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三七章 民心

(二合一,謝:明明我是刀劍、三顆黃牙兩位兄弟的賞。謝:軒音未來、playmoonhw兩位兄弟的票。)

當晚,兵馬於魏州城就地休整,士兵們幾乎是頭一挨着地便立刻睡着了,今天的大戰實在是太辛苦了。無論是體力上還是精神上,幾乎都達到了他們的極限。打仗的時候他們無暇多想,現在戰事結束了之後,士兵們便感到了極度的疲憊和無力感,所以需要趕緊休整恢復。

王源雖然也疲倦的很,但他並沒有急着去睡,而是和公孫蘭趙青等人巡視了魏州城的四城城門。那裡還有少量的親衛士兵沒有休息,他們需要負責夜晚的城門守衛。不過王源給他們的命令是,緊閉城門之後放心大膽的睡覺,不必整夜的盯着。因爲魏州攻克之後,左近的叛軍威脅一掃而空,根本不必擔心夜間的防衛。距此最近的州府冀州和齊州都在一百五十里之外,這裡發生的事情最快也要明天晚上才能抵達那兩處州府,也是不用擔心的。

初更過半,王源和公孫蘭回到了落腳的州衙後宅之中。這裡是王源等人的臨時落腳之地。褪下了厚重的鎧甲,王源長舒了一口氣。坐在桌案之旁,端着一杯茶水慢慢墜飲的時候,王源能覺察到自己的手腕和小腿都在微微的不受控制的顫抖着。今日之戰外人看來王源是堅定而胸有成竹的,但王源自己心裡卻很明白自己有多麼的擔心。事實上王源自己也沒料到今日之戰會如此的有驚無險,三座城池一一順利拿下。這其中但有一座城池之中受阻,現在自己恐怕不是坐在這裡喝茶了,而是在帶着手下的兵馬在荒野夜幕之中想辦法藏匿行蹤,以應付他們的聯合進攻了。

但無論如何,這三塊硬骨頭啃了下來,後面便好辦多了。周圍身遭再無叛軍的兵馬威脅,下一步只需直撲平原郡便可。平原郡就在魏州西南方一百餘里處,不出意外的話,明日一早大軍開拔,傍晚時分便能抵達平原郡了。唯一所期望的是,平原城中的顏真卿還在堅持,平原城還沒落入敵手之中。故而明日一早需要派人快馬先行去偵查一番,免得到時候誤打誤撞的一頭衝過去,反而自己暴露了行蹤自投羅網。那可真是天大的笑話了。

想着這些事,王源不禁睡意上涌,連打數個張口,一旁陪坐的阿蘿等人都捂着嘴笑,催促王源趕緊去睡覺去。王源站起身來進了屋子,往牀上一倒下,便是黑甜一夢,直到天明瞭。

次日清晨,王源精神飽滿的醒來,睜眼時已經是紅日東昇之時,王源忙一骨碌爬起身來,穿衣洗漱準備離開這裡。今日上午便要離開魏州前往平原,絕不能在這裡耽擱了,經過昨天一夜,自己連襲三座城池的消息怕是已經如衝擊波一般四處發散了,魏州不可久留。

洗漱完畢,在青雲兒和紫雲兒的幫助下穿上那套拉風的黃金甲,披上黑絲絨的披風之後,一個英武的青年將軍的形象出現在衆人面前。衆女毫不掩飾自己的喜愛之情,看着王源高大英武的形象眼睛裡冒着小星星。

王源雄赳赳的出了後宅,忽然聽到亂哄哄的人聲從州衙之前傳來,不覺皺了眉頭。

“怎麼了?出了什麼事了嗎?怎地這般鬧哄哄的?”

一旁陪同的譚平忙道:“沒出事,是魏州城的百姓們一大早聚集在了衙門廣場上慰軍。我們不要他們的東西,他們也不肯散去。說是要見大帥,說有話要跟大帥說。這不,趙青在安撫他們呢。大帥你也不用去管這事,一會兒咱們立刻整隊離開便是,這裡不能拖延。”

王源微笑點頭道:“百姓們的消息倒是挺靈通的,這便知道我們的身份了麼?”

