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二零章 破局(續四)

成都南城王宅二進的書房內,如豆的燈光之下,王源坐在桌案旁捧書而讀。當然,王源的目的並非讀書,他只是想在書房之中靜一靜,整理一下紛繁的思緒而已。

今天白天發生的事情,讓王源的心情很不開心。然而王源也甚是無奈,畢竟在這件事上百官只有舉薦之責,而無決斷之權。立太子的決定權還在玄宗手中。想當年李林甫權勢熏天,不也在太子的人選上毫無辦法麼?即便是他無數次公開的表明壽王纔是太子的最佳人選,故意喊話給玄宗聽,玄宗也是充耳不聞。

捧着書坐在書房裡想了許久,王源也想通了。今日玄宗所爲,這是在竭力守住他最後的防線。在玄宗看來,自己已經是他的皇權的最大威脅,在立太子之事上,是玄宗最後的希望和底線。玄宗當然不容許在他之後的繼位者也被控制在自己手裡,所以他是無論如何也要提出反對意見的。即便今日沒有顏真卿等人的那些舉動,到最後玄宗也一定會斬釘截鐵的回絕的。而現在的拖延只是緩兵之計而已。

王源沒想到,自己一直竭力避免成爲權臣的角色,然而他不得不承認,如今自己確實已經是大唐朝廷之中唯一的權臣了。也難怪玄宗對自己多方鉗制,自己的地位確實已經影響到了皇族的權威,已經超出了臣子的範圍。

然而王源自己也覺得有些冤枉,一路走來,王源所做的只是爲了自保,爲了掌握自己的命運。然而在追求這些的過程中,自己無形中便成了最高的那棵樹,最出頭的那隻鳥。樹大招風,槍打出頭鳥,這也是事情演變到今日地步的原因。這年頭有他的規則,自己沒能適應這規則,而是改變了他的規則,所以自己便成了那個不受歡迎的角色,成爲了玄宗眼中的威脅。

王源之所以覺得冤枉的另一點是,自己其實真的沒有想幹什麼。自己並沒有其他的野心,但如今這話說出去恐怕大多數人都會嗤之以鼻。自己除了爲了自保之外,也確實只想讓大唐變得更好,讓這個宇內最強盛的國家一直強盛下去,讓這個天朝的黃金年代保持的更久,讓百姓們生活的更好。骨子裡王源其實是個寧願安逸享樂也不願打打殺殺的人,只是現實一步步的將自己逼到了這一步。

如今的情勢下,王源沒有絲毫的退路。雖然王源無數次的想着如果能拋下這些煩惱,帶着妻妾兒女們安安穩穩的過日子,那該是多麼愜意的人生。然而他也明白,這不過只是一種想法而已。事到如今,他早已回不了頭。一旦自己稍有退縮,下場便是死無葬身之地,連帶着妻兒老小,親眷朋友會一起遭殃。別看玄宗現在唯唯諾諾一臉的慫樣,一旦他騰出手來,會毫不留情的下手。

而且,這麼多年來,王源也幾乎融入了這個時代,面對着百姓們的悲慘生活,面對着河山破碎胡人鐵蹄踐踏凌虐着土地和百姓的行爲,王源也不能坐視。身居高位,手握重兵,那封沉甸甸的責任感揮之不去。王源無法想象,一旦自己抽身而退,大唐王朝會是什麼樣子。難道要和史書上所記載的那般,任由這場叛亂持續八年之久,讓天下塗炭八年之久?那是絕對不成的。

現在的情形有些棘手,玄宗拖延立太子,自己又不能真的去逼宮。不是不能,而是不想。王源並不想讓自己陷入真正的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深淵之中。一旦進入,便再無回頭的機會。而逼宮之舉會招致天下人的反感,會讓自己陷入萬劫不復。而且即便到了必須要逼迫玄宗聽從自己的意見的時候,那也不是現在。如今正是平叛的關鍵時候,如果一旦內訌,叛軍將獲得喘息之機,後果更是難料。還是那句話,一切還是要以平叛爲前提。如果不顧大局的做出決定,大唐內部將四分五裂,天下將陷入極度混亂之中。

