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中國雖然是一個等級制社會,但歷朝歷代的政府並沒有象印度那樣明文劃定公民的社會等次。由政府出面用文件形式界定帝國公民社會等級則是元帝國的獨創。蒙古蠻族入主中國後,依據和蒙古人親疏關係的遠近及當亡國奴的“資歷”,把帝國臣民分爲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中亞細亞人);第三等是“漢人”,即金帝國所屬的中國人;第四等是“南人”,即南宋帝國所屬的中國人。

上述的等級劃分是粗線條的,元政府又依職業的性質,把帝國臣民更細緻地劃分爲十級:一、官(政府官員)。二、吏(不能擢升爲官員的政府僱員)。三、僧(佛教僧侶)。四、道(道教道士)。五、醫(醫生)。六、工(高級工程技術人員)。七、匠(低級手工技術人員)。八、娼(妓女)。九、儒(知識分子)。十、丐(乞丐)。一向在中國傳統社會最受尊敬的儒家知識分子,竟然被劃分到社會的最底層,比儒家所最卑視的娼妓都不如,僅只稍稍勝過乞丐。有時連乞丐也比不上,因爲乞丐的人身安全是有保障的,知識分子則隨時有生命危險,政府一不高興就拿他們的腦袋開玩笑。這可能是後世知識分子被稱爲“臭老九”的歷史淵源吧。

正因爲元朝政府對士人的鄙視,使得打着大宋旗號的福建路成了很多士人投奔的對象,雖然對許漢青在福建路實行的各項方針政策不認同、不理解,甚至是激烈的反對,但也有相當一部分人選擇了進入政務學堂學習,畢業後陸續進入泉州政府當幕僚或是從里正、村長幹起,一來泉州政府給官員的俸祿是相當優厚的,這也是許漢青高薪養廉的主張,二來以後可能會有個出仕高升的機會。

光復軍佔領全福建後,各個地方的職缺一下子多了起來,那些品質沒有問題,表現好、對新政支持的政府幕僚和基層幹部紛紛被提拔,奔赴各縣、府、州任職。那些躲在家裡不肯出來儒士和成天只知道給新政挑毛病、不肯與政府合作的士人,突然發現自己錯過了一次絕好的出頭機會。

巨大的反差和示範效應,使得更多的士人開始反思,開始轉變。報紙上批評新政的少了,酒樓茶肆裡說怪話、發牢騷的少了,報考政務學堂的人數大大增加了。

按後世的說法,現在光復軍從垃圾股變爲了潛力股,還正在向藍籌股邁進。誰不想握在手裡,等待着它的升值,來享受它所帶來的高額利潤。

只要光復軍能繼續保持強勢,繼續攻城掠地,自己便有出仕升遷的機會,而且泉州政府的地方官員都是任期制,保不準下一期便是自己接任了呢!

這些人中,不乏真心贊同新政,想爲國出力者。但投機者也佔了不小的比例。爲此,許漢青和陳覆文早有考慮,立刻將監察司從敵情司分離出來,負責監察大小官員的不法行爲,並且監察司直接對許漢青和陳覆文負責。又制定了官員定期財產申報制度,百姓舉報有獎制度,輿論監督制度,民意年度考覈制度。就象許漢青和陳覆文所說的:我要的只是結果,只要你不違法亂紀,只要你能造福百姓,我纔不管你是出於什麼目的,其心可誅這句話在福建不適用。

這是太平盛世纔有的風景啊,初來時,鄧光薦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連續觀察數日後,他才肯定自己看到的不是假象。眼前一切都是真的,街道上,車水馬龍,人流熙攘。市集中,貨物琳琅滿目,應有盡有。學堂內,每日書聲琅琅。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鄧光薦擡頭看着夫子廟裡圖書館的匾額。

“這是許大人所說,陳大人親筆所題。”陪同的泉州官員自豪地介紹道。

“裡面陳列的都是一些什麼書籍?”有朝廷官員問道。

“有儒學經典、先秦典籍,還有一些文史孤本的摹本,還有海外等國的百科典籍和諸般雜學書籍。”泉州官員如實介紹道。

“豈有此理,儒學乃華夏傳承的根本,其他雜學雖然有一時之用,怎能與儒學同列。此乃孔聖人的宗廟,又怎能將奇技淫巧之書陳列其中。”朝廷官員岔然變色道。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陪同的官員也不悅地回答道:“孔聖人也並不反對多學多問,許大人再三說過,要學以致用。難道這位大人認爲不妥嗎?”

