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三五章 三城

(二合一)

攻克壺關之後的第三日,王源率三千騎兵終於從太行山峽谷的崎嶇官道之中走了出來。之所以比原定的時間多用了一日,原因很簡單,第一個原因是因爲李欣兒的箭傷嚴重,王源不得不多留一天的時間。

李欣兒的箭傷是貫穿肩胛骨的傷勢,屬於重傷,雖然用了傷藥以及公孫蘭秘製的藥物,但這種傷勢可不是輕易便能痊癒的。所以爲了傷勢的恢復,爲了能經得住後面的旅途顛簸,王源還是冒險做出了在壺關多呆一日的決定。

當然,李欣兒的傷勢並非大軍多留一日的唯一原因,另外一個原因便是,王源希望能趁機拆除壺關的兩座中牆。這麼做原因很簡單,王源不可能派兵留守此處,自己只要一離開,不久後壺關便又將落入敵手。雖然壺關在自己的手中被破,但不得不承認這座關隘的防禦體系甚是堅固和獨具一格,將來要重新奪回壺關,勢必又會付出巨大的代價。與其將來在這裡吃虧,不如現在就毀了它的防禦體系,爲將來做個準備。

於是乎,兵馬一起動手,將兩座高牆上的的箭塔和石頭房舍全部拆毀。高牆因爲都是花崗石和大青石壘砌而成,無法進行摧毀。王源便讓人在兩座高牆下方的城門洞中堆積柴火猛燒,直到燒的岩石崩裂坍塌,活生生將兩座高牆破壞出了兩道巨大的缺口來。短時間內,要想將這高牆恢復原樣是不可能的了。

其他關隘之中的各處防禦要點之處,但凡能破壞的也都大肆的破壞了一番,將壺關的防禦體系摧毀的七零八落。在王源率軍離開之際,壺關已經被摧毀的七七八八,雖然依舊虎踞龍盤,但卻徒有其表,不復雄關之名了。東西兩邊的城門搗毀了,城門樓燒燬了,高牆倒塌了,箭塔被夷平了,只剩下了一座青石的空殼。

七月二十九日清晨,王源和他的三千親衛騎兵終於抵達了太行山峽谷的出口。遠遠朝外望去,眼前的景象和太行山西邊的來路簡直像是兩個不同的世界。太行以西,多丘陵山野縱橫,地勢起伏不定。然而眼前的山東之地,卻是一馬平川的平原地帶。

衆人心情大爲暢快,從蒲州出發至今已經十一日,所行之路都是崎嶇坑窪不平的地形,衆人已經受夠了。現在終於能看到山外一望無際的平原之地,怎不讓士兵們心情舒暢。就連戰馬也似乎覺察到能夠馳騁奔跑一展雄姿,它們也躁動不安刨踢擺尾起來。

出山谷之前,王源召集衆人商議行程。幾乎所有的親衛軍將領都贊成不用再晝伏夜出,而應該一鼓作氣的衝向平原郡。王源其實也這麼想的。太行山之東州縣密集,不像來時可以晝伏夜出的趕路可避免行蹤暴露。這裡,三千大軍只消一露面,怕是立刻便會被叛軍發覺。隱匿行蹤其實已經變得不太可能。

但若是大張旗鼓的趕往平原郡,便會造成兩個後果。其一便是被左近的相州邢州以及東面的魏州等州府叛軍兵馬發覺,勢必會遭遇攔截,發生戰鬥。其二,如果自己靠着騎兵的機動性衝出眼前州府的兵馬攔截圍殺,那其實也會將他們吸引着去往平原城。平原城下若是有大批叛軍兵馬攻城的話,豈非要遭受前後夾擊?

相對而言。王源更擔心的是後一種可能。王源最不希望看到的便是,自己的屁股後面跟着一大堆的叛軍兵馬,而自己不得不將他們吸引到平原城。自己的騎兵固然不懼圍擊,可以隨時撤離,但那樣一來豈非不但沒有救顏真卿,反倒是坑了他了。

王源沉吟了片刻,然後他做出了個決定。而這個決定差點讓所有人掉了下巴。

“我想我們不用太快的趕到平原城,既然已經到達了叛軍腹地,又是平原之地,利於我騎兵作戰,我們怎能不大展身手一番。所以,我有個想法。不如我們索性在相州邢州魏州一帶橫掃一番,給他們來個出其不意,肚子裡開花?”

