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四八章佛門大勢

————

隆!隆!隆!

先天大道氣機橫貫九重,‘上元八景金闕紫府混元天尊’眸子中閃過一抹混沌之色,氣息沉沉浮浮無定,數以千萬計的世界殘骸,沉入茫茫宇宙虛空深處。

”元始符詔!!”

一道大道清光在蒼茫宇宙至高處落下,見得這一道恢宏的大道清光,廣成子等闡教金仙紛紛收手,佛門諸佛一方也面露凝重。

這道門三清之一盤古玉清元始大天尊之名,當中沉甸甸的分量,不要說佛門諸佛,就是阿彌陀佛、無量壽佛、釋迦摩尼三位‘萬佛之祖’亦不敢小覷分毫。

這是一方宇宙的至強,而這一道玉清元始符詔,就是元始意志的一部分延伸,沒有任何存在膽敢無視這一位的意志。

“敕令……”

大道天音若有若無,自無窮高遠之上落下,尤其是在‘上元八景金闕紫府混元天尊’周身浮現,這一位混元天尊微微一禮。

“東嶽泰山天齊仁聖帝君,代執梵教第二十三天,爲東嶽帝君天主,掌六道輪迴之所,敕一十八重地獄天人鬼神。”

在元始天尊意志之下,近乎淵海般的大道氣機中,混元天尊道袍獵獵,與廣成子、赤精子等闡教金仙大道光輝普照十方。

“這是老師法旨,”廣成子執番天印,看着元始符詔中溢散的絲絲大道天光,恭恭敬敬的向着高懸的符詔躬身施禮。

三清符詔是做不得假的,只要道門三清還在這一方宇宙一日,就沒有人敢在道門三清身上打主意,這是去死有道。

“舍下三分東嶽氣數,再斬下一具半身,爲梵教佛門護法大神,自此因果了結!!”浩渺莫測的天音,直接落入混元天尊的心中。

那一道天音不知何來,也不知何往,驀然落在混元天尊的心頭,讓混元天尊全無抗拒的心思,只覺得自身沐浴在元始大道光輝下,近乎被元始意志同化了一般。

這一刻,道門闡教金仙與佛門三世諸佛們的目光,都落在了這一位‘萬劫不磨’的混元天尊身上,等待着混元天尊的抉擇。

這是道門闡教與佛門各退一步,各自妥協了一部分的結果,混元天尊若是不接受,不只道門闡教無可奈何,佛門也絕不會善罷甘休。

大日如來佛、金剛不壞佛兩大‘萬劫不磨’的佛陀,在一旁平靜的看着混元天尊,梵音法咒猶如一頭頭天龍盤桓在左右。

在衆多先天大神通級數的目光交匯中,哪怕以混元天尊不死不磨的道業,也微微感到了一絲不適,更有一絲悸動蔓延。

“東嶽接詔,”

一道堂堂正正之極,不失皇道氣魄的洪亮聲音,自虛空中乍然浮現,在這一尊‘上元八景金闕紫府混元天尊’的身上。

一尊身披山河社稷袍,頭戴十二旒日月平天冠的先天帝君緩緩走出,隨着這一尊先天帝君的出現,‘上元八景金闕紫府混元天尊’的氣息忽然跌落。

其後,一尊仙光繚繞道意盎然的道人,一尊萬鬼萬神朝拜的陰天子,一尊大日凌空照耀宇宙的三足金烏,一尊黑髮披肩神態狂放的原始天魔,一一自‘上元八景金闕紫府混元天尊’的身上走出。

每走出一位‘與世同存’的先天大神通,‘上元八景金闕紫府混元天尊’的氣機就會跌落一大截。待到五大化身皆在天尊身上走出之後,這一位混元天尊也就隨之不復存在了。

“弟子,東嶽接詔!!”