還有一件事讓王源很是疑惑,那便是李瑁的遲遲不歸。王源一開始的判斷是,李瑁不敢滯留不歸,因爲玄宗絕不會允許他那麼做。然而十幾天過去了,王源對自己的想法有些動搖了。當初李瑁離去後,李宓在自己耳邊說的話浮現在心中,現在看來,李宓的判斷似乎更有道理。如果李宓所言成真,那可是自己的一大失算,形勢也將變得撲朔迷離,不知走向何方。

燈下的寒夜裡,王源的思緒亂成一團,越是想這些事情,他的腦子便越亂。因爲越往深處想,王源越是有一種不好的預感。越是理清思緒,便越是覺得玄宗的拖延和李瑁的遲遲不歸是相關聯的,便越是覺得自己犯下了一個巨大的錯誤。

王源合上書本站起身來,在書房伺候的兩名婢女忙從黑暗之中現身上前,行禮問道:“老爺有何吩咐?要喝茶還是要添香片?”

王源擺手道:“都不用,我出去走走,你們收拾了筆墨,吹熄了燭火自去睡吧。”

兩名婢女輕輕的答應了,輕手輕腳的收拾着書桌。王源負手出了書房門來到廊下。沿着燈籠搖弋的迴廊往後宅走,行到自己院門口,忽然想了想轉而往東行去,去往公孫蘭居住的梅園小院。

來到梅園小院,沿着石徑走了幾步繞過一從梅樹便看到了公孫蘭居住的小舍,然而那小舍的廊下燈火俱滅,窗棱中也是漆黑一片,顯然公孫蘭也已經睡下了。王源呆呆的站了一會,聽着夜風吹過梅樹的唿哨之聲在耳邊響起,輕嘆一聲轉身回頭出來。來到路上不知不覺往東再行數十步,那裡是杏園,是秦國夫人和楊玉環的居處。

王源本沒打算進去,但無意間看着院子裡的三間正房的東廂房中的窗棱之中亮着燈光,不由的覺得甚是好奇。東廂房中住着的是楊玉環,不知道爲何她到現在還沒睡。王源好奇心起

,於是輕輕推開院門走了進去。來到廊下時,但聽東廂房中隱約有叮叮咚咚的琴聲傳來,好像還有輕輕的哼唱之聲。

王源伸出手去,輕輕敲打可幾聲窗棱,裡邊的琴聲停止了,楊玉環低低的聲音傳來:“是誰?”

王源沉聲道:“是我,我是王源。”

裡邊靜默了片刻,不久後悉悉索索的腳步聲響起,緊接着屋門吱呀一聲開了,楊玉環的身影出現在門前。

“二郎。這麼冷的天,你怎麼……半夜裡來我這裡了?”楊玉環詫異道。

王源笑道:“怎麼?不歡迎麼?剛纔在書房看了會書,頭暈腦脹之極,想出來隨便走幾步換換氣。路過這裡,看你的屋子裡亮着燈,於是便來瞧瞧。”

楊玉環笑道:“怕是來瞧八姐的吧,八姐睡下了,要不要我替你去叫她?”

王源笑道:“何必說這樣的話,我只是來瞧瞧你們爲何沒睡罷了,若不歡迎,我便離去便是。”

楊玉環咭的一笑道:“那我可不敢,回頭豈非叫你的妻妾們鬧上們來,怪我們不知好歹了。外邊冷,進屋說話吧。”

王源道:“你出來,陪我在院子裡走走便好。免得打攪夫人和其他人。”

楊玉環想了想點頭道:“也好,請你稍候,我去穿件衣裳。”

楊玉環轉身進房,片刻後穿着一件寬大的裘氅出來,手中還提着一盞點起的燈籠。兩人出了門走到院子裡,沿着院子東首數十棵高大的杏樹之間的小道緩緩而行。

兩人無聲的走了片刻,在一棵杏樹下站定,王源靠在杏樹上輕輕吁了口氣,仰頭看着黑沉沉的天空。

“二郎似乎心情不暢?”楊玉環站在王源身前低聲問道。

王源低頭看着楊玉環,伸手過去將她手中的燈籠接過,掛在樹枝上,左手輕攬,將楊玉環摟在胸前。楊玉環雙手搭在王源的胸前,將頭慢慢的靠在王源的胸前,聽着他有力的心跳,緩緩閉上眼睛。

“人生煩惱太多,何時才能自由自在過逍遙如神仙的日子呢?我也不知道我爲何這般在乎身外之事,這些事除了帶給我煩惱之外,我不知道還有什麼好處。”王源低聲道。

楊玉環仰頭低聲道:“人活於世,難免是要經歷這些的。不過這所有的經歷不都是證明我們活着的證據麼?若是無煩無惱,怕也是一種煩惱呢。”

王源笑道:“你何時變得這般豁達了?記得不久之前,你不還要當道士出家麼?”

