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八八章 天驕

(謝:moshaocong兄弟的一波打賞,謝:對你有想法、沙碎兩位兄弟的一堆月票。)

王源的預料沒有錯,西路軍高仙芝的七萬大軍從小勃律國沿着崑崙山南麓山口向吐蕃進軍僅僅十天時間,便遭遇到了吐蕃屬國大勃律國兵馬的阻擊。

安西四鎮所在的帕米爾高原上小國林立,自大唐在安西設立都護府,囤積重兵以來,對這些小國的征服便從未間斷過。這些小國兵力微薄,無力阻擋大唐的鐵蹄,故而紛紛歸順大唐,成爲被大唐征服的屬國。但有兩個小國家卻是大唐的心腹之患,那便是大小勃律國。這兩個小國家處於崑崙山南麓山口,位置正處於安西四鎮通向吐蕃的要道之上。小勃律國在西,大勃律國在東,一東一西堵在山口上,安西鎮兵馬要想進攻吐蕃,則必須要先佔領這兩個小國家。

而大小勃律國一向是吐蕃的屬國,受吐蕃的保護。吐蕃贊普同這兩個小國聯姻和親,將公主嫁給兩國的國主,派兵馬協助他們防守,讓本就處於高海拔山峰峽谷之上的兩個國家免受大唐鐵蹄的踐踏。

處於戰略上包圍吐蕃的考慮,這兩個國家通向吐蕃的通道不打開,安西四鎮的重兵便無法對吐蕃人形成威脅。以劍南、河西、隴右、安西四個節度使對吐蕃人形成的戰略包圍圈便少了重要的一環。鑑於此,大唐王朝數次派兵欲征服大小勃律國,打開這個通向吐蕃國西方的通道。然而,在高仙芝之前的三任安西節度使田仁琬、蓋嘉運、夫蒙靈察對於這兩個效果的討伐均以失敗而告終。原因很複雜,不是大唐的兵馬不強,不是這極爲歷任的節度使的決心不夠,而是因爲帕米爾高原的惡劣的氣候和地勢。

崑崙山南麓和喜馬拉雅山脈之間的帕米爾高原上,雪峰林立,峽谷縱橫。小勃律國便在這高原峽谷之上立國。蔥嶺山脈的地勢成爲小勃律國賴以抵抗大唐大軍的天然屏障。一座小勃律國西端的連雲堡,以數千士兵的防守,便將大唐的兵馬拒之國門之外,讓這些大唐的勇猛悍將望而生畏。

這一切直到高仙芝手中才得到了改觀。天寶六年初,就在王源率軍同南詔國打的如火如荼之時,高仙芝率三萬大軍也展開了對小勃律國的討伐。高仙芝是高句麗人,生的人高馬大相貌俊美皮膚白皙,堪稱軍中的美男子,若是在後世,此人絕對可爲萬千少女稱之爲大長腿歐巴。正是這個看上去文質彬彬的高仙芝,率三萬步騎不可思議的渡過了婆勒川大大冰河。而這條河正是連雲堡下的冰河,前番幾度

唐軍進軍於此,都被此冰河所阻,加之連雲堡橫亙在山峰之上,唐軍無法渡河,更無法攻擊連雲堡,不得不鎩羽而歸。但高仙芝卻利用季節早晚水勢的落差,依靠精準的對環境的把握,讓數萬兵馬輕易的渡過了這條冰河。此次渡河,被高仙芝稱之爲是一場‘人不溼旗、馬不溼鞍’的渡河。他雖然說得輕描淡寫,但所有了解內情的人都知道,那條冰河何其兇險。

渡過冰河之後,高仙芝派奇兵翻越了海拔三千米的冰山,突然出現在連雲堡的後方,正面猛攻加上腹背的突然偷襲,只用一日便攻克了毒瘤般的連雲堡,堪稱奇蹟。

自此後,一路高歌猛進,攻入小勃律國,連破阿弩越城和小勃律國的都城孽多城,活捉了小勃律國的國主和吐蕃國公主,將他們押送長安。又立原國主的兄長爲小勃律國新一任國主,新國主宣佈歸順大唐,正爲大唐屬國。自此,通向吐蕃的西境的第一道大門被高仙芝硬生生的踹碎。

攻佔小勃律國之後,高仙芝沒有冒然進攻大勃律國,因爲他的手頭兵馬有限,大勃律國的地勢雖然沒有小勃律國這麼艱險,但他嵌入吐蕃西境之中,吐蕃人因小勃律國被大唐攻克而大量增兵援助駐守,故而高仙芝沒有輕舉妄動。然而,一個月前,一張聖旨從數千裡外的長安送達,讓高仙芝立刻集結安西節度使所轄兵馬展開對吐蕃西境的攻擊,這多少讓高仙芝覺得有些意外。在高仙芝看來,攻擊吐蕃的時機尚未成熟,風險實在太大。

但君命難違,高仙芝只能立刻整軍集結於小勃律國境內,七萬大軍於三月十五日開始進軍,數日後攻入大勃律國境內,目標直指大勃律國都城菩薩勞城。吐蕃西境大軍聞風而至,三萬大軍開赴菩薩勞城協助防守,將高仙芝的七萬大軍堵在了菩薩勞城之下。

