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三章風波最惡

————

營邑,太師府邸!

府邸內中置數十房舍,格局陳設五明四暗,屋舍佈置簡單空曠,除了兵器武械,並未有雕廊畫棟來點綴奢華。院落中一隊隊甲兵漠然守衛,甲葉晃動時簌簌作響,刀鞘碰撞甲冑發出錚錚鳴響。

作爲四朝元老,這一座太師府邸內外,簡樸沉肅有餘,門庭顯貴不足。多數人對於這一座府邸的印象,都是一板一眼,內中規矩沉重不得逾越,猶如一座軍營一般。

府邸正堂之內,聞淵明身着粗布麻衣,端坐太師椅上,老而彌堅的身軀,攜帶着一股宏大剛正之氣。

大宗傅荀太常坐在靠椅上,眉頭緊鎖,悠悠道:“淵明兄,這一次營口之會,三方封君齊聚,可有機會平息他們三人的爭端?”

“機會?”老太師溫吞吞道:“太常老弟想得太簡單了,既然三頭幼虎都已經成年了,成了能吃人肉喝人血的猛虎,你現在讓他們收斂獠牙,與直接要他們的性命有何區別?”

“營口之會,只是老夫最後的一次努力,能平息戰火最好,就是平息不得戰火,老夫也是盡力了。反正咱們呂國的【黑水勁卒】、【飛凰神兵】,兩大強兵根基未損,荀氏天人老祖也並未隕落,太常老弟何必擔心呂國基業?”

雖然荀氏那一位天人老祖重創之後,到如今也未曾出現。但聞淵明以第三隻神目觀望荀氏氣運時,仍能見得天人大運鎮壓荀氏氣運。

所謂人死運消,氣運最無虛假。

這便是那一尊天人尚存世間的明證,同時也是鄭、宋二國之所以不出兵呂國,而是以高陽君、信陵君的名義干涉呂國內政的原因所在。

倘若一尊天人神魔不顧一切,所能爆發力量的災難性的。

因此,只要荀氏天人老祖存世一日,呂國荀氏的社稷江山就能穩如泰山一日。

當然,這是在呂國自身沒有問題的情況下,若是呂國本身生亂,再有天人神魔牽制住荀氏天人老祖,呂國該要亡國還是要亡國的。

荀太常幽幽道:“不瞞淵明兄,吾如何能不擔心,現今呂國大地烽火四起,幾位封君公子彼此攻伐,戰火連綿之下,文侯十數載嘔心瀝血奠定的呂國基業,正在一點點化爲烏有。”

“老夫身爲呂國荀氏子孫,深感痛心啊!”

大宗傅荀太常的一席話,讓老太師不覺眉頭一蹙,老太師定定看着荀太常,神情凝重道:“那麼,不知太常老弟以爲哪位封君,可爲吾呂國新君?”

對於這位荀氏三老,聞淵明心頭突如其來升起一絲警惕,說話間也帶着一抹鄭重。

“淵明兄言重了,老夫可不是他們三個小輩中的說客,就憑他們幾個小子,還不值得老夫舍了這張老臉不要,來老兄的府上充當說客。”

荀太常輕聲一笑,神態自若道:“只是看着鄭、宋兩國上躥下跳,作爲一個呂國人,而且還是個公室子,心有一股子怨忿氣罷了。”

“那,以太常老弟的意思?”

聞淵明挼了挼鬍鬚,沉聲道:“太常老弟有何話,不妨直言就是,你我二人同爲呂國柱石,在此國運起伏之際,也就你我二人能商量一二了。”

老太師從始至終都看的很清楚,所謂的荀氏三老,除了一個荀太常值得真正信重,其他的荀太庸、荀太微二人都要有所保留。

雖然以荀太庸、荀太微二人的品行,值得任何人敬重,但他們的子嗣血裔,卻是他們斬不斷的羈絆。

誰知道在這個時候,荀太庸、荀太微的兒孫中間,有多少人棲身高陽君麾下,又有多少人成爲信陵君的座上賓。

因此,在羈絆重重之下,老太師不認爲二人還值得信任。

在這般情況下,荀太常執掌着【飛凰神兵】兵符,自身品行也值得老太師相信,他的態度一定程度上,也能決定着國君之位的歸屬。

荀太常直言道:“如今的荀氏宗老們,大多分爲三派,大多傾向於公子則,少數人傾向於公子央,只有寥寥幾人傾向公子彧。”

“由於沒有老祖在上面鎮壓,幾大宗老各行其是,個個都有着自己的一套盤算。豈不知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一羣鼠目寸光的老傢伙。”

聽着荀太常的抱怨,聞淵明面上不動聲色,笑道:“那麼,太常老弟就沒有任何自己的傾向?”

“哼……”

荀太常話音一頓,若有深意道:“老夫的傾向,就是整個呂國未來的傾向,只要對吾呂國有利,對吾呂國有益的,就是老夫的傾向。”

“到是淵明兄,如今整個營邑都在盛傳,上大夫司子期將要行聯姻之事,而那位姻親正是風頭正盛的公子彧,這話可是不假吧?”