楊玉環嗔道:“莫取笑人家,經歷了這麼多,我也有所感悟。現在的我早已脫胎換骨啦。”

王源笑道:“你們在這裡還住的開心麼?”

楊玉環點頭道:“我們很好,那時因爲外界的風雨都被你遮擋了,你的煩心事多了,我們卻安穩了。”

王源微笑道:“那就好,我反正煩惱的事太多,多那麼一兩件也沒什麼,只要你們開心快樂就好。將來,時機成熟,你們也不必蝸居於此,一定可以重新自由自在的生活的。暫且忍耐忍耐。”

楊玉環輕聲道:“我明白。我不向往自由,我只嚮往平靜,還有……有你在身邊。”

王源凝視她的雙眸,見楊玉環眼中真情流露,心中甚是感動。伸出雙手捧起她的臉,俯身吻了下去。楊玉環宛然而就,兩人無聲蜜吻良久,方纔分開。

“剛纔你彈奏什麼曲子?”王源低聲問道。

“沒什麼,不過是琢磨着新曲罷了。白日裡喧鬧,不如晚上思緒清楚,故而趁着夜靜時分,琢磨琢磨。”楊玉環輕聲道。

王源笑道:“甚好,譜好了之後,我要第一個聽。”

楊玉環笑道:“連曲詞都沒有呢,沒有曲詞之曲難以如意。我自己寫的曲詞總是覺得不滿意。對了,你替我寫一首曲詞好不好?”

王源笑道:“我只隨口一問,便惹禍上身了。我哪有心情寫詞?”

“求二郎恩賜一首,算我求你了好麼?你替我寫一首,我……我加倍的報答你還不成麼?你要什麼?儘管說。我送你個琥珀劍穗如何?或者我將珍藏的碧玉團扇送你?”楊玉環嬌憨的道。

王源無聲的笑了:“那倒是不必了,當下我確實沒心情寫詩,不過可以將幾日前寫的一首舊作贈與你。幾日前我去錦江之畔,那裡的河水已經結冰了,場面甚是壯美。於是我得了一首詩。”

“太好了,快吟來聽聽。”楊玉環喜道。

王源微一沉吟,曼聲吟道:“千里長河初凍時,玉珂瑤佩響參差。浮生恰似冰底水,日夜東流人不知。”

楊玉環怔怔的靠在王源胸前,口中喃喃道:“浮生恰似冰底水,日夜東流人不知。好悽美的句子,這兩句當可流傳千古了。是啊,我們的生命就是在這樣的無聲無息之中流逝了,看不見,聽不到,抓不住。待知曉時,已是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如雪了。”

……

寧遠城中,當着骨力裴羅的面上演的這場大唐內部意見不合的鬧劇讓骨力裴羅等人大開眼界。在李瑁和李光弼和郭子儀爭論之時,骨力裴羅和他的手下們用蠻話嘰裡咕嚕的低聲交談着。

“看到了沒?大唐之所以落到今日的地步,便是因爲他們喜歡窩裡鬥。咱們回紇人可萬萬不能學他們的模樣,咱們要團結一致,齊心同力。只要我們齊心協力,不像唐人這般各懷鬼胎,不久之後,我們回紇人便可以橫掃南北八荒之地了。”骨力裴羅道。

“是啊,在大汗的率領下,我回紇人將可染指南方富庶之地,成爲天下最大帝國的主人了。屬下期待着那一天的到來。”乞扎納力低聲笑道。

骨力裴羅呵呵笑道:“那倒也不是什麼難事。不過目前這些話還是少

說爲好。大唐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實力還是有的。所以我們不可輕舉妄動,要和他們保持友誼。這也是我爲何要借兵幫他們平叛的原因之一。雖然借兵給他們會讓我們損失些兵馬,但得到的要比失去的多得多。以他們大唐的話來說,這叫渾水摸魚乘人之危,瞧着吧,這筆交易做下來,我回紇將白白得到兩座城池,還將得到成千上萬的唐人百姓。物資兵器盔甲戰馬將不計其數。”

