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9章 荊州世家的難處

延熙十五年初夏,荊州大地上一片祥和.除了長江流域不斷爆發的小摩擦之外,確實是一片祥和。

自從延熙十三年,第六次北伐結束以後,荊州軍民進入了到了爲期兩年的休養生息階段,但從農業生產和百姓生活層面上來講,基本還算得上是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至於荊州的世家大族們嘛.日子不見得過的多好,但是吧,也不算太壞。

雖然去年因爲黃崇的事兒,跟朝廷和張溪鬧得有點不太愉快,但最終雙方還是各退一步,保持了默契,黃崇也因此得以上任。

而黃崇上任以來,也基本沒出什麼幺蛾子。

黃崇還是有點自己老爹的風範的,爲人聰明,務實,他選擇聽從張溪的建議,上任桂陽太守後,延續了當年蒯祺擔任桂陽太守期間的政策,基本沒有什麼改動,也讓荊州的大小世家鬆了一口氣。

再加上桂陽到底地處偏僻,這地方窮的,哪年不要其他州郡接濟就算是大豐收了.荊州世家大族們在桂陽,還真的沒什麼切身利益可言。

說到底,還是那句話,荊州世家大族其實不是排斥外人來管理荊州,他們排斥的是外人管理荊州會因此損害荊州世家大族的利益。

相比於外人,跟自己利益高度綁定,知根知底的本地人,自然是更加容易被荊州世家接受。

只是有些事情,荊州世家也多少明白,現在的時局,已經不是三十年前的時局了,如果不知變通的話,最終倒黴的還得是自己。

而能活到現在的世家大族,基本都是最懂得變通的。

因此吧,黃崇既然安分守己的守着桂陽郡不出幺蛾子,一幫荊州世家大族們也懶得去找他的麻煩。

再者說,如今還有一個更加讓荊州世家頭大的事情,正在發生。

延熙十五年的正月,吳大帝孫權突然頒佈了詔書,在東吳境內發行了一種叫“大泉當千”的貨幣,專門用來應對對外貿易。

就衝這名字,是個人都明白孫權到底是打的什麼鬼主意,更別說大漢這邊也早就有了直百錢的先例。

有一說一啊,早些年因爲官方貿易渠道關閉,荊州世家們有一個算一個,就沒有人不參與到這場有官方背書的走私活動中去的。

畢竟,以往走私是要冒着風險的,一路上還得買通守關的將士們,成本也相當的高。

如今走私,只要荊州世家跟東吳那邊以直百錢結算,官府直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各路關卡的守軍更是一路綠燈.有這種好事兒,誰不想分一杯羹。

雖然說直百錢這個東西,荊州世家也很深惡痛絕,但是吧,這次是大漢官方折半價給到荊州世家的,而荊州世家卻可以憑藉直百錢真的從東吳那邊套取價值一百錢的貨物.反正割的是東吳的羊毛,荊州世家哪個不是賺得盆滿鉢滿的?!

就這好事兒,荊州世家大族們還是非常開心的。

但是吧,隨着東吳那邊發行了所謂的“大泉當千”,並且規定也同樣只用於對外貿易,荊州世家的好日子,可就到頭了。

是個人都能看的明白,孫權這是吃了直百錢的虧,打算以牙還牙,以眼還眼了大泉當千,可比直百錢還狠上十倍。

荊州世家們嘗過直百錢的好處,怎麼可能不知道大泉當千的壞處。

可問題是,荊州世家有心不收,這事兒還不行。

一個,是荊州牧張溪派人給各大世家傳話,如果還想繼續從事走私活動的話,就必須無條件接受大泉當千,否則官方層面要禁止走私,那也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另一個,是官方放出消息,說是有意恢復官方貿易,並且同時承認直百錢和大泉當千的效用。

承認直百錢這個好理解,畢竟這玩意兒就是大漢自己鼓搗出來的,不承認也不行.可承認大泉當千四什麼鬼?!

如果大漢自己都承認大泉當千作爲代值貨幣的地位,那麼哪裡還能有民間走私的活路?!

別的不說,孫權那個貨色,能不全力打壓東吳的民間走私活動,以保證自己大泉當千的價值?!東吳的世家大族還會願意跟荊州世家玩走私?!拿着大泉當千去官方貿易平臺上收割大漢的羊毛他不香麼?!

真到了那個時候,荊州世家要麼放棄走私活動帶來的利益,老老實實的走官方貿易渠道,接受既成定局,要麼,就接受大泉當千,拼着損失一部分利益,繼續維持走私活動。

兩者其實沒有太大的區別,都必須接受大泉當千,只不過走官方貿易,是要交稅的,而走私,是不需要交稅的。

這麼一比較的話,荊州世家不得不選擇大量囤積直百錢,用於減輕自己在走私貿易中的損失,而這麼做,也變相的承認了大泉當千的使用價值。但是,總體來說,荊州世家大族,在最近的半年裡,確實虧了不少東吳這幫混蛋玩意兒,貪得無厭啊,那個大泉當千發的,一點節制都沒有。