高仙芝明白,若是不能拿下菩薩勞城,便無法進入吐蕃西境,更不要說往東攻擊,按照聖旨所要求的威脅吐蕃都城邏些城。在經過一番準備之後,高仙芝發動了對菩薩勞城的進攻。

此戰極爲血腥,高仙芝下定決心要攻下此城,而菩薩勞城的大勃律國兵馬和吐蕃兵馬也誓死守衛,雙方大戰了兩天兩夜。當王源的兵馬尚在沙漠中苦苦掙扎之時,高仙芝以兩萬人的代價將菩薩勞城攻破。守城的吐蕃兵馬一萬餘人往東回撤,因爲他們並不想和兵力遠多於自己的高仙芝死拼。他們要保存實力,同吐蕃國增援而來的西境大軍回合,在高仙芝攻向吐蕃的道路上與之死戰。

高仙芝雖攻下了菩薩勞

城,但他並不開心。這只是同吐蕃人的第一戰,手下兵馬便死傷兩萬人,這之後還有無數的惡戰要打,這給他此次進軍的前路上籠罩了一層烏雲。但無論如何,此戰獲勝之後,大勃律國基本失去了抵抗之力,大軍可長驅直入攻入吐蕃西境,第一個攔路虎被清除了,從戰略上而言,這還是值得慶賀的。高仙芝知道另有劍南軍和隴右河西聯軍再向吐蕃發動進攻,之前他從未將希望寄託在他人身上,但此戰之後,領教了吐蕃兵馬的兇悍之後,他內心中迫切希望其他兩路的兵馬趕緊施加壓力減輕自己的壓力。特別是劍南軍,如果劍南軍能從東邊猛攻,和自己形成東西對攻之勢,將大大減輕自己的壓力,雖然他從不認爲王源能做到這一點。

除了他自己,高仙芝對誰都沒有信心,更別提那個據說靠着楊國忠的提拔而上位的王源了。

……

四月初六,經過二十天的長途行軍之後,劍南軍大部終於將綿延近兩百里方圓的沙漠甩在了身後。當看到沙漠邊緣的戈壁丘陵,大河樹林之地的時候,所有的劍南軍將士均有隔世之感。二十多日在單調炙熱的沙漠中行走,對人的心理和生理都是一種極大的折磨,當看到草地山坡樹林大河時,所有人都不由自主的歡呼起來。

此時此刻,一棵小草、一朵野花、一塊泥土、一汪池塘這些尋常的物事,在衆人的眼中看來都是讓人感慨萬千的。但他們沒有時間發出感慨,他們的目標是要儘快攻下犛牛城,他就在犛牛河的北岸一座山坡之巔。雖然山坡不高,但此城居高臨下,更給人以威壓之勢。

大軍於次日上午抵達犛牛城下,很早便獲悉大唐兵馬從沙漠上攻擊而來的吐蕃兵馬早已做好了一切的準備。城牆在數日時間內加高了高度,護城河也挖深了一尺。城外的山坡上,遍佈荊棘木刺,陷坑拒馬等物,凡是能阻擋唐軍進攻的手段,他們都不憚於去用。

城中的一萬守軍對於抵擋住唐軍的進攻很有信心,而且他們只需拖住幾日,便可讓援兵達到。求援的信件已經於數日前送出,若無意外,幾日內援兵必至。

唐軍於城外山坡下列陣紮營,在看了敵方的佈局和地勢之後,衆將都覺得甚是棘手。犛牛城易守難攻,要攻下此城恐要費一番手腳。王源可不願在這裡糾纏太久,他決定動用他的殺手鐗。那個大殺器尚未正式在作戰中使用,犛牛城正好作爲第一個使用的對象,雖然這麼做有點大材小用,但爲了爭取時間,王源只能這麼做。

(本章完)

第四十二章 驚鴻第二六九章 劇本第四五三章 羞辱第七六二章 啓釁第三二八章 嚴峻第一九四章 請命第八章 驚變第六一八章 弒首第五十三章 狼狽第一零二九章 重器第五五四章 巧舌第一零六章 神技第六五七章 凌辱第五四二章 計劃第七二三章 蠢勇第四四六章 補給第五七九章 驚鳥第一一二五章 暴動第八零七章 豐王第六六六章 冒犯上架感言第三七四章 鉅奸第一三五章 朝會第二四一章 變數第二三七章 絕殺第四十八章 佳境第一一四章 夜談第三七四章 鉅奸第七百章 緊逼第八二一章 無常第七六七章 發兵第八二四章 太行第四八八章 風雲第一八七章 大志第一五五章 桃夭第八二五章 壺關第一一一八章 功臣第四十八章 佳境第四零六章 協定第一零四章 夫人第三零六章 不歡第七五一章 高府第一一一二章 舊識第四八五章 失算第九十八章 關係第一五零章 疑團第一六零章 降服第四六五章 決定第一零一七章 末路第一千零七章 癡狂第一零七九章 黑騎第七四三章 馬嵬(十一)第八七七章 逼迫第九九七章 再戰第六百四十三章 替罪第四五零章 許諾第六十八章 志向第一零一八章 覆滅第四章 差事第三六三章 搏殺第四三零章 強弩第三七一章 人心第三四八章 決勝第一零八三章 和談第六二八章 重圍第四四二章 大壩第三六九章 大戰(終)第五零四章 安心第七二七章 倉皇第四八五章 失算第二零六章 夜會第八十三章 試探第七十章 捨得第九一四章 北境第一零五九章 牛刀第六九一章 剝繭第四九七章 對決第三五五章 同行第一七四章 條件第七二二章 決裂第七七六章 城下第一零四一章 對症第七六三章 再至第一一三二章 崩塌第一零六零章 驚變第八六三章 齊聚第八九九章 窺伺第六七八章 令色第一七一章 對策第五二八章 難題第六百四十七章 混亂第四一六章 大戰(終)第八四一章 夜戰第四三八章 嗅覺第一七八章 報應第一零六七章 算盤第九九六章 屏障第一一一四章 縱火第五十七章 復回第一九八章 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