“大汗的意思是,那兩座城池到手之後,不會歸還給他們了?”乞扎納力低聲道。

“笑話,你見過草原上的狼羣吃下去的獵物卻吐出來的道理麼?那兩座城池是大唐邊境上的要塞,我們佔據了之後,便可以隨時南下。什麼時候我想南下,便可長驅直入。那可不是區區千萬貫錢所能比擬的。”

“大汗說的極是,若當真佔據了那兩座城池,便可屯重兵於此。南方數百里之地無唐人重鎮可駐軍,形勢對我極爲有利。可是大汗,說好了是抵押,若唐人交付錢款,我們若不歸還,豈非要鬧僵?”

“乞扎納力,你還太嫩啊。我難道會無限期的容許唐人籌款麼?一會兒我便跟他們訂個三年之限。三年內若他們不能付清錢款,那這兩座城池便歸我所有。三年時間,你以爲他們能平叛成功麼?安祿山的叛軍實力雄厚,雖然安祿山死了,但是猛將如雲精兵數十萬猶在,沒個十年八年他們休想平叛成功。他們的錢糧打仗都不夠,又怎會有錢歸還我們?所以啊,這兩座城便是我囊中之物了。對我回紇人而言,最有利的便是讓他們拼個你死我活,這樣我們才最有利可圖。”

“大汗明鑑啊。可是屬下還是有些不明白,咱們借十萬精兵給他們平叛,豈非幫着他們加快平叛的進程?我十萬精兵都是驍勇之兵,我恐怕要不了一年半載便掃清叛軍,豈非是幫倒忙了?”

“呵呵呵,乞扎納力,你的腦袋裡全是羊糞麼?你真以爲我會將十萬精兵借給他們?我們剛剛平定突厥各部,要穩定局面還需時日,手中無兵如何能成?若那些傢伙趁機生亂,我們難道空着手去對付他們不成?我只會給他們五萬兵馬,剩下的五萬我可要留着防止那些不服氣的傢伙們亂來。”

“可是,大汗不是答應了他們給他們十萬兵馬麼?哪來這十萬兵馬?”乞扎納力詫異道。

“哈哈哈,那還不簡單?那些突厥部落的老弱殘兵全部給他們編進去便是,湊足十萬人馬不就得了?至於能不能打仗,那可不是咱們考慮的事情。明白麼?”骨力裴羅笑道。

“大汗高明!”乞扎納力和幾名將領高挑大指,佩服的五體投地。大汗這腦子就是好使,這下可把唐人坑出鼻血來了。

這邊廂,郭子儀被五花大綁押出了衙門大堂之外。李瑁和李光弼均覺面子無光,郭子儀當着外人的面這麼不給面子,逼着李光弼採取斷然手段綁了他。雖然事情平息,但家醜爲外人得知,多少有些尷尬。

“實在抱歉,教大汗目睹了這一幕。郭子儀性子倔強目光短淺,只知維護小利而看不清大局,大汗不要介意。會商之事還輪不到他來做主,本王乃是全權負責之人。”李瑁對骨力裴羅拱手道。

“無妨無妨,總有人把好心當歹意,這也稀鬆尋常。話說我借兵給你們,我的部落之中也有人反對呢,他們也不明白我爲何要讓我的戰士們來流血送死。這等事我們無需跟他們解釋,但爲大局行事,豈會在意他們這種人在旁風言風語?行大事者可不會被這些事情所牽絆。”骨力裴羅哈哈笑道。

李瑁點頭微笑道:“大汗所言甚是。”

“那麼,我說的這三條借兵的條件你們覺得如何?若你們同意的話,三日內我的十萬兵馬便開赴靈州,替你們平叛。若不同意也不要緊,咱們好說好散,本汗即刻率軍撤出大唐北境回我的部落草原上,你們平叛的事情我也愛莫能助了。”骨力裴羅大聲道。

李瑁和李光弼低聲商議幾句後,李瑁擡頭道:“罷了,就這麼辦吧,即刻擬定協議簽字畫押。這件事速辦速決,本王已經等不及要見到你們回紇人的雄兵了。”

