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2章 勸降司馬懿

隨着曹宇請降,諸葛亮受降,曹魏的政權,算是徹底進入了歷史。

但是,曹魏的殘餘勢力,卻沒有那麼容易肅清。

幽州東北部四郡的殘餘勢力倒不足爲慮,這四郡太守手裡也沒有太多的兵力了,而且四郡土地貧瘠,也不存在負隅頑抗的勢力,基本可以傳檄而定。

真正比較麻煩的,是盤踞在冀州東部的司馬懿。

司馬懿這個大魏純臣的人設,現在是如他所願般的,徹底立起來了。

哪怕曹爽,曹宇等人在薊縣已經投降了,但司馬懿依然堅守冀州東部的邊境,打曹魏旗幟,持曹魏天子御賜節仗,不戰,也不降。

當然,以如今的局勢而言,冀州東部已經是被季漢三面包圍了,諸葛亮如果要硬攻,其實也不是不行,就算司馬懿再能打,他也撐不過一年的時間。

只是,諸葛亮知道司馬懿要的是什麼,而諸葛亮也不介意給司馬懿他想要的東西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諸葛亮不想強攻,憑白增加士卒傷亡,耗費糧草國力。

因此,諸葛亮親自給司馬懿寫了一封信,在信裡給足了司馬懿面子,同時又派人去河內溫縣司馬家,請來了司馬懿的長子司馬師,請司馬師親自給自己傳信給司馬懿。

順帶一提,司馬師在河東郡投降後,就拒絕了出仕大漢,回到河內溫縣的司馬氏老家閉門不出司馬一家,真就各個都是屬狐狸的。

而如今,諸葛亮讓司馬師去給自己送親筆信,其實也是做給外界看的。

一方面,諸葛亮這是向天下人展示自己的胸襟,表達了不屑於用司馬氏的性命做籌碼,勸降司馬懿。

另一方面,其實諸葛亮也是在告訴司馬懿,你司馬懿要的面子,我諸葛亮給足你,甚至把你長子給你送過去.你要是再不知道好歹,那剩下的事情,也就不用談了。

很顯然,司馬懿這樣的老狐狸,怎麼可能不明白諸葛亮的潛臺詞。

而且吧,如今司馬懿的人設也立起來了,如今天下人,無一不知他司馬懿是爲舊主守節的忠臣,純臣,尤其是跟曹爽這個曹氏宗族大將軍對比起來,司馬懿顯得的是那麼的忠貞不屈。

此刻再降,也無人會說司馬懿任何不是。

這已經給司馬懿賺足了聲望,同時也攢夠了將來東山再起的資本。

可以見好就收了,再不知進退下去,恐怕真的要變成大魏忠臣的.全家死翹翹的那種。

所以,司馬懿在接到了諸葛亮的親筆書信後,也親自寫了一封回信,同樣讓自己的長子司馬師,帶回去給諸葛亮。

司馬懿這招也挺高的。

他現在是大魏純臣的人設,如果就這麼留下了自己的長子,他大魏純臣的人設就有了瑕疵。

相反,司馬懿繼續把司馬師送回去,不僅能表達自己爲公忘私的品質,同時,如果真的事有不諧的話,至少可以保證司馬師還能在季漢的前途,不至於全家一起玩完。

畢竟,司馬師雖然沒有出仕季漢,但理論上,他在河東投降後,就不再是大魏臣子了,從這個時代忠孝理念的影響下,他在送往信後,不管司馬懿同意不同意,他都必須回到季漢。

否則就是反覆無常,人品有問題了。

至於司馬懿給諸葛亮寫的那封信,其實倒不太重要,那就是一封互相做面子的書信而已。

誠然,司馬懿在信中,給諸葛亮提出了自己的投降條件,但這些條件,沒有一條是出自司馬懿內心的。

司馬懿提出的投降條件有兩條,一條是善待曹魏天子,善待曹氏,夏侯氏宗族,爲大魏保全顏面。另一條,是善待曹魏麾下士卒,允許這些曹魏士卒解甲歸田,迴歸正常生活。

這兩條吧,就是司馬懿爲了繼續維持自己大魏純臣的人設,故意提出來給天下人看的。

而諸葛亮其實也知道.他纔不信司馬懿這個老狐狸,是真的那麼忠君愛國呢。

真要忠君愛國的話,司馬懿就應該出現在薊縣,而不是呆在界橋前線不動彈。不過嘛,諸葛亮還是做足了姿態,不僅答應了司馬懿的所有要求,同時還派人把兩人的書信內容傳播了出去,幫助司馬懿建立大魏忠臣人設你要名聲,那我就給你足夠的名聲。

名聲這東西,有好處,但也有壞處。

好處不用說,司馬懿如此造勢,就是爲了給以後司馬氏在大漢的朝堂上立足爭取到足夠的條件。

但壞處嘛,就是現在諸葛亮在做的事情.把司馬懿架的高高的,讓司馬懿騎虎難下,必須一輩子保持這個大魏純臣的人設。

而當司馬懿爲了自己的名聲,不得不保持自己大魏純臣人設的時候,就等於是司馬懿斷絕了入仕季漢朝堂的機會.否則還能算什麼大魏純臣?!