說話間一行人來到了衙門廣場上,但見廣場上果然人山人海,起碼有六七千人聚集在廣場上。這些百姓們趕着車提着包裹,拖兒帶女的亂哄哄鬧成一團,場面混亂不已。衙門的幾道道路的出口被堵得嚴嚴實實,無法通行。

趙青站在衙門前的空地上正聲嘶力竭的朝着十幾名老者說着什麼。見到王源一行出現之後,趙青忙飛奔過來行禮。

“不是說百姓慰勞士兵們,怎地變得這般鬧哄哄的情景?”王源皺眉問道。

趙青忙道:“是慰軍,但是百姓們一聽說我們馬上就要開拔,一個個吵着鬧着要跟我們一起走,要我們帶着他們走。都回家收拾了行禮拖兒帶女的要跟着大軍一起離開魏州。百姓們堵了出口不讓我們離開,卑職也不敢亂來,這不正勸的口乾舌燥呢。”

“跟咱們一起走?那怎麼成?”王源皺眉道:“咱們是要去平原城打仗的,帶着這些百姓可如何行動?”

“就是啊,可是百姓們不聽啊,說是在魏州沒有活路,要我們帶着他們求個活路。”趙青低聲道。

王源皺眉快步走向人羣,跳上一塊拴馬的青石,對全場百姓拱手高聲叫道“諸位鄉親父老,在下王源,給諸位父老見禮了。”

一干百姓聞言紛紛轉頭朝王源看來,有人低聲道:“王源?他便是王源麼?各位,他便是王源呢?大唐天下兵馬大元帥,昨晚便是他率軍攻入了咱們魏州呢。”

衆百姓聞言紛紛驚愕,片刻的混亂後,有幾名老者率先下跪行禮,高聲叫道:“草民等給王元帥行禮了,感謝王元帥千里迢迢趕來魏州,救我等百姓於水火之中。給王元帥磕頭。”

幾名老者一帶頭,百姓們頓時呼啦啦跪倒了一片,紛紛磕頭行禮,叫嚷成一團。

王源忙擺手叫道:“鄉親父老不用多禮,快快起身來,當不得你們這樣的大禮。”

趙青譚平等人忙上前將那幾名老者扶起身來,一干百姓們也紛紛跟着爬起身來。王源跳下青石,走到那幾名老者面前,微笑道:“幾位老丈,昨日我率軍攻襲,可沒驚擾城中百姓吧。”

“沒有沒有,大塊人心呢。這幫反賊就該有這樣的下場,王元帥從天而降將這些反賊擊殺,還我魏州郎朗乾坤,我魏州百姓無比欣喜若狂。這不,百姓們一早便自發的來慰勞軍爺們呢。”一名面色紅潤,鬍子花白的老者高聲答道。

王源呵呵笑道:“那就好,沒有驚擾到百姓便好。多謝鄉親們的好意,但慰勞便不必了,我神策軍可是有紀律的,一針一線一米一粟都不能取,否則便要受我軍法處置了。”

“怪倒是他們都不肯收呢,原來是有軍法。好,王元帥領軍有方,這才叫秋毫無犯令行禁止呢。”老者高挑着大指讚道,旁邊一羣老者也紛紛挑指大讚。

王源微笑道:“多謝謬讚。不過,這麼多鄉親們堵在這廣場上可不成。本人想請幾位老丈幫着疏通疏通,要知道,兵馬即刻便要開拔轉戰他處,不能在此久留。”

那紅臉老者忙道:“正是要和王元帥說此事呢?我等全城百姓都希望能隨朝廷兵馬一起離開,否則我全城百姓已無活路了。”

王源皺眉道:“爲何沒有活路?”

那老者道:“王元帥,你有所不知。我魏州之地在去年年前便被安祿山叛賊佔領了。自此之後,百姓們便沒有一天的好日子過。拉夫拉丁不停,魏州哪一家哪一戶沒有被強徵入軍之人?你瞧瞧,現在只剩下婦孺老弱之人了。”

王源擡頭看去,但見面前的這一羣百姓果然都是老的老小的小,大多都是婦女娘子,一個個形容枯槁,目光呆滯。

“除了拉丁入軍之外,每一家每一戶的財物糧食也被搜刮的乾乾淨淨。再者,今年入春以來便沒下過幾場雨,現在城裡城外都是一片乾旱的荒地,糧食種不下去,馬上入秋便是顆粒無收,這全城百姓將如何活下去?魏州這些什麼大燕國的官員兵馬們根本不在乎我們的死活,只知道搜刮,根本沒有賑濟,眼瞧着全城父老便要全部餓死了。他們還不准我們離開,你說,這不是要我們便全部在魏州等死麼?”