現在的太師府,內外不知有多少人的目光注視着,明察暗間不知雌伏了多少,可謂是半明半暗都有。這當中固然有老太師權柄過重,而且遲遲不表態,也讓公子則極爲的放心不下。

當然,營邑時下流傳甚廣的,這一則所謂的‘流言’,亦至少是佔據了三四分的功勞。

聞淵明神色自若道:“哼……小小的一點離間計而已,太常老弟可是相信了?”

荀太常冷笑道:“老兄的脾性,吾自然是不信的,不過……這很重要嗎?”

“你我二人信與不信,都是無關當前大局得失的,只要公子則、公子央有一人信了,老兄且試想一下會生出何事?”

畢竟,荀太常信不信都無關大局,但只要公子則、公子央有一人信了,營口之會就會是另一番局面。

固然,三位封君之會必然不會平靜,可這也是呂國最後平息戰火的時機。聞淵明、荀太常都知道三位封君不會輕易放手,也不會甘於束手待斃,只是他們留着一絲念想罷了。

“太常老弟啊……你我二人把持兵權,一心爲呂國社稷存續,而殫精竭慮,戰戰兢兢不敢有一絲懈怠,唯恐愧對諸位先君先侯。只要吾等秉持公心,無愧於己心,無愧於國人,餘生足矣!”

荀太常苦笑道:“太師心意之純,老夫確實是不如也!就期待着營口之會,不會將呂國亂局,推到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

雖然,以聞淵明與荀太常手中的兵權,大可以一槌定音,舉薦一位國君公子,承繼呂國君侯大位。

但是,二人心中也有顧慮,朝中的文武諸卿心意不明,公室宗老各有心屬,幾位封君公子勢力雄厚。外有鄭、宋二過虎視眈眈,其上至少兩尊天人神魔磨刀霍霍。

外憂內患之下,讓他們也不得不暫且置身局外,一旦他們按耐不住赤膊上陣,立時就會是另一番景象了。

人生於世間,誰也不能無所顧忌,哪怕天下至強,神力足以橫推宇內,但該有的顧忌一樣也少不得。聞淵明與荀太常是呂國碩果僅存的幾位重臣之一,身上並非只有一家一姓的生死,還牽繫着諾大呂國的國運。

“如果,營口之會真的沒有達到預期,三方全面開戰之下,吾等又該何去何從。”

…………

青山渡口!

清江之水綿延三千里,其水湍急迅猛,水勢漲落洶洶,只有十數輕健木筏,在江畔兩岸遊弋。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荀少彧步伐間從容有度,一步步行到青山渡口旁,負手望着兩岸青山碧水,耳畔迴響江流激盪之聲。

他指尖輕輕彈動着腰間吳刀刀鞘,一絲絲錚錚之音起伏不定:“如此景緻當真不錯,遍數呂國山川大地,都可謂是少有的美景了。”

荀少彧看着水流激盪兩岸,水花飛濺絲絲水氣散入空氣中,呼吸間都帶着清涼。

這一趟營口之會,荀少彧可謂是孤身一人單刀赴會,並未帶着任何的大軍兵馬,麾下衆將更是一個沒帶,只是一襲青衫磊落而來。

他雖然知道白龍魚服的道理,然而大軍一有動向,千軍萬馬簇擁,沿途大邑、小邑都由着高陽君佔據,未必能讓他平穩通行。

而且他自持武道神通,天人神魔不出,幾無可與爭鋒之人。他一人赴會可進可退,一身【金剛不壞】的武道神通,就是十萬頂尖精銳之師圍殺,尚且來去自如。

以他一身【金剛不壞】的武道根基,最適合大軍衝鋒陷戰,介時刀槍劍戟都是無用,在萬軍之中橫衝直撞,具備無可比擬的優勢。

“青山渡口距離營口極近,過了這個青山渡,想必就能看見營口一角了。”荀少彧看着江面上的陣陣風波,心中倏然一動。

這幾日以來,他孤身獨行,以混元一炁神通疾行數萬裡之遙,從南陽岐邑一路行來,只是以腳力而言,就已經超過了天下十大寶駒。

“卻不知道,吾那兩位不爭氣的兄長,到底有沒有魄力,參加營口之會。”

荀少彧眺望江岸一畔,身形驀然化作一道虛影,腳下雲光掠過無數漣漪,自江面疾馳而行,任憑江水沸然洶洶,尤自如履平地一般。只在須臾之間,身形就已化作一點模糊虛影,遠遠消逝在清江盡頭。

…………

營口大營!

深沉殺機肅穆冷徹,荀少則落座主位,左右親信臣僚恭立,人人佩戴刀兵。

一列列方陣兵甲整裝而待,明晃晃的甲冑,森森冰冷的兵器,都帶着沉沉肅殺。

“你們……都準備好了?”

他幽幽的說着,手掌按着佩劍,面上雖然平靜,暗中的心緒波動劇烈。

優柔寡斷如荀少則,能下的如此決定,也是臣僚們羣策羣力,還有姒宣雲一旁督促之功。

左右親信臣僚齊聲道:“君上寬心,臣等準備妥當,定當不會誤了大事。”

荀少則面無表情,緩緩說道:“你們說,這事能成嗎?”