前期賺得有多狠,後期虧的就有多心疼.這就是現在荊州世家大族們最真實的寫照。

可偏偏,荊州世家大族們對此還沒有多少辦法可用。

老一套的辦法,煽動,哄騙,製造民變等等,經過黃崇事件後,大家都明白,至少在張溪坐鎮荊州期間,是一點用都沒有的這老小子掌握着軍權。

走常規途徑,通過朝廷渠道去彈劾張溪,爭取把張溪調離荊州.別開玩笑了,就張溪在大漢的地位,在高層內部的人緣,彈劾他的奏章恐怕連尚書省那一關都過不去。

所以啊,荊州世家們發現,自己是真的拿張溪沒辦法,除了製造一些輿論來抹黑一下張溪的人品外,好像真沒啥辦法給自己出氣。

而製造輿論,抹黑張溪的人品這一招,進行的同樣也很不順利。

以往世家大族用這一招無往不利,是因爲輿論操控權掌握在世家大族手裡,而一個人在這個時代爲官,最重要的就是名聲,尤其是執政地所在的民間評價,就顯得尤爲重要。

名聲不好的人,很難得到朝廷重用。

可這一招,對張溪也不太管用。

首先吧,張溪的官位基本已經算是到頭了。

官職是兵部尚書,武職是驃騎將軍.再往上升,恐怕也就是進入三省和晉升爲大將軍了。

而這兩個職位,在理論上,是不可能共同兼任了.沒有那個皇帝會放心把軍權和政權都交到一個人手裡,除了諸葛亮。

顯然,張溪在劉禪心裡,可沒有諸葛亮這樣的地位,自然,他也不可能有進入中樞的機會,要本地名聲沒啥大用。

其次吧,張溪的名聲,其實在這個時空,也說不上多好。

雖然吧,天下人公認張溪是名將,但是因爲“送女裝事件”坑了郭淮兩次,導致天下人對張溪的風評,真不算太高。

送一次女裝,還能說是臨陣用計,不得已而爲之.算是大丈夫不拘小節的表現。

但連着送兩次,還坑的都是同一個人,這麼用計,就顯得多少有些刻薄了。

至少在中原和河北地區,張溪的名聲,真說不上太好。

畢竟早年間中原地區是曹魏的地盤,而中原地區又掌控着天下的輿論權,連關羽這樣的人,中原世家對他的評價也不算太好,承認他是名將的同時,還得附加上一條“倨傲”,張飛更慘,直接多了一條“暴戾”的評價可想而知,張溪的名聲能好到哪兒去。

這樣的人,你再怎麼抹黑他,好像對他來說,也是不痛不癢的。

再加上第三個要素荊州,有一座嶽麓書院,而這座出院的創始人之一,就是張溪。

嶽麓書院從不收徒教學,但是卻提供天下藏書,允許天下學子在這裡閱讀藏書,交流學問,也歡迎天下名士來嶽麓書院講學授課這就是一個現代的大型圖書館。

這座書院存在了快二十年了,不知道有多少的天下學子,寒門士子,以及一些受到戰亂波及,跑到荊州來避難,順便借住在嶽麓書院的名士大儒享受過書院的好處。

俗話說,不看僧面看佛面的荊州世家抹黑張溪,這幫學子,士子,名士大儒,能有十分之一站出來,替張溪辯解上兩句,就已經足夠幫張溪洗白了。

總而言之.荊州世家沒轍啊,打不過,罵不走,虧了錢必須自己吞,最後連口嗨報復一下都做不到。

難吶!!!

第1223章 李嚴的無奈第1050章 朱然的謀劃第59章 諸葛出山第562章 撤退和追擊第30章 對比第515章 僞木牛流馬第381章 對外第546章 糾纏第385章 牂牁郡的發財道路第396章 子午谷奇謀第601章 柳隱的壓力第466章 再次僵持第1096章 兵臨許昌第65章 攻擊和防守第661章 潼關路第518章 二將第851章 潼關之戰(六)第663章 潼關的差異第1167章 主帥人選第55章 拜師第437章 街亭第529章 五丈原對陣第532章 張溪的應對第987章 議定第731章 雍州戰事第145章 文聘歸心第653章 進兵策略第203章 草率的漢中攻擊戰第621章 跑了第1046章 東征南征第616章 王雙的絕技第87章 失敗的夜襲第1253章 拖時間第371章 孟獲的反應第69章 江夏變故第7章 三國第966章 洛陽戰事(三)第596章 正面較量第803章 三方應對第1037章 曹叡的選擇第307章 江東的決定第124章 攻城先拔寨第1055章 水戰(三)第543章 無當飛軍對曹魏禁軍第609章 到來第713章 地獄笑話第109章 江東輿論第1222章 經濟戰第650章 大雪第624章 好消息和壞消息第1210章 劉放的打算第804章 心累的陳祗第234章 蔣琬第1124章 僵局第360章 庲降都督第109章 江東輿論第1166章 戰略制定第599章 突破第518章 二將第826章 北伐前哨站第487章 佔便宜第962章 出乎意料第1027章 一箭第543章 無當飛軍對曹魏禁軍第855章 潼關之戰(十)第326章 關興第585章 張郃之計第236章 造紙第499章 關中變化第895章 石苞的心思第525章 散關戰事第922章 江陵水軍第467章 涼州人選第34章 榨油第1181章 河東戰事明朗第160章 孫尚香的奇妙冒險第675章 江州密議第114章 船上議論第234章 蔣琬第694章 復設丞相第674章 世家之議第395章 曹丕親征第645章 議事(二)第791章 防禦體系第1165章 平策第573章 急行第155章 劉備親臨第1196章 識破和突圍第1230章 北伐幽州第858章 潼關之戰(十三)第699章 諸葛亮的態度第266章 江東來使第808章 添油第661章 潼關路第992章 兩路進兵第1108章 曹叡的困境第1004章 邀約第276章 襄樊之戰的真正用意第537章 諸葛虔的想法第501章 戰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