王源皺眉道:“家家戶戶都斷糧了麼?那爲何還要來慰軍?這些慰勞之物我們豈能要?”

那老者道:“這些都是東拼西湊的一點心意,爲的是迎接朝廷兵馬的到來。你們的到來便是來救我們脫困的,你們來了,我們便有活路。百姓們昨晚都興奮不已,以爲從此便能有好日子過了。可是沒想到,你們卻要離開了。大夥兒一聽,你們這一走豈非又無生路了,所以才紛紛回家收拾物事拖兒帶女的要跟着一起走。不跟你們離開,便無活路了啊。”

老者說着話,眼睛裡溼潤了。周圍一羣百姓都跟着低頭抹淚。王源心情沉重,皺眉看着這羣毫無生路的百姓,心中也很是矛盾。

“老丈啊,我們這次是輕騎突襲而來,兵馬數量不多。朝廷大軍還在長安前線,並不能完全收復魏州這等被佔領的州府。而且我們的目標是平原城,爲了保證救援平原城成功,我們才決定突襲魏州邢州鄴城三地。現在兵馬的蹤跡已經暴露,我們不能在魏州久留,必須要馬上進擊平原郡,否則便會被敵軍得到消息後有所防備。我也沒料到,魏州的百姓們已經是如此的處境。我若不帶你們離開的話,心中着實不忍,但我若帶着你們離開的話,這麼多的老弱婦孺,勢必大大拖慢我行軍速度,導致此行計劃失敗。這當真教我陷入兩難之中了。”王源長嘆道。

聽了王源的話,老者和百姓們都沉默了。他們無法掩飾自己眼睛裡的失望之色,但他們卻也明白,王源說的是實情,王源也處於兩難之境。

“原來王元帥此行是要去平原郡救顏太守的,應該的,應該去救平原城的百姓。人家一個小小的平原城,在叛軍來襲之後都奮起反抗寧死不降,足以讓人敬佩。再瞧瞧我們魏州,叛軍來時,個個畏敵如虎,官兵百姓紛紛只求自保,不敢與之抗爭,以至於被奴役至此。大元帥原該救平原城的人,他們才值得朝廷去救,而我們這些人其實不配被救。活該我們死在這裡。”老者搖頭嘆息說,話語中有激憤之意。

王源忙道:“老丈,千萬莫要這麼想,朝廷根本不是這個意思。天下大亂,賊寇橫行,這件事本就跟百姓無關。百姓們只求能平安度日,焉能怪他們膽小怕事?州府失守是朝廷官員兵馬之責,跟百姓有何干系?”

老者嘆道:“王元帥這話纔是真正的大實話,可算是爲我們百姓正名了。罷了,就衝王元帥這句話,我們也不該爲難你們。我們不能耽擱你們的軍務,老朽這便叫鄉親們讓開道路,恭送王元帥和諸位軍爺出城。”

老者回過頭來,揚聲高叫道:“父老鄉親們,咱們還是讓王元帥的兵馬離開吧。他們此行是去平原城解救顏太守的,若咱們再堵着不讓他們去的話,平原城顏太守他們便危險了。我知道諸位都失望的很,我也很失望,但是沒法子,總不能拖累大軍的後腿,害的他們也跟着一起遭難吧。消息很快就會傳到四處州府,賊兵會調集兵馬來圍剿,咱們不能害了他們啊。”

百姓們無語而立,他們的眼中全是失望之色。本來滿懷希望能有生的可能,現在希望一下子破滅,個個心如死灰。

王源看着百姓們的神色,當真心如刀割。但他毫無辦法。帶着他們便是一起死,不帶着他們,這些百

姓可能也是個死,當真體會到什麼叫做無能爲力束手無策。

一聲號角過後,親衛騎兵們紛紛上馬列隊,準備開拔。百姓們木然緩緩移動,閃開一條通道,讓開通向東城門的街道。眼睛裡帶着絕望和不捨看着騎兵們開拔離去。全場除了單調的馬蹄得得聲,一片死寂。

“二郎,我有個主意,不知你可同意。”公孫蘭在王源的馬旁悄聲道。

王源道:“什麼主意?”

