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零一章披甲百萬

————

旬日,

要隘重關,青殺口!

呂國五十萬甲兵旌旗連天,黑色甲冑如黑水滔滔,一萬兵甲爲一方陣,一方方軍陣法陳列干戈,恍若一面面銅牆鐵壁,盾牌高舉而立,呼嘯如風雷響徹,邁步似地裂山崩。

而在呂國五十萬兵甲一側,一方方軍陣矗立,八十餘座方陣屹立大地,一面面制式各異的旌旗,迎風招展獵獵作響,干戈錚錚呼嘯天地。

青殺口後方,一方方大營連綿,萬軍叱吒風雷陣陣,軍威赫赫之極。

這是呂、許、曹、杞、東虢五國大軍彙集,幾有一百二十萬甲兵,百二十萬健兒氣血滔天,近乎演化一片血氣汪洋。

此時,若有大地遊仙望氣,就能見得一百二十道氣血真龍,兀自咆哮宋國壯闊山河之景。

“殺!殺!殺!”軍中呼嘯此起彼伏,其聲連綿不盡,一方方軍陣錯落,錚錚銳氣勢不可當。

荀少彧甲冑在身,一手橫壓吳刀刀柄,步伐錯落穩健,顧盼間風采攝人。一旁呂國重臣們皆着甲冑,亦步亦趨間,亦有着一番風采氣度。

荀少彧看着周匝軍勢,遽然站定了一刻,看了一會兒兵陣演練,只見其間進退有度,規矩尺度森嚴非常,感嘆道:“寡人一心強國強兵,進而壯大吾國國力,本以爲自宋、鄭二國之後,吾呂國爭霸將再無敵手,沒想到今日見着四國軍威兵勢,才知四國諸侯才略,亦不能小覷之!”

看着不遜於呂國大軍威勢的各國兵甲,荀少彧心頭不由升起一股危機感。

畢竟,荀少彧要在這一戰中,奠定呂國的不世霸業,其敵人不僅僅只是鄭、宋二國,其他四大諸侯也是荀少彧將要打服的目標。

這一方豫州大地,有着數十諸侯之數,亦有三大強國、四小強國之分。荀少彧只有徹底打服了這些大小強國,才能讓呂國成爲當之無愧的豫州霸主。

上卿魯子受在一旁,擺了擺手,道:“君侯勿憂,四國有此實力,伐宋大業可期,呂國霸業可期!”

這話讓荀少彧暗自點頭,四國實力強大,固然是對呂國有所威脅,但這威脅還在以後,以四國的底蘊,想要發展壯大可不是容易事。

現今對呂國上下來說,最爲重要的則是伐宋,只要將宋國這個豫州第二強國打落塵埃,吞併宋國的底蘊,才能進一步謀求攻鄭之事。呂國若是不將鄭國打服,是不會將目光放在四小強國身上,自斷臂膀的。

對於荀少彧現今而言,最大的敵人就是鄭、宋二國,只要將他們一併打服,纔是他呂國霸業的開始。

不說四國在此時還是他的盟友,就是將來其勢大難制,足以威脅到呂國霸業,那也是以後該擔心的事。

雖然如此想着,但荀少彧手掌握着刀柄時,心頭仍不由冒出如此念頭:“或許,待吾徹底壓服鄭、宋二國,迫使鄭、宋臣服。這東虢、曹、許、杞四國,就可以着手壓制,以分而擊之之策,定能一點點蠶食四國勢力!”

