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0章 中止經濟戰

徵吳和伐魏不太一樣。

伐魏,需要考慮戰略,戰術,從哪兒進軍,哪裡當主攻,哪裡當輔助.曹魏的地盤太大了,可以互相支援的地方太多,必須認真考慮。

但是徵吳,其實就只有兩條路可走。

一條,是陸路掃清青徐和淮南,然後過江,直抵江東之地。

另一條,水路進軍,繞過長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區,直接順江入湖,進攻建業。

但可惜,荊州水軍不給力,既不能奪取江夏,獲得進攻建業的跳板,又無法在水戰中戰勝東吳水軍,因此,荊州這一路,基本是不太可能作爲主攻方向的。

其實這是漢吳雙方都能看的明白的事情,因此雙方在戰略安排上,都各有側重點。

江夏這邊,水軍爲主,陸軍爲輔,只要水軍不敗,江夏就無恙。

而淮南那邊,則是陸軍爲主,水軍爲輔,水軍最大的作用,大概就是連接淮南和徐州之間的各條水道,方便東吳軍互相策應而已。

所以,當陸遜得知大漢朝議決定要徵吳的時候,第一時間就開始着手準備淮南和徐州的防禦戰。

而江夏這邊,就完全交給朱然的水軍去防禦了。

這本來就是近乎唯一的選擇,漢吳雙方都不意外.只是,陸遜等啊,等啊,從延熙十六年的秋天,一直等到延熙十七年的夏天,他都沒有等來大漢軍隊的進攻。

這就讓陸遜有些惴惴不安了。

以季漢如今的國力,如果要準備一場大戰的話,最多半年時間就能做好準備。

可如今都過去快八個月了,不管是荊州還是兗州方向,依然沒有任何出兵的動靜,這多少有點不可思議了。

從細作傳回來的情報看,季漢在兗州確實聚集了超過二十萬的軍隊,包括了兗州本地的郡兵八萬,河洛,潁川等地的郡兵五萬,以及河北調來的七八萬大軍。

這些軍卒,在延熙十七年的五月就已經在兗州地區集結完畢了,可如今已經是七月份了,二十萬兵馬在兗州境內集結,人吃馬嚼的呆了兩個月難道是蜀漢嫌棄軍糧太多了,需要這麼消耗一批麼?!

很顯然,陸遜不認爲蜀漢會做出這種缺心眼的事情來,那麼,就只有一種可能性了。

那就是蜀漢在陸遜思維無法顧及到的盲區有所動作,而這二十萬大軍,不過是一個幌子.只是,陸遜實在想不明白,就目前這個明顯的局勢,自己還有什麼想不到的盲區。

而事實上也算是陸遜的盲區吧。

只是,這個盲區,不是軍事上的,而是經濟上的。

倒不是說陸遜的治政能力不行,事實上,陸遜是一個文武雙全的人物,他在總督淮南,青徐期間,對淮南和徐州的經濟發展,民生恢復,有着重要的作用。

只是,這個時空的陸遜,到底不是歷史上的那個東吳丞相,他一直呆在淮南,沒有回到建業,主持一朝國政的機會,因此,對於國家層面的經濟政策,陸遜雖然有所耳聞,但知道的並不多。

季漢方面,確實是有所行動,不過不是軍事層面的行動,而是在等待直百錢和大泉當千發揮最大的作用。

從延熙十六年,大漢決定徵吳開始,徐庶和張溪互通書信,約定彼此的進攻重點後,張溪就開始着手收網東吳大泉當千的事宜。

簡單來說,就是要在東吳青黃不接的時候切斷大泉當千的交易價值,引發東吳物價,尤其是糧價動盪,然後在進入秋收時時節後,再用漢五銖,大量收購東吳的糧草等軍需,引發東吳糧草外流,軍需準備不足。

說實話,這麼好的經濟政策,最後只能起到搞亂東吳軍備的效果,委實的有些大材小用了。

如果說,能夠再給張溪多一點的時間,比如說再多給個三五年時間,那麼張溪真的是把握,可以在這場經濟戰中直接摧毀東吳的小農經濟,導致東吳世家和孫權之間,因爲利益分割不均而反目。

畢竟,通貨膨脹的威力,這個時代的人不瞭解,張溪不可能不清楚。

而且時間也足夠了,畢竟這個時代還是小農經濟時代,對扛通貨膨脹的能力很弱,這點時間,足夠摧毀一個政權。

但可惜,張溪沒有這個時間,徵吳事宜,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再一個,其實這次的這個經濟戰吧,從一年多前進行到現在,大漢這邊,也多少有點吃不消了。

荊州世家大族和李嚴這邊,是因爲大量的物資流失而感到吃不消,而諸葛亮,龐統等人,則是對這個經濟戰引發的後果,在心裡上,有些吃不消了。一年多的經濟戰,雖然前期的時候,大漢從江東獲取了大量的糧食,桑蠶,魚獲等利益,但後期,大漢這邊爲了平抑大泉當千帶來的差價,保證大泉當千的交易價值,也付出了太多的蜀錦,紙張,礦石的利益。

說真的,如果不是現在大漢已經有了一個還算有利的中央政權,再加上這事兒由李嚴這樣的大才統籌規劃和背書這要是換了二十年前,都足夠引發荊州世家發動一場大規模的叛亂了。

這麼大的消耗,荊州世家也好,李嚴也罷,當然是不會願意繼續再維繫個三四年下去了。

這些人,是看到眼前利益的受損超過了預期,頗有怨言。

李嚴還好點,他最多也就是私下推波助瀾一番,明面上,還是對張溪的相關政策表達支持和維護的。

可荊州世家大族們在大漢朝堂上的代言人們,可是對東吳的官方和民間走私貿易,大加抨擊。

不過這些人,其實對張溪造不成任何影響.他們也就只敢抨擊一下政策口嗨一下,誰也不敢上升到荊州的刺史和鎮守將軍。

開玩笑了,荊州世家大族們又不傻,一個是新任大將軍,實際上的軍方第一人,一個鎮守荊州多年,政令幾乎都出其口的荊州刺史.這兩人,哪個惹得起?!