要知道,老太師營口之會的本意,是想平息呂國的內亂,而荀少則卻要兵行險招,寧可惡了老太師這位四朝元老,也要一舉將兩大勁敵除去,這無疑是與老太師本意反其道而行。對於掌握着極重權柄的老太師,荀少則還是極爲顧忌的。

至於圍殺兩個兄弟,荀少則自身到是不會在意。以諸侯貴胄之家的親情,本就淡薄之極,而這一場呂國的內亂,更是將這一份本就不多的情分,削減的幾乎沒有了。因此荀少則殺心一朝起來,一切也就理所應當了。

謀臣李安低聲道:“君上放心,吾等都已準備齊全,只要公子彧、公子央一現身,三萬【飛魚精兵】立即圍殺。還有三尊姒姓武道聖人在側,足以鎮壓大局,任他肉身不壞武道稱聖,也要死在營口之地。”

“介時,三大封君只剩您一人,聞老太師、荀氏公室心裡就算再有不滿,又能將您如何?在國君諸子中,能威脅您的都死了,這君侯大位簡直就是非您莫屬,舍您其誰啊!”

這三萬【飛魚精兵】的調動,已是荀少則秘密調集的極限,再多就難脫【黑水銳士】、【飛凰神兵】的耳目。這事是瞞着太師進行的,一旦事泄禍福難以預料。

荀少則沉沉的呼了一口氣,呢喃自語道:“一舉殺掉兩大勁敵,吾就能登上君侯大位,呂國也能不受戰火侵擾,吾這是爲了諸位先君先侯們的心血。”

“君上,您已經錯失了一次機會,這次機會就必須要把握住。而且此事無論成與不成,您都有莫大的好處。”

李安語出昂揚,道:“倘若公子則、公子彧不來營口,您就可以順理成章的,在人心民意上壓制他們。以他們一己之私無心談和爲由,咱們自然而然的佔據道義,到了再度開戰時,自有事半功倍之效。”

“而且,就算是他們來了營口,以他們所能帶着兵甲之數,又如何能與咱們經營許久相比?只要咱們佈置下重兵,再有幾尊武道聖人級數坐鎮,此事必然萬無一失。”

迎着一道道灼熱的目光,荀少則緊緊攥着劍柄,道:“諸位,吾之一身禍福,盡數託付於諸位了。”

第四五五章四象道劫第六二六章時代之因第五八八章甕中捉鱉第一七三章十載末劫第四六零章五嶽真形第五十三章定亂(中)第四六七章人榜第一第一七五章虛空劫數第四八三章掃穴擒渠第四章一元之數第三九六章太古毒龍第二一七章日夜遊神第三一一章亂象人心第六十一章易筋鍛骨第一九三章東嶽天廷第二三零章八九金身第六六零章磨刀霍霍第四一七章真靈似珠第六十五章火光突顯第三五五章太上感應第六二二章一念解脫第五二六章先天道爭第二十八章放下屠刀第十五章殺人放火第六零一章霸道若斯第二九七章金蟬脫殼第四六八章明鏡高懸第五二一章混元不朽第五七八章分神化念第五十九章骷髏寶幡第二八一章半口神兵第四三五章法天象地【上】第一七六章舊時餘毒第九十七章投鞭斷流第四三三章天象禁忌第五四八章佛門大勢第一七八章亂象紛呈第二五一章屍有餘氣第二五七章性命之道第一一二章二四密境第五二八章氣運佛字第九十六章蕪湖軍情第二七七章天人斷指第二八三章變生肘腋第一八一章玉石俱焚第二四二章功虧一簣第三零一章水師遺澤第一零五章社稷(下)第五一六章陰都天子第五二六章先天道爭第六四三章針鋒相對第九十五章揚州諸侯第四章一元之數第六八一章餘音(中)第三九四章因果成劫第一零八章勇猛精進第五零六章陰雲將起第一四一章上下離心第五十七章逐城(中)第四零六章人道長河第六六九章天外戰場第一六六章宗師貴乎第五八四章天心莫測第三七四章三劍戮仙第二零九章世界殘骸第四一一章國人振奮第七十二章厲兵秣馬(中)第三三三章舉薦一人第二六九章誓師北進第二五九章爭名幾時第三四六章清洗罪眷第二二四章天災滅世第一零三章社稷(上)第四零七章勝者無罪第五九零章心黑手黑第三一七章苦境佛徒第一零七章帝宴(下)第五零四章溟海滔滔第四七七章金烏驕陽第二一零章暗流洶洶第一五零章虎亂(上)第一一七章紛至沓來第九十二章螳螂黃雀第五三二章一錘定音第二零一章波瀾初現第二八六章天仙聚會第三四八章強國之始第四二三章大羅無劫第六十八章餘波二三(上)第五二五章金剛怒目第六零九章不留餘地第五六一章法網恢恢第六三二章唯恐不亂第五三一章神佛之爭第二一七章日夜遊神第六六二章返還本源第二十一章如沐春風第二二七章觀棋爛柯第六五一章惡客登門第九十九章南北戰端