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清晨,當院子裡的公雞發出第一聲啼叫時,於樂的姥姥就起牀了。老人的覺自然少,於樂的爺爺也差不多起來了。兩位老人家見面沒有太多的話,互相輕聲的問句“起來了?”“今天天氣不錯”“有點冷”之類的,便默契的開始做早飯。姥姥在的時候,於德忠夫婦一般晚一個小時起牀。於樂的爺爺到門外劃拉點草,開始生火,於樂的姥姥會熱點玉米麪餅子或者熬點玉米麪粥,拌點鹹菜。

七點鐘,於德忠夫婦吃罷早飯便出了門。於樂的爺爺於宣正挎着馬紮拄着柺棍也出了門。有姥姥在的時候,於樂對門外的風景便少了很多興趣,大部分時間都圍在姥姥身邊。跟姥姥一起疊被子,一起掃地。於樂的奶奶像往常一樣,依舊在罵着。不知道她靠什麼去分辨白天黑夜,晚上倒是不鬧騰,跟大家一樣早早的睡去,白天的時候如上班的工人按時點卯,如約而至的罵聲從不遲到。於樂的姥姥有時會試探着跟她聊幾句,心情好的時候她會問東答西,不好的時候一頓罵聲,於樂的姥姥嘆息一聲便不再理會。

閒下來後,於樂的姥姥會抽上一袋煙。老人家說抽菸一般不像現在這樣說“抽根菸”,而是說“吃袋煙”。她隨身彆着一根木質煙桿,杆頭似玉一般,煙桿上吊着一個小布袋,布袋裡面裝着一包用油紙包着的菸絲,一沓長條的捲菸紙,還有一盒洋火。她有時候會用菸袋鍋伸進布袋裡擓一鍋煙絲,劃根洋火點上,吸上幾口,有時候會拿張捲菸紙,捏點菸絲放上,捲菸紙轉幾圈,用舌頭舔一下封死,掐掉細長的頭,劃根洋火點上。

於樂喜歡看姥姥抽菸,搶着給她劃火柴點菸,當然他最喜歡的事就是給姥姥通菸袋鍋。煙桿用段時間,就會被煙焦油和着菸灰塞滿,嘬不動。用細竹枝做的掃院子的大掃帚便是最好的工具。從掃帚頭上折一根又細又硬又長的竹枝,先把菸袋鍋裡一塊一塊的煙焦油煙灰摳下來,再從菸頭插進去使勁捅幾下,扣扣煙鍋,把裡面的渣子倒出來,深吸一口,特別通暢的感覺跟之前嘬不動的感覺形成鮮明對比,總會讓於樂感到莫名的酸爽,感覺完成了一件大事一樣,頗有成就感。於樂打小有點強迫症,事情要麼不做,要做就做的特別仔細,像摳菸袋鍋一樣,恨不得把煙鍋捅進眼裡那般放在眼前,一點一點的摳,摳得菸袋鍋子發亮,犄角旮旯都不放過,入迷般的專注,認誰都喊不動,這樣奮鬥半天的成果自然不錯,也讓他舒爽無比。

這天下午,於樂突發奇想,看着姥姥抽菸那麼享受,他也要試試。他學着姥姥拿了一張捲菸紙,照葫蘆畫瓢的弄了一根菸,雖然醜了點,但不影響抽進嘴裡。姥姥沒有說話,看着他笑着。於樂劃上火柴點着,吸了一口進嘴裡,他不懂得嚥下去,到嘴裡就吐了出來,不過就算這樣也給他嗆得直咳嗽,他試着又吸了一口還是這樣。他不明白爲什麼大人喜歡這種東西,然後遞給了姥姥抽。

姥姥問他“好抽嗎?”

“不好抽。”

“還要嗎?”

“不要了。”於樂連忙擺擺手。

不管怎麼說,於樂感覺自己學會了一項新技能,可以像大人一樣捲菸抽菸了,雖然不想再抽了,但一定要跟自己的爸爸媽媽炫耀一下自己的成就。於德忠夫婦回家後,於樂迫不及待的喊道“媽媽,媽媽,過來,給你看樣好東西。”

“什麼好東西呀”,張玉英笑嘻嘻的過來問。

於樂沒有回答,而是朝她哈了一口氣,想賣個關子讓媽媽去猜。他滿懷期待的等着媽媽大吃一驚,然後表揚他真聰明。

張玉英確實大吃了一驚,那一股子旱菸味讓她腦袋一陣發矇,立刻炸了毛吼道:“你吃煙了?”

於樂被母親突如其來的反應嚇着了,機械地點了點頭。

“媽,你教他吃煙了?”張玉英看向坐在旁邊的母親問到。

於樂姥姥笑着說:“他好奇,就吸了兩口,沒有事,自己嚐嚐不好就不會吸了,你不讓他吸上兩口嚐嚐,回頭自己還會學。”

“那也不行,就不能讓他吃煙。”

“德忠,你看看,你兒長本事了,學會吃煙了。”於德忠放下工具剛進屋,張玉英就朝他喊道。

於德忠一聽,這還了得,馬上瞪圓了大眼珠子朝於樂喊道:“誰叫你吃煙的?以後再敢吃煙,砸死你個兔崽子!”於德忠知道兒子肯定是學自己的丈母孃,丈母孃不管,他也沒法子朝丈母孃生氣,只能瞪圓了眼珠子朝兒子發功。

於樂在旁邊嚇得不知所措,張玉英把他拽過來朝屁股上煽了幾巴掌,姥姥沒攔住,無奈的嘆了口氣。打完後抱着於樂安慰道“吃煙不好,爸爸媽媽打,以後不吃了,好不好?”

短短几分鐘,從滿心歡喜的等着父母表揚到父母的暴跳如雷,給於樂嚇得都忘了哭。他只知道自己莫名其妙的又闖禍了,沒人告訴他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是大人才能做的,什麼是小孩子不能做的。不過,毫無疑問,這樣的教育方法對於樂來說是比較合適的,父親的怒目而瞪,母親的棍棒教育,直接給他的行爲劃定了紅線,若是不痛不癢的說幾句,真保不齊他以後還會繼續嘗試。只是這樣簡單粗暴的教育,開始影響了於樂的某些性格,讓以後的他需要花費很長時間去有意識的作出改變。

從下午在姥姥面前的驕傲到當着姥姥面被父母一頓打罵後的狼狽,於樂突然感覺到有點傷了自己在姥姥面前的面子,讓他有點羞愧,不知如何面對姥姥,他感覺自己很丟人。雖然那時他還不清楚什麼是“面子”,什麼是“自尊心”,什麼叫做“丟人”,但這些東西開始在他心裡萌芽,他好像突然開始在意別人對他的看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