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一零章幽冥教主

————

“南無,阿彌陀佛!!”

釋迦摩尼佛低誦一聲佛號,身披一重金燦燦的佛光,丈六金身偉岸參天,恍若一尊通天徹地的巨佛,俯瞰着芸芸衆生。

“東嶽天主快人快語,老衲不勝歡喜,東嶽天主欲爲之事,可謂大因果、大業力。老衲本不願橫插一手,沾染此中因果業力。”

釋迦摩尼佛道:“可是,天主此來雷音寶剎,跨越恆河沙數佛國世界,二十四諸天淨土,想必是容不得老衲回絕了!”

“不敢,”東嶽帝君心頭髮苦,只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都上門求到人家的廟門前,也不好再開罪釋迦摩尼佛。

“東嶽慚愧!”

釋迦摩尼佛對東嶽帝君不滿久矣,東嶽帝君是得釋迦摩尼敕封,方纔坐穩祂的東天之位,得享大吉祥、大圓滿。

可是東嶽帝君入佛門以來,卻對祂的本師釋迦摩尼佛,乃至釋迦摩尼佛一系的諸佛菩薩敬而遠之,億萬載少有接觸。

這當然讓釋迦摩尼佛頗爲不滿,按着佛門億萬載的規矩,東嶽帝君經由釋迦摩尼佛之手,本就該是釋迦摩尼佛一系的人。

而東嶽帝君這位自家山頭的一員,在入了佛門之後,儼然就有與釋迦摩尼佛分道揚鑣之勢,這讓其他諸佛如何想。

最主要的是,東嶽帝君實在不願意朝覲釋迦摩尼佛,祂還想做個‘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徐庶,可不想成爲觀世音一般的二五仔。

“可惜,現實就是讓吾做個二五仔,道門不可能出手偏幫,其他幾大先天化身各有羈絆牽扯,吾也能在佛門尋求幫助。”

對此,東嶽帝君再清楚不過,一旦祂開口尋求佛門幫助,釋迦摩尼佛定然會欣然應允,只是祂從此以後與佛門的關係,也與以往大不相同了。

以往的時候,東嶽帝君還能斬下一道化身,應付一下佛門的壓力,以此來承接佛門正果,不沾染佛門根本之道。

待到元始天尊與釋迦摩尼的約定之期,東嶽帝君自然而然的脫身而去,了不起將那一道化身送與佛門,成爲佛門一明王相。

但是,東嶽帝君欠了佛門這麼大的因果,還是成道的因果,東嶽帝君再用一道化身糊弄佛門,可就真的好說不好聽了。

“最少,要以東嶽真身,在佛門之中摩頂受戒,得一正等正覺的如來位,才能讓釋迦摩尼佛滿意,漫天諸佛菩薩滿意。”

東嶽帝君面對釋迦摩尼佛,心頭的念頭不斷轉動間,古菩提樹參天挺拔,窸窸窣窣間,一片片菩提葉自樹枝灑落。

就在東嶽帝君在權衡利弊之時,高坐九品金蓮臺上的釋迦摩尼佛淡淡一笑,一粒粒佛珠世界在佛掌中生滅循環。

“南無阿彌陀佛!”

如來袈裟之上承載莊嚴淨土,手中佛珠中演繹成往壞空,釋迦摩尼佛雷音響徹:“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

這一尊大佛開口之間,雷音滾滾而來,與大雷音寺上空的佛音相合,綻放朵朵金菠蘿花,爲靈山勝境更添莊嚴。

釋迦摩尼佛聲若洪鐘,金色佛光遮耀一方,冥冥之間似有萬佛朝拜,朝覲着這一位世尊教主,南無本師釋迦摩尼佛。

“如聞是菩薩名字,當得百返生於二十四天淨土,永不墮惡道。超越三十劫罪,生天不墮惡道,不受女身,受身尊貴端嚴,鬼神護衛,歷耳根者,是諸衆生永不歷三惡道苦。”

“此菩薩大願大德,大行大功,爲諸佛菩薩第一,功德名號不可思議,常駐穢土之間,普渡芸芸衆生之惡性。”

釋迦摩尼佛閉口不回東嶽帝君所求,反而以大雷音、大佛法,向靈山勝境大雷音寺僧衆,揭示一位大菩薩的功德。

如來老佛爲佛門至尊,一言一行必有定數,在這一位老佛開口之際,自有無邊異象演化,在古菩提樹下呈現。

“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這是地獄幽冥教主,莊嚴佛門八大菩薩之一,大願地藏王菩薩!”

