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1章 瞞天過海

魏縣城南,東線戰事。

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整停戰,張溪總算是湊夠了十架配重式投石車。

本來修造配重式投石車的目的也不是用來攻城,真正的目的是吸引司馬懿主動出城作戰,十架投石車雖然少點,但威懾力已經是夠了的。

接下來,就該是制定攻城計劃了。

不管司馬懿會不會主動出城來進攻,該做好的提前準備,張溪還是會做的。

魏縣南門方向,張溪親自領兵三萬,攜帶配重式投石車主攻,東門和西門,各由魏延和姜維領兵兩萬人負責牽制,防止敵軍從側門出擊。

剩餘的一萬餘人,由文欽率領,充作戰場預備隊。

進攻計劃沒什麼出奇的地方,畢竟都打到直接攻城戰了,攻城方能做的應對就這麼多。

倒是防守方一側,司馬懿這邊能做出的變數比較多。

比如說,出城去燒燬進攻方的攻城器械,就是一種最直接的應對方式。

只是以司馬懿的智商,他能不知道,張溪這個老狐狸就帶着十架配重式投石車來攻城的真正目的麼?!

雖然說,司馬懿也早就最好了要出城去搶劫配重式投石車的計劃,但是吧,還需要等等。

不能是敵軍進攻一開始,就着急忙慌的出城去搶那個張元長鐵定張開口子等着你呢。

所以啊漢軍重新開始攻城的前三天,司馬懿依然按兵不動,任由漢軍的配重式投石車發威,砸壞了不少馬隆督造的城牆擋箭木板。

這下可把馬隆給急壞了。

倒不是馬隆心疼這些擋箭木板,事實上,這些擋箭木板不管是從原材料還是製作工藝來說,都不算多麼珍貴.可問題是,也禁不起這麼砸啊。

是,魏縣城內的木板確實還有富裕,擋箭木板壞了再造一批也不是那麼難.可再富裕,再容易,也不如城外的石頭多啊。

人家蜀賊人多,刨山取石的攻城,而城內的木板,總有用完的一天。

到了那個時候,拿什麼來阻擋蜀賊的箭矢攻擊?!

而且,一直這麼砸下去,對軍心士氣的影響也很大。

原本的魏縣守軍能在城頭堅守,是因爲他們有了對抗蜀賊弓矢壓制的辦法,可以躲在木板後面射箭.可如今這層保護沒有了,軍卒回憶起蜀賊弓矢的兇猛,難免會影響到守城信心的。

因此啊,馬隆建議司馬懿,如果可以的話,儘快出城作戰,至少搶回一臺配重式投石車來,他好仿製着修造,解決敵軍配重式投石車的威脅。

馬隆能想到的問題,司馬懿當然也能想到,但是.他依然還在等,等一個明確的消息。

蜀賊的屯糧位置到底在哪兒?!

司馬懿必須搞清楚這個問題。

手裡的士卒一共就那麼多,如果只是單純的死守,司馬懿也不確定,最後能不能逼退蜀賊。

畢竟,這場戰事,蜀賊三路齊進北伐。

就算他司馬懿能在魏縣擋住張溪和魏延的東路軍,可如果其他兩路蜀賊大軍獲得了突破,那也無濟於事。

因此,司馬懿要做的,不僅僅是要守住魏縣,最好還是能夠儘快的擊破眼前的賊軍,然後揮師西進,去支援河內戰事。

因此,司馬懿必須選好破敵時機,謹慎用兵,這樣纔有機會一擊必勝。

魏縣戰事,司馬懿也認真研究過了,如今的局面,蜀賊是越河攻擊,後勤補給線必然會被拉長,那麼蜀賊的屯糧之所,就是他們必然的破綻。只是,司馬懿心裡還是有些疑慮的。

畢竟,這次的對手是張溪,此人素來用兵謹慎,不可能不知道後路的重要性,對於糧倉,肯定是會派兵看護的。

所以,司馬懿如果要動蜀賊糧倉的主意,那麼就必須行事隱秘,在不引起張溪懷疑的情況下出兵,一戰而破,纔有希望扭轉整個戰局。

基於以上的考慮,司馬懿現在必須暫時按兵不動,吸引蜀賊主力繼續攻城,讓張溪不斷的往前線調兵,放鬆對後方的保護才行。

馬隆的建議,被司馬懿給駁回了,甚至司馬懿也沒有給馬隆解釋馬隆是臨陣投軍的,資歷和信任度都不夠,司馬懿不會輕易告訴他自己的作戰打算的。

而郭淮和司馬昭,卻是知情的.只是,這兩人也覺得司馬懿現在守的有些太憋屈了,就算是爲了大局,老這麼被動挨打下去,也不是個事兒啊!!

但好在,這樣的憋屈日子,並沒有持續太長久司馬懿派出去的偵騎回報,說是在繁陽縣東南側的位置,發現了疑似蜀賊屯糧地的蹤跡。

司馬懿出於謹慎起見,還想再等等,等待哨探更加詳細的回報,生怕中了張溪的奸計。

但是吧,這近十天的挨砸,已經損毀了一批城牆上的擋箭木板,馬隆也來報告過了,說是城內的木料已經開始出現了短缺,如果第二批新造的擋箭木板再被砸毀,恐怕將來補充起來,就沒那麼容易了。

得拆房屯木料了!!!