公孫蘭道:“咱們何不讓他們朝平原方向而去,待我們解平原之圍,便可讓人接他們入平原城中。”

王源搖頭道:“進.平原城又能如何?我們還是要離開平原城南渡黃河的。”

公孫蘭道:“那便帶着他們一起南渡到黃河南岸的州府安頓,有何不可?”

王源搖頭道:“這會耽誤大量的時間。恐怕不成。”

公孫蘭看着王源低聲道:“你率軍打仗是爲了什麼?你曾說過你是爲了解百姓倒懸之苦才擔此大責的,莫要忘了你的初衷。再說,你若這麼甩手走了,於你名聲會有多大的損害你知道麼?所謂民心,便是從這些時候積累而成的。不得民心者,將來什麼也得不到。”

王源如醍醐灌頂,恍然大悟。自己居然真的蠢到了拍拍屁股走路,任由這些百姓去死?這件事一定會讓自己蒙上污名,自己怎麼蠢到了這個地步了?幸虧公孫蘭提醒的及時。

王源策馬停步,轉身朝着百姓們高聲叫道:“鄉親父老,本人做了決定,本人決定帶你們一起走。”

衆百姓驚愕的張大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趙青譚平等也是呆呆發愣。

“趙青譚平,還愣着作甚?還不趕緊整隊保護百姓們上路麼?”王源沉聲道。

“王元帥,你就是我們的大救星啊,王元帥,大恩人啊。”人羣爆發出吶喊聲,紛紛跪倒在地磕頭,淚下如雨。

……

嚴莊離開長安時的心情可以用意得圓滿來形容。他沒想到事情會是如此的順利,史思明居然乖乖的將十萬兵馬便交到了自己的手裡,任自己帶出長安城。

奉旨來長安之前,嚴莊的心裡是忐忑的,他知道史思明是什麼樣的人。他擔心史思明會突然發難,將自己當場格殺,就此扯旗造反。這並不是不可能的,因爲這份分兵的聖旨的意圖太過明顯。哪怕是個傻子也會明白這是對手握重兵的史思明的不信任。否則怎會在長安城面臨敵軍大軍壓境之事卻將其十萬兵馬抽調走,這簡直是開玩笑。

而史思明居然照辦了,而且平平靜靜,沒有吵鬧,沒有爭執,和和氣氣的將十萬兵馬交到了自己手裡。雖然嚴莊看得出,這十萬兵馬大多都是新兵和老弱之兵,明顯是經過挑選的兵馬,但對嚴莊而言,這已經足夠了。他可不會傻到爲了這件事去爭執一番,能從長安帶走這十萬兵馬和自己的腦袋,便已經是祖上積了大德了。

史思明客客氣氣的將嚴莊送到了灞橋長亭。臨別時舉杯道:“嚴元帥,請你轉告陛下,我一定替他守住長安,請他放心。你告訴他,他對我史思明的隆恩,我一定會報答他,而且是加倍的報答他。”

嚴莊聽的脊背發寒,史思明這番話說的很是誠懇很是感人,甚至在他的眼神和表情裡都看不出一絲一毫的虛假。但正因爲如此,嚴莊才覺得心中發寒。能如此隱忍不露聲色的人,纔是真正可怕的人。史思明絕不會善罷甘休,這是肯定的。他所謂的加倍報答,如何報答?恐怕只有他自己才能解釋這句話的含義了。

拜別之後,嚴莊率十萬兵馬迅速趕往洛陽。他知道,王源的神策軍十餘萬人就在長安周邊逡巡,他不想自己只是調集兵馬便被神策軍給盯上。自己可不想趟長安之戰的渾水。於是乎他命令兵馬不分晝夜的行軍,終於只用了三天時間便將這十萬兵馬帶到了潼關。