國與國之間,只有着冷冰冰的利益,沒有一絲一毫的溫情。

荀少彧不會因爲四國與呂國盟約伐宋,就會對四國另眼相看。

哪怕,荀少彧已經娶了四國貴女,在事實上與四國國君沾親帶故,在該下手時也容不得半點心軟。身爲一國國君,國家利益高於一切人情世故。

荀少彧輕聲道:“嗯……四國有此強軍,伐宋更添三分勝算。”

這一百二十萬大軍之威,不說蕩平整個宋國,卻也能打斷宋國脊樑,讓傳承萬載的宋國一蹶不振。

至於說一鼓作氣滅掉鄭、宋二國,不說荀少彧有無這個能力,就是幾大諸侯國君,乃至於高坐帝丘的殷天子,都不會讓鄭、宋亡國。

自殷朝正朔開闢以來,諸侯由百二十數增至如斯數百,少有諸侯因互相攻伐而亡國的。

便是攻入了一方諸侯國都,勝利者也只是將戰敗者貶落到一處偏僻之地,再建一國社稷江山,而不會趕盡殺絕。

當然,這些勝利者中,並非沒有果決雄斷之君,但殷天子爲九九至尊,自身強勢之極,天子權威不失之下,誰也不敢做的太過。

萬一惹得天子猜忌,任是諸侯霸主,身死國除亦在眼前。

司子期自軍營緩緩走來,躬身道:“君侯,四國大將已在帥營主帳,等候君侯多時,還請君侯移步帥營。”

四國國君沒有荀少彧一般天人之能,自是不會親身犯險,萬一荀少彧再翻臉不認人,將這些國君扣留,雖然這概率極低,但四國國君也不會輕易涉險。能派遣各國大將前來,也是因爲呂國付出了極大的代價,讓四國國君不好拒絕。

荀少彧道:“好,寡人也正想見一見,四國大將又是如何風采。”

…………

帥營主帳!

主帳高有一十二丈,周匝圍繞百二十畝白帆麻布,四周有一十二座青銅獸首妝點,恍若一座奢華內斂的宅邸一般。

這一座大帳中極其空曠,中有一尊三耳四足青銅鼎,周匝懸掛刀兵斧鉞。其間五方座位在帳中涇渭分明,幾方大將落座當中,在神情舉止中,頗有一些劍拔弩張的跡象。

此時幾方僵持不下,一尊粗獷大將舉着酒爵,灌了一大爵酒,低哼了一聲,嘟噥了幾句:“吾等在此都空等了數日之久,呂侯爲何還不來?所謂兵貴神速,再這麼耽擱下去,貽誤了戰機軍情,這責任誰來負?”

此言一出,幾方大將都有些沉默。

呂侯荀少彧的威名,可是實實在在打出來的,雖然荀少彧遲遲未至大營,影響百萬大軍開拔,讓大將們頗有微詞,也不敢直言荀少彧的不是,只能小小的表示一些不滿。

一位中年大將漠然道:“幾位將軍,就是不論軍情貽誤,那一百二十萬大軍的糧草,可不是一個小數目,每日人吃馬嚼用度,就是一座米山面山啊!”

許國大將低聲嘆道:“呂侯爲一國之君,公務何其之重,想必是有事務耽誤了行程。”

杞國大將陰厭厭道:“哼……怎麼,你許國何時成了呂國的附庸,就連呂侯公務繁忙都知道?”

許國大將眼睛一瞪,看着杞國大將,道:“費無忌,你知道你在說什麼?”

這幾位大將目光交觸,挑釁之意尤爲明顯:“哼……”

這四國相鄰,大將們對彼此都極爲熟悉,有的還在戰場上做過對手,可謂是亦敵亦友。如今聚在一帳之內,免不得有些摩擦。

畢竟,四國國君雖有時進退一體,但其麾下將領多爲桀驁,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這些大將都是領兵之人,性子多有粗暴直接。四位如此脾性之人聚在一起,可不是意氣相投如此簡單,不撕破臉皮都是看在自家國君的份上。

當然,這也是各國國君,放心這些大將的原因所在,若是這些大將親如兄弟,就該着國君們動殺心了。

“君侯駕到!!”

正當諸國大將僵持不下之時,一聲呼喝頓然大將們心頭一震。

呂侯荀少彧!

哪怕這些大將都是桀驁不馴之被,但一尊行走世間的天人神魔,足以讓任何凡俗爲之敬畏。

一尊天人神魔之偉岸,舉手投足山河破碎,在這等大能爲面前,非超凡入聖者皆爲螻蟻。

杞國大將樂囂收斂不耐之色,肅容看向帳外,呢喃自語:“呂國君侯!”