這一尊東嶽泰山天齊仁聖帝君高聲應和,自身東嶽神光流轉,蒼茫東嶽泰山氣魄雄渾之極,與元始符詔上浮動的氣機相得益彰。

冥冥之中自由三分東嶽世界氣數,落入了佛門氣運之中,讓佛門氣運微不可查的漲了一絲,其中更顯興盛之態。

衆位道門闡教金仙們面色各異,只是玉清元始符詔當前,這些弟子門人也不敢有任何異議,一個個收了神通法寶,關注着佛門諸佛菩薩的反應。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大日如來佛盤坐蓮臺,看着元始符詔落下,心頭一片瞭然,雙掌合十道:“恭喜東嶽帝君,證就護持正法婆羅大神尊位。”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一位位佛門諸佛在大日如來之後,也洞悉了此間因果,面上帶着和煦的笑意,金身法相再度歸入虛無冥冥之間。

一時間,被數十尊先天大神通打成一片漿糊的虛空,只有衆位道門闡教金仙的大道光輝,依舊在這一片虛空渲染。

一尊尊闡教金仙自茫茫虛空中走出,番天印、陰陽鏡、九龍神火罩等一件件先天大道奇珍,沉浮着先天大道偉力。

赤精子人如其名,可謂性如烈火,陰陽先天寶鏡神光流轉,生死清濁涇渭分明,道:“哼……可恨,便宜佛門那幫傢伙了,若不是老師法旨,貧道定不與這幫傢伙干休。”

闡教金仙中有的面露不憤,有的神色平靜,只是心裡頭多少有一些不平,以闡教的強勢霸道,何時吃過什麼虧。

這些闡教金仙不說性子如何,但依着闡教的聲威,在這一方宇宙稱得上橫行無忌,不佔旁人便宜已是這些闡教金仙顧慮闡教名聲了,哪裡知道何爲退讓。

固然,東嶽泰山天齊仁聖帝君已保留了大部分的利益,可到底是出讓了一部分的利益,讓許多闡教金仙都有一些不滿。

東嶽泰山天齊仁聖帝君與幾大先天化身,對衆位闡教金仙拱手道:“多謝諸位師兄出手相助,若非諸位師兄出手,東嶽這一遭必然要吃大虧。”

騎着九頭獅子的太乙真人一手撫須,大袖長飄,道:“師弟亦爲吾闡教弟子,道門正宗之人,吾等師兄弟猶如手足,自當守望相助。”

一尊身披白雲道袍的中年道人,面上帶着溫和的笑意,道:“師弟毋需生分,吾等師兄弟之間,不必如此多禮。”

廣成子嘆道:“師弟切勿多禮,你那本尊爲閻浮人間道的崑崙掌教,爲闡教鎮壓崑崙祖龍脈,對吾闡教功莫大焉,吾等闡教中人自不能看着他佛門欺辱師弟。”

“這也就是佛門昌盛,爲天地大勢之一,老師不能逆了大勢,不然也輪不到佛門如此猖獗。都不用老師的盤古幡出動,就是老師的浮黎元始珠,便能教這些佛門諸佛知道厲害。”

對於闡教元始天尊的盤古幡,闡教的衆位金仙有着絕對的自信,浮黎元始珠雖與盤古幡差了一籌,也是一件至高奇珍。

兩件至高奇珍任意一件,都能讓底蘊略微淺薄的佛門知道厲害,‘混元無極’者自是天命之一,可是在至高奇珍之下,也能讓‘混元無極’者爲之變色。

雲中子輕聲一笑:“不過,佛門也得意不了許久了,佛門雖是佛祖道統,可是先天根基不足,不及道門正宗秉承大運。”

“一時的大興勢頭,難以長久維持,終歸是會再度衰落下來的。到時就是吾等道門中人,尋佛門之人了結因果之機,”

玉鼎真人撫掌道:“自一百五十元會之前,旃檀功德佛重走通天之路,宣揚大乘佛法精妙。自三十五部大乘佛經中,選摘了五千零四十八卷大乘佛經,一舉奠定了大興之勢。”