雖然諸葛亮不知道偶像塌房是什麼意思,但不妨礙他這麼利用起來.如今司馬懿就算不想當這個大魏純臣都不行。

兩個老狐狸加起來有一千六百個心眼子,但是吧,司馬懿終究還是沒能鬥得過大漢丞相諸葛亮。

一方面,如今是司馬懿勢窮,而諸葛亮強勢,司馬懿再鬥心眼子,他也底氣不足。

另一方面,司馬懿能忍,他可以接受一時的挫敗,伺機再東山再起,甚至於,司馬懿都可以接受自己無法入仕季漢,但只要自己的兩個兒子還有這樣的機會,以司馬氏的底蘊和河東世家的支持,司馬懿相信,未來的大漢朝堂,必然有他司馬家的一席之地。

所以.司馬懿最終還是下令全軍解除軍械裝備,並且帶着次子司馬昭一起,親自前往薊縣,向諸葛亮請降。

而隨着司馬懿的投降,曹魏最大的一股殘餘勢力被平定,幽州,冀州也徹底的平定了下來。

隨後,諸葛亮行便宜之權,調幷州刺史魏延爲幽州刺史,鎮守邊疆,防備高句麗。

而魏延留下的幷州刺史,諸葛亮則任命王昶接任。

王昶雖然資歷稍有不足,但他的能力是真的被諸葛亮所看好,同時,王昶有太原王氏的支持,用來穩定幷州,防範南匈奴都非常合適。

而冀州刺史,諸葛亮在來回權衡之後,還是選擇了讓鄧艾來擔任。

其實吧,在諸葛亮看來,不管是鄧艾還是姜維,都不是擔任一州刺史的好人選,尤其是冀州這個河北世家大族的聚集地,這兩個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缺陷——兩人都不太會處理和世家大族之間的關係。

這兩個人呢,都是屬於那種武略有餘,鎮守一方是不成問題,但文治不足的存在。

有一說一,這兩人在文治上的表現,連魏延都不如。

冀州不同於幽州,幽州世家大族雖然也有,但畢竟比冀州要少上很多,以魏延的能力,只要掌握了軍權,鎮住那幫幽州世家應該是不成問題的。

可冀州世家大族林立,諸葛亮鎮守了三年才勉強釐清了關係,如果任命了河北世家的人出任冀州刺史,那麼冀州的局勢恐怕又會出現變故,朝廷無法直接掌控。

因此,諸葛亮實在無奈,他手上真沒有合適的人選可用,只能是在姜維和鄧艾之間二選一,而姜維在資歷和軍中威望上都不如鄧艾,諸葛亮只能先讓鄧艾擔任冀州刺史,穩定一時。

剩下的事情,只能是等諸葛亮回到長安後,再做打算了。

就這樣,基本安排妥當冀州事宜後,諸葛亮在延熙十六年的五月,正式班師回朝,返回長安。

而跟隨諸葛亮一起返回長安的,不僅有曹魏投降的文武官員,曹宇,曹爽等人,還有我們的大魏純臣,司馬懿。

很顯然,諸葛亮是不打算讓司馬懿回到溫縣去繼續韜光養晦了。

既然選擇了當大魏純臣,那諸葛亮必然會讓他繼續當下去的有什麼比守衛在舊主身邊,更加能體現作爲純臣的價值呢?!

而且吧,就司馬懿這個老狐狸,諸葛亮總覺得,不放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看着,怎麼都不敢放心。

第1233章 孫權的壓力第23章 反對第576章 截擊第730章 領兵人選第706章 拖第261章 成都議事第678章 君臣一心第404章 姜冏和樑緒第457章 換將第1130章 變策第449章 吳王第989章 戰備第803章 三方應對第1148章 司馬懿的困境第1127章 魏延的計劃第200章 涪城相會第1077章 北伐之議第1204章 猶豫第21章 新官職,新工作第245章 百年大計第733章 內政外交第304章 攻破樊城第469章 南陽戰局第1157章 兗州戰役結束第1087章 應對第608章 攻心第351章 漢中之戰落幕第877章 城門攻防戰第10章 新年第838章 試探性進攻第215章 劉循第1073章 流民第188章 再次一換三第684章 各自打算第651章 退兵第392章 魏王曹丕第189章 置地第533章 善後第745章 平叛策第1160章 三年後(一)第393章 曹魏的反應第25章 徐庶第543章 無當飛軍對曹魏禁軍第772章 拖延第534章 陳倉道第2章 面試第960章 洛陽攻城第837章 歪打正着第1193章 蒼山嶺之戰第1146章 王凌的想法第987章 議定第554章 南陽僵持第18章 家有新人第598章 要命的巧合第218章 各種變故第604章 收尾第205章 局勢變化第432章 偷襲汝南第1136章 出賣第534章 陳倉道第510章 各路安排第528章 關羽搦戰第763章 東吳的想法第1117章 孟達的決心第1036章 主帥心思第838章 試探性進攻第854章 潼關之戰(九)第387章 北方有變第1204章 猶豫第220章 入城安民第465章 張溪和魏延第581章 切入第136章 江陵決戰(三)第532章 張溪的應對第1120章 秦朗第120章 竟陵之戰第673章 天人庇佑第642章 兩員老將第304章 攻破樊城第220章 入城安民第520章 張溪定計第863章 突圍第971章 曹叡的鬱悶第631章 單挑第1214章 聖裁第228章 戰與和第404章 姜冏和樑緒第252章 書院的作用第1136章 出賣第388章 戰略衝突第930章 黃河水軍第945章 撤軍第273章 開山第600章 包抄後路第443章 守城第四天第618章 突然出現的王平第756章 三伐議定第97章 襄陽的反應第998章 朱然的理由第294章 關羽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