東嶽帝君若有所悟,盤膝坐在如來老佛一旁,聽着如來老佛對那一尊大菩薩的揭示,其間大功德、大願力不可思議之極。

對釋迦摩尼佛所講的那一尊菩薩事蹟,太虛宇宙傳播甚廣,簡直就是明晃晃的告訴東嶽帝君,東嶽豈有不知之理。

望着如來丈六金身之上,‘*’字佛印愈發璀璨,東嶽帝君呢喃自語:“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大願地藏,功德無量!!”

一點念頭在腦海閃過,東嶽帝君須臾間想到了許多,嘆道:“幽冥教主,東嶽帝君,地藏王菩薩,本師不愧是本師,手筆一如既往的驚人,這是圖謀吾東嶽幽冥權柄乎?”

須知,東嶽泰山天齊仁聖帝君執神道權柄,雖非億萬鬼神之宗,但泰山神在宇宙久遠歲月之前,本身就有着幽冥教主權柄,執掌一十八重地獄。

只是,歷代泰山神歷經劫數道化,致使幽冥教主權柄弱化,以至於最後幽冥大權旁落,落入了佛門古佛之手。

在佛門諸佛的運作下,造就了一位佛門幽冥教主,號稱八大菩薩之一的大願地藏王菩薩,是爲無上大功德之身。

然而,就算東嶽帝君這位現任的泰山府君,手上的幽冥教主權柄弱化到了極點。可東嶽泰山到底是幽冥重地,先天有幾分權柄留存,還是能影響大願地藏王正位的。

“天主切勿誤會老僧,老衲非是圖謀天主權柄,卻是有一樁美事,要送與天主笑納,天主可不要誤會老衲之心。”

釋迦摩尼佛面帶微笑,道:“吾佛門有八大菩薩,其大願第一唯地藏莫屬,是爲佛門正果,留名四萬八千佛經,事蹟廣傳三千世界,無量量兆數衆生皆受其福澤。”

“然,地藏王之大願,大功,大德,非尋常菩薩所能擔當,真正的大願地藏王菩薩,尚在無窮未來之後,方能出世正果歸位。”

“此時此刻的地藏王,只是那一位未來大願地藏王的投影,雖有‘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大德,卻還是虛位。”

這就是先天大羅級數的恐怖之處,顛因倒果逆轉前後,若非釋迦摩尼佛親口告訴東嶽帝君,誰能想象到世人贊其大願第一的地藏王,竟然到現在都沒有徹底出世。

以至於誰也不清楚,是先有了大願地藏王菩薩,才後有的這一尊地藏王投影烙印,還是先有了這一位地藏王投影烙印,纔有的大願地藏王菩薩的存在。

而這在佛門之中都是了不得的大密,一般只有真正的佛門高層人物,才能知道地藏王的真相,旁人根本就沒有探知的資格。

老佛道:“老衲觀東嶽天主,身懷幽冥權柄,有着立教幽冥,教化陰世之資,故而想請天主接下大願地藏之位,摩頂受戒入吾沙門。”

東嶽帝君身懷幽冥權柄,有着幽冥教主的資格,顯然是入了釋迦摩尼佛的眼,想要將東嶽帝君徹底收入佛門,成爲佛門的八大菩薩之一。

帝君沉吟片刻,幽幽問道:“以吾東嶽帝君之身,執掌幽冥教主之位,證就大願地藏,本師當真捨得一尊大菩薩位?”

