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誰更大方!

對西貢正發生的一切,李爲民瞭若指掌。

正在波士頓一家旅館裡,同阮明秀及兩個年輕人討論南越局勢。

妹妹一個人在法國嫌悶,朱斯蒂娜又需要在法國呆一段時間,吳莉君被留在巴黎沒一起回美國。未婚妻不在身邊,像少了點什麼,李爲民乾脆把越青會志願者潘洪山和華青會志願者蘇世才調來當秘書,讓他們做點事情,見見世面。

潘洪山出生於一個政治家庭,他父親是越南國民黨高層,接受過高等教育,畢業於印度支那大學法律系,精通法語和英語。

像他這樣的青年才俊,完全可以在新政府中有一番作爲。

可惜他父親不怎麼待見吳廷琰,吳廷琰同樣不待見他父親,直接導致他空有一腔抱負卻無用武之地,只能加入人民勞動黨的外圍組織----越南青年聯合會。

剛開始只是湊湊熱鬧,直到去河內海防協助組織難民撤離,才發現在越青會幹同樣有意義。

與大多熱血青年一樣,他不知不覺把主持百萬難民撤離的李爲民當成偶像。這趟美國和歐洲之行更是讓他大開眼界,偶像竟然奇蹟般地在美國一舉成名,在梵蒂岡甚至被教皇召見,能夠在他身邊做事,潘洪山興奮不已。

想到晚上見到的那個美國參議員,他一臉不解地說:“民先生,美國人消息比我們還靈通。那個參議員居然聽說過阮文馨,居然知道吳廷琰總理處境不妙。”

利用這次巡迴演出建立人脈與圈錢同等重要,每到一個地方都要參加一系列酒會,或親自登門拜訪一些政界和商界大人物。

他口中的美國參議員絕對是個大人物,李爲民微笑着解釋道:“約翰-肯尼迪先生不但是一位虔誠的天主教徒,還是‘越南之友協會’成員,吳廷琰總理在美國尋求幫助時主教大人曾引薦過,他關注西貢局勢並不奇怪。”

“他認識吳廷琰總理?”

“認識。”

潘洪山更糊塗了,微皺着眉頭道:“可……可是他對吳廷琰總理評價並不高。”

團結越青會是華青會的既定戰略,蘇世纔不僅是華青會副理事長,而且是“越華文藝研究會”成員,怎能不明白李先生爲什麼對潘洪山這麼好,像沒事人一樣坐在一邊,聽他們談。

李爲民從阮明秀手中接過咖啡,耐心地解釋道:“他認爲吳廷琰總理缺乏一個政治家應有的某些品質,這可能與東西方文化差異有關。據我所知在那次短暫的會見中,吳廷琰總理只說了幾句話,很多觀點全是吳廷俶主教代爲表述的。

一個雖然是天主教徒,但接受過儒家傳統薰陶,比較內斂,比較含蓄;一個是大無畏、非常喜歡錶現並且又很年輕的‘美國英雄’,他們之間不像我們一樣能夠很容易找到共同話題。”

阮明秀樂了,好奇地問:“美國英雄?”

“當之無愧。”

李爲民喝了一小口咖啡,如數家珍地介紹道:“他出生於一個非常顯赫的家族,完全可以不要冒險,可是在二戰時,他毅然加入美國海軍,先是以海軍少尉身份到海軍情報局外國情報處工作,擔任普普通通的情報資料傳遞員。

他的願望是指揮一艘魚雷艇,這一願望在1943年得以實現。他參加設在芝加哥西北大學海軍分校的訓練,受命帶着4艘船前往佛羅里達州的傑克遜維爾,並在那裡得到了新任務,被安排到巴拿馬運河巡邏。

他不願意‘在戰爭結束前陷在巴拿馬’,請求調到南太平洋。

上司滿足了他這一請求,於是前往美國和日本正值激烈交戰的所羅門羣島,成爲一艘魚雷艇艇長。先後轉戰新喬治亞東南的拉塞爾羣島和西部的隆巴里島,並前往布萊克特海峽參與攔截日本船隊。”

“參過軍?”

“而且表現優異。”

李爲民笑了笑,接着道:“在一次夜間攻擊行動中,他的魚雷艇被日本驅逐艦撞成兩截,2人喪生,11人落水,包括他在內的6人抓住漂在水面上的船殼,將另外5名倖存者營救到漂浮的魚雷艇殘骸邊。船上工程師嚴重燒傷,他不得不拽着工程師以抵禦強勁的水流。

當天下午,魚雷艇殘骸在漂浮9個小時之後開始下沉。他用牙咬着受傷艇員的救生衣帶子,在驚濤駭浪中游了5個多小時,終於游到一塊僅60多米寬的小島……

在這一事件中表現出的勇氣和決心,使他成爲了各大報紙的頭條新聞人物,先後獲頒紫心勳章、亞洲太平洋戰役獎章、二戰勝利紀念章、海軍勳章及海軍陸戰隊勳章等諸多獎,名副其實的美國英雄。”

其實李爲民更佩服的是,肯尼迪當選總統後在應對種族歧視方面的表現,居然派國民警衛隊護送黑人去上大學。

看着三人若有所思的樣子,他話鋒一轉:“吳廷琰總理或許真像肯尼迪參議員認爲的那樣缺乏一個政治家應有的某些品質,但在我看來能夠應付目前局勢的只有吳廷琰總理,全南越找不出第二個人。

至於阮文馨的所作所爲,完全是一場鬧劇。如果美國政府能夠給法方施壓,那這個問題很容易解決。因爲我有足夠理由相信,這一切全是法國人在背後指使的,否則他沒這個膽。”

“民先生,您認爲阮文馨不敢真發動政變?”