骨力裴羅大手一拍笑道:“果然快人快語,跟壽王殿下談事就是爽快。不過我醜話說在頭裡,我這十萬兵馬替你們賣命,你們答應的條件可分毫不能賴賬。三年之內你們必須給足借兵之款,否則,我們可不會歸還你們抵押的城池。”

“三年麼?不是說平叛之後麼?”李光弼皺眉道。

“李將軍,你我都不是小孩子,這等事我豈能馬馬虎虎?我們借兵給你們平叛,你們平息叛亂自然皆大歡喜,若是你們十年八年平不了叛亂,我們難道白白給你們兵馬不成?期限是一定要有的。”

“可是,三年時間恐甚急迫。就算今年平叛成功,兩年時間也給付不清借兵之款啊。朝廷要重建,需要大量錢物,總不能將財稅全給了你們,我大唐上下都喝西北風不成?”李光弼皺眉道。

“這可不是我的事了,李將軍這麼說話,我可爲難了。”骨力裴羅道。

“這樣吧,寬限幾年如何?咱們既是友邦,幫人便幫到底,我大唐恢復元氣來,總是不會虧待你們的。”李瑁忙道。

骨力裴羅沉思片刻一拍桌子道:“罷了,既然王爺說話,怎能不賣王爺的面子。那便四年時間還清,四年還不清,豐州和受降城我們可佔着不還了。”

李瑁翻翻白眼,擺手道:“罷了,就這麼辦吧。”

當下雙方文書師爺擬定條約,雙方各自簽字蓋章各持一份訂立契約。條約訂立,雙方各得其所,均鬆了一口氣。當天中午,李瑁和李光弼擺下酒宴招待骨力裴羅一行,賓主暢飲盡歡,氣氛融洽熱烈,胡漢一家,親如兄弟一般。

(本章完)

第二二七章 禁忌第一零七五章 開戰第九一一章 強硬第一零九零章 英雄第七九九章 內情第七四四章 馬嵬(十二)第四零五章 黑鍋第一零一零章 贈詞第五二二章 直言第一千零二章 解圍第九三七章 奪城(終)第七九八章 清查第一零三五章 落荒第二八三章 狡辯第七三八章 馬嵬(六)第五五一章 舊識第一一零三章 交易第八零六章 相國第九二六章 匕現第六一一章 無畏第八四五章 掏心第三十九章 詩會第五九五章 誘敵第七百零一章 亂起第三九五章 孤城第四一一章 戰前第三三八章 設伏第三十六章 拉攏第三一九章 肉食第六五五章 聖旨第二八四章 徒勞第三一二章 赴任第四八二章 傲嬌第八一七章 經歷第四六三章 情仇第一零六章 神技第三一六章 避見第一九一章 契機第五零六章 沙漠第七四八章 寶座第三零七章 難測第八七七章 逼迫第三一七章 分析第五二二章 直言第八三七章 民心第七六三章 再至第三九九章 棘手第一零四二章 落網第一零四五章 推諉第八七九章 慘劇第三一七章 分析第二九七章 如簧第七六十四章 竹林第二零五章 多疑第八十二章 圈錢第三六一章 絕地第九二九章 奪城第三七五章 爛局第一零三九章 急症第一一二二章 反攻第四七三章 上門第四三三章 追究第六九零章 疑雲第五一一章 魂飛第五零二章 配方第八零七章 豐王第四八九章 任性第三七八章 嚴密第五一九章 癡狂第六六十四章 事務第二六九章 劇本第九三四章 奪城(五)第五六零章 流沙第一零七七章 煎熬第六零一章 戰局第一零八六章 囚徒第三一六章 避見第七四六章 直言第一二六章 賞曲第二十五章 詩會第一零二一章 對策第一零三四章 夜探第四七四章 惡魔第八九七章 幽處(續)第三八二章 求肯第一三七章 交鋒第一零四零章 糉子第二六十四章 審問第五三二章 難關第四四零章 驅蛇第八三八章 調兵第一零三章 狂生第七九一章 暗流第三三八章 設伏第九三四章 奪城(五)第一四五章 贈奴第五六八章 助瀾第五五五章 單純第六百四十六章 賭局第六五五章 聖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