所有人都默默的看着王源,心中均想:“恐怕也只有你纔會這麼想。居然要去主動攻擊這一帶的州府,就憑這這三千騎兵?這不是癡人說夢麼?說好了去救顏真卿,救平原城的呢?”

王源看着衆人驚愕的神色笑道:“怎麼?你們都覺得我瘋了是麼?我可沒瘋,我是有我的理由的。”

“我很想聽聽你的理由。”公孫蘭皺眉道。

王源笑道:“你們認爲,叛軍在這些州府之中還能有多少兵馬駐守?我認爲這些處於內陸的州府最多守軍不過三五千。這三五千人分散於幾處州府之中駐紮,根本不是我們的對手。但若是他們合兵一處,幾處州府縣城的兵馬一旦彙集到一起,少說也有一兩萬人,那對我們而言便是一種威脅了。”

衆人紛紛點頭,大帥這話倒是實情。三五千的叛軍在三千親衛騎兵眼中卻是不算什麼威脅。但一兩萬人的兵馬,那便有些夠嗆了。若是被纏上不放,一定會有很大的傷亡。

“我們可以不管他們直接衝向平原郡,我們的腳力快,他們也追不上。但你們想一想,得知我們突襲而入,他們豈會不彙集兵馬跟着追下來?一旦他們跟着追到了平原城下,而我們又未能及時解平原城之圍的話,我們便要遭受前後的夾擊了。與其如此,我們還不如出其不意攻其不備,趁着他們尚未得知我們到此的消息,來個閃電戰,將他們各個擊破。如果能做到這一點,那將給叛軍當頭一棒,大滅他們的威風。而且還能讓我們從容趕赴平原城,在其他叛軍趕到增援之前又充足的時間解平原之圍。你們看如何?”王源微笑道。

衆將領恍然大悟,趙青眼睛放光,緊握着拳頭道:“大帥所言極是,咱們來個閃電戰,一舉擊破這幾座城池。若能做到這一點,我神策軍親衛營之名

將響徹天下。”

譚平也哈哈笑道:“大帥這麼一說,卑職當真熱血沸騰。幹了。大帥下命令吧。”

豐王李珙也破天荒的連連點頭,王源微笑看着他笑道:“豐王爺,你也覺得此計可行麼?”

李珙點頭道:“剛剛聽到元帥的提議確實讓人吃驚,但元帥剛纔一分析,我又覺得是個好計謀了。雖然我依然覺得這麼做甚是有些激進和冒險,但跟着王元帥這麼多天,我也明白了個道理,有些事就是需要冒險,畏手畏腳難成大事。市井閒漢們常說:富貴險中求。我看這話很對。”

王源哈哈大笑道:“豐王的意思是,我有今日都是因爲冒險得來的富貴是麼?”

李珙忙擺手道:“不是不是,我的意思是……”

王源擺手笑道:“不用解釋,想要富貴卻不冒險自然是癡心妄想。那話說的沒毛病。那麼,既然大夥兒都無意見,那麼我們便準備動手了。既然是閃電戰,便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得手,不得有半點的拖泥帶水。第一個目標便是離此最近的相州治所鄴城。我只說一個原則,奪城,殺敵,然後不做停留,直接攻擊下一個城池,不能讓敵人有絲毫的反應時間。接下來這一日一夜,你們將會在馬背上渡過,絲毫沒有休息的時間,所以我希望你們抓緊這最後的時間餵馬吃飯喝水,因爲你們將再沒有時間做這些事了。”

……

七月二十八日午後,一行數百人的隊伍抵達長安。那是嚴莊攜帶者安祿山的聖旨前來向史思明宣旨。史思明本不知嚴莊的來意,還以爲是安祿山派來查勘長安城的防務的,倒也並不放在心上。

然而,皇城朱雀門內,嚴莊宣讀了安祿山的聖旨之後,頓時如一瓢冷水澆在史思明的頭上,一下子便將史思明澆的渾身透涼。驚愕不已的史思明竟然忘了在嚴莊宣讀完聖旨之後高呼萬歲接旨,而是傻愣愣的跪在地上,眉頭擰成了一個疙瘩。

“史元帥,史元帥?接旨謝恩啊。”嚴莊微笑提醒道,跪在史思明身邊的史朝義也忙拉扯史思明的袍子提醒。

史思明回過神來,高呼萬歲,但卻並未接旨。起身後,沉聲道:“嚴莊,這聖旨我不能接,我需要些奏摺給陛下,請陛下確認此事。”

嚴莊皺眉道:“確認什麼?”