拆房倒還是小事兒,關鍵是,這幾天連續挨砸,再加上蜀賊的弓矢壓制威力又慢慢恢復了,軍中士氣出現了不穩定.再來那麼十天,恐怕軍中士氣就要下降到冰點了。

因此啊,司馬懿最終不得不決定,提前自己的作戰計劃。

就在張溪發動新一輪攻城的第八天,司馬懿派出郭淮,領兵五千主動出城作戰,從南門而出,襲擊南門的配重式投石車陣地,試圖搶奪這部分投石車。

而對此,張溪早有準備,自己親自領兵阻擋,同時下令姜維和魏延從東西兩門的位置逐漸收攏,命令文欽的預備隊出動,抄襲郭淮所部的後路。

郭淮沒能成功的搶奪走蜀賊的投石車,但最終還是讓他燒燬了三架投石車,然後往東殺出重圍,從東門撤回了城內。

馬隆對這次出兵的結果很失望,但司馬懿並不失望。

第二天,司馬懿再次派出了次子司馬昭領兵五千,繼續出南門,進攻蜀賊的投石車營地,再次遭遇截擊後,司馬昭從西門退回了魏縣。、

第三天,司馬懿派遣馬隆領兵五千出戰,同樣的套路,在進攻不利後,轉投東門而去。

第四天,司馬懿親自出戰了。

但結果嘛,其實跟前三次沒啥區別,一樣是進攻不利後,不得不暫時退回魏縣。

不過嘛,戰果也不是一點都沒有,至少第一次和第四次,各自燒燬了三架配重式投石車,導致現在張溪麾下只有四架配重式投石車可用了。

爲此,張溪不得不收攏兵力,暫停攻城,重新制造配重式投石車,並且重新制定攻城計劃。

而司馬懿在這個時候,終於是認爲,自己的戰機已經成熟了。

事實上,四次出城主動作戰,司馬懿的本意從來就不是要燒燬張溪的投石車,而是要瞞天過海的在城外聚集兵力。

每次出城作戰五千人,但實際上,繞道回城的士卒只有三千人,除去戰損的士卒,每次出城,司馬懿都往魏縣城外分散出去以前到一千五百人不等。

四次出城作戰下來,司馬懿已經在城外湊齊了大約五千餘人的士卒。

而這批士卒,纔是司馬懿真正的殺手鐗他要去偷襲蜀賊糧倉駐地,斷絕蜀賊糧道。

 

第92章 疲兵之計第948章 各地局勢第1232章 勸降司馬懿第201章 拖延時間第541章 好人夏侯楙第625章 遇事不決就突陣第583章 搶時間第790章 司馬懿的應對第1022章 洛陽邀戰第1157章 兗州戰役結束第332章 江陵城的鏖戰第137章 中箭第1052章 南征序幕第154章 安置流民第347章 漢中反應第906章 安撫第612章 撤退辦法第213章 “謹慎”第96章 周瑜退兵第531章 衝陣對決第892章 各自的謀略第139章 變故第1162章 三年後(三)第65章 攻擊和防守第1229章 荊州世家的難處第149章 約定第211章 豪賭第12章 秘方第925章 誤會第664章 槐裡之戰第519章 攻略西營第88章 被圍第349章 樊城保衛戰(二)第945章 撤軍第686章 公平第246章 去成都第226章 馳援荊南第1115章 “河東大捷”第929章 四伐方略第90章 聲東擊西第448章 混戰過後第1150章 劉曄的建議第908章 請帖第594章 輪班制第883章 嚇退第1章 求職第838章 試探性進攻第715章 救災第655章 背鍋俠滿寵第755章 輕鬆獲勝第1235章 諸葛請辭第87章 失敗的夜襲第345章 周瑜出馬第957章 天意第129章 破騎兵第790章 司馬懿的應對第1199章 援兵去哪兒第1177章 決斷第648章 遷民入關第138章 油江口第795章 涼州軍團入關第1117章 孟達的決心第1111章 劃紅線第1184章 急襲第499章 關中變化第53章 蹴鞠第1156章 開始撤軍第878章 南門攻防第585章 張郃之計第934章 誘敵第805章 奇怪的北軍第531章 衝陣對決第362章 張溪的平南策第352章 曹操退兵第651章 退兵第1191章 瞞天過海第593章 艱難行軍中的張郃第451章 雙方開戰第1118章 太行官道戰第218章 各種變故第95章 議戰第690章 遷民軍屯第136章 江陵決戰(三)第269章 清閒第284章 三路出擊第796章 曹休的處境第484章 劉備的反應第1015章 朱桓立功第375章 戰事漸平第820章 騎兵對決第409章 不覺中計的趙昂第513章 關羽的想法第1080章 世家變化第1043章 升官第318章 白衣渡江第1028章 桃園重聚第85章 守城方略第316章 溜邊將軍第40章 運氣極好的曹操第511章 曹丕的謀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