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發展中的富國島

富國島像一片淨土,沒有城市的喧囂,沒有絢麗的燈光,沒有擁擠的人羣。只有漫山遍野的雜草,清新的空氣,湛然的天空和蔚藍的大海。

黃獨清初到島上時,真有種世外桃源的感覺。

他這個監獄長有名無實,關押在這裡的反法分子尤其越盟分子按照日內瓦協定全部釋放了,監獄空蕩蕩的,只有他這個監獄長和三十多個看守。

島上只有十幾戶原住民,加上滯留在這裡的國民黨第一兵團老兵,總共212人,並且非常分散。每天只能在機場和小碼頭之間轉來轉去,寂寞的令人發慌,簡直成了一個囚徒。

短時間的沉寂很快就被打破了。

先是新政府“難民委員會”官員,國際紅十字會、天主教會、越青會和華青會的志願者陸續而至,爲大批難民到來做相應準備;

緊接着,外國人管理警察大隊大隊長、曾經的部下韓爍,派人送來一批華人囚犯。剛把囚犯安頓好,組織他們修路進行勞動改造。外國人警察大隊、堤岸五幫會館、會安五幫會館和華青會又送來一批癮君子。

他這個監獄長稀裡糊塗地變成了戒毒所長,獄警不夠,又沒經費和權限增加人手,只能讓看守看囚犯,讓囚犯看大煙鬼。好在四面全是大海,他們想跑也跑不掉。

直到工投公司富國島工業村分公司正式進駐,看守少犯人和戒毒人員多的情況才得以改觀。

工投公司保安部副主管兼富國島工業村保安隊長古建華接管防務,八百多名從儂族軍隊、越南國軍抽調的保安隊軍官以及從越青會和華青會招募的保安隊員,編成六個中隊迅速接管機場、碼頭及監獄外圍防務,並留出一個機動中隊專門維持島上治安。

從上月12號到現在,滿載難民和安置物資的船隻一艘接着一艘到來。

小碼頭吞吐能力有限,許多人員和物資不得不用剛劃撥給保安隊的登陸艇擺渡或駁運。堆積如山的機器設備,全是工投公司花真金白銀從國外進口的,不能放在外面日曬雨淋,包括監獄在內的所有法式建築,全部被徵用作倉庫。

不管囚犯,大煙鬼,還是陸續抵達的難民,包括他這個監獄長在內,只能住用木頭搭建的高腳屋或帳篷。

富國島不同於一般難民安置點,屬於規劃中的重工業基地和出口加工區,一切由工投公司說了算,在這裡工投公司就是政府。

分公司設在碼頭邊,難民委員會代表、難民救助聯席會議代表、美國顧問、媒體記者和東亞銀行職員全住在這裡,整整六大排帳篷,周圍圈着鐵絲網,中間架着高高的天線,帳篷外空地上停滿吉普車,荷槍實彈的保安隊員在附近巡邏。

黃獨清陪同昨晚過來的錢新霖、顧長庚、桂青山、何天明等人裡裡外外轉了一圈,一邊往1號安置點走去,一邊微笑着介紹道:“秦經理很能幹,把這麼多人,這麼大公司安排得井井有條。不管我們儂人還是越南人,連美國顧問和志願者對他都很尊敬。”

秦楠建三十九歲,客家人,年富力強,接受過高等教育。

法國殖民統治時期,曾在河內擔任過公職,像他這樣參與政治的華人在越南實屬鳳毛麟角。美中不足的是,他並非“越華文藝研究會”成員,事關重大,需要聽其言觀其行再考察考察。

錢新霖等人來富國島,一是想實地瞭解儂族鄉親安置情況,二就是跟他聊聊,聽聽口風,搞清其立場。事實證明環境能改變人,無論在談話中還是在實際行動中,他的立場都有意無意傾向於華人。

錢新霖打定注意等李爲民回來,就安排個時間跟他坦誠布公談談,將他正式吸納進“越華文藝研究會”。

修路的修路,平整土地的土地,推土機和運送各種物資的卡車引擎聲震耳欲聾,周圍全是人,整個一大工地,現在談這些不合適。

錢新霖環顧了下四周,感慨嘆:“黃將軍,今天看這裡一片荒涼,明年看這裡就一片輝煌啦!安置十萬人不算多,按照計劃將來這裡會有五十萬甚至更多人工作生活。”

全島被規劃成工業區、生活區、海濱旅遊區和綠化保護區,一塊地不讓種,難民一上島就自動成爲工人,黃獨清不無擔憂地說:“錢先生,不怕您笑話,人多我不擔心,就擔心糧食。”

“只要工業能發展起來,糧食安全根本無需擔心。”

錢新霖笑了笑,指着不遠處的一片空地,接着道:“另外這一片不會再作爲生活區,工投公司正在西貢招標,接下來會在這兒建一所工業大學。”

“大學?”

“李先生跟吳廷琰商量好了,把從國外爭取到的部分援助用來發展高等教育。西貢大學要擴建,同時籌建順化大學、大叻大學和富國島工業大學。丁又鬆先生出任工大校長,正在全世界範圍內遴選各學院院長和教授。”

黃獨清反應過來,不禁笑問道:“他們三所,我們一所?”