大願第一的地藏王菩薩位,可是佛門真真正正的高層,哪怕祂在證就地藏王菩薩位後,就要永生永世留存穢土。

以億萬載計數度化惡鬼,無事不得輕出幽冥,猶如被幽禁一般,也會有許多證就如來的大神通,甘願去接這份‘苦差’。

畢竟,這可是開天闢地以來有數的大功德,尤其是在佛門之中更顯重要,僅在阿彌陀佛成道四十八願之下,堪稱當今佛門第一大願。

地藏王立下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中,所成就的佛陀正果,可不是正等正覺的如來金身,乃至尋常的佛果。

而是與西方阿彌陀佛、無量壽佛、釋迦摩尼佛一般,蘊含無窮大願力、無量大功德的世尊佛果,爲佛門最上乘之正果。

這也是東嶽帝君猶豫再三的原因,一尊大願地藏王菩薩位大分量,東嶽帝君再清楚不過,這一份‘禮’真的是太重了。

“南無阿彌陀佛,出家人不妄語,老衲既然承諾了天主,豈有出爾反爾的道理,這大願地藏王菩薩尊位,非東嶽天主莫屬。”

丈六金身的如來老佛,似乎看出了東嶽帝君心底的猶豫,大願地藏之位雖然重要,可是接過了地藏王位的東嶽,也會成爲佛門世界觀中極其重要的一員。

東嶽帝君稍稍沉吟了片刻,撫手長嘆了一聲:“承蒙本師看重,東嶽受寵若驚,恭敬不如從命,東嶽願爲幽冥教主。”

這是合則兩利的事,東嶽帝君沒有理由不去答應,哪怕東嶽帝君心裡看低佛門,可是佛門終究是太虛三大門庭之一。

身爲佛門世尊之一的釋迦摩尼佛,既然盛情邀請東嶽帝君爲‘地藏王菩薩’,就不容東嶽帝君再有第二種選擇。

不然釋迦摩尼佛的顏面往哪放,整個佛門的顏面又往哪裡放,可以說自釋迦摩尼佛開口開始,就沒給東嶽帝君選擇的餘地。

“善哉,善哉,幽冥教主即將歸位,當爲吾佛門億萬載不遇之盛事,正逢佛誕之世,龍華大會將開,老衲將在龍華會上,爲東嶽摩頂受戒。”

釋迦摩尼佛大喜之下,直接宣佈東嶽帝君正位地藏王的日期。一尊先天大羅級數的人物放在佛門之中,也是絕對的高層人物。

便是本師釋迦摩尼佛雖是‘混元無極’,也不能無視一位先天大羅中人,每一位先天大羅存在本身,都是莫大的氣數消漲。

況且,東嶽帝君值得釋迦摩尼佛耗費大心力拉攏,自然不是普通的先天大神通那般簡單。有着幽冥教主權柄在身的東嶽帝君,對於佛門世界觀的完整有着重大的意義。

“南無阿彌陀佛!!”

東嶽帝君幽幽一嘆,祂這次是徹底將自己賣了個好價錢,一個八大菩薩之一地藏王的位置,以及佛門出手干涉純陽界劫數的承諾。

“吾這一次算是盡力了,想必其他幾大化身出的力,加在一起都沒吾多,這可真是榨乾淨了自己最後一點價值了。”

本師釋迦摩尼佛神色淡然,也不理會東嶽帝君那種‘得了便宜還賣乖’的心緒,自顧自的古菩提樹下開釋佛法經意。

這位本師釋迦摩尼佛着重開釋《地藏菩薩本願經》、《地藏十輪經》兩部經卷,以兩部地藏王菩薩的經典寶經爲本,逐字逐句的講解其精義奧妙。

這便是顛倒因果,逆轉前後順序的玄妙,按理說《地藏菩薩本願經》、《地藏十輪經》,應是地藏王證就大願時參悟所得。

該是在大願地藏王菩薩之後出現,而不是先有了《地藏菩薩本願經》、《地藏十輪經》,後有了大願地藏王菩薩。

時間與空間的微妙,過去和未來的重合,東嶽帝君身上的佛光愈發璀璨,絲絲縷縷的佛性在身上沉澱,凝聚地藏大願之果。

…………

茫茫太虛宇宙,廣袤無邊的‘天元’道域,純陽界不可知之境中,一位尊貴莫名的存在,緩緩睜開觀遍諸天的神目。

冥冥之一絲天機昭示,讓玄都道人的面色一變,祂默默望着殘破的天外虛空,低聲自語道:“天意莫測,天心難測。”