抵達潼關之後,嚴莊長舒一口氣,而且後來的探報說明了他的決定是多麼的英明和幸運。因爲就在他和十萬兵馬抵達潼關之後的數個時辰。斥候兵馬便發現了近五萬騎兵在潼關西北十里外出現的身影。那顯然是大唐神策軍的騎兵大隊,他們定是得到了自己這十萬兵馬的消息,故而從長安東北包抄而至。幸虧自己命令士兵們輕裝前進,晝夜不停。這才安全的抵達了潼關。否則一旦被這五萬騎兵截斷,後果不堪設想。嚴莊可不認爲自己這十萬老弱新兵會是五萬神策軍騎兵的對手。

慶幸之餘,嚴莊也有了深深的擔憂。神策軍已經在長安周邊如若無人之地,幾乎是肆無忌憚的運動穿插。這說明,長安城幾近孤立。不久後唯一一條經由潼關往東的道路怕也要被切斷了。而且,唐軍的騎兵居然抵近到潼關十里之外,要是神策軍決定攻擊潼關,繞過長安直取洛陽該如何?若是史思明根本不打算出兵牽制,而任由神策軍攻擊潼關直取洛陽,那該怎麼辦?

在此之前,也許史思明不會這麼做,但現在的史思明可說不準了,他要以這種方式報答陛下的‘恩寵’,那可就大事去矣。

嚴莊想了很久,決定將這十萬兵馬留下一半人駐守潼關。因爲他覺得,不能將希望寄託在史思明身上,而要經營潼關關卡守住通向洛陽的通道。潼關之地從東往西是天險,但從西往東根本就無法守禦,留下這五萬兵馬的目的便是配合當地的守將重新構造城防。反正這五萬兵馬自己會選那些老弱之兵,帶着南征用處不大,還不如留在這裡當苦力,當炮灰守關,那絕對是物盡其用的。

(本章完)

第五十三章 狼狽第一八八章 察覺第八零八章 強盜第一六七章 難民第七三二章 危急第六三二章 新星第六一一章 無畏第一三七章 交鋒第六十八章 志向第五六十四章 困局第一三五章 朝會第二六六章 預言第一零二八章 視察第八七三 圍攻第六五零章 約見第三一六章 避見第五二七章 共歸第八一七章 經歷第一一三八章 琴曲第五十章 紙團第六十章 姐妹第五九一章 相隔第九三四章 奪城(五)第四三二章 人禍第三四二章 無路第一一三七章 除根第四六九章 脣槍第一六九章 虛驚第九一八章破局(續二)第三六二章 毒計第三零二章 落定第一零三五章 落荒第二章 過去第三四一章 潰敗第八五六章 築壩第二十五章 詩會第五四九章 沆瀣第三五零章 西行第一一零七章 先手第九一零章 嚴冬第七七三章 燒殺第九五二章 身份第一八一章 紛亂第九五四章 就緒第六十五章 草芥第九一零章 嚴冬第一七二章 偏鋒第九零六章 國本(續)第二六七章 道場第一三七章 交鋒第八十八章 怪像第四四四章 強攻第一零三四章 夜探第二八零章 國忠第三二三章 恩怨第四八三章 凱旋第七零九章 完備第九十六章 家園第一一一五章 接應第八十八章 怪像第八十三章 試探第一零二八章 視察第四六三章 情仇第九九九章 轉戰第二十六章 勸阻第八五五章 對策第一零九三章 立威第四五七章 火海第二一七章 借力第五五零章 故地第三七零章 緘口第七一五章 內憂第五五二章 酒肆第一零四五章 推諉第四十五章 否認第二二七章 禁忌第一零九九章 道理第八八八章 暗查第四十四章 反制第七八三章 瘋狂第五七六章 無生第一零一零章 贈詞第一零七五章 開戰第三八一章 詭異第三二九章 自罰第一零五三章 急切第三七零章 緘口第一零六三章 狼心第九十五章 添新第六零六章 隘城第二二二章 天降第三五四章 獵物第二十二章 突襲第七五一章 高府第一百章 麗人第二四三章 斷交第六零三章 夜襲第三八三章 瘋狂第七一七章 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