一尊清俊少年的身影,不疾不徐踏入主帳之內,並不高大壯碩的身軀,彷彿攜帶着無窮力量,目光徐徐略過幾方大將時,幾位大宗師級數的領兵大將,心中頓生恐怖之感。

一時間,帥營大帳之內鴉雀無聲,幾方大將安靜的如鵪鶉一般,再不敢言語一聲。

這就是天人之道的恐怖,一人鎮一國之運。

“末將,恭迎呂侯!”大將們肅容起身,向着荀少彧躬身行禮。

荀少彧擡手虛按,道:“諸位毋須多禮,寡人與四國盟會,諸位既然代替各國國君而來,一言一行皆爲國君顏面,勿需行如此大禮。”

費無忌道:“呂侯位及公侯,末將等人只是諸侯臣子,君臣有序不敢亂禮僭越。”

荀少彧淡淡道:“無妨,無妨,只是寡人國中事務纏身,晚到了幾日,倒是讓幾位將軍久等了。”

杞國大將樂囂從旁恭維道:“呂侯言重了,以呂侯胸中韜略,自是看出戰機未至,所以才遲遲不動大兵,呂侯是不動則已,動則必驚天動地。”

幾方大將面對荀少彧,簡直就是噤若寒蟬,怕是對自家國君都沒有如此懼怕。

荀少彧看着一臉恭維之相的幾位大將,心中知道這些能被各國賦予重任的大將,心中自有溝壑,並非看起來的憨實。

而且,這些大將看似人畜無害,實際上一個個都是真正的沙場悍將,每人手上都沾滿了血腥,可謂是不折不扣的戰場屠夫。

荀少彧不置可否的一笑,輕聲道:“諸位太過恭維寡人了,吾等五國在此盟會,爲的是討伐桀宋。宋國多有霸道之行,吾等五國苦其久矣。今日承蒙四國國君不棄,予八十萬甲兵,寡人自該當仁不讓,討伐桀宋之國。”

荀少彧自是知道帥帳中衆將的爭執,他有着一身天人神通,方圓千里之地一切風吹草動,在他眼裡如掌上觀紋一般,只是他面上維持這和風細雨,不曾表露出來而已。

衆將其聲道:“末將等定當竭心盡力輔佐呂侯,不破桀宋誓不干休。”

荀少彧開懷大笑,道:“諸位有此心,寡人何愁大事不成。”

說罷,荀少彧一步步登上主位,其身後呂國文武也紛紛落座左右。

這五國盟會的盟主之位,舍荀少彧還有何人可擔,這也是呂國耗費大代價,讓四國都對此心照不宣。

落座主位之後,荀少彧稍稍收斂鋒芒,拂手道:“諸位,都是各國元老宿將,久經沙場戰陣,不知伐宋之戰,有教寡人者?”

費無忌直言不諱,道:“呂侯,吾等坐擁百萬大軍,其勢不可當,足以讓山崩地裂,一方山河破碎。有如此實力,何須策用小道,百萬大軍移山填海,臨之堂堂正正之師,自當戰無不勝。”

這一百二十萬大軍雖不是頂尖精銳,卻也是經歷殺戮洗禮的強兵,可謂匯聚了五國之力,又有荀少彧這一尊天人神魔坐鎮,已然是十拿九穩。

在各方大將的眼裡,除非惹得天怒人怨,否則這一戰真是想敗都難。

荀少彧拍案而道:“好,好一個臨之堂堂正正之師,他宋國大勢已去,拿什麼擋這百萬大軍。”

他環顧周匝,一位位大將恭立,道:“諸位,”

這些大將俯身拱手,道:“末將在,”

荀少彧沉聲道:“大軍開拔,直入宋境!”

“諾!!”

帥營大帳之內,衆將齊聲而應。

…………

嗚!嗚!嗚!