“這無法斷定,但我認爲美國政府不會坐視不理。”

蘇世才相信“領袖”的判斷,想了想之後突然問道:“李先生,這段時間斯貝爾曼主教似乎不太高興,尤其從羅馬去巴黎的飛機上,他一聲不吭,臉色很難看,連法國教會的接風宴都沒參加。”

“是啊,我們已經很努力很成功了,在羅馬募集到60多萬善款,一次賣出500萬美元債券。”

“我們確實很努力,但這次梵蒂岡之行並不成功,至少對主教大人來說不成功。”

“什麼意思?”阮明秀懵了,流露出一臉百思不得其解的表情。

李爲民放下杯子,循循善誘地解釋道:“在主教大人看來,那麼多越南天主教人民急需幫助,教廷應該拿出一點實質性行動,承擔一些應該承擔的義務,結果只募到60萬美元善款。購買債券倒是挺大方,一出手就是500萬美元,但這500萬將來是要連本帶利還的。”

蘇世才反應過來,一臉驚詫地問:“教廷很有錢?”

“教廷不是很有錢,是非常非常有錢!”

李爲民摸了摸下巴,輕描淡寫地說:“你們或許不信,二戰結束時,梵蒂岡的黃金儲備佔西方世界第二位,在意大利和許多國家有鉅額投資和大量不動產,整個一‘國際金融帝國’。他們替上帝管理着驚人財產,也像上帝一樣隱蔽、神秘,從來不公佈其財務狀況。別人不知道,斯貝爾曼主教知道,所以對教廷很失望、很憤怒。”

阮明秀沉吟道:“光自由之路行動,美國政府到現在就已經花了兩億多美元。算上我們募集到的社會捐贈,可能已經超過三億,說到底還是美國人大方。”

“才知道啊,所以我們接下來要努力、努力再努力,爭取在元旦前完成任務回國。”

第183章 “落井下石”第64章 攙沙子?第234章 情報部門例會第203章 空襲!第197章 攤牌第23章 第三種力量第232章 裝備(二)第54章 華人的方向第191章 李家投資第160章 出訪第232章 裝備(二)第15章 初見吳廷琰第201章 “南圻王”第147章 大搜捕!第103章 重點扶持第116章 不患貧而患不均第105章 人心不能丟第164章 “南部大開發”第93章 首映式第42章 有兵的好處第152章 奇葩第156章 人才!第18章 共患難、同進退第45章 安全撤離第61章 “光宗耀祖”第41章 李爲民的偶像第124章 驅虎吞狼第10章 全是“王子”第52章 吳廷琰歸來(三)第15章 初見吳廷琰第119章 交火第198章 富豪政治第8章 李家沒省油的燈第75章 主持大局!第32章 杯酒釋兵權第216章 中情局在行動第54章 華人的方向第223章 不靠譜的空軍第178章 政變流產第69章 利益的博弈第19章 急流勇退第135章 封閉式管理第6章 燒冷竈第40章 混亂的西貢第138章 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第91章 “乞丐團”第73章 “唱大戲”第124章 驅虎吞狼第220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18章 共患難、同進退第179章 被捲進去的阮高祺第179章 被捲進去的阮高祺第21章 歸來(2)第146章 真正的大魚第120章 誰佔優勢第137章 西貢的消息第207章 代價!第191章 李家投資第32章 杯酒釋兵權第232章 裝備(二)第203章 空襲!第197章 攤牌第65章 “衆人划槳開大船”第116章 不患貧而患不均第108章 “國家利益”第199章 富豪政治(二)第200章 將星雲集第185章 工投系的底限第44章 工業村計劃第126章 “功成身退”第71章 雪中送炭第213章 軍力(二)第237章 輿論戰場第56章 當官了!第160章 出訪第76章 大權在握第179章 被捲進去的阮高祺第208章 前所未有的會議第226章 戰果輝煌第228章 英雄!第188章 消耗戰第134章 “獨立王國”第211章 摟草打兔子第79章 外國人管理委員會第126章 “功成身退”第23章 第三種力量第196章 如何收場?第101章 滿載而歸第80章 總領館要配合第49章 救人!第168章 天怒人怨第31章 撤離方案第45章 安全撤離第118章 共患難第213章 軍力(二)第125章 善後第179章 被捲進去的阮高祺第138章 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第62章 工投債券第12章 啓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