“確認陛下是否當真要調走十萬兵馬,我想問陛下是否不打算要長安城了?他一下分了我一半的兵馬,長安城我還如何去守?難道陛下不知道長安城周邊十幾萬敵軍虎視眈眈,隨時可能發起進攻麼?陛下怎能這樣做?我要問個清楚。陛下若是當真不要長安了,那倒也沒什麼。慢說是十萬兵,便是二十萬兵馬全部被你拉走,我也不放半個屁。”史思明激動的揮着手,越說越是激動起來。

嚴莊皺眉道:“史元帥,你這是作甚?聖旨上說的清清楚楚。此次抽調十萬兵馬,是要行攻南之策。陛下希望能夠釜底抽薪,攻佔東南諸府,切斷蜀地唐朝朝廷的錢糧供應。這一點月前你便是知曉的,你不也曾經積極贊成此議麼?怎地現在卻又變卦了。”

史思明怒道:“我何時變卦了?朝廷攻南之策我當然贊同,那是必須要做的事情。但攻打南方,卻要從我手中調走十萬兵馬,你要我如何守長安?嚴莊,要是你,你怎麼想?我可是在陛下面前立下了軍令狀的,這不是逼着我去死麼?”

嚴莊微笑道:“那裡有那麼嚴重?形勢我們是清楚的,王源的神策軍確實最近在長安周邊活動頻繁。但他們畢竟忌憚元帥之威,不敢輕舉妄動。周圍的那些小州縣不要也罷,只要守住長安便好。長安城城防堅固,準備充分,又有史元帥坐鎮,一定丟不了的。”

“你說的輕鬆,立軍令狀的是我,又不是你?長安丟了,你替我去頂罪麼?”史思明怒道。

嚴莊臉上的笑容消失了,表情變得很嚴肅。

“史元帥,老夫問你。兩個月前,你率了多少兵馬去攻蜀。”

“你問這個作甚?不是明知故問麼?想揭我的傷疤?”史思明喝道。

嚴莊冷聲道:“史元帥,你可不要太過分。我是來宣旨的,你不接聖旨便是抗旨知道麼?你我都是陛下身邊的老人,我並不想將事情弄得不可收拾。十萬兵馬守長安足矣,人家王源六萬兵馬便守住了通州,當時你可是帶着十八萬大軍進攻的,你好意思說現在守不住長安麼?長安城防比之通州可堅固十倍,你手中還有十萬精兵,還有數十萬百姓協助,你好意思說守不住長安城?你要是覺得自己沒那個本事守長安,我倒是願意來試一試。我嚴某若來守長安,必固若金湯。”

史思明被嚴莊一頓冷言惡語搶白的說不出話來,特別是其中關於通州的那些話,確實如他所言。王源只用六萬兵馬便守住了通州,打的自己打敗而回,自己確實沒理由說守不住長安。

但這其實不是重點,史思明只是借長安守禦說事罷了,他其實最不開心的是被分兵這件事,只是他不能明言而已。

“你要是願意守長安,我倒也落得清閒。我立刻便寫奏摺給陛下,回平盧養老去,你嚴先生來守長安吧。”史思明咂嘴道。

嚴莊沉聲道:“史元帥,陛下如此信任你,你怎能如此?你若覺得有什麼難處,便提出來便是,陛下說了,但你所提,一律滿足。但這十萬兵馬你必須讓我帶走,因爲我要去攻打南方州府。一旦我將南方州府盡數納入我大燕國的版圖,效果會立竿見影。唐朝朝廷的錢糧供應斷絕,他們的兵馬便只能龜縮而回,到那時長安城連一塊磚他們也別想碰到,全部灰溜溜的滾蛋。到那時我再還軍於元帥,元帥再募集兵馬,

起數十萬重兵再去攻蜀,一血前恥,難道不是元帥所希望的麼?”