青殺口上空,數以千計的軍中號角齊響,一百二十萬大軍人頭攢動,一百二十座軍陣林立,兵鋒之銳所向披靡。

“大軍開拔,直入宋境!”

“大軍開拔,直入宋境!”

數百匹快馬四散開來,在各路大軍中高聲呼喝,一時間風聲呼嘯,夾雜着一聲聲呼喊。

嗡——

嗡——

厚重的關門徐徐打開,一隊隊列着方陣的兵甲,自青殺口中不斷走出。

十人一橫十人一縱,百人爲一隊列,萬人爲一方陣,一百二十萬大軍何止無邊無沿,幾若一方無邊黑潮般,氣勢洶洶的向着宋境而去。

這百萬披甲之士,可謂傾盡一國之力,纔能有此恢宏氣象。

“風!風!大風!大風!”

一聲聲錚錚軍號,在須臾間響徹青殺口,乃至於宋國邊境的上空。

宋國強勢久矣,呂國與其他四國久受其害,如今有着大兵壓入宋境的機會,不只是呂國士氣高昂,就連四國兵甲也都是戰意十足。

百萬披甲之士戰意擰成一股,幾有鬼哭神嚎之威,天地間風雲激盪,一道道雷霆自雲間閃爍,雷光霹靂一閃而逝。

第二三八章青霞洞天第三七七章回天轉日第二零三章何時天厭第四十一章五載悠悠第六五八章道人圓滿第一八九章蕩盡天地第三十章鬼道之途第二一零章暗流洶洶第二零九章世界殘骸第六十四章鳳台野望第四十五章囊中之錐(上)第四六六章金剛無鑄第一零二章白虎(下)第三七七章回天轉日第一零六章帝宴(上)第四十六章囊中之錐(中)第五四五章天地同壽第三五零章玄都門人第五二二章天尊封號第二三八章青霞洞天第五六七章誰言屠龍第五六一章法網恢恢第四二九章參演神變第三三三章舉薦一人第三八五章離經叛道第六七六章晉升(下)第四七七章金烏驕陽第一八一章玉石俱焚第四十五章囊中之錐(上)第二十四章荀氏三老第八十六章困虎(上)第六一五章太古因果第四八零章太平天國第二六九章誓師北進第四四四章鎮守一方第五八九章火裡澆油第五五六章太古血脈第三六一章教主演劫第三一七章苦境佛徒第六二八章洞玄天帝第三八五章離經叛道第四一七章真靈似珠第五零三章剎那回眸第三七六章舊日師徒第五五七章人情債來第八十八章困虎(下)第一九八章徵兵重安第三六四章天外道境第三七八章治大國者第四二六章東嶽神系第五十三章定亂(中)第四十六章囊中之錐(中)第一零五章社稷(下)第二七六章證聖一刀第四四五章道境天地第六八一章餘音(中)第四六四章殺機蟄伏第八十三章不器(上)第二八三章變生肘腋第五九五章天機不詳第四二二章虛空戰爭第二零一章奇貨可居第六二三章大羅天尊第三三二章五品神兵第四九四章誰主沉浮第一三五章靈肉合一第三七八章治大國者第一三二章上古真血第六七二章蛇吞象(中)第十八章磨牙吮血第二二四章天災滅世第七十七章未來道身第五六三章行萬里路第五七七章靈氣復甦第三九一章鑄封神榜第三四一章氣機驚世第九十五章揚州諸侯第二二二章血戰不休第一五五章橫縱連橫第一零七章帝宴(下)第二十一章如沐春風第十七章源力品階第四十一章五載悠悠第十八章磨牙吮血第五三五章崑崙廣大第一二七章惡意(下)第一九六章刀成飲血第六六六章域外體系第六八零章餘音第一五四章蠻人之勢第八十五章不器(下)第二九六章殺盡餘患第八十七章困虎(中)第三九三章大哉乾元第二二八章根基已固第六二六章時代之因第一四七章人心詭譎第四九三章魔佛一念第三八七章唯吾獨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