“爲了讓吾歷劫成功,攥住這一線的成道之機,東嶽不惜以自身爲籌碼,這是逼吾背水一戰,必須證就‘萬劫不磨’啊。”

面對東嶽帝君的選擇,玄都道人雖是與東嶽帝君一體同源,卻也只能沉默以對,這般選擇也說不出對錯與否,讓玄都道人無話可說。

當中利弊由心,東嶽帝君斬斷了與道門的干係,成爲了佛門八大菩薩之一,某種程度上也是有了直入‘萬劫不磨’的終南捷徑。

只是佛門內部山頭林立,鬥爭更是以激烈著稱,不要說東嶽帝君沒有‘萬劫不磨’的修爲,就是有‘萬劫不磨’的法力神通,也未必能在佛門站穩一席之地。

“幸好,地藏王菩薩需要常駐穢土,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不需要與這些大小山頭算計!”

第三一六章伐逆討賊第五三五章崑崙廣大第六三二章唯恐不亂第五零六章陰雲將起第三一三章亂象紛紛第三二六章詭邪三刀第六零一章霸道若斯第三四七章孤家寡人第五七五章神劍易主第二十一章如沐春風第四五一章通寶金光第一九零章身入冥冥第五八八章甕中捉鱉第四六八章明鏡高懸第一二零章初來乍到第二六五章道門潛龍第七十八章混元一勁第一八零章蓄勢久矣第五七一章浴血如火第四八六章風捲殘雲第五十五章老奸巨猾第六二三章大羅天尊第六十章赤氣恢宏第三五七章元祖魔宮第一〖境界劃分〗第五三三章麒麟崖石第三六三章身證天仙第三十五章潛龍勿用第三九一章鑄封神榜第九章真形五嶽第一三二章上古真血第五一六章陰都天子第五十六章逐城(上)第二七三章飛來石峰第三十六章法名圓真第九十六章蕪湖軍情第五一六章陰都天子第一四七章人心詭譎第一八三章非正非惡第五八零章離經叛道第四零五章刀劍之爭第五三三章麒麟崖石第三五七章元祖魔宮第三八八章無人制矣第二九六章殺盡餘患第四十章未雨綢繆第一五三章羽翼漸豐第一五三章羽翼漸豐第六十一章易筋鍛骨第五四九章掌教崑崙第三九八章大荒屠龍第五二四章清算因果第一五九章天刀雛形第六二一章闢地開天第六十一章易筋鍛骨第三一零章天塌一角第一八二章道人注視第五二七章虛空大夢第五四九章掌教崑崙第八十九章雷雨(上)第四零三章蓬萊餘元第三三二章五品神兵第一一五章戰意沸騰(下)第七十六章風聲鶴唳(下)第五四七章二十四天第三六一章教主演劫第三七五章浩劫無邊第二七八章人心如爐第四九八章天塌一角第四四零章青雲直入【中】第四七三章先天道機第四八八章誰是贏家第六七八章俱焚(中)第三六三章身證天仙第二二八章根基已固第九十九章南北戰端第三二一章不死梧桐第一二六章惡意(上)第一九九章煊赫軍威第六零六章太白殺性第十一章按圖索驥第四八四章覆地【大章】第六六七章各揣心計第八十五章不器(下)第三六八章玄門內丹第三九三章大哉乾元第三零九章天人五衰第四五零章萬丈雄城第十三章謀定後動第二五四章陰祟屍穴第五八七章主神亂入第四二七章鳳皇古界第四二零章註定一戰第十五章殺人放火第四四六章擊鐘金仙第六五五章帝丘不詳第一二一章香火神道第二三七章骨墨畫皮第一六零章天方八柱第四一五章先天祖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