史思明眼珠轉動,沉思片刻,忽然臉上露出笑意來。呵呵笑道:“嚴先生所言甚是,人說嚴先生是再世張子房,果然不是虛言。聽了嚴先生一番話,勝讀百年書啊。剛纔是我老糊塗了,居然一時轉不過彎來。我一直心裡想着找機會能和王源決戰,故而一聽到分兵十萬,我便有些着急了。事實上南征乃是釜底抽薪之計,同樣是可以擊潰敵軍,爲何我卻要舍易求難呢?還是你剛纔所言甚是。待南方州府被佔領,斷了李隆基的錢糧,王源的兵馬便只能退守蜀地了。在此之前,我只需固守長安便可。”

嚴莊呵呵笑道:“原來元帥是想着要和王源決一死戰的,難怪難怪了,我們的話都說岔了,這纔對上了路子。然則這聖旨……”’

史思明跪地雙手高舉,大聲道:“臣史思明領旨謝恩。大燕國雄武皇帝陛下萬歲萬萬歲!”

嚴莊微笑着將聖旨放在史思明的高舉的手掌之中。

……

嚴莊被安排去歇息,十萬兵馬調撥非一時可成,起碼要一兩天的時間才能準備完畢,所以嚴莊只能停留等待。

皇城之中,原大唐政事堂的公房大院如今成了史思明的大元帥府。本來有人建議史思明直接住進皇城之中,找一間宮殿當元帥府便是,但史思明可不傻,將那建議之人打的半死,以表明他的態度。

此時此刻,史思明正目光陰鷲的坐在公房之中喝茶。他端着茶盅一口接一口的喝着茶水,喉嚨裡發出咕咚咕咚的吞嚥之聲,他的臉上陰雲密佈,像是一場狂風暴雨即將來臨前的天空一般。屬官和僕役們都知道此事的史思明惹不得,紛紛躲在外間,膽戰心驚的相互交流着眼神,希望不要真的爆發出風暴來。

門前光線一暗,史朝義的身影出現在門口,衆官員忙上前拱手。史朝義皺眉道:“我爹爹呢?”

“在裡邊呢,心情很不好,好像馬上就要發怒罵人了,大公子勸勸。”一名官員指着裡間神色鬼祟的道。

史朝義道:“我去瞧瞧。”說罷舉步走到裡屋門前,推門而入。

“滾出去,誰讓你進來的?”史思明的大罵聲響了起來。外間的幾名屬官忍俊不禁,捂着嘴偷笑。這大公子太好欺騙了,騙他進去找罵,他果真就去了。這辦法當真屢試不爽。

“父帥,是孩兒呢。父帥莫生氣了,孩兒知道你心裡不痛快,若是罵我能叫父帥消氣的話,父帥便儘管罵吧。”史朝義低聲道。

史思明本在爆發的邊緣,聞聽此言倒是有些罵不下去了。

“罷了罷了,罵你又有何用?父帥被人家耍的團團轉,卻又不是你的錯,是你父帥自己沒本事。哎,氣煞我也。”史思明長嘆一聲道。

“孩兒也正要來問問父帥,怎麼就答應了那嚴莊,接了那聖旨,就這麼讓他帶走十萬兵馬了呢。”史朝義道。

“你以爲爹爹想麼?那可是聖旨啊,不答應便是抗旨啊。爹爹別無選擇啊。”史思明搖頭道。

史朝義道:“父帥,孩兒有句話不知當說不當說。”

史思明擺手道:“你要說什麼便說就是。”

史朝義道:“父帥,孩兒認爲,分兵南征是假,分走父帥手中的兵力是真。看來是有人對父帥不放心,有所顧忌了。”

史思明一驚,瞪眼看着史朝義,眼神凌厲之極。史朝義被史思明的眼神看的心中發毛,忙低眉順眼的囁嚅道:“父帥莫要生氣,兒只是有這種感覺,若說的不對,父帥就當兒子胡說八道便是。”

史思明緩緩搖頭,低聲道:“你不是胡說八道。連你都能看出這個道理來,可見此事多麼顯而易見。父帥聽到聖旨的時候便心知肚明瞭,你說的話一點也不假,有人對我父子開始不放心了。”

史朝義驚訝道:“原來父帥也是這麼想的?那孩兒便不明白了,既然明知是對我們的不信任,父帥怎能任憑他們這麼做?既然對我們生疑,遲早必會有禍事領頭。父帥,咱們何必受他安家父子的冤枉氣?乾脆一不做二不休……”

