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節

自此以後,紅珊沒有再回“虛無島”,而是留在這裡幫忙料理那許多病患。複製本地址瀏覽62%78%73%2e%63%63

這裡的鄉民得紅珊的翠『色』昆布相助,不出半月已悉數痊癒,這片海灘生機一片。

衆人敬重紅珊、方錚二人,更是禮遇,不時將打得的魚蝦送到縣衙,雖不是什麼貴重的物事,但衆鄉民拳拳之心可見一斑。

疫情已解,但民生依舊困苦,當地土地大多泥泛白霜,根本無法耕種,所以村民所吃的糧食十之七八是拿魚蝦到鄰縣兌換。

而『潮』信有期,並非全年都有豐足的收穫,尤其到了寒冬臘月,更是難熬,唯有趁天氣好的時候多多撒網,販賣糧食留作過冬之用。

可是拿錢去買糧食,也抵不住商家哄擡米價,若是遇上大荒年,三吊錢都不見得換回一袋米糧。

方錚到任不久,翻閱縣衙中歷代縣誌,隱隱也爲即將到來的下半年生計憂心忡忡。

紅珊見方錚愁眉不展,也時常勸慰,偶爾陪同方錚去漁村查看,兩人朝夕相對,日久生情。

一日紅珊外出半日,突然快步奔回縣衙,滿面欣喜,拉了方錚一同去往海邊。?? 魚館幽話--恢復更新294

方錚到得海邊,遠遠看到岸邊一大塊平面礁石在烈日下泛着白光,走近一看,卻是礁石表面細密地覆蓋了一層白花花的細粒!

“這是……”方錚遲疑地伸出手指蘸了些許,只覺得顆粒細緻均勻,放在口中一嘗,入口鹹鮮,竟然是上好的鹽粒,卻是『潮』水退卻,遺留在礁石上的海水蒸發結晶所得!

正在驚詫,又見紅珊招手示意,只見礁石後幾個頑童正架起一口鐵鍋煮水,鍋邊早凝結了一層白霜。紅珊取過鍋鏟就着鍋邊一刮,鏟裡已多了一撮黃白之物,赫然是熬煮而成的鹽晶!

紅珊笑道:“都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這裡海岸遼闊,日照充沛,海水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便是天然的一片上佳鹽田。若是善加利用,縱然不比四川井鹽、山西池鹽名聲赫赫,假以時日,也可爲天下珍饈一味。”

其實當地鄉民也曾用過小鍋煮熬海鹽用在日常飲食,但如此頗費柴火精力,需得多次熬煮,去除雜質,所得不多,也就沒有人想過利用當地環境大量曬制海鹽,而今聽得紅珊言語,方錚心頭豁然開朗!

想這片海岸遼闊,若是在沙地設石槽滯留海水,即可坐等海水蒸發結晶,省去了之前的一番勞碌,只需篩選過濾,最後熬煮所得便是上好的精鹽!

有大量精鹽出產,則可改善當地民生!

方錚拍手嘆道:“好個靠海吃海,若是取得官鹽置辦,鄉民不必飽受風浪之苦出海漁魚,更不必畏懼寒冬缺衣少食!”言罷欣然握住紅珊手掌,“紅珊,若是沒有你,也不知道還要多久才能解我之『惑』……”

紅珊任他握住手掌,心頭甜蜜,莞爾一笑,“那我們還等什麼呢?”

方錚哈哈大笑,“不錯不錯,立刻回縣衙寫摺子去!”

兩人相視一笑,心中俱是溫馨一片,一路攜手而行,周圍鄉民見到,都微笑目送,皆嘆好一對璧人。

方錚依紅珊之法,親手曬制海鹽,精心篩選煎煮所得,約半斤之多,鹽『色』雪白,顆粒細緻均勻,成『色』上佳。將這半斤精鹽置於錦囊之中,外面重重包裹油布防『潮』,交由專人,連帶奏摺一起快馬上京,直接交付鹽鐵司。

此番奏摺未經層層上報,直接由鹽鐵司轉陳徽宗皇帝。奏摺中字肯意切,字字珠璣,徽宗本是愛才之人,大加讚賞,更見隨折附上的精鹽品質上佳,豈有不準之理?

很快,批示的文書就下達到方錚手上,對方錚而言這是天大的惠賜,從此便可着手建設鹽田。

有知縣大人號召,當地鄉民自然響應,奔走相告,出人出力。?? 魚館幽話--恢復更新294

人多好辦事,不出一個月,海灘的鹽田初具規模,上千個石鑿鹽槽,大的寬如澡盆,小的也有臉盆大小。當地鄉民數百,除老弱病殘,都致力其中,雖烈日曝曬,依舊兢兢業業。

方錚身爲父母官,不落人後,這番辛勞下來,愣是把個白面書生曬成了紫面漢子。工夫不負有心人,一個月下來,產量居然有十萬斤之多!

精鹽由就近鹽茶司派專人押送,而朝廷支付給鹽工的工錢口糧也頗爲豐厚,比之從前,實有天淵之別,自此方可養妻活兒,解決一家老小的生計。

這般鉅變,使得當地名聲在外,鄰縣的姑娘也紛紛嫁入此地,一時間喜事頻傳,人丁更是旺盛。

方錚見這等改觀,心中欣喜,上表戶部,請求將那不『毛』鄉的名號改爲鹽田鄉。這等政績通達,自然得以應允。

半年後,一塊新界碑立於海灘鹽田之側,上書“鹽田鄉”三字,飛揚挺拔,卻是方錚親手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