甚至於來說,荊州世家大族寧可得罪張溪也不會去得罪王基。

得罪張溪,張溪這個人脾氣好,只要不威脅到他家裡人,他不會有什麼打擊報復的事情。

可得罪王基.估計荊州世家大族內部都能先鬧個分裂,看看有沒有足夠的好處可以撈取。

所以,其實這些朝堂上的聲音,張溪和王基除了覺得有些麻煩外,並不會爲了他們做出改變。

真正讓張溪決定提前中止經濟戰的原因,還是諸葛亮。

當初諸葛亮在抵達江陵,跟張溪密談策略之後,也對這個經濟戰的實際執行情況,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瞭解。

馬謖這個人聰明,如今做事又沉穩了許多,他給諸葛亮講述的經過和對經濟戰未來的預期,還可以說是相對保守一些的。

畢竟,這玩意兒馬謖也是第一次主持操縱,他也不知道未來會變成什麼樣,一直都還算小心翼翼。

可謝宏吧他好不容易可以撈到一個直面大漢丞相的機會,自然是卯足了勁的展示自己的才能,把經濟戰可能產生的所有後果,都給諸葛亮說了一遍。

其中就包括了最激進,也最令人崩潰的結果,謝宏都說了。

諸葛亮當然不會因爲謝宏的一時之言,就覺得經濟戰這個東西不好,他也只是一聽,完事兒後記下來而已。

可是吧,當諸葛亮離開江陵,回到長安的這段路上,諸葛亮仔細思考了謝宏的說法.他越想,越覺得謝宏說的激進結果,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一旦雙方都無法控制住經濟戰的影響範圍,輕則東吳經濟徹底崩潰,重則大漢半壁江山都會民不聊生。

諸葛亮是越想越擔心,他擔心,張溪放出來的,不是一頭專咬東吳的狼,而是一羣不挑對象吃人的老虎羣.而世家大族們,其實並不是很介意當這些老虎。

因此,諸葛亮越想越不放心,趕緊給張溪寫了一份密信,信中詢問張溪,謝宏所說的激進結果,到底有幾分可能。

而張溪能怎麼回答他自己對這個經濟戰都有點半懂不懂的,全靠馬謖和謝宏兩人操持,而經濟可能引發的效果,張溪也不是沒有聽說過。

哪怕到了現代社會,因爲經濟戰而導致國家破產的小國,也不是沒有。

那還是在商品經濟社會,就如今的小農經濟時代,經濟體系更爲脆弱,經濟戰的破壞力只會更強大。

因此,張溪只能給諸葛亮回信,實話實說,告訴諸葛亮,如果是最極端的失控情況,恐怕不是大漢半壁江山,而是整個大漢十三州,都會重新陷入動盪之中。

得到了張溪回信的諸葛亮,略加思索後,回信給張溪——中止經濟戰。

第470章 關羽的決斷第730章 領兵人選第359章 嘈雜的軍議第180章 迎親第876章 偷襲城門第616章 王雙的絕技第756章 三伐議定第911章 過江第956章 影響第1027章 一箭第449章 吳王第1158章 背鍋第332章 江陵城的鏖戰第981章 搖擺的孫權第557章 冒險還是保守第199章 營中瑣事第1054章 水戰(二)第116章 草船借箭第808章 添油第1124章 僵局第445章 意料之外的援軍第97章 襄陽的反應第251章 調人第846章 潼關之戰(一)第824章 異道會潼關第733章 內政外交第1005章 勸降第849章 潼關之戰(四)第1211章 六伐結束第787章 陸遜的戰略第545章 王生?!王雙!第921章 出使歸來第303章 修改戰略第138章 油江口第1169章 曹爽的決斷第700章 收尾第1074章 屯田和鑄幣第574章 懲罰第1132章 秦朗進軍第408章 姜維獻計第471章 蘇則的選擇第1123章 撤軍第573章 急行第1181章 河東戰事明朗第207章 好事連連第881章 關羽的異常第257章 成本第1099章 失守第887章 龐統訓姜維(二)第46章 家內瑣事第921章 出使歸來第1199章 援兵去哪兒第1079章 要將與調兵第260章 赴約文會第504章 眉縣世家第719章 諸葛到來第591章 大昌集第915章 增援第846章 潼關之戰(一)第57章 三顧茅廬第643章 名將隕落第225章 處置第962章 出乎意料第379章 經濟作物第162章 賣馬第1008章 全朱矛盾第64章 博望之戰第339章 陸遜之計第446章 街亭混戰(一)第1214章 聖裁第1081章 情報可靠性第418章 疲兵計第856章 潼關之戰(十一)第1082章 戰略制定第188章 再次一換三第509章 臧霸的決斷第751章 前因後果第1049章 東吳的反應第389章 替代戰略第1167章 主帥人選第311章 曹操頭疼第1253章 拖時間第1040章 再次平衡第967章 潁川的處置第1059章 偏師出兵第991章 東吳的想法第749章 各懷鬼胎第595章 凌晨突襲第1014章 寇封來援第265章 蝗災第506章 等第694章 復設丞相第1091章 孟津渡第86章 攻城第527章 老友聚會第800章 郭淮的疑慮第399章 偷襲計劃第771章 擅自出兵第1237章 解釋和問策第710章 成都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