“子夏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爲也。”另一位朝廷官員接着辯論道。這句話的意思是:雖然都是些小的技藝,也一定有可取的地方,但用它來達到遠大目標就行不通了。

“呵呵,”泉州陪同的官員想出言反擊,又怕言辭激烈,與陳覆文所要求的相反,冷笑了兩聲,“各位大人初來乍到,還不瞭解我們福建的方針政策,我在這裡給各位介紹一下,那就是科技興國,以法治國,精兵強國,工商富國。要是有什麼異議,等許大人、陳大人回到泉州,各位向他們請教好了。”

“大家都不要吵了,一切事情等陳大人、許大人回來再議論不遲。”鄧光薦煩躁地擺了擺手。

在鄧光薦眼裡,君爲臣綱,無論何時何地,上下尊卑要分得清清楚楚。爲此他不辭辛苦地親自跑到福建來,本來是奉了丞相陸秀夫的命令,希望憑藉自己的儒學經典和心中的大義來感化許漢青等人,把他們從岔路上拉回來,至少也要爭取到本性純良同是儒學大家的陳覆文。

現在他卻感到深深的無力,泉州方面的官員言必提許大人、陳大人,彷彿他們說過的話都成了不可辯駁的金科玉律。由此可見,許漢青和陳覆文在人們心中的地位,而且泉州的繁華,百姓的安居樂業,讓他的辯駁都成了空中樓閣,朝廷現在的弱勢地位,讓他的理論都似乎沒有了站得住腳的基礎。

他也沒想到,許、陳的改革如此大膽、如此深入,並且每天都在向新的目標邁進。不但是軍制、吏治,還有百姓的變化。很多市井草民見了官員,不再是畏縮、躲避,目光中帶着從未有過的自尊與自信。

現在唯有希望許、陳二人還有忠君愛國之心,心中還有綱常君父,不會變成一代梟雄了。

與此同時,泉州街頭還走着兩個人,便是曾在福州的那個道人和刀疤臉漢子。

“這泉州如此繁華,百姓也安居樂業,在戰亂之中,真有世外桃源的感覺啊!”道人由衷地感嘆道。

“是啊!走了這麼多地方,難得還有如此繁華寧靜的所在。”刀疤臉漢子擺弄着一把剛買的倭刀回答道。

“既然這樣,咱們暫時便不走了,我倒想看看許漢青和陳覆文如何對付朝廷來的大佬們。”道人笑着說道。

“先生說怎麼辦就怎麼辦,我無所謂。”刀疤臉漢子滿不在乎地答道。

“那好,咱們便去夫子廟吧,聽說那有個什麼圖書館,收羅了不少天下奇書。”道人提議道。

“看書嗎?”刀疤臉漢子爲難地問道。

“算了,你對此恐怕是不感興趣。”道人笑着擺了擺手,“我自己去便行了,你隨便走走,晚上在客棧會合。”

“好的,我去茶樓,聽說新來了個戲班,唱得不錯。”刀疤臉漢子眉開眼笑地應道。

“去吧,去吧。”道人又叮囑道:“凡事要小心些,這泉州規矩多,可不能惹禍啊!”

“曉得了,您就放心吧!”刀疤臉漢子邊說邊走,一會兒便不見了蹤影。

第26章 攻城(一)第46章 一切順利第33章 停戰和談(三)第8章 兩手抓,兩手硬第43章 討價還價第6章 太后來了第14章 智取安溪第53章 出擊第13章 伏擊第12章 邵武戰役(十一)第13章 沒有硝煙的戰線第49章 血戰第1章 強化訓練第23章 起來 不願做奴隸的人們!第8章 兩手抓,兩手硬第32章 停戰和談(二)第41章 抵達基地第43章 夜襲第2章 長談第21章 潮州合兵第24章 邵武風雲(上)第31章 停戰和談(一)第41章 抵達基地第17章 智取泉州(二)第九章第24章 反圍攻(二)第9章 敲詐第15章 大破索多(四)第49章 黑虎掏心(三)第17章 決戰第51章 黑虎掏心(五)第1章 迴歸第30章 忽力格的慘敗第33章 停戰和談(三)第51章 黑虎掏心(五)第7章 泉州城下(四)第23章 江防戰略第29章 夫人來信第13章 進攻兩浙第15章 凱旋而歸第42章 不自由,毋寧死第29章 夫人來信第48章 瘋狂第4章 練兵第15章 大破索多(四)第1章 迴歸第45章 海上決戰(七)第43章 討價還價第27章 重心轉移第15章 大刀闊斧第48章 大轉折第14章 智取安溪第31章 反抗第21章 新思路第44章 海上決戰(六)第44章 山東之戰第27章 危機與機遇第15章 臨安入城式第8章 圍困潮州第28章 敵後戰場第10章 無奈的選擇第48章 瘋狂第12章 說服第2章 歡慶(下)第42章 海上決戰(四)第十六章第49章 黑虎掏心(三)第47章 黑虎掏心(一)第32章 結盟乃顏第14章 海軍陸戰隊第49章 黑虎掏心(三)第25章 長談受教第29章 夫人來信第13章 伏擊第31章 停戰和談(一)第9章 初戰第5章 雄心萬丈第8章 兩手抓,兩手硬第20章 吹毛求疵第21章 潮州合兵第4章 邵武戰役(三)第40章 爭輝?第15章 大破索多(四)第33章 討價還價第26章 不戰而勝的設想第8章 泉州城下(五)第22章 建黨第19章 說教第29章 宋朝的諾貝爾?第43章 討價還價第7章 衆志成城第9章 初戰第2章 歡慶(下)第21章 潮州合兵第33章 試探第28章 分兵與分兵第26章 路上見聞第54章 獲勝第8章 泉州城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