“住口!”史思明低喝道:“這樣的休得再提一個字,否則我將親手砍了你。”

史朝義嚇了一跳,忙閉嘴不語。史思明瞪了他一眼,緩緩道:“,朝義啊,這些事心知肚明做好防範便可。此時神策軍十幾萬大軍虎視眈眈意圖反攻,這時候若大燕國內亂,那便誰也活不成了,只能讓王源坐收漁翁之利。雖然我父子受人猜忌,但大局卻不能不顧。你去傳我命令,各營兵馬需得積極協助嚴莊整頓兵馬,不得拖延推諉。”

史朝義無奈的答應了一聲拱手轉身欲離開,史思明在他身後道:“給嚴莊的那十萬兵馬,你要做些篩選。唔,防禦長安需要精兵強將,你可明白?”

史朝義一愣,頓時醒悟,連聲點頭道:“孩兒明白,定會命人細細篩選,父帥放心便是。”

史朝義走後,史思明緩緩的靠在椅背上沉思。安祿山分兵之舉暴露了安祿山對自己的猜忌,自己雖然很是憤怒但卻不能露出絲毫的不滿。因爲還沒到自己能夠反抗的時候。此時安祿山的威望還是很高的,自己手下的將領一大半都是安祿山的嫡系,這些人都不會跟自己走。既然如此,還不如趁着這次分兵的機會,將這些將領統統的趕走,讓他們去跟着嚴莊離開長安,順便將一切老弱病殘以及新募集的兵馬都給了嚴莊,這樣既精簡淨化了手下之兵,又能讓手中的兵馬更容易掌握在自己手中,可謂一舉兩得。雖然總歸是少了十萬兵馬,但從某種意義上而言,自己卻也得到了不少。

(本章完)

第五九五章 誘敵第六十一章 抽薪第二十五章 詩會第九二零章 破局(續四)第一零二五章 隱意第九四五章 沉舟第七六三章 再至第七十八章 規矩第五四九章 沆瀣第六八九章 驚變第七四三章 馬嵬(十一)第一一二七章 死撐第七三七章 馬嵬(五)第四七七章 挑明第一八三章 別駕第一零八九章 血夜(下)第八十六章 雙贏第三十二章 伯樂第九二二章 破局(終)第七五四章 秘居第一一一三章 看戲第一一八章 冰心第七一七章 救援第五零八章 仙境第六七六章 池畔第三五二章 山行第一零六六章 兵臨第六十六章 非隱第七一一章 喪病第九一九章 破局(續三)第五九七章 驚喜第四一七章 擴軍第一七二章 偏鋒第三八九章 故事第一七九章 噩夢第八六零章 尾隨第一零四一章 對症第六百四十章 再戰第二三四章 報復第三零七章 難測第八五五章 對策第六零六章 隘城第二十八章 重會上架感言第一七六章 遊戲第一千章 西城第五三一章 錢事第七一八章 規勸第九五零章 城防第一六零章 降服第三六十四章 搏殺(續)第八八零章 夜殺第七零三章 人禍第三零五章 蛻變第一零二五章 隱意第六零六章 隘城第六六五章 上京第五五二章 酒肆第三五七章 名將第四八五章 失算第三四九章 前路第一四五章 贈奴第一千零一章 血戰第四七一章 和議第七十六章 底細(續)第七二四章 劇變第五六零章 流沙第九百章 內情第五三四章 破爛第一一零二章 潛入(續)第五三四章 破爛第三一六章 避見第七九四章 遊說(下)第二六七章 道場第四四二章 大壩第四五四章 肅軍第六八九章 驚變第七二四章 劇變第九一八章破局(續二)第四一五章 大戰(續三)第六一六章 盾陣第七二六章 彷徨第二二四章 圍攻第一零五五章 小城第五四八章 重逢第一零二五章 隱意第七四八章 寶座第三二二章 狼心第八九一章 安策第五六八章 助瀾第五二一章 相見第八六八章 伏擊(終)第一一九章 赴會第四四五章 玩弄第七四五章 陷落第五十章 紙團第一零九一章 機遇第五一六章 交易第六七四章 殿上第二六一章 道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