“不但高等教育,其它方面也一樣。他在國外爭取到十美元援助,至少要有兩美元花到華人身上,不然李先生費這麼大勁做什麼?黃將軍,長江後浪推前浪,這方面我們真不如李先生。”

“那是。”

提起這個,顧長庚忍不住回頭笑道:“天明,李先生昨天在好萊塢搞了一場拍賣會,承諾今後五年內每年幫一部美國電影或幫一位美國明星譜寫一首主題曲或一首歌,最終拍出120萬美元的天價。

拍賣所得全捐給剛成立的越南青年發展基金會,暫存在東亞銀行,回來之後請專業人士管理,每年按照基金投資收益劃出一部分作爲你們華青會和越青會的活動經費。”

華青會發展太快,又要給沒資金來源的越青會提供幫助,經費真有些緊張。

何天明欣喜若狂,脫口而出道:“真的?”

“真的,不信你去問問東亞銀行的人。”

“太好了,現在正缺錢。”

“錢可以給你們,但那十幾所小學和中學一定要搞起來,不能讓安置點的孩子沒書念沒學上。”

“顧先生放心,我們全安排好了,大家很積極,有人願意當專職老師,有人願意抽時間支教,保證每個孩子都有學上。”

顧長庚微微點了下頭,又補充道:“李先生給你們兩個青年聯合會爭取到600個留學名額,美國幾所大學提供獎學金和助學金。月底校方派教授過來面試筆試,你們要抓緊時間溫習,李先生希望我們至少能考上400個。”

論考試,越青會的中學生真沒法跟華青會比。

何天明不無得意地笑道:“顧先生,別說考上400個,就算500個都沒問題,這個機會我們不會錯過。”

得意門生如此有信心,錢新霖非常欣慰,側身笑道:“考上去美國之後,要成立留學生聯誼會,要團結越南留學生,要配合工投公司的一些活動。所以這次考試,你們這些理事長、副理事長和分會理事長最好要有幾個人參加。

李先生的未婚妻吳莉君和妹妹李爲青剛剛抵達美國,她們接下來會在美國留學,吳莉君被密西根大學安娜堡分校音樂學院破格錄取,李爲青跟她同一所大學,不過唸的是商學院。”

“李先生不是明年結婚嗎?”

“結婚和上大學兩碼事,抱着孩子念大學在美國很正常。”

黃獨清好奇地問:“錢先生,她們爲什麼一定要在密西根,念其它大學不行嗎?”

錢新霖耐心地解釋道:“有好幾個原因,一是李先生的母校就在密西根,在那兒她們會受到很好照顧;二來密西根是美國製造業重鎮,二戰期間10.9%的軍火在密西根生產的,僅次於紐約州排在48個州(當時就這麼多州)中的第二位,許多大公司設在那兒,工投公司在底特律設有代表處。另外密西根大學安娜堡分校音樂學院和商學院非常不錯,全美排名靠前,被譽爲公立大學的常春藤。”

第21章 歸來(2)第63章 被掩蓋的矛盾第126章 “功成身退”第180章 “忠言逆耳”第107章 兩大陣營對抗的結果第106章 大勢所趨第147章 大搜捕!第167章 教育的重要性第201章 “南圻王”第113章 膽大包天第9章 思潮第113章 膽大包天第173章 抉擇第148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第157章 苦盡甘來第91章 “乞丐團”第166章 需要支持第234章 情報部門例會第3章 西堤華僑第2章 李家第212章 軍力!第83章 優惠政策第116章 不患貧而患不均第42章 有兵的好處第90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第152章 奇葩第81章 南撤第139章 留下比不留下好第105章 人心不能丟第109章 “母老虎”第108章 “國家利益”第175章 有分歧沒矛盾第61章 “光宗耀祖”第162章 回國第144章 “腳踏兩隻船”第157章 苦盡甘來第47章 既要命也要錢!第9章 思潮第193章 “以退爲進”第218章 營救行動第32章 杯酒釋兵權第19章 急流勇退第124章 驅虎吞狼第17章 錢不是問題第139章 留下比不留下好第77章 害羣之馬第223章 不靠譜的空軍第195章 懸崖勒馬第179章 被捲進去的阮高祺第101章 滿載而歸第201章 “南圻王”第131章 蛀蟲!第94章 首映式(二)第132章 所圖非小第51章 吳廷琰歸來(二)第60章 有驚無險第167章 教育的重要性第84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220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46章 省事了!第159章 特殊的安置村第22章 轉型第27章 抱團取暖第331章 裝備第193章 “以退爲進”第169章 訪美第331章 裝備第16章 同樣會賺錢第237章 輿論戰場第142章 全體會議第238章 特殊的家庭第94章 首映式(二)第164章 “南部大開發”第204章 空襲(二)第163章 孰輕孰重第217章 尊重第55章 分工第191章 李家投資第50章 吳廷琰歸來(一)第18章 共患難、同進退第122章 亂命第169章 訪美第69章 利益的博弈第192章 做什麼都賺!第21章 歸來(2)第163章 孰輕孰重第147章 大搜捕!第54章 華人的方向第181章 “各取所需”第165章 南越有資源第150章 勾心鬥角的婚禮第43章 薑是老的辣第183章 “落井下石”第210章 情報第126章 “功成身退”第71章 雪中送炭第223章 不靠譜的空軍第116章 不患貧而患不均第32章 杯酒釋兵權第76章 大權在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