“這五千零四十八卷大乘佛經因此奪天地之造化,使得每一卷大乘佛經,都承載了佛門一萬八百載的運數,是爲佛門鼎盛時代。”

東嶽泰山天齊仁聖帝君搖了搖頭:“一卷大乘佛經就是佛門一萬八百載的運數,五千零四十八卷佛經豈不就是五千多萬年的運數。”

“如今,只不過才一百五十元會,連兩千萬年都不到,還有將近三千多萬年的歲月,佛門纔會由盛轉衰,看來只能在三千萬年後,再與佛門諸佛一爭高下了!”

廣成子淡然道:“三千萬年而已,對吾等永恆不壞的先天大羅金仙來說,只是閉一會兒眼,打一次坐的時間。師弟成道尚晚,等適應了先天大羅金仙們的時間觀念,就不覺得三千萬年太多了。”

“所謂的彈指一揮間,待到師弟見過無數次滄海桑田,看過幾次虛空崩塌,經歷幾次宇宙生滅之後,就知道時間在吾等先天大羅的眼裡,是最不值一提的。”

“五千萬年的時光確實不短,一些世界在五千萬年裡都經歷了幾次的生滅,可是在吾等永生不壞的先天大羅面前,也只是一睜眼一閉眼就過去了。”

時光大河茫茫無盡,直入虛空起始與終點,先天大羅金仙在跳出命運之外,叩開永生之門的那一剎那,時間對先天大羅金仙們就再無意義可言。

太乙真人漫不經心道:“這也是佛門爲何會在幾千萬年內,愈發活躍的原因所在。只有幾千萬年大興的光景,不在這一段時間內積累些底子,日後吾道門這一關可不是那麼好過的。”

“三千萬年,倒也算不上長!”

東嶽泰山天齊仁聖帝君輕輕的點了點頭,這已是最好的結果了,以佛門的勢頭之猛,能讓佛門退讓這一步,已然極爲不易了。

而且,三千萬年以後佛門由盛轉衰,再也無力制約道門之時,就是東嶽帝君脫身而去之機。東嶽帝君本身就不算徹底綁在佛門這座大山上,不可能隨着佛門的衰落一併受到牽連。

…………

轟!隆!隆!

在茫茫虛空天外,東嶽帝君以無量巨神之軀行走,億萬萬丈的偉岸神軀,攜帶着令所有大神通側目的世界本源。

十二萬九千六百青敕世界,以及一千二百九十六紫敕世界,所蘊含的恐怖力量,在這一尊無量巨神的身上溢散着玄奧之極的氣息。

須知,佛門二十四諸天盤踞在宇宙西極之所在,與東方道門的三十三重天遙遙相對。在上古洪荒乃至太古蠻荒時代,佛門又有着西方教之稱,佛門之內更有西方淨土廣大之說。

這一尊東嶽帝君望着二十四諸天,每一座諸天都是一方大域,且結構遠比尋常大域穩定無數,道:“這就是吾以後三千萬年的歸宿,看起來倒也不錯!”

東嶽帝君自領了元始符詔之後,拜別了衆位闡教金仙,一路橫跨無量量計虛空,直接走入佛門第二十三天之所在。

二十四諸天廣大,每一座諸天都是佛門淨土,其中佛國世界何止億萬數,恆河沙數的佛國在二十四諸天中璀璨生輝。

每一尊金身阿羅漢,每一尊大乘菩薩,都有着屬於自身的佛國道場,佛國道場之內,佛門七寶點綴,金、銀、琉璃、瑪瑙等物數不勝數。

而證就正等正覺的佛陀們,高居二十四諸天之上,五方廣大不可思議的淨土中,等閒不會輕易降臨二十四諸天。

“二十四諸天之主,能與三十三天帝君相比,雖不及另類成道的功果,但諸天位格加身之下,也不失爲一僞先天之道。”

