大勝第1079章 要將與調兵第214章 勸降?第1033章 今時不同往日第552章 兩套應對第569章 留守的文欽第687章 蔣琬和陳祗第306章 形勢再變第1119章 成功阻敵第794章 左馮翊防守戰第1072章 丁口第885章 徐庶斷策第945章 撤軍第692章 爭論第866章 諸葛出征第154章 安置流民第369章 三路戰局第794章 左馮翊防守戰第971章 曹叡的鬱悶第823章 重泉縣內第79章 巡視防務第1062章 醴陵對峙第116章 草船借箭第1215章 下詔伐吳第52章 軍中嬉戲第32章 江夏第408章 姜維獻計第369章 三路戰局第395章 曹丕親征第414章 劉備的決斷第334章 襄樊議事第823章 重泉縣內第697章 私宴第1001章 亂局第125章 借將第723章 諸葛回成都第960章 洛陽攻城第355章 休戰與封賞第434章 江東二連擊第5章 上任第401章 突襲第723章 諸葛回成都第1044章 議罪錢第1080章 世家變化第612章 撤退辦法第1009章 虛實之戰第29章 徐庶與張溪第630章 勸關羽第670章 休戰退兵第699章 諸葛亮的態度第132章 攻取荊南第1211章 六伐結束第180章 迎親第573章 急行第676章 遷都之議第959章 中計第747章 叛亂始末第1009章 虛實之戰第1152章 調兵第914章 壓力第316章 溜邊將軍第262章 應災準備第993章 真正的目的第405章 冀縣密議第1218章 陸遜離淮南第403章 涼州軍團的威脅第811章 前後夾擊第246章 去成都第140章 攻克江陵第583章 搶時間第1061章 北上長沙第64章 博望之戰第478章 爭論第230章 情勢變化第756章 三伐議定第551章 局勢變化第1060章 陸凱的眼光第33章 體能訓練第1090章 諸葛連弩二號機第730章 領兵人選第713章 地獄笑話第931章 勸說第653章 進兵策略第956章 影響第103章 長阪坡之戰(二)第1240章 中止經濟戰第337章 北方戰場第725章 開春第876章 偷襲城門第202章 各方反應第1044章 議罪錢第548章 眉縣之戰第1204章 猶豫第990章 曹魏的困難第1193章 蒼山嶺之戰第476章 劉備稱帝第1073章 流民第1207章 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