以東嶽帝君的道行,也不能一眼望斷第二十三天,這讓祂對佛門二十四諸天中的深淺,有了一個較爲直觀的瞭解。

感受着踏入二十四諸天之境時,那一道道若明若暗的目光,東嶽帝君頭髮飛揚,哼了一聲道:“今日,吾當正位東嶽,執掌二十三天,”

對於這一道元始符詔,東嶽帝君並無多少抗拒的心思,這是道門闡教與佛門兩方共同讓步,纔得到的最終結果。

二十四諸天爲佛門根基,與道門三十三天是一般的地位,而二十四諸天之主也與道門三十三天帝君一般,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

所以說,東嶽帝君領了佛門第二十三天主之位,對東嶽帝君本身也是有莫大好處的,尤其佛門還有三千萬載的大運,大運加身無往不利。

某種意義上來講,這是合則兩利之事,無論對佛門大勢,還是對東嶽帝君個人來說,都是一大重要的補充,彼此間都算不上吃虧。

佛門藉着東嶽帝君完善二十四諸天,東嶽帝君也能借着佛門完善二十四諸天的過程,了斷了與佛門的因果,再進一步的以佛門氣運爲資糧,積累自身大道底蘊。

第三四一章氣機驚世第三四九章克禍定亂第六二六章時代之因第一五一章虎亂(下)第六六五章日漸崩壞第六一五章太古因果第六零三章貪字害人第五二二章天尊封號第四一四章玄都仙界第二十二章明哲保身第一九六章刀成飲血第三一八章勢猛如虎第三九八章大荒屠龍第五八七章主神亂入第一一七章紛至沓來第一二九章香火符錢第六十六章生殺予奪第五十二章定亂(上)第三九九章強弱逆轉第二四五章天仙無法第二五九章爭名幾時第五零六章陰雲將起第五零八章鬼死爲聻第一七零章安放安屬第一五七章孽龍無餘第三零八章吳刀刀譜第五二三章神鄉歸處第五四八章佛門大勢第七十三章厲兵秣馬(下)第五零零章彗星掃尾第一四六章山君厚禮第三七六章舊日師徒第四五五章四象道劫第三八七章唯吾獨尊第二九六章殺盡餘患第九十一章雷雨(下)第五七九章餘音未了第五三四章了斷因果第五七五章神劍易主第四八九章險惡猜忌第四四一章青雲直入【下】第一零一章崩殂(下)第六零一章霸道若斯第三一一章亂象人心第五五八章叩心之問第六零二章翻臉不認第五八六章天外來客第二七六章證聖一刀第三一一章亂象人心第一六五章見以顏色第五四一章玉虛幽寂第三零九章天人五衰第三八八章無人制矣第二零八章第一朝會第六零五章罪孽深沉第一零七章新舊交替第四零五章刀劍之爭第四五四章打破虛空第六零零章四首黑神第二八二章勝果在望第六四七章無上根基第一八七章浴日冥海第九十五章揚州諸侯第四零零章機會難得第一七七章萬世一系第五十一章府城血雨(下)第二四三章子午神魔第二八九章衆仙法駕第十八章磨牙吮血第三九五章至強肉身第二三零章八九金身第三九三章大哉乾元第四三六章法天象地【下】第六四八章以寶證道第三八六章爭鋒不讓第一七二章治蠻三策第二二二章血戰不休第一零九章面厚若拙第三七一章勢凌祖庭第六零四章金身佛血第一一五章戰意沸騰(下)第二二八章根基已固第二五二章黑狗鎮屍第四八五章坐山觀虎第四四三章神魔道域【下】第八十四章不器(中)第四章一元之數第一七零章安放安屬第一一八章虎兜出柙第三零七章南呂小霸第六六六章域外體系第三三三章舉薦一人第五二零章羣魔阻道第一零三章社稷(上)第一七四章世界升格第八十二章公私嚴明第四七三章先天道機第一五八章以心印心第一四一